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忆昔开元全盛日(隋唐) 8、先进文化的代表
书生不文弱
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辉煌灿烂,光照四邻。原因在于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其次是因为唐朝统治者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第三,国内各民族的交往也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
李唐王朝大有胡人气,所以李唐王朝的特点是中国历史上开阔宏博多彩的王朝。当时的社会风气是非常开放的,有的公主下嫁,然后生活了一段时间,回去跟他爸说,这个驸马不好给我换一个,那就换一个。寡妇再嫁,女子离婚这些事儿很普遍,妇女裹小脚这种规矩从宋朝才开始。唐朝的时候女的出门都骑马,当时最流行的体育活动是打马球,女的也都能参加。那么女的如果要打马球,能裹小脚吗?裹小脚连道都走不了。
唐朝的书生也不是文弱书生,书生文弱都是宋朝以后的事儿了。由边塞诗人所说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可见,他也是穿上了都护铁衣,才能写出这些句子,相当于随军记者。要是没有两下子,当不了边塞诗人,那时候没有汽车没有防弹背心,一文弱书生到战场上去,你不作吗?所以这帮书生都是挺了不起的。
唐朝别的诗人,比如李白,诗仙、酒仙、剑仙。他十年学剑才得来剑仙之名,这家伙一个人云游天下,不怕劫道的。你劫他一个试试?你看李白诗里面有很多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之类的句子。而且那会儿唐朝人的风尚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书生都特别想建功立业,所以像他这种文人的秉性脾气,跟当时多民族的色彩和文化政策是有关的。
科技潜力股
那时候的科技,第一个要说的就是雕版印刷术和火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和火药的国家。隋朝时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和中国古代的两个传统文化有关,一个是篆刻刻印,再一个就是拓片。
篆刻就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最早的时候,中国人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后来发展到在竹子、铜片、玉石上面刻。
所谓拓片,就是先把文字刻在石头上,做成石碑。然后在石碑上刷一层墨,拿纸往上一贴,揭下来之后就等于把碑文都复印了,这张纸就叫拓片。可说是最早的盗版活。就是这两样传统文化造成了雕版印刷的出现。
当然,那个雕版印刷在我们今天看起来是很麻烦的,因为书有多少页,就要制多少块板,刻错一个字就废了。要是你觉得有新的构思了,要改稿子,就得重刻。即使是这样,雕版印刷都比手抄要强多了,所以它是一项很了不起的发明。
和印刷一样重要的是火药的发明。
火药是一开始其实是炼丹家发明的,想成仙的道士们在那炼丹,结果这个炉子就炸了,所有的道士一下就成仙了。一次两次,他们就总结经验,怎么老成仙呢,最终明白了,硫黄、硝石、木炭千万别搁一块儿炼,一块儿炼就爆炸。这样的话就发明了火药,这个和X射线和青霉素的发明道理是差不多的,意外。火药发展到唐末的时候,开始用于军事。
第二,天文历法。唐朝的僧一行制定了《大衍历》,僧一行是一个和尚,是密宗的高僧,也就是今天的西藏密宗。中国古代佛经被翻译成汉语,主要靠四大译经家,除了唐三藏之外,剩下仨全是外国人:金刚智、善无畏和鸠摩罗什。这个一行和尚就是金刚智的弟子,他制订了《大衍历》。他的另一个成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科学方法测量地球子午线长度的人。子午线,就是经线,他测量这个是为了编历法,编历法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前面我说过,任何研究都要坚持做下去,大和尚如果坚持研究经纬线,说不定就能发现地球是圆的了,那么哥白尼和麦哲伦就歇菜了。中国古代很多科技就因为没有深入研究,最后都为人作嫁衣,成为别人的研究经验。
第三,医学进步。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称叫《肘后备急千金方》。意思就是肘子后面备用的紧急千金药方。古人什么东西都往袖子里装,他们不怕袖子一抖把东西都抖出去吗?其实他们后面系着一个口袋,有东西都是装在口袋里的。所以肘后备急,就是把千金方装在这个口袋里,跟那个手机、钱包、IC卡、公交卡搁一块儿。把千金方和那些重要东西搁一块儿是为了救急。中暑了,赶紧翻,吃什么,按着方子说的赶紧买去。别买错了,中暑买黄连素那不管用。孙思邈活了101岁,人称神仙。他从北周一直活到武则天时代,所以魏征写南北朝和隋朝的历史时,就把他叫去问,老孙,当时怎么回事儿?老孙就说,犹如亲睹,他都经历过这事儿,可不犹如亲睹。唐朝人平均寿命29,他101,所以唐朝人都说他是神仙。这也证明了人家的招儿管用,你把《千金方》天天带肘子后面,照他这个做,也能活到101。除此之外,吐蕃的元丹贡布著的《四部医典》也有一定贡献。这是藏医,今天好多的藏药都叫元丹贡布牌,元丹贡布就是著《四部医典》的吐蕃医学祖宗。然后,唐高宗时期朝廷20多个人一起编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唐诗绩优股
唐朝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文学上把唐诗分初、盛、中、晚四个时期。诗坛四大天王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誉为初唐四杰。山水田园诗人有孟浩然和王维,王维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开创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特别有禅意。王维是佛教徒,字摩诘,他取的字出处是一个大菩萨:维摩诘菩萨。
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多有描写边疆战场上幽怨苍凉,将士勇武豪气,以及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那个文学成就很高,比现在部队里的军歌歌词写得好太多了。
然后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两个传奇人物。俗话说韩柳文,迁光史,苏辛词,李杜诗就是中国文学的象征。作为一个读书人,如果要学习写文章,就看韩愈和柳宗元,学完走遍天下都不怕了;如果学历史,就学司马迁的《史记》或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学完你可以去当政客;如果学宋词,就跟苏东坡和辛弃疾学,学好了可以干掉方文山和林夕;如果学写古诗,一定是学李白和杜甫。
李白和杜甫的创作水平是不一样的,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不一样。李白的黄金创作期是国家最强盛的时候,到处莺歌燕舞,他写他看到的东西,大部分就是花、酒、剑、歌、月,洒脱无极限。杜甫最有名的那些诗,创作的时间就惨了,安史之乱八年,一年没差全赶上了,所以就特别忧国忧民。他说“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收蓟北管你屁事儿,他心系国家,看这个仗终于打完了,高兴到哭。李白一写诗就特别浪漫,“飞流直下三千尺”,高兴!杜甫一写就“卷我屋上三重茅”,郁闷!总的说来,李白的诗虽然也发过牢骚,但基本上都是写自己高兴的,这小子没什么发愁的事儿;而杜甫就是动不动伤感到掉眼泪,见到老同学了,也掉眼泪,见到花瓣落了,也哭。这就好像现在的人喝酒喝醉了,有文醉武醉,李白是一醉就乐,乐了就掀桌子;杜甫一醉就愁,愁了就哭。
但是,这两个人厉害的地方并不是个人情绪,而是那种气度。并不是任何掀桌子和掉眼泪的诗人都能写出这些诗来的。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俊逸洒脱,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个胸怀抱负,一般人哪及得上!
中唐代表作是白居易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要损人。可是你要损人的话,最起码得让他能听得懂。你损了半天他都不懂,你有什么劲儿?我刚在中学教书的时候,特别的搞笑,那帮孩子特讨厌,我骂他们寡廉鲜耻,底下的孩子一个个睁着眼睛看我,什么意思老师?我说臭不要脸,这下才明白了!老师不能骂脏字,好不容易找个文词来表达心情吧!寡廉鲜耻还听不懂,搞得我特郁闷。所以白居易的诗都是劳动人民语言,但是语言虽俗,意境不俗。白居易去给李白扫墓,六句诗:“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第一句能当导游图使,“可怜荒陇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就这六句,谁敢说我写李白比白居易写得好,你看着都是大白话,把要点都说出来了:别看这破地儿,破坟,埋这么一个伟人。所以白居易的诗意境很高,在日本、韩国广为流传(因为太复杂他们学不会)。
晚唐杜牧、李商隐咏史诗。我个人认为,唐诗最高的艺术成就就是小李杜,杜牧和李商隐。他们把律诗发展到了极致,尤其是李商隐。“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些句子的情感很细腻复杂,没人能说清楚。别相信书上的注解,都是胡说八道的。他感叹自己一生的境遇,不是感叹找对象没找着,小李子都是借事儿来说自己的事儿。
唐朝知识分子,感叹自己做不上官,写了一首诗:“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暗自伤。”就是说一个穷女孩嫁不出去,“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懒把双眉斗画长。”你把眉毛画长了没有用,没有人娶你,你只能给人缝衣服,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每年辛辛苦苦做的漂亮衣服,都是给别的新娘子穿。表面上看起来是写服装行业的,其实就是写他自己,因为他做不上官。古人写诗没有直说我当不了官很痛苦的,都是托物言志。比如说,那姑娘做衣服很痛苦,所以我很痛苦;那哥们儿电脑又蓝屏了,所以我很痛苦,都是这样表达象征意义的。李商隐也是一样。
李商隐的咏史诗写得非常好,他写杨贵妃跟唐明皇:“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你唐玄宗做了四十年皇帝,国破家亡连媳妇都保不住,你什么玩意儿。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他不是损这个皇帝,但是意境在这儿摆着,所以诗歌写得好不好,就看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