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注定的大结局 败在了嘉庆手里

从前面几章我们可以看出,和珅被杀的原因,一是贪财,二是激起了众怒。当然,贪财只是个引子,激起了众怒才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其实,在乾隆皇帝在位时期,就有很多人弹劾和珅的贪婪,也有许多人企图弹劾和珅的贪婪。如果他们的弹劾成功的话,和珅顶多也就落一个像纪晓岚一样流放在外的下场,不至于最终被杀。但是,和珅太有本事了,他能将所有这些对手的努力一一化解掉。他的办法简直是太多了。

对于能力、地位、功绩都比他强的对手,和珅会不断地在皇帝面前夸赞他们,并且保举他们在京师以外的地方承担一些艰巨的任务,让他们没有精力与他对抗。

就说阿桂吧。他比和珅大好几十岁,是满洲人中少有的几个进士之一,可见其学问之渊博;又曾跟随乾隆皇帝南征北战,立过汗马功劳,曾任工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工业部部长)之职。他很不满意和珅的贪婪,一心想把和珅弹劾下去。可是和珅呢,却经常在皇帝面前说阿桂的好话。在阿桂平定了甘肃的少数民族起义后,立刻被和珅保举在甘肃查清“捐监”案;接着又被调往黄河,治理黄河决口,赈灾修堤等事情;不久,又赶赴浙江查处陈辉祖贪污案。

从此,阿桂几乎整年不辞劳苦地在各地奔波,虽然他早就知道和珅是朝廷的一大祸害,想为国为民除害,却终不能如愿。年逾八十的阿桂只能在病中对家人说:“我年八十,可死;位将相,恩遇无比,可死;子孙皆佐部务,无所不足,可死;忍死以待者,实欲待皇上亲政,犬马之意得一上达。”

对于能力、地位比他弱的对手,和珅采取的对策是抢在对手前面发动进攻,如前面我们谈到的几个御史对于他的弹劾。我们可以看到,和珅这着儿棋真是太损了。他真是一点儿后路都不给人家留啊!真是“豺狼当道”,陷忠良于不义啊!这就激起众怒了。激起众怒应该是和珅被杀的第二个、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上述和珅的所作所为,使所有反对他的人都认识到了他的厉害;同时,他们也认识到,只能团结在未来皇帝的周围,等待将来处置和珅。可谁是未来的皇帝呀,大臣们谁也不知道,他们就只能瞎猜了。结果,乾隆皇帝的二十几个儿子周围就都有了反对和珅的人。问题在于,诸位皇子又是如何看待和珅的呢?

话还要从清朝立太子的规矩说起。

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临死之前都没有公开确定并宣布皇位继承人,而是由旗主、诸王、大臣来议立新君,由此引发了争夺皇位的斗争,皇权的稳固受到了威胁。清入关以后,受到中原汉人册立储君(尤其是“皇位嫡长制”)的影响和启发,同时也是为了强化皇权、削弱旗权,由康熙皇帝始设太子。然而,康熙皇帝的这位太子却成了清代历史上的唯一一位、也是最后一位明立的皇太子;并且,这位皇太子还没有当成皇帝。

康熙皇帝立太子时发生了什么呢?

我们知道,康熙皇帝是立了一个太子的,并且他只立过一个太子——胤礽。但是,最终做了皇帝的却不是胤礽,而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日后的雍正皇帝。“九子夺嫡”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为了一个皇位而进行了一场残酷的夺位斗争。乾隆皇帝当然不想自己的儿子步前人之后尘,有清朝康熙皇帝立太子时的纷争为前车之鉴,乾隆皇帝从一开始就声明不立皇位继承人。

这样一来,所有的大臣——和珅也包括在内——谁也不知道乾隆皇帝的二十几个儿子中间,哪位是未来的皇帝。

和珅的一生,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为什么这么说呢?和珅呀,他也就从来没把诸位皇子放在心上。他在想啊,将来爱谁谁,我先管好现在、先拍好乾隆再说吧。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吧。也就是说,在和珅的心中,有的只是乾隆皇帝和和珅自己。他的心中,哪里会有诸位皇子的位置呀。

这就铸成大错了。因为,转眼就到了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皇帝终于到了确立皇位继承人的时候了。

因为乾隆皇帝上台时曾许诺不能超过其祖上康熙皇帝的60年的帝王生活;而且,十月初一日,按照惯例要颁发下一年的《时宪书》——就是我们现在的年历呀——这《时宪书》上面必须有新皇帝的年号。所以,乾隆皇帝不得不“谕示天下”,确定新皇帝为皇十五子颙琰,其年号是嘉庆。第二年,也就是嘉庆元年,乾隆帝御太和殿,举行内禅大礼,授玺。颙琰(即嘉庆皇帝)即皇帝位,尊弘历为太上皇帝,训政。由礼部鸿胪寺官诣天安门城楼上,恭宣嘉庆钦奉太上皇帝传位诏书,金凤颁诏,宣示天下。

此时的和珅可就着急了,他再想回头拍嘉庆皇帝的马屁,您说,这还来得及吗?

您看,和珅可怎么办呢。乾隆皇帝,是太上皇;嘉庆皇帝,是皇帝。跟着太上皇乾隆转,就会得罪嘉庆皇帝;跟着嘉庆皇帝转,就会得罪太上皇乾隆。这两个人,谁是好惹的呀!

貌似精明的和珅马上很自然地转变风向,他想在乾隆皇帝与嘉庆皇帝两人之间找一个最佳结合点,既能讨好乾隆,又能得到嘉庆的宠爱。在公开场合,他讨好乾隆太上皇——毕竟现在还是太上皇说了算呀;暗地里呢,给嘉庆皇帝送礼——毕竟将来还是嘉庆皇帝说了算呀。

和珅是怎么讨好乾隆的我们就不用说了,这对于和珅来讲是小菜一碟。可是他是怎么对付嘉庆的呢?

嘉庆皇帝生于1760年,和珅生于1750年,他们两个差了10岁,和珅比嘉庆皇帝大10岁。嘉庆皇帝即位时是35岁,已是而立之年,和珅为了对付他可是费尽了心机。当然,嘉庆皇帝为了对付和珅,也是费尽了心思。双方真可谓斗智斗勇,进行了几个回合的较量。

从和珅一方面来说,较量进行了三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和珅选择了“软”——送玉如意给嘉庆皇帝,对嘉庆皇帝进行了试探。

嘉庆皇帝当然知道自己的尴尬境地,即使自己是太子,但废立还不是父王的一句话?即使做了皇帝,有乾隆皇帝这个太上皇在,自己就得小心应付。如果过早地得罪了和珅这个父皇身边的宠臣的话,自己的皇位也许随时就保不住了。所以,他愉快地接受了和珅送给他的玉如意;而且,每天都强调朝廷离不开“两朝重臣”和珅。这个回合,双方是未分胜负。

但是,嘉庆皇帝的心里真正是怎么想的呢?嘉庆皇帝对于和珅简直是恨之入骨了。这恨里面,既包含了因身边大臣对于嘉庆皇帝的经常教诲而激发的对于和珅贪婪的恨;也包含了由于和珅对于自己的极端不尊重、大耍两面派手腕的恨。

从这两方面来说,其实,不管是谁当上了皇帝,和珅都免不了自己被杀的命运。因为,每个皇子身边都聚集了很多仇恨和珅的人。和珅对于诸位皇子们的不尊重也得罪了每个皇子。因此,不管他们谁当上皇帝,都会杀掉和珅的。

第二个回合,和珅选择了“软中硬”。具体的做法如下:

首先,和珅派吴省兰为嘉庆皇帝的侍读,以为嘉庆皇帝整理诗文稿件之名,行监视之实。

其次,最大限度地孤立嘉庆皇帝,让嘉庆皇帝孤掌难鸣。他借太上皇乾隆之手,剪除嘉庆的羽翼和心腹,控制并摒除一切接近嘉庆皇帝的人;同时,放手培植、提拔自己的骨干,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一个权力网络。

这个回合,和珅一方是小胜。

第三个回合,和珅选择了“硬”。

此时的嘉庆皇帝还没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会被和珅冠上莫须有的罪名,还居然敢去军机处察看奏折。结果呢?身为军机大臣的福长安(和珅手下的第二号人物)急忙飞报和珅,和珅又向乾隆太上皇启奏。嘉庆皇帝因此不但受到乾隆太上皇指责,更得到了一句“你若下诏,须奏朕知晓,不得擅专”。

虽然受了一次训斥,可嘉庆皇帝还没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见军队毫无战斗力,就又下了一道谕旨,要冬季举行大阅兵典礼。和珅又启奏乾隆太上皇,乾隆太上皇降旨:“今川东、川北教匪虽将次剿灭完竣,但健锐营、火器营官兵尚未撤回,本年大阅兵暂行停止。”

就这样,嘉庆皇帝每遇到一次挫折,就会把对于和珅的不满记在心里一次。但是,嘉庆皇帝知道自己现在撼不动和珅这棵大树,因为和珅太善于揣摩太上皇的心意了。因此,嘉庆皇帝就慢慢地等待时机。

而和珅呢,他每战胜一次嘉庆皇帝,就会高兴上很多天。他高兴地想,我还是很有办法的,连嘉庆皇帝都拿我没辙。

这个回合,和珅一方是大获全胜。

可惜,他低估了嘉庆皇帝,而这恰恰是致命的一次低估。因为,嘉庆皇帝与和珅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嘉庆皇帝与和珅的较量,又经历了如下四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嘉庆皇帝选择了欲擒故纵的战术。嘉庆皇帝继位后,乾隆太上皇还健在。他面对一个老谋深算并深受乾隆太上皇宠爱的和珅,采取了欲擒故纵的策略。和珅的一举一动,他看在眼里,不动声色。有些大臣在他面前批评和珅,嘉庆皇帝说:“我还准备让和珅帮我治理国家呢!”嘉庆皇帝向乾隆太上皇奏报的一些军国大事,也经常让和珅去代奏、转奏,以此表示信任,通过这种方式稳住了和珅。

第二个回合,嘉庆皇帝选择了调虎离山的战术。乾隆太上皇驾崩,和珅失去靠山,死期已经逼近。当天,嘉庆皇帝一方面任命和珅与睿亲王等一起总理国丧大事,一方面传谕他的老师署安徽巡抚朱珪来京供职。初四日,嘉庆皇帝发出上谕,谴责在四川前线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将帅玩嬉冒功,并借此解除和珅死党福长安的军机处大臣职务。嘉庆皇帝命和珅与福长安昼夜守灵,不得擅离,切断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这实际上是削夺了和珅的首辅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步军统领和九门提督的军政大权。

第三个回合,嘉庆皇帝选择了突然出击的战术。正月初五日,给事中王念孙等官员上疏,弹劾和珅弄权舞弊,犯下大罪。初八日,嘉庆皇帝宣布将和珅革职,逮捕入狱,在朝野掀起政治大波。之后,嘉庆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如初八日,嘉庆皇帝命令即日起,所有上奏的文件,都要直接向皇上奏报,军机处不得再抄录副本,各部院大臣也不得将上奏的内容事先告诉军机大臣。嘉庆皇帝并命宗室睿亲王淳颖、定亲王绵恩、仪亲王永璇、庆郡王永璘等分别掌握军政大权。

第四个回合,嘉庆皇帝选择了制造舆论的战术。嘉庆皇帝命各直省和在京大员就和珅事向朝廷表态。直隶总督胡季堂首先表态,他在奏折中指责和珅丧心病狂、目无君上、蠹国病民、贪黩放荡,真是一个无耻小人,请求将其“凌迟处死”——“凌迟”就是千刀万剐。嘉庆皇帝立即批示,在京三品以上官员讨论这个意见,若有不同意见,也可以自行向嘉庆皇帝上奏。实际上,就是以胡季堂的意见定下基调,并通报各省督、抚,要他们都表明态度。

经过上述四个回合的较量,嘉庆皇帝已经大获全胜。此后的嘉庆皇帝,开始加快了惩办和珅的步伐。初九日,在公布乾隆太上皇遗诏的同时,他将和珅、福长安的职务革除,下刑部大狱,又命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理等,负责查抄和珅家产,并会同审讯。初十日,嘉庆皇帝御批“实力查办以副委任”,全面清查和珅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