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扬帆西向 第六节

大明永乐三年六月十五。

这一日,太仓州上空万里无云。天还没亮,太仓阖城士民便倾巢而出,直奔海边的刘家港。今天,朝廷出使西洋的船队将在此扬帆起锚。太仓人千百年来从未见过如此大的场面,岂有不瞧的道理?可是,尽管早有耳闻,但当士民们登上港口周围的小丘,目睹到这支古今第一船队的真容时,仍不免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是一支多么庞大的船队啊!港口内,林林总总停泊着二百余艘海船,它们大小不一、样式各异,所有舰船的桅杆上,都挂满了色彩鲜艳的旌旗。船上,身披崭新甲胄的军士、还有衣着光鲜的官员们都在甲板上列队站立,个个精神抖擞,气宇轩昂。一阵海风吹过,无数旗帜迎风飘扬,显得威武无比。

“这些都是什么船啊?”小丘上,百姓们瞧得稀奇,顿时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

“这你都不知道?往下瞅,离岸最近的这几十艘是粮船和水船。”

“再远些的那是马船。是运载马儿和撞辎重用的。”

“胡说,马船又叫马快船,是两军交锋时用来冲锋的。你往远处看,最外面几艘都比其他的船要窄,那才是马船。”

“那两边上的呢?就是列成直队的那两支?”

“那当然是战船喽,你没见那船上都装着炮么?”

“那是战船?真大啊,从没见过这么大的。”

“没见过世面!这战船长六十六丈、宽十八丈,是咱大明水师的精锐!每艘上头都装着十几门碗口将军哩!”

“乖乖,咱大明这么厉害?能造这么多大战船?这恐怕有五六十艘吧?”

“六十六艘!我老弟便在其中一艘上做火长,威风着哩!其实这还不算最大的,看见中间那几艘大船不?那都是坐船,是将军们用的,将来番邦的贡使们还要坐它回中国呢。”

“那最中间那艘呢?那艘最大的?”又有人指着船队中央一艘巨大的舰船大声发问。

“那是郑大帅的宝船。没看见桅杆上头那‘郑’字大旗么?那是兵主大人的宝纛!他老人家的船是船队中最大的,能容下上千人哩,光碗口将军就装了二十四门!”

“上千人?我的天!自打盘古开天,还没有过这么大的船吧!”

“开天辟地头一回!”

“咱大明真威武!”

……

一众百姓叽叽喳喳,越聊越兴奋,小山头上到处人声鼎沸,一片喧闹之声。

“轰隆隆……”一阵炮响过后,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大家的眼光不约而同地瞄聚码头前的天妃宫。就在刚才,大明船队的主帅郑和大人一行进入天妃宫,朝拜这位所有出海人共同信奉的至尊天神。现在炮声既响,应是朝拜结束,船队就要起航了。

郑和出来了。只见他头戴嵌金三山帽,身着簇新蟒龙袍,腰系玲珑白玉带,脚穿文武皇朝靴。三十多岁的汉子,显得无比精神,无比俊朗!在他身后,王景弘、张谦等一干副使及军中稗将紧随而出。一眼望去,他们个个都意气风发,人人都神采飞扬!

“参见兵主!”见郑和出宫,岸上千余将士齐声大喊!

“参见兵主!”远处,船上的两万余官兵、船工亦放声高呼。

郑和的眼角一下湿润了。眼前的一切,都让他沉醉,让他感慨,让他激昂!他不再是云南晋宁的那个懵懂小娃,不再是深宫大内的卑微内官。如今的他,已是两万多士兵和船工的最高统帅,是招抚西洋的堂堂钦差总兵正使!他手下,有着华夏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水师,他将率领他们漂洋过海,开创一项前无古人的千秋伟业!

“登船!”郑和一声大呼,率先登上了摆渡小舟。片刻后,他已在自己的宝船之上。紧接着,岸上的千余官兵各乘小舟,向宝船靠拢。

待所有军士上船。郑和一挥手,司旗官奋力挥旗,近百艘战船上的碗口将军一起点火。

“轰……”数百门火炮齐冒黑烟,巨大轰鸣声震天响起。海鸥受到惊吓,尖叫着飞向蓝天。岸上,尽管所有百姓都已事先捂上耳朵,但仍被震得脑袋嗡嗡作响。

郑和巍然不动。待硝烟散尽,郑和走到船头,最后面向岸上军民庄重的行了一个齐眉大揖,然后大手一招,用尽全身力气喊道:“起锚扬帆,出使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