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两京光复 父慈子孝

长安收复的捷报传到凤翔郡,李亨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长安,我想死你了!

激动之余,李亨给远在蜀郡的父亲写了一道奏章,奏报长安收复的消息,同时请李隆基择日重返长安。

这时,随军东征的李泌返回凤翔。

李亨对李泌说:“朕已经上奏章请太上皇重返长安,朕自回东宫继续当太子!”李泌顿时紧张地问道:“奏章还能追回来吗?”

李亨回应说:“已经走很远了!”

李泌说道:“这样一来,太上皇不会回来了!”

李亨大吃一惊,为什么?李泌说:“这一切都是理论和现实的偏差造成的,陛下那么说,太上皇怎么会信呢?”

李亨追问:“那怎么办?”

李泌说:“如今之计,只好以群臣的名义再给太上皇上一道奏章,奏章上详细说明当初马嵬坡如何挽留太子,灵武郡如何劝太子登基,如今长安收复,陛下思念太上皇,因此请太上皇尽快回到长安,以成全陛下的孝心。这么写,就可以了!”

李亨一听,有道理,马上命李泌草拟奏章。

看着拟好的奏章,李亨阅览了起来,一边看,一边流下了眼泪:“朕一开始真的只是想将权力交还太上皇。今天听先生如此一说,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误!”

假话说多了,自己都以为是真话了。

过了一段时间,李亨派往蜀郡的第一个宦官回来了,宦官带回了李隆基的诏书。诏书写道:

请把剑南道划给我吧,让我自己照顾自己,不必再回长安了。

真让李泌说中了。接到诏书,李亨茶饭不思,不知如何是好。

几天后,第二个呈递群臣奏章的宦官回来了,他给李亨描述了事情的经过:

太上皇刚接到陛下自请回到东宫的奏章时,彷徨不安,连饭都吃不下,根本不想回来了;等看完我送去的群臣奏章时,太上皇终于转忧为喜,命令奏乐摆宴,还定下了归期。

一切都在李泌的预料之中。

在这里,我还是那句话:亲情,在皇帝家中始终是奢侈品。

李隆基、李亨父子有这样的一出,是因为他们表面父慈子孝,实际却父子相疑。

李亨的第一份奏疏,写得冠冕堂皇,李隆基却读出了其中的寒意,试想,李亨已经羽翼丰满,而且又收复长安,此时的他自称愿意重新回东宫当太子,李隆基会信吗?

如果信了,他就不是李隆基了。

群臣的第二份奏疏,其实是李亨奏疏的补丁,所起的作用也不过是皇帝的新衣,不过第二封奏疏抓住了一个要点:孝道。这是李隆基、李亨父子共同的软肋。点到这个软肋上,李隆基便不得不归了,如果他滞留蜀地不归,那么将置李亨于“不孝”的境地,他们爷俩苦心经营多年的“父慈子孝”便破产了。

因此,当第二封奏疏抵达蜀郡时,李隆基“笑逐颜开”,决定回来。

虽然他已不再是皇帝,但他还是太上皇,他需要把自己的角色继续演下去,直到谢幕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