第五十八章 生于异域
对无能的将军李广利执著偏爱,对发表正论的司马迁严加处罚——这些荒唐措置,可以说明武帝已有老化现象。年迈之后,武帝常有思绪不定之事。——李陵好像是尽一切力量战斗的。我这样对他未免太不公平,应该把他救出才对。
武帝有了这个想法。
李陵被俘后一年,武帝授兵公孙敖,要他攻打匈奴之地。这次远征的主要目的在于夺回李陵。
公孙敖是卫青于年轻时代为陈皇后所派的地痞流氓抓走时,曾经率领侠客将他救出的人。卫青为了要报答此恩,设法安排公孙敖立功的机会。李陵的祖父李广因被调职而大为愤慨之事,已如前述。公孙敖在卫青的支持下,于军界崭露头角,不过,其军事才能似乎不甚杰出。
卫青已经死去。他的姐姐卫皇后也年近六十,皇帝的宠爱当然大不如前。虽然卫氏一族的公孙贺目前就宰相之位,但他是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作为宗旨的人。所以,卫氏一族可谓已没落。
由于卫氏一族的关系而成为军界长老之一的公孙敖,这一次作战又没有成功。率领一万骑兵和三万步兵由雁门出发的他,被匈奴耍弄后空手而归。
不但未能夺回李陵,连对匈奴还击的表现都没有。这一点,回京后该如何向皇上禀明呢?
“匈奴好像已完全摸透我们汉军的作战方式。”公孙敖如此报告。
“匈奴哪有可能知道我们汉军的作战秘诀呢?”武帝不相信。
“依据匈奴俘虏的说法,李将军似乎在匈奴之地指导对汉作战。过去在我军居枢纽地位的人物指导他们作战,对我们当然不利啊!”
实际上,这个辩明一点没有虚假。匈奴俘虏确实供述过李将军训练匈奴兵、并指导他们作战之事。
不过,这里所谓的李将军,实际上指的是先于李陵向匈奴降服的李绪将军。
李绪过去是塞外都尉,于其据守的奚侯城被匈奴攻陷时投降。这个人对取悦妇人很有一套,由于向单于的母亲大献殷勤,因而在匈奴宫廷颇受重用。为匈奴指导对汉作战的他,担任的是军事顾问一职,所以兵卒都知道其人。不过,兵卒只以“李将军”称呼他,并不晓得其真名。
李绪在汉是一介无名军人。听到“李将军”这个称呼时,汉人当然以为是指李陵而言。
在汉的军界,李陵的位阶较高,但以俘虏而论,则李绪为前辈。于匈奴宫廷内,坐上位的是李绪。
李陵对李绪无甚好感。由于深信汉一定会派兵把他救出,所以,李陵拒绝了单于的再三邀请,不为匈奴担任训练事宜。这是叛国行为,他当然不能做。
以李陵为军事顾问不知要比李绪强上多少倍,这一点,身为军人的单于当然很清楚。因此,他再三要求李陵担任教官一职。
“有李绪担任这个职务,不是就可以了吗?”李陵以此为由,拒绝到底。
因此,汉之宫廷对匈奴阵营中的真相全然不知。听到公孙敖的解释时,武帝勃然大怒。
“李陵胆敢背叛!好,非给他颜色看不可!”
武帝立刻逮捕李陵的母亲和妻子,将之诛杀。《汉书》则记载其弟也一并被杀。但李陵是父亲李当户去世时还在母亲肚子里的遗腹子,因此不可能有同父之弟才对。总之,他留在国内的家人全被杀光了。
李陵辗转听到这个消息。
我在浚稽山奋战到什么地步,汉不可能不知道!以五千兵对抗八万大军,这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事情吗!我之所以后来被打败,原因完全在于未有援兵前来!我何罪之有?为什么要杀死我的母亲和妻子呢!
李陵愤慨地切齿扼腕。李家一脉相传的刚烈血液这时候在他的血管里奔腾起来。
汉之军使来到匈奴国时,李陵对之怒目相向,道:“我有何罪?为什么要杀害我的家人!”
对此,军使回答道:“你在匈奴国担任军事顾问,负责训练匈奴士兵,指导对汉作战——皇帝从俘虏口中听到这个事实,所以才采取此一措置。”
“哦,那不是我,你们弄错了!——那是塞外都尉李绪……”李陵呻吟着道。
这样的错误不是大大的冤枉吗!
他很想即刻赶回长安,将冤枉他的官员杀掉。但身为匈奴俘虏的自己,这样的事情当然办不到。
“该如何是好呢!”李陵愤怒得直咬牙。
憎恨到极点的人,一定要达到报仇目的才会甘心。如同被堵住的水寻找缺口,李陵终于找到这个对象了。
——对,都是李绪不好!由于他降服匈奴军门后,负责训练匈奴士兵,所以人们才误以为他是我!李绪才是我母亲和妻子的仇人,非找他算账不可!
李陵开始伺机加害李绪。
匈奴中当然也有各式各样的人。其中敬重李陵人品者为数不少。一般而言,匈奴在性格上较汉族更为率直,听到李陵家人被杀之事时,一些匈奴朋友甚至为他流泪。听李陵提起这个原因在于李绪时,好几个人便自告奋勇说:“好,李绪这个家伙我来帮你干掉!”
李陵原本就非常不喜欢李绪。他觉得靠取悦女人发迹的人,连看了都会恶心。因此,他把母亲和妻子被杀害的怨恨一股脑儿加到李绪身上。
“我一定要让李绪好看!”李陵经常口出此言,因此,匈奴之中无人不知李陵痛恨李绪之事。
一天,李绪的尸体在沙砾地被发现,所有的匈奴人当然第一个联想到李陵。实际上,李陵并没有直接下手。他不否认自己有这个意思,但由于对方始终回避着他,所以迟迟没有机会。
“是不是你干的?”单于问李陵。
“我是有这个意思,但很遗憾,不是我干的。”
“那会是什么人干的呢?”
这一点,李陵大概推测得出,不过,他并没把这个人的名字说出来。这个人由于同情我,所以替我把李绪干掉——我怎么能把这个名字说出来呢!
“我不知道……我想大概是老天爷替我报仇的吧?”李陵如此回答。
“可是,每个人都认为是你干的,包括我的母亲在内。我的母亲格外宠爱李绪,一心一意要为李绪报仇。你的处境非常危险,非小心提防不可。”
当时的匈奴王系且鞮侯单于,母亲为伊稚斜单于的夫人。伊稚斜死后,由儿子乌维继任,乌维单于死后则由其子乌师卢继位。乌师卢少年夭折,因而由其叔(即乌维单于之弟)呴犂湖继位,但这个人也于一年后去世,再由其弟且鞮侯为单于。也就是说,伊稚斜单于的夫人于三个儿子和一个孙儿相继为单于的期间,始终以太后身份掌握权势,新即位的且鞮侯压根儿不敢反抗母亲。
“我大概没有能力庇护你。你暂时逃到北方去吧!”
单于遂让李陵逃到北方,他非常欣赏李陵的骨气,也十分讨厌取悦自己母亲而发迹的李绪。听到李绪被杀时,他是比什么人都高兴的。
“谢谢你的关怀。”
李陵由衷向单于道谢。这时候,他第一次有了致仕匈奴的决心。故国已无母亲和妻子存在,他再也没有什么好牵肠挂肚的了。何况单于想尽办法保护自己!
“你逃亡应该不会很久的。”单于说。
单于的母亲业已年迈。
不久,由于大阏氏去世,李陵得以重返匈奴宫廷。单于格外照顾李陵,不但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更立他为右校王。这是破格重用。
当卫青和霍去病忙着讨伐匈奴时,汉与匈奴的关系已极为恶化,两国互相扣留对方的使节。也就是说,外交关系完全断绝。
但,且鞮侯于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一即位,就让扣留着的汉朝大使郭吉及路充国等人归国。这可以视为匈奴有意恢复邦交。汉为了要报答,也决定把扣留手中的匈奴使节送回。
汉此际的使节团团长是中郎将苏武,副团长是张胜,秘书长则为常惠。这个使节团后来卷入匈奴的内讧。
原来缑王和虞常两人企图在匈奴国造反。不过,他们不是意图推翻匈奴国。
缑王是昆邪王(塞外民族之一)的外甥,昆邪王降服于汉时,他也出仕于汉,后来从军讨伐匈奴之际,为匈奴所虏,现在出仕于匈奴国。
虞常是与卫律相偕投降匈奴的人物。
卫律是在汉成长的匈奴人,经由宫廷乐长李延年的推荐,出仕于汉,甚受武帝垂青。但李延年因罪被诛杀后,曾经受其推荐的卫律担心自己会受到牵连,便带着虞常等人逃亡至匈奴。
武帝为这件事情大为震怒。
——朕待你不薄,而你却背叛朕。忘恩负义之徒绝不饶恕!
武帝因过于生气而口沫横飞地咒骂道。把他们抓回来剁成肉酱——他甚至在群臣面前这样说。
缑王和虞常很想回汉。然而,他们一个是投降,一个是逃亡,这样的人当然不容易获准回国,除非带着什么“特别”礼物。
——卫律的首级!
如果以武帝恨之入骨的卫律首级为礼物,回国之事一定会被准许才对。即使不能取得首级而只是将其杀害,应该也算是一件好礼物。
纵然杀害卫律,要从匈奴国逃出,则需要汉使节的帮忙。所幸虞常和副使张胜有一面之交,他于是将计划谋杀卫律之事告诉对方。
——这个计划很好。
知道皇帝对卫律甚为光火的张胜,认为协助此事是一件忠义之举,因此在金钱方面给予虞常一些援助。
缑王和虞常动员七十名同道,计划于单于出外狩猎的机会,杀害卫律。但七十人中有人临时起了怯意,于深夜脱逃后,向官方密告了这件事情。
谋杀卫律之计划因而失败,给予造反者金钱援助的汉使节团,也被卷入事件漩涡。
这是副使张胜做的事,正使苏武一点也不知情。但苏武是个极富责任感的人,他以有辱君命而深深自责,遂起了引咎自杀的念头。他拔刀刺向自己的胸膛,当场毙命。
而匈奴却有使死者还魂的秘术。他们在地面挖一个坑,置燠火于其中,然后使死者匍匐其上,并且用脚猛踩其背,死者由于吐尽体内郁血而得以复活。
苏武于半日后苏醒。
单于想使这位杰出人物成为自己的家臣,便用各种方法,也曾予以利诱。此外,甚至将他投狱及放逐至北海(贝加尔湖)边地。
——牡羊生子时让你回汉。
在诸多威逼之下,苏武还是坚不答应成为匈奴之臣。系狱期间,未有餐食供应时,他将毛毡之毛和雪吞入,用以充饥。在北海期间,他以活捉野鼠、寻觅草根活命。
苏武被扣留的第二年,李陵成了俘虏。受单于密令的李陵前往说服时,苏武却说出如下之语:“如果你一定要说服我归降匈奴,我会和你痛痛快快喝酒暍到天亮,然后死在你面前。”
苏武在匈奴之地被扣留达十九年之久,到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始被准许归国。守节不逾的他,未曾出仕于匈奴。与之相较,出仕于匈奴且被授予王位的李陵则不得归国。在送别席上,李陵边舞边做了如下之歌:
径万里兮度沙幕(漠),
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万摧,
士众灭兮名已颓。
老母已死,
虽欲报恩将安归!
歌毕,李陵潸然泪下,告别苏武后,头也不回地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