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宋璟为相 意料之外

谁会想到,正直的宋璟会栽在钱上!

不过不用紧张,宋璟栽倒不是因为腐败,而是因为在钱的问题上用力过猛。

让宋璟栽倒的是“恶钱”。

“恶钱”也就是民间盗铸的钱,跟现在的假币还不是一回事。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钱币的实际价值和使用价值基本是吻合的,也就是说钱币就是一个实打实的兑换工具,不像现在的纸币,其本身就是一张纸,实际价值低,使用价值高。

在古代,一些时候私人铸造钱币是被允许的,只要不是偷工减料,就与官币一样,同样具备流通功能。唐朝一度也允许民间铸造钱币,然而没想到,一放开,问题随之而来。

民间铸造钱币,永远避免不了其“逐利”的本性,开始时还能按照规定铸造合格的钱币,发展到后来,偷工减料越来越多,很多钱币已经不堪使用,因此被称为“恶钱”。

等到官府意识到问题严重时,“恶钱”已经在市场上广泛流通起来,而新的“恶钱”还在源源不断地流入市场。如此一来,便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李隆基决定下手整顿。

李隆基下诏规定:所有钱币必须达到规定的重量才能上市流通,低于标准分量的不得上市流通,由官府出面,收回恶钱重新回炉铸造。

长安的市场秩序一下子乱了,因为钱没了!准确地说,不是钱没了,而是可供流通的钱少了,不能满足老百姓的基本需要了,因为老百姓手里几乎没有可流通的钱了,想要买东西只能物物交换,几乎回到原始社会。

李隆基一下子没了主意。

这时,宋璟和苏颋提出建议,马上动用库藏部的两万串钱,设立南北两个交易站,用来购买老百姓难卖出去但皇宫却可以使用的东西,同时允许长安、洛阳的官员预支俸禄,这样就可以让这两万串钱尽快流入市场。

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两万串钱全部进入市场,市场秩序基本恢复,长安和洛阳的恶钱也基本消失。

有了成功经验,宋璟又把目光集中到江淮地区,那里的商业发达,正在流通的恶钱也多,更需要大力根治,宋璟派出了自己认为最得力的监察御史萧隐之。宋璟满心以为,这一次会跟长安、洛阳的情况一样,然而,江淮的恶钱治理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被宋璟看好的萧隐之进入江淮之后,雷厉风行,回收了大量恶钱,成果非常显著,然而问题随之而来,流通领域的钱没了,百姓无法做生意了!而这时,最要命的是,没有足够的备用钱币,恶钱收光了,正规的钱币满足不了市场需要,江淮的商业陷入瘫痪,百姓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这一次宋璟失算了,他低估了江淮的商业,没有想到江淮地区有那么多恶钱,而他偏偏没有准备足够多的备用钱币,来复制长安和洛阳的模式。

商业停滞,百姓生活受损,宋璟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

雪上加霜的是,两个戏剧演员的插科打诨让宋璟彻底栽倒。

戏剧演员的插科打诨来自宋璟的一个特殊规定:

对于那些明明有罪却不认罪而且还不断上诉的人一律关押,如果认罪立刻释放,如果不认罪,就一直关押。

显然,宋璟的这个规定有些简单化了,他忽视了犯罪嫌疑人本身应该享有的权利,而是采用态度强硬的一刀切!

用如今的法律术语说,宋璟是“有罪推定”派,而不是“无罪推定”派。

最终,就是这个特殊规定终结了宋璟的宰相生涯。

事有凑巧,就在宋璟颁布这个规定不久,全国大旱,而且传说旱魃出现了。

旱魃是传说中的神,据说在人间有冤狱的时候,旱魃就会出现。

不久两个戏剧演员将这些热点话题集中到一起,演绎成了一个讽刺现实的小品:

扮演旱魃的演员出现在台上,旁边的人便问:你怎么出来了?

“旱魃”说:“是宰相的命令。”

旁边的人接着问:“怎么回事?”

“旱魃”说:“含冤难申的有三百多人,宰相把他们统统关了起来,我这个旱魃就不得不出来了喽!”

底下的看客哄堂大笑,任何时候,讽刺现实的小品都是有市场的。

倘若这个小品只是在民间上演,也就是笑笑而已,然而这个小品是在皇宫演的,台下看戏的还有一个特殊的观众——李隆基。

在哄堂大笑声中,李隆基失去了对宋璟的信任,宋璟的宰相生涯便在小品的笑声中终结。

开元八年正月二十八日,宋璟罢相,改任闲职开府仪同三司,苏颋与他一块儿下台,改任礼部尚书。接替宋璟、苏颋的是一位老熟人和一位新人,老熟人是曾经与姚崇搭班子一个月的源乾曜,新人是并州长史张嘉贞。

至此,姚崇、宋璟的宰相时代结束,结束于一场意料之外的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