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编 雨

天文三年的夏天,美浓大地被烤得焦干。

长良川为主的河流都干涸得露出白花花的河床,草木枯萎,墙壁都干得裂开了缝。

各村都烧香跪拜祈求下雨,却不见灵验,一晃就到了秋天。

(今年看来收成很糟糕。)

打初秋开始庄九郎就在想,这个鱼米之乡可能会迎来可怕的饥荒。

“赤兵卫。”

七月的某一天,庄九郎唤来这个得力的手下干将,让他去了一趟京都。

“这个秋天美浓会闹饥荒。你去告诉万阿,京城下了新米要买了囤积起来。”

“大米吗?”

“对,让她多买些。有个上千石应该够了。一旦美浓闹饥荒,马上雇了京城和大津的车马人手(运输队),派上护卫队运过来。”

“要乘机赚一笔吗?”

“愚蠢。要成就大事的人,能盯着眼前这点蝇头小利吗?”

“那您是要布施?”

“没错。区区一千石大米当然对付不了美浓的饥荒,熬成粥的话每个人总能吃上几粒吧。这样老百姓才会打心眼里记得我的好。”

“遵命。”

赤兵卫领命而去。虽说离秋天还早,但是大量采购大米是要费工夫的。到了京都,要和京城、近江和丹波以及摄津的米商进行接洽。

(真的会闹饥荒吗?)

赤兵卫心存疑问。如果只是美浓一地闹饥荒也就罢了,如果殃及到京都周边,那不就无计可施了吗?

而且,运米到美浓要经过近江,一旦近江也闹饥荒,那里的土匪强盗众多,还不把米给抢了?

(您有把握?)

赤兵卫出发前,又向庄九郎确认了一次。庄九郎笑道:

“观察天文、天象加以判断,并付诸行动的才是英雄。倘若不准,我也就不是英雄了。”

他夸下了海口。

(既然如此,一定不会有错。)

赤兵卫放心地离开美浓,去了京都。然而,到了八月立秋时分,各国都下起了及时雨。

逗留在山崎屋的赤兵卫不禁对杉丸道:

“杉丸君,京城周围的农田也都缓过来了吧。美浓不知道怎么样,这边是不会闹饥荒的了。”

“不会的吧。可不能闹饥荒啊!”

“我的主人,也就是你的姑爷,在妙觉寺本山时学识渊博,巧舌如簧,可还是不懂老百姓的事啊!”

“他对油可是行家。”

“我说的是米。米他还是不懂啊。”

每隔十天,耳次就会从美浓捎信过来。

据说,美浓的农田也受到甘雨滋润长势喜人,这么一来,赤兵卫觉得自己在城里到处找人订购大米简直让人笑话。

“那我回去吧。”

“不行,主人说让你在此待命。”

耳次转达了庄九郎的意思。米买得再多也不会浪费,在京城里卖光就行了。

进入九月,美浓的天气开始间阴。

最近庄九郎经常骑着马视察领地里的农田。

他并不盼着歉收。作为领主,从利害关系和感情上自然是希望领地大丰收。当时的经济决定,一歉收就会对兵力造成影响。

天开始下雨。

这天,庄九郎也穿着蓑衣戴着斗笠,骑马带了几名随从走访了领地内的大户人家和中等百姓,还站在田边的小径上向农民打招呼。

美浓还从未有过这样的领主,村民们都欢喜雀跃。庄九郎在巡视各家各户时,如果发现眼尖的、动作快的、力气大的,都会劝说对方“跟着我吧”,收作家丁。他想培养自己家系的侍从。

一天,他来到城北一座村庄,看见有个人站在田间的小路上,仰头望着北边飞騨的天空,嘴里在自言自语。

“怎么了?”

他骑在马上问道。那人甚至忘了要鞠躬下跪,眼神也飘浮不定。

“飞騨上空的云有妖气。”

他说。等到旁边有人问他为何有妖气,他才发现对方是庄九郎,慌忙伏地跪倒,再问他什么也不说。估计是害怕被扣上妖言惑众的罪名。

(飞騨的云。)

回到城里又问过见多识广的家臣们,也无人知晓。

(虽不明所以,但是要出事。)

这一年从夏天开始,庄九郎的心里就感到躁动不安。具体是什么,他也说不清楚。

九月二日开始下雨。雨势越来越猛,入夜后更是狂风大作。

(是不是要发洪水了?)

第二天早上,风却停了。湿雾笼罩着美浓平原,靡靡细雨打湿了美浓四百方里的森林、竹丛、村庄、河堤和城池。

雨一直下了三天,到了五日深夜,天象剧变。平地刮起了像要移天动地的暴风,在黑夜里肆意咆哮,吹得原野森林一片狼藉。

“律兵卫听令。”

庄九郎叫来步兵队长林律兵卫,让他做好暴风防范。

“大人,您要上哪儿去?”

“枝广。”

庄九郎已经戴好了斗笠,用蓑衣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庄九郎为美浓太守土岐赖艺建的别墅就在枝广。

“只是这么大的风雨……”

律兵卫吃惊不小。这种天气,确实不适合出门。

此时,庄九郎的动机既非出自礼貌也不是个人私欲。这个爱憎分明的男人,是真的担心赖艺的安危。

枝广位于长良川支流津保川的河畔,赖艺的新城依水而建。

(河堤会不会塌了?)

庄九郎焦急万分。他一刻也不能多等,骑马冲出了加纳城。这时的他,满腔诚挚。

出了城门,迎面吹来一股劲风,庄九郎的斗笠绳扣从下巴上滑落,被卷向空中。

(该死的破斗笠,连你都要跑到飞騨的山上去吗?)

他不停地挥动着马鞭。

马蹄却屡屡受阻,有时甚至无法前进。

“怕了是吗?”

庄九郎又抽了一鞭,胯下的马发出悲鸣,却还是迈不开步。

就这样,又哄又骂,中途或在大树后避风,乘着风势小的空儿不断前进。

在庄九郎有生以来的四十年间,遇上这么大的风还是头一遭。

(连马都害怕了。)

马在风中挣扎前行。马上的庄九郎穿着的蓑衣早就被吹落了,连手上的马鞭几乎都要被卷了去。

漆黑的夜里难以辨别方向,靠着马眼跑了两个小时左右,眼前的黑暗中突然传来了流水声。前面有河。应该就是津保川了吧。

庄九郎寻找着渡河的桥。在枝广建城时,曾经临时搭建过一座桥。

好不容易找到了,却由于河水暴涨,桥墩又低,好像随时会被冲走似的。

(要不要过呢?)

马畏惧得不敢举足。桥在摇晃着。如果人马上了桥,由于受重而使桥触到水面,估计连人带桥都会化作木片被水流吞没。

(怎么办,庄九郎?)

庄九郎在马上问自己。

所幸的是,风雨势头小了些。只有水声哗哗作响。

(豁出去了!)

庄九郎猛一扬鞭,使出全身力气踢了一脚马腹,像疾风一样从桥上飞掠而过。

刚一落地,只听见身后一声轰然巨响,回头望去,刚才的桥已经不知所踪。

(菩萨保佑啊——)

一人一马进了城。

看到淋得像落汤鸡的庄九郎,赖艺就像看到了救命菩萨一般欣喜若狂。

“还好,幸亏没事。”

赖艺也深知,关键时候才能考验人心。如果庄九郎真是世上所说的阿谀奉承之辈,就不会豁出性命来到此地了。

“难为你了。”

“主公殿下,请让人备船吧。我来带路。”

“坐船上哪儿去?”

赖艺一脸惊讶。

“您别担心。”

庄九郎笑了。如果在这种激流中划船,瞬间就会粉身碎骨被河流吞噬。

是为了万一发生洪水时做准备。

城墙建在稍高的丘陵上,除发生特殊情况外无须担心,但还是小心为妙。

整个晚上,城内无人入睡。赖艺有时忽然露出恐惧之色,抬头问道:“什么声音?”

“下雨的声音。”

又下起雨来了。就像从城里的屋顶倾注而下,其势头已经不能说是雨,而是瀑布。

“天要塌了。”

庄九郎自言自语。随后,天文三年九月六日这天,史无前例的大洪水席卷了美浓平原。

轰隆,大地发出悲鸣。

“地震了吗?”

“不是。”

庄九郎扛着六尺长枪飞奔而出,站在石头上立身张望时,连他都打了一个寒噤。

美浓已经变成了一片汪洋。

洪水哗哗地向西冲泻而去,房屋、森林和村庄都被淹没,有的被卷走。

(末日来临了。……)

他预感到。东方的天空开始泛白,很快就亮了起来。仔细一看,方圆一里内唯一浮在水面上的,只有这座枝广城。露出水面的城墙也只有三尺左右,从远处看,就像一片漂浮在水上的枯叶一般,让人胆战心惊。

之后的数百年,这次被称为“中屋决堤”的洪灾一直被记录下来。长良川的河堤在稻叶郡的中屋村(现在的各务原市)被冲塌。还不仅仅是这一处。

如果把长良川这条大河比作巨龙,那么它在中屋村兴风作浪,摇着龙尾甩出了两里地。

河道被移位了。

横冲过两里地的宽度,汇入枝广城前的津保川。

津保川也成了汪洋。庄九郎等人听到的大地的轰隆声,就是这条河的河堤彻底被冲垮时发出的声音。

自从这次泛滥后,长良川便一直与津保川交汇至今。在此之前,长良川位于现在的岐阜市往北七公里处,呈半圆状迂回,与伊自良川交汇。

可以说是改天换地了。

这次的水灾在平原地区也是史无前例,被冲走的房屋达数千栋,死伤两万多人。

庄九郎撑着船。

二十余艘船上载着赖艺和他的家丁、妻妾们在浊流中漫无目的地漂流着。

天空乌云密布,昏暗得看不见女眷们苍白的脸色。

“咱们去哪儿呀?川手城和加纳城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赖艺问道。只是这两座城都位于平原,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情况。

“不清楚。”

庄九郎喃喃地说着,仰头望着天上的乌云。洪水把美浓给冲垮了。长期以来的苦心经营,瞬间就化为乌有。

“洪水来临前,”《圣经·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中写道,“人们毫无察觉,照样吃喝嫁娶,直到诺亚进方舟的那日。”

庄九郎自然不会知道这个遥远国度的神话,然而他的预感与其惊人的一致。

死里逃生。

在浊流和泥土中漂流了整整一天后,终于抵达了庄九郎的领地加纳城。这座城也只剩下土垒浮在水面上,但比起枝广来要安全得多。

“先在此地休息一阵吧!”

他安顿好赖艺一行。

又过了几日,天终于见晴了。然而美浓一带的田地都已化作泥泞,今年的收成根本指望不上。

庄九郎马上派耳次去京都通知赤兵卫运送大米,自己则每天踩着泥泞指挥领地和赖艺所辖各村的救灾工作。

他还以赖艺的名义,向三河、尾张和伊势发出了求援的书信。

小麦和大酱等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美浓,并分发到美浓境内地方武士的手上。

自古以来,领主都只是从百姓身上搜刮民脂,庄九郎的做法无疑世上少见。也许正因为他出身低微,又长期经商,才会具备这种感觉和能力。

由此,庄九郎在自己和别人的领地都获得了百姓们的爱戴。

“美浓的救护神啊!”

各村的村民们口口相传。这时,赤兵卫也从京都运来了大米。村民们喝上了米粥,对庄九郎更是感激涕零。

庄九郎巧妙地利用了洪水。

不仅如此,可以说,他把洪水变成了手段。

“看来枝广是不能住了。”

他劝赖艺,后者也接受了他的建议,继川手城、加纳城(都位于现在的岐阜市)之后又搬到了向北五里处的山区。

有一座大桑城。

原是飞騨的大桑山上的一座古城,庄九郎亲自监工,把它改造得截然一新、富丽堂皇。而且由于地处山顶,再也不会受洪水之苦。

赖艺原本就畏惧洪水,高兴得手舞足蹈:

“早些搬到那儿就好了!”

他做梦也未曾想到,其实自己被赶出来了。

庄九郎当然不会去大桑城那样的偏远地带,而是往返于美浓平原的加纳城和川手城之间,代替赖艺处理朝政。

不过——

他开始不满足于这两座平坦之地的城池了。虽然在朝政处理上比较方便,然而在交战、洪水面前却毫无抵御能力。

(是时候考虑在金华山——稻叶山盖一座三国之最的巨城了。)

洪水过后,庄九郎开始思考。

自从庄九郎来到美浓后,在金华山上筑城的念头一年比一年更加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