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东晋 第四十七章 明帝司马绍
东晋明帝司马绍(公元298年~325年),字道畿。元帝司马睿长子。其母荀氏,很可能是鲜卑人,生明帝和琅邪王司马裒。司马绍长大后,长着黄黄的胡须,相貌酷似燕代一带的鲜卑人。司马绍自幼聪慧异常,元帝十分喜爱。
建兴(公元313年~316年)之初,司马绍任东中郎将,镇守广陵。司马睿为晋王后,司马昭被立为王太子,太兴元年(公元318年)三月,被立为皇太子。
司马绍有文武才干,礼贤下士,喜交宾客,雅好文章。与当时名臣王导、庚亮、温峤、桓彝等人,都有亲密友好的关系。曾与王导辩论学问经义,王导辩不过他。又好习武艺,善于抚慰将士,很得朝野士庶的拥护。
永昌元年(公元322年)正月,王敦于武昌举兵叛乱。三月,叛军占领石头城。太子司马绍登上战车,要率将士与王敦决一死战。中庶子温峤认为是冒险取败,坚决劝止。并抽剑斩断马脖子上的皮套,使战车不能启动,司马绍只得作罢。
王敦控制朝廷以后,对太子司马绍的才干和威望十分忌恨,想用不孝的罪名把他废了。王敦大会百官,声色俱厉地问温峤:“皇太子有何德行?”温峤沉静地回答:“大海之深,难以斗量。胸怀远大者,非气量狭小的人可以度量。以圣人之礼衡量,太子堪称为孝。”众人无不赞同,挫败了王敦欲废太子的阴谋。
王敦叛乱得逞后,把持朝政,飞扬跋扈,炙手可热。司马睿愤愤不平,患病死去。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十一月,司马绍即位,是为明帝。
王敦因图谋篡位,逼令朝廷征他还朝。明帝为稳住王敦,欣然答应,并亲手书诏,征王敦入朝,加黄钺、佩剑等特殊仪仗,给予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特殊荣誉。王敦遂移镇姑熟,自领扬州牧。
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六月,明帝立妃瘐氏为皇后。以皇后之兄庾亮为中书监。
王允之为王敦之侄,聪明可爱,王敦很喜欢他,常带在身边。一天,王敦与王允之夜饮,允之略饮几盅,不胜酒力,自去先睡。王敦遂与心腹钱凤密商谋叛之事,恰好被王允之听到。为了防止王敦杀人灭口,他故意在床上吐得狼藉不堪。王敦想起还有个孩子在身边,忙去察看,见他卧在吐污之中,才未怀疑。后来,王允之请求回去看望父亲,得到王敦应允。他急忙把王敦与钱凤的谋划,告知其父、廷尉王舒。王舒与王导马上向明帝报告,明帝立即采取防备措施。
正当王敦加紧准备再次起兵时,他却患了重病。太宁二年(公元324年)五月,他擅以朝廷的名义,拜侄子王应为武卫将军作自己副手;以兄王含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钱凤对王敦说:“大将军万一有个山高水低,是不是以王应继承大事?”王敦沮丧地说:“非常之事必须非常之人才能承当。应儿年少,哪里能担当这样的大事!我死之后,你们解散兵将,归身朝廷,这是上计;退还武昌,收兵固守,奉事朝廷,进献不断,这是中计;趁我未死,破釜沉舟,孤注一掷,大兵东下,直捣建康,这是下计。”钱凤对死党们说:“王公下计,乃是上策!”遂与沈充商定,加快叛乱起事。
明帝早已密知王敦一伙将再次举兵叛乱,他不能忍容王敦像对他父亲元帝那样对自己为所欲为,决心予以镇压。为了做到知己知彼,他换上普通人衣服,乘巴滇骏马,偷偷来到王敦驻军的地方,仔细察看营垒和兵力部署。明帝正察看时,有的军人对这位不寻常的青年起了疑心,向王敦报告。王敦正在睡午觉,听了军人对来人相貌的描述大吃一惊,道:“必是那位酷似外公的黄须鲜卑儿来偷看我的军营。”于是,立即派五名骑将追赶明帝。这时明帝已侦察看完毕,快马加鞭而去。跑了一阵以后,来到一个镇上。马排泄粪便,他即以水灌泡,使其迅速冷却。见路旁有位卖食物的老大娘,明帝将七宝鞭交给她,说:“后面骑将追来,可将此鞭给他一观。”说罢策马而去。不一会,骑将追来,问老大娘:“可曾见到一黄须儿逃走?”老大娘答道:“早已去远了。”并把鞭拿给他们观看。五位骑将哪里见过这般镶嵌着宝玉的珍奇鞭具,忙围上来仔细观看,啧啧赞叹,又见马粪已冷,以为真已经跑远了,遂不再追赶,明帝得以安全脱身。
明帝在掌握了王敦的情况后,决心讨伐王敦。为了瓦解叛军、鼓舞官军,王导宣布王敦已死,带领子弟为王敦发丧,人们信以为真,鼓舞了斗志。明帝下诏宣示王敦罪状,宣布亲征其余党钱凤之流。诏书说:“朕亲统诸军,讨伐钱凤。有能杀钱凤送其首者,封五千户侯。诸文武官员被王敦所授用者,一概不问。王敦之军士,单丁在军者,均遣归家,优待终身。其余的与假期三年,休假完毕归来,与宿卫官兵同样信任,同等对待。”此诏下达,对王敦一伙在政治上的打击甚大。王敦见到诏书,气得火冒三丈,怒气伤身,病情加重,不能带兵进攻朝廷。王含说:“这是我们家里事,责无旁贷。还是我跑一趟吧!”王敦遂以王含为元帅,于同年7月与钱凤、周抚、邓岳等率水陆五万人,向京城建康进攻,并上疏朝廷,以诛杀奸臣温峤等为口实。叛军来势汹汹,很快打到江宁南岸(即秦淮河南岸)。明帝亲率军队加强防卫。又派遣将军段秀、中军司马曹浑等帅敢死壮士千人于夜间渡河,乘敌不备,进行突袭。第二天凌晨,战于秦淮河南岸的越城,大破王含军,斩其前锋将何康。
王敦得知王含初战已败,气急败坏,在病床上骂道:“我兄真是无用老婢!大势去矣!”对守护在身边的参军吕宝说:“我当拼上老命,抱病前往指挥。”说着,挣扎着起床。但因病重力竭,又重重地倒下,只得作罢。喘息一阵之后,对其舅少府羊鉴和王应说:“我死后,应儿马上即位当皇帝,先立朝廷百官,然后再料理我的葬事。”嘱咐完毕,两腿一蹬死去。然而王应怕王敦死讯传出使军心涣散,秘不发丧,以席裹尸,外面涂蜡,埋于厅内地下,随后便与狐群狗友日夜纵酒淫乐。
七月,兖州刺史刘遐、临淮太守苏峻等帅援兵万人来到京城,此时,沈充、钱凤等已率叛军渡秦淮河,打到宣阳门。刘遐、苏峻遂率军自南塘横击,大破叛军,叛军投水死者达三千余人。刘遐又在附近的青溪大破沈充军。王含等见势不妙,放火自烧营地,连夜逃遁,官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明帝发布大赦令,以瓦解叛军官兵,惟有王敦死党不在大赦范围之内。又命庾亮督苏峻等追沈充于吴兴,命温峤督刘遐等追王含、钱凤于江宁。王含、王应父子乘单船向荆州投奔王舒,王舒毫不留情地将他们父子投于江中淹死。沈充败归吴兴,迷失道路,误入过去的部将吴儒家中。吴儒诱骗他躲到夹壁中,笑着对他说:“三千户侯我可以垂手而得了。”沈充后悔上当,哀求道:“你不必贪求封侯,如能救我,我宗族势大,必重重报答你。若杀我,必灭你族。”不管沈充如何威胁利诱,吴儒还是杀了沈充,传首京师。钱凤败后,逃到卢州,被王敦手下宁远将军、浔阳太守周光逮捕,旋亦被杀。王敦已死,又被掘墓暴尸,斩首示众。
明帝以弱制强,终于平定内乱,巩固了东晋政权。他有勇有谋,很想有一番作为,可惜天不假寿,第二年(公元325年)闰八月,他便因病死去,年仅27岁。葬于武平陵,庙号“肃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