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救时宰相 罢相
人生一世,生老病死无法抗拒,顶峰过后是低谷的客观规律也无法抗拒,只要是人,就一定有顶峰,有低谷。
姚崇是人,他有顶峰,同样也有低谷。
就在姚崇受尽皇帝恩宠、冲上人生顶峰的同时,他的人生低谷已经向他发出了召唤。
两年前的一番君臣对话,早已为姚崇日后跌入低谷埋下伏笔。
那是在开元二年,宰相魏知古从东都洛阳返回长安之后。
魏知古本是小吏出身,在他的仕途上,姚崇就是他的贵人,在姚崇的不断提携下,魏知古不断升迁,后来经姚崇提名,他也成为宰相班子的一员,同卢怀慎一起给姚崇搭班子。
魏知古一直对姚崇充满感激,直到一个出人意料的任命出现。
当时,姚崇将魏知古委任为代理吏部尚书前往洛阳主持官员的选拔工作,从这个安排来看,洛阳的官员选拔,魏知古便是最高长官,他的意见便是最后意见。令魏知古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自认选官工作可以圆满结束时,吏部尚书宋璟来了,他是奉姚崇之命来做最后审查的。也就是说,洛阳的选官工作,魏知古说了还不算,宋璟的意见才是最后意见。
这一下让魏知古有些恼火,明明先把我派出主持选官工作,现在又把宋璟派来验收我的工作,这不仅是不尊重,而且是不信任。
令魏知古更难堪的是,他身为宰相,却要听命于宋璟,偏偏宋璟还不是宰相!
这个出人意料的任命改变了魏知古对姚崇的看法,从此感恩的心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怨恨的心。从洛阳返回长安,魏知古越想越气,索性到李隆基那里参了姚崇一本,因为他抓住了姚崇的软肋。
要说姚崇的软肋确实是官场中人普遍的软肋,那就是管不好身边的亲属子女。
姚崇尽管名垂青史,跻身良相行列,但他同样没有管好自己的儿子。他的两个儿子当时正好在洛阳为官,凭借着老爹的声威,这两个儿子在洛阳没少干以权谋私的事。
两位公子哥不仅知道老爹的能量,还知道老爹曾经提拔重用过哪些人,于是他们便找到了曾经受老爹恩惠的魏知古,为别人跑官要官,而且不是一次两次。
开始时魏知古对姚崇抱有感恩的心,对于两位姚公子的要求也会尽量满足。然而,现在情况不同了,他已经开始怨恨姚崇,两位姚公子的作为正好成为魏知古告发姚崇的杀手锏。
告完状的魏知古出宫后,李隆基便找来了姚崇。
君臣二人一如平常地聊着天,李隆基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你的儿子品性、才干如何,现在当什么官?”
六十多岁的姚崇毕竟经验丰富,他意识到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聊天,李隆基突然过问自己的儿子,那么一定是有人告了他们的状。他马上想到了魏知古,这个最近对自己有些怨恨的家伙很有可能告了状。姚崇从容不迫地说:“臣总共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在东都洛阳为官,他们俩平时做人不太严谨,肯定曾经找过魏知古帮忙,只是臣还没有来得及过问。”
李隆基本以为姚崇会为自己的儿子隐瞒,没想到他倒先来了个开诚布公,李隆基很是高兴,问道:“你怎么知道?”
姚崇回答说:“魏知古还是小吏时,我像母鸡爱护小鸡一样爱护他,我的儿子们愚钝,他们以为这样魏知古就会感激我,进而包容他们胡作非为,结果给魏知古添了很多麻烦。”
这就是姚崇的高明,他不动声色地将魏知古推到了“忘恩负义”的深渊,人家对你有大恩,你却连人家的儿子都不包容,反而还告黑状。
李隆基被姚崇的坦诚“感动”了,更对魏知古的忘恩负义感到愤慨,顿时起了将魏知古流放的念头。
这时姚崇又显示出自己的高风亮节,好说歹说让李隆基放弃了流放魏知古的念头。
不过,没过多久,魏知古还是被免去宰相之位,被贬为工部尚书。
仅仅从这个结果看,魏知古告状事件以姚崇大胜结束。
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李隆基表面上对姚崇信任有增无减,但他是装出来的,只是忍而不发。李隆基在忍,在观察,尽管他抓大放小,放手让姚崇去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姚崇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
在这几年中,他看到了很多事情,他看到了姚崇的两个儿子依然不知收敛,揽权受贿的事情时有发生,官场中人对于这两位公子颇有微词;他同时看到,姚崇的亲信赵诲接受胡人贿赂,经他亲自审问后,证据确凿,按律当斩,而姚崇却在千方百计营救。
几件事情叠加到一起,李隆基不准备忍了。
开元四年十二月,也就是姚崇刚刚住进皇家礼宾馆不久,姚崇看到了一份文件,这份文件宣布皇帝大赦天下,京城所有罪犯无罪释放。
姚崇原本很高兴,这份文件一颁布就意味着他的亲信赵诲可以无罪释放了。
然而姚崇仔细一看,大惊失色。在李隆基颁布的这份文件中,姚崇看到,李隆基特别标注了赵诲的名字,在赵诲名字的旁边写着李隆基的处理意见:杖一百,流放岭南!
京城的所有罪犯都无罪释放,唯独赵诲流放岭南。
姚崇知道,自己的宰相当到头了。
聪明人总是点到为止,姚崇从李隆基的这个批示中看到了自己的末路,所有的罪犯都释放,唯独你姚崇的亲信不放,这说明你的所作所为皇帝都知道了,现在他已经不给你面子了。
姚崇赶紧找出纸笔,开始写辞职报告,请求李隆基允许自己辞去宰相职务,同时推荐广州刺史宋璟接替自己。
姚崇的请辞报告连续送上几次,李隆基迟迟没有作出反应。
姚崇不知李隆基的真实态度,辗转反侧,不久,他释然了,因为他从李隆基的一个任命中判断出,李隆基已经同意了。李隆基任命宋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长官,这说明,此时的宋璟已经取代姚崇成为李隆基最信任的人。
姚崇的宰相生涯就此结束。
开元四年闰十二月二十七日,姚崇被免去所有官职,改任开府仪同三司,这是一个地位崇高的闲职,基本相当于现在的国事顾问。与姚崇一同被免职的是与他搭档一个来月的源乾曜,他也被免去了宰相职务,改任首都特别市市长(京兆尹),同时兼西京留守长官。
那原来的西京留守长官宋璟呢?
他暂任吏部尚书兼侍中,这就意味着,宋璟成为接替姚崇的新任宰相。与宋璟搭班子的是中书侍郎苏颋,此人后来与张说并称为“燕许大手笔”。张说被封燕国公,苏颋被封许国公,两人都是当时的文学大家,因此便有了“燕许大手笔”的称谓。
新人已经各就各位,老人姚崇只能选择安静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