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俘获君心的智慧 听皇帝话,跟皇帝走
和珅非常清楚地知道,要想与乾隆皇帝相处融洽,就要在乾隆皇帝面前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大力施展自己的才华。他知道,这是博得乾隆皇帝垂青的第一项基本条件。
那么,自己能够在哪些方面抓住机会、施展才华呢?和珅想了三个办法。
第一,与乾隆皇帝和诗。
关于中国古代帝王们的生活,大都像毛泽东所说的那样,“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皇帝们大都是赳赳武夫,在文采上要差一些。这一点,和珅也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和珅发现,当今的乾隆皇帝不但能征善战,而且诗、文俱佳,真可谓文武双全。就这一点来说,乾隆皇帝在中国历朝历代的所有皇帝中是水平最高的。而且,乾隆皇帝本人也是以此为荣的。
在诗词方面,乾隆皇帝自幼饱受封建礼教文化熏陶,“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几乎无一不擅长精通,真可谓学识渊博。而且他还特别崇拜他的爷爷康熙皇帝,坐上皇帝宝座后处处都以康熙皇帝为榜样。而他更陶醉于自己的文笔才情,时常卖弄。乾隆皇帝借巡视之名到处游玩,所到之处总要题碑写匾或吟诗作对,地方官员自然要大大恭维一番,乾隆皇帝免不了要受蒙蔽,而这蒙蔽却也成了他大量诗词创作的一种动力。在中国所有的古代帝王当中,最能写诗而且写诗最多的只有大清王朝的乾隆皇帝一个人。据载,乾隆皇帝一生总计写下了43000余首诗,其诗词创作的总量超过整部《全唐诗》(《全唐诗》,一共收录整个唐朝2529人的诗作42863首),不知要超过李白、杜甫等人的诗作数量多少倍了。因此,大清王朝的乾隆皇帝,也是中国古代独一无二的诗词产量最高的诗人了。
在文玩方面,乾隆皇帝对青铜器、古砚、陶瓷、珐琅、雕漆、玉器等古玩物都很喜爱。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皇帝命尚书梁诗正、蒋溥率同内廷翰林,仿宋代《博古图》的体式,将内府储藏的古青铜器鼎、樽、觚、簋、盘、洗、盂、钟、铎、錞、鼓、刀、剑等“精绘形模,备摹款识”汇集成编,名《西清古鉴》,共收器1700多件。乾隆御制诗中,不仅有大量题画诗、题字诗,而且不少咏瓷、咏玉器及咏其他器物的诗句。在御制文集中仅砚铭就有112篇,诗集中有咏瓷诗199首,可见乾隆皇帝对文玩的爱好。
有人说,乾隆皇帝是当时最大的“顽主”,这话不无道理。乾隆皇帝喜爱收藏的物件也种类繁多,瓷器、玉器、木雕、鼻烟壶等都是他平时喜欢把玩的东西。为了可以随时欣赏和把玩藏品,乾隆皇帝曾命人打造了很多“多宝格”。这些多宝格设计得非常精妙,真正实现了用最小的空间,容纳最多的东西。据说,一件长宽各30厘米、高16厘米的多宝格,竟然可以容纳下47件“珍宝”。这些存放在多宝格里的珍宝,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最名贵的“珍宝”。次一等的藏品则被放在“百什件”或“万宝箱”里。有的多宝格还设计有开合机关,而且机关隐藏得极为隐蔽,环环相套,不知情者即使取到了手,也是绝对打不开的。多宝格不仅设计精巧,而且做工也极为精细。有的多宝格中每个格子都用来盛放专门的物件,于是盒底就按物件的形状刻出凹槽,这样物件就可以嵌进去,不会因剧烈晃动而受到损伤。有一件名为“竹丝缠枝花卉纹多宝格圆盒”的多宝格的设计就颇具特色。它把圆筒形盒分成四个扇面,这四个扇面边缘用机轴相连。一字打开的时候呈屏风形状,翻转一周则围成一个正方形筒状盒子。每个扇面又被分成数层,可以容纳更多的小物件。多宝格被人们戏称为“皇帝的玩具箱”,这个说法很是贴切。多宝格虽不是乾隆皇帝首创,但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乾隆时的多宝格都最具代表性。
而以上这些内容,都是和珅自己在咸安宫官学学习的时候就比较了解的。正是因为如此,和珅在真正接触到了乾隆皇帝以后,就决定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但要在工作上做得出色,更为重要的是,要以诗文作为突破口——要知道,当时的文玩,还是年轻的和珅一时半会儿玩儿不起的——来赢得乾隆皇帝对自己的好感。
乾隆皇帝一生喜爱写诗,和珅对乾隆皇帝所写诗词的风格、用典、喜用的词句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和珅为了迎合乾隆皇帝,下功夫学诗、写诗,并造诣很深。他偶尔会在乾隆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对诗文的偏爱,甚至闲暇的时候以“骚人”自居。与和珅同时代的钱泳曾评价他的诗说:他的诗偶有佳句,很通诗律。和珅的诗作统统合乎乾隆的审美趣味,乾隆阅后,怎能不喜,很多时候就命和珅即景赋诗,以代替自己亲为了。在和珅的诗集《嘉乐堂诗集》中就有很多首是奉乾隆皇帝的命令所为,如《奉敕敬题射鹿图·御宝匣戊申》一首:
木兰较猎乘秋令,平野合围呦鹿竞。
霜叶平铺青嶂红,角方晓挟寒风劲。
图来制匣宝装成,贮就天章玉彩莹。
文修戒备双含美,犹日孜孜体健行。
和珅还经常与乾隆和诗,历史档案中至今保存着当年和珅与乾隆和诗的文档。
第二,模仿乾隆皇帝的书法。
乾隆皇帝不仅诗词、文玩俱佳,更重要的是,乾隆皇帝在绘画方面的才艺也很优秀。
在书法方面,清代的几位皇帝都写得一手好字,自负风雅的乾隆皇帝尤其如此。乾隆皇帝的字是有一定水平的,确实是下过一番功夫的。书法也成为乾隆皇帝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乾隆皇帝的存世墨迹仅故宫博物院就藏有2000多幅。而他在古代书画和当时的名家绘画中题跋、题诗不下万段,为历代帝王之冠。此外,题字的刻石,在避暑山庄里就有多处匾额和碑刻是乾隆皇帝所题;在清代宫内、御园、行宫、寺庙,几乎到处可见乾隆皇帝题字的刻石。我们从乾隆皇帝书写的《敬胜斋法帖》中可以看到他写字的水平。乾隆皇帝最喜爱宋代黄庭坚的笔意,乾隆十一年(1746年)他还把日常居住的养心殿前殿西间隔出一个小室,把他认为是三件稀世珍宝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贮藏在这里,并命名“三希堂”。而后又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命儒臣从内府收藏历代书法墨迹中选出珍品340件,钩摹编次勒石,名为《御制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共32卷,乾隆皇帝如此喜爱书法,宫廷近臣也颇受影响,有些人因此也练就一手好字。
在绘画方面,乾隆皇帝的兴趣也是十分浓厚的。乾隆皇帝平时还可以画几笔山水或兰竹。乾隆皇帝对画的爱好、收藏是不亚于书法的。乾隆皇帝对内府收藏绘画的整理也极为关注,他在少年时代就已注意涉猎书画,登极后,宫中一切珍贵书画,更可尽情欣赏。他还常命画师创作写意画,自己描绘了蓟州盘山千尺雪,并命西欧画师郎世宁在避暑山庄描绘了《万树园宴请渥巴锡图》、《万法归一殿法会图》。
当然,关于这些,也是和珅早在咸安宫官学学习时就很了解的。正因为如此,和珅就刻意模仿乾隆的书法,他写的字酷似乾隆的御笔。乾隆后期有些诗匾题字,干脆交由和珅代笔。
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故宫重华宫内屏风上的诗文是乾隆皇帝书写,而挂在故宫崇敬殿的御制诗匾,据考证就是由和珅代笔书写的。从中可以看出和珅书法之造诣。
第三,言谈话语委婉动听。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没有多少人乐意听到逆耳的话语,尤其是像乾隆皇帝这样的一国之君。平日心高气傲,整日围在身边的都是歌功颂德的句子,一句违逆圣意的话,听起来会显得愈发刺耳。和珅非常清楚地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因此他在侍奉皇帝的时候,就随时提醒自己要做到紧睁眼、慢说话——在说话的时候尽量做到将话说得委婉动听。
这方面最著名的事例就是和珅在处理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前后的活动了。
林爽文(1756~1788年),福建省漳州府平和人,农民出身。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随父母迁居台湾彰化县大理杙庄(今台湾台中大里乡)。少年时,林爽文曾做过衙役,后被辞退,以农为业。此时,旨在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在福建﹑台湾一带秘密流传。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林爽文加入天地会,为彰化地区天地会重要首领之一。清廷发现天地会活动后,派兵大力搜捕。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787年1月16日),林爽文率领千余人,在距彰化县二十余里之大里杙竖旗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3000人。林爽文等率众于夜间四更时刻往袭大墩营盘,击毙副将赫升额﹑知县俞峻及官兵数百人。随后又攻占离彰化县城40里的大肚溪,控制着水路,切断了通往彰化的交通。清知府孙景燧据城自守。十一月二十九日,林爽文等攻破彰化县城。后又攻下离大里杙40里的鹿港(亦名鹿仔港),以及离诸罗(今台湾嘉义)县城45里﹑被称为南北咽喉的斗六门。复派兵北进,攻下北路淡水厅(今台湾新竹)。攻占淡水后,林爽文发布安民告示,提出了起义宗旨是“保农业”﹑“安民心”,并申明军纪。林爽文亲自率军南下功克诸罗,又攻台湾府城(今台湾台南市),受阻退回。不久诸罗为清总兵柴大纪夺回,旋为起义军长期围困。
由于林爽文起义军旗帜鲜明,纪律严明,深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到之处,群众纷纷加入起义军,造成很大声势。这时,庄大田在南路响应林爽文起义,攻克凤山(今台湾高雄)县城,并转战南路之南潭﹑中洲﹑大目降﹑埠头﹑茑松等地。
起义军攻下彰化后,开始建立“军﹑政﹑会”合一的政权组织,推林爽文为大盟主,定年号为“天运”,第二年又改为“顺天”,以原彰化县署为盟主府(后迁大里杙)。顺天政权的领导者大多是农民和城镇贫民。此后,起义军陆续镇压了多名贪官污吏,并没收了一些地主的土地,给参加起义群众耕种,规定向顺天政府交纳米粮,山田按一九抽收,水田按二八抽收。顺天政权提出了“保农业”的政策,派专人管理“开沟放水灌田”。使农业丰收,米价下跌,在大里杙﹑水沙连等地,米每石仅八百钱,而在清政府控制的鹿港,米每石达三千钱。
林爽文起义爆发后,清朝政府马上派提督黄仕简﹑任承恩带领官军万余人渡台镇压。在历经了几个月的努力之后,清军毫无起色。乾隆皇帝遂下令更换统帅,调闽浙总督常青为将军,赴台湾统一指挥。此时,林爽文与庄大田兵合一处,南北两支起义军集兵10万,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三月开始大规模进攻府城。
负责镇压林爽文起义军的部队屡屡受挫,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担心,此时的乾隆皇帝表示,自己要御驾亲征。和珅一想,就这几个毛贼,诺大的一个朝廷谁都管不了吗?非要让皇帝前去御驾亲征?台湾3·5万多平方公里一块土地,当时大陆乾隆爷管的面积有多少?1300万平方公里。您放着1300万平方公里不去管理,为3万多平方公里就御驾亲征,这不明显咱们大清朝没人吗?如果您去了台湾,那大陆这边这1300万平方公里势必会乱作一团。因此和珅要找出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阻止乾隆皇帝亲征。
可是问题就出在这儿,皇帝不去,人民起义谁去给镇压下去?您别着急,和珅在这个时候说话了:“皇上,我跟您说,台湾战事不佳有其深刻的原因。您看在您统治的几十年里,对老百姓多好啊,轻徭薄赋,人头税都不征收了,只征一点儿地税,哪见您这么好的皇上?但是台湾这里肯定不知道您的仁慈,不知道您的恩德,是什么原因呢?这是领导者的责任。您派去管理台湾的人,他没有把您的恩德带到台湾,问题在这里。所以依奴才愚见,两手准备:一边继续用兵,一边换掉台湾的官员。换上一个新的官员,把您的恩德带给台湾人。”
和珅短短的几句话,乾隆皇帝听了很受用。您别看和珅话不多,但是让人听着舒服,为什么呢?第一,和珅成功地阻止了乾隆皇帝亲征的打算;第二,和珅夸赞了乾隆皇帝的功德;第三,和珅指出了破敌的方略。几句话,乾隆皇帝还很高兴——原来就这么点儿事。您说,乾隆皇帝听着得多舒服?乾隆皇帝能不喜欢和珅这样年轻有为的大臣吗?
最终,乾隆皇帝听从了和珅的建议,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八月免去了常青(佟佳氏,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将领)的职务,另派协办大学士﹑陕甘总督福康安为将军,率军于同年十一月初一到达台湾。福康安到台湾后,一方面对起义军进行分化瓦解,另一方面则以优势兵力分五路解诸罗之围,此后又接连攻下斗六门﹑大里杙﹑集集埔等军事要地。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初五日,林爽文被俘,解往北京,后在北京菜市口就义。一个月后,庄大田亦被福康安﹑海兰察俘获,在台湾府城被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