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如此母女 疑案

公元710年,李显五十四岁,感觉良好的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年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年。

在这一年里,李显的生活情趣依然昂然。正月十四,他与韦皇后微服出宫,前往长安城的大街小巷观赏花灯,与此同时,他放出数千名宫女外出观灯,让她们也能体会到节日的快乐,结果很多宫女一去不回。

三个月后,李显前往长安的隆庆池,他是为了隆庆池的王气而来。

隆庆池原本在长安并不存在,到了武则天的周王朝,一户居民家中的水井突然涌出了水,水源源不断,无法堵塞,渐渐淹没了附近的居民区,成为一个数十公顷的小湖。因为这个湖位于隆庆坊以南,因此称为隆庆池。

在公元710年这一年,会望气的术士告诉李显:隆庆池那个地方王气很重,最近愈发强烈。

李显由此动了前往隆庆池的念头,于四月十四日到达隆庆池,在池上搭了一个平台,设宴款待文武百官,然后在池中泛舟,并且观看了大象表演。

李显此举便是想应验此地的王气,他以为这里的王气属于自己,其实他并不知道,他已经没有王气了,剩下的只有“亡气”。

那么隆庆池的王气究竟属于谁呢?

在隆庆池北的住宅里住着五个王,分别是寿春王李成器、衡阳王李成义、临淄王李隆基、巴陵王李隆范、彭城王李隆业,你说王气属于谁?

当然属于李隆基。

古往今来到底有没有王气呢?

从唯物主义角度说,没有;从唯心主义角度说,这个可以有。在我看来,这个或许有。每一个成就辉煌大业的人,其背后一定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或许这就是王气。

现在李显的王气用到了尽头。

巡幸隆庆池后,李显的心情原本非常不错,然而好心情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不久他又被烦恼包围。

定州人郎岌给李显上了一道奏疏,奏疏中写道:“韦皇后、宗楚客将叛逆作乱。”

又是针对韦皇后,又是即将叛乱,李显心中的火气又上来了,为什么这些人总是针对皇后呢?

乱棍打死!

打死郎岌之后,李显以为自己耳根清净了,没想到又来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许州(河南省许昌市)司兵参军(政府军务官),名字叫燕钦融,他也给李显上了一道奏疏。

李显一看奏疏,又是针对韦皇后的,奏疏写道:“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家族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阴谋危害国家。”

李显的头又大了。

不过这一次李显压住了怒火,他把前后两封奏疏联系了起来,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内会有两封弹劾皇后和宗楚客的奏疏呢?难道这其中真的有隐情?

不妨把燕钦融叫来问问。

燕钦融来到李显面前,跪了下来,表情平静,言谈有理有据,一番交锋下来,燕钦融依然有说不完的话,李显却默然了,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置燕钦融。

他比谁都清楚,燕钦融说的话很多都是事实,皇后和宗楚客这段时间确实有些过分,他们的很多行为在外人看来就是谋反的前兆。

李显陷入了两难。

如果强词夺理驳斥燕钦融,自己就是睁眼说瞎话;如果认可燕钦融,那就等于承认皇后和宗楚客谋反的事实。

就在李显还犹豫不决时,宗楚客走了上来,声称奉皇帝旨意扑杀燕钦融。宗楚客一声令下,飞骑营卫士冲上来将燕钦融抬了起来,然后一下子扔到庭院的石头上,燕钦融脖子折断,当场身亡。

这时宗楚客大喊一声:“痛快!”

李显被眼前这一幕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没想到宗楚客居然敢当着自己的面矫诏杀人,杀完人还大喊痛快,这个人实在是太放肆了。

李显当即沉下了脸,宗楚客这才发现皇帝的脸色不对,他也出了一身冷汗,意识到自己把皇帝得罪了。

李显沉着脸离开了,宗楚客的心里开始打鼓,随后他忐忑不安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韦皇后,韦皇后的心里也开始打鼓。韦皇后知道自己这个丈夫虽然软弱,虽然能力不强,但他是一个正常人,同样心明眼亮,有些事瞒不过他的眼睛。

自此韦皇后开始暗自担心,她担心自己会像当年的王皇后一样被废黜,虽然李显承诺过对她百依百顺,但是君心似海,谁能保证皇帝的内心不起风浪呢?

韦皇后的忧愁情绪逐渐在同党中传染,她的同党们有了末日来临的感觉,散骑常侍马秦客、光禄少卿杨均也体会到了这一点。

原本马秦客和杨均都是泛泛之辈,只是凭借特长赢得了李显的赏识:马秦客精通医药,杨均烧得一手好菜,他们因此可以自由出入皇宫。在受到李显赏识的同时,也受到韦皇后的宠爱,绯闻就在所难免。

在马秦客和杨均之外,有两个人也被忧愁的情绪感染,这两个人就是安乐公主和她的丈夫武延秀。他们在听说李显不悦的消息后也非常担心,他们担心韦皇后被废,从而波及自己。

忧愁,无边的忧愁,但忧愁和欲望交织到一起,邪恶就此产生。

在韦皇后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比肩武则天的梦。

在宗楚客的心里,一直有一个位极人臣、登峰造极的梦。

在安乐公主的心里,一直有一个皇太女的梦。

在武延秀的心里,却深藏着一个光复大周王朝的梦。

现在四个人的四个梦想纠缠到一起,他们把矛头对准了一个人,李显。

在四个人的手下,恰好还有两个天然人选——精通医药的马秦客,烧得好菜的杨均,如果把两个人的特长合二为一呢?

会是什么效果?

公元710年六月二日,李显神秘地死于神龙殿,享年五十四岁。这个能力平平甚至低下的平庸皇帝就这样告别了自己的皇帝生涯。

李显是怎么死的,《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在前后细节上有所区别:

《旧唐书》:时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自是与后合谋进鸩。六月壬午,帝遇毒,崩于神龙殿。

《新唐书》:六月,皇后及安乐公主、散骑常侍马秦客反。壬午,皇帝崩。

《资治通鉴》: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中进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龙殿。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李显不是善终”都是铁一般的事实。无论哪种说法都提到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由此可见,李显应该死于恶妻恶女之手。

或许有人会说,没准儿,李显就是自己突然暴病身亡。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呢?我认为没有,我坚定地认为李显是死于恶妻恶女之手。这一点可以从改年号的细节中看出端倪。

在李显死后两天,他的年号被改了,由景龙改为唐隆。

改年号就意味着不正常吗?

对,不正常,很不正常。

我们不妨看看李显之前的一些皇帝是如何对待先帝年号的:

隋炀帝杨广于隋文帝仁寿四年继位,次年改元大业。

唐太宗李世民于唐高祖武德九年继位,次年改元贞观。

唐高宗李治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继位,次年改元永徽。

李显于唐高宗弘道元年继位,次年改元嗣圣。

李显于武则天神龙元年继位,光复唐朝之后非但没有立即更改年号,而且沿用了两年。

而在李显死后,他的年号被火速改为唐隆,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在一些历史悬案里面,年号扮演着相同的角色。

与这一次改年号相似的还有一起:

宋太祖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太祖赵匡胤去世,两天后赵光义继位,随即改年号为太平兴国,而此时距离年末只有70天。

匆忙改元的背后,隐藏着一起千古迷案:烛影斧声。

那么李显之死是否也是疑案呢?答案在每个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