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宏图大志 8.再征淮南
打下寿州是彻底击败淮南的关键。这次李谷没有拦阻柴荣,而是极力建议他御驾亲征,合力攻打寿州。
假如真有爱情,或许柴荣和符皇后可以算一个感人动人伤感的故事。
假如皇家真有亲情,或许柴荣和符皇后之间的这段传奇足以感动千古。
柴荣早年跟随姑母姑父生活,寄养在郭威家中。虽然郭威对柴荣父子情深,也很喜爱柴荣的勤奋和认真,可毕竟不是亲生父亲。从不多的史料信息来看,柴荣和他父亲柴守礼似乎感情并不好,即使后来柴荣做了皇帝,也没有公开认祖归宗。柴荣在家庭亲情氛围上还是缺少了点什么。由于后汉朝廷内乱,郭威和柴荣留在开封的家眷被奸臣抄斩,柴荣青年丧妻及两子,确是人生一大不幸。
柴荣一共有三个老婆。一个是刘夫人,在开封被奸臣抄家灭门。第二个老婆就是大将符彦卿的女儿,是前文书我们曾述及的符夫人。第三个也是符彦卿的女儿,是较小的一个女儿。符夫人为柴荣生养了柴宗训等儿子,是对柴荣的重大贡献,使柴荣得以接续了香火。
柴荣做皇帝后,符夫人变成了符皇后。
柴荣性格沉毅急躁,是典型的工作狂,特别追求办事效率,对工作质量挑剔,对人要求严格。他精力超级旺盛,催办任务督促严急,以至于文武大臣疲于奔命,总是跟不上柴荣的节奏。向柴荣汇报工作时,文武群臣时常战战兢兢,不敢触逆。由于柴荣的这种急性子,认为部下办事效率低下和质量不高,他经常大发雷霆,怒火冲天。满朝文武几乎没有人没挨过柴荣的批评训斥。柴荣的这种工作方式,虽然有利于提高政府运转效率,有利于督促官员恪尽职守尽力办事,可也有负面问题。因为柴荣这种急躁状态下决策的事情未必完全正确周到,骂来骂去把大臣们搞得一天到晚高度紧张,从感情上和心理上对柴荣有一种畏惧感,几乎无法建立亲信和亲近的感情。
每当这时候,符皇后充当了重要的调解缓冲作用。她一般不会直接拦截柴荣的怒火,而是先顺着柴荣往下继续陈述,在陈述过程中巧妙地加入了解释和婉转。经过符皇后的润滑,柴荣也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很快就从暴怒的情绪中缓和过来。平静之后认真想想,柴荣越发地敬重符皇后的见识和忠心。柴荣在澶州丧偶,续娶符皇后之前,就曾听说符皇后贤明有见识,已经心仪有好感。婚后,符皇后对柴荣情深意重,两人感情深厚,彼此相依。
当初,周世宗柴荣不听李谷劝告,决意要亲征淮南。不仅李谷不赞成柴荣大举深入,符皇后也不赞成柴荣亲征。符皇后极力劝阻柴荣,她认为淮南路途险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攻克。柴荣不听符皇后劝谏,下定决心御驾亲征。他总觉得不亲自上手,事情总是不放心。后来果然如符皇后所料,周军陷入旷日持久的淮南战争,虽然东西两路进展迅速,但寿州、濠州一线的淮河重镇久攻不下,劳师无功,战争拖入雨季后又遭遇酷暑暴雨。不仅柴荣为战争忧虑,符皇后在京城也是日夜操心战事。符皇后性格刚烈,也不太容易忍受涵容。在日夜焦虑和哺育皇子的劳累之下,符皇后忧虑成疾,一病不起。公元956年七月,柴荣班师回到京城一个月后,符皇后病亡,时年仅仅二十六岁。
符皇后的去世对柴荣又是一个沉重打击。柴荣再次丧偶。他和符皇后感情一直很好,两人心心相依。符皇后突然离世,柴荣大为悲痛,十分痛惜夫人韶华早逝。在符皇后灵柩停放的宫殿内,柴荣坐在地上,望着符皇后的棺椁,目光呆滞,身体凝固。就这样如同雕塑一般,柴荣坐了一个晚上。从后来的事情发展来看,符皇后的离世对柴荣也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后周帝国,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劝诫柴荣,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和柴荣说一说知心话。周帝国过于急功近利的政治风格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平衡力量。
由于柴荣对符皇后用情很深,深思怀念,两年后柴荣续娶了符彦卿的小女儿,也就是符皇后的妹妹,并立为皇后。小符皇后和她姐姐长相神情很相似,这位小符皇后也就是民间传说的“小周后”。
周军撤走之后,南唐继续研究御敌光复方略。
南唐驾部员外郎朱元向李璟提出了一套用兵方略,李璟认为朱元挺有本事。在举国众将纷纷失利的窘迫局面下,李璟启用了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朱元,封他为大元帅,出兵收复江北州县。南唐派出的反击军队驻守在紫金山,和寿州遥相呼应,互为应援,构筑了梯次性攻防布局,山峦之上十几所营寨星罗棋布。南唐从紫金山修筑了一条战备甬道直达寿州,为寿州供应粮草。
柴荣班师之后,对征淮南战功进行评定,对文武官员论功行赏,并借此进行了干部大调整。对于有功人员,官职低的给予提拔,藩镇小的给换大地方。对于办事不利,能力不济的人员,或罢官或惩处。以曹州节度使韩通为许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尉;将许州节度使王彦超提拔为永兴节度使;以给事中高防为右散骑常侍;以西京留守王晏为凤翔节度使;以赵匡胤为同州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以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为殿前都点检;将弃城逃跑的郭令图降职为团练使;以王朴为平章事、枢密副使;以张美为三司使。因审案不详实不认真,将御史中丞杨昭俭、知杂侍御史赵砺、侍御史张纠免职。
国家取得重大军事胜利,在柴荣大封文武的时候,有朝臣建议对几位小皇子也封官晋爵,这也符合前朝的惯例。可是柴荣否决了这项提议,他认为皇子们都还是孩子,乳臭未干,没有任何职责和业绩,没有资格享受这些荣誉。这说明柴荣的头脑比较冷静,他坚持以业绩为导向的赏罚理念,更以这种很鲜明的事例进一步向世人宣示这一主张,以此凝聚和激励人心。同时,柴荣也通过故意推延皇子加封,向众文武表明重贤任能的诚心。
柴荣班师回朝,虽然留下了部分军队继续作战,可是毕竟主力撤走,兵力和粮草供给不足,战线太长,疏于防守。况且有些周朝的将帅没有认真贯彻周朝的法令,不体恤老百姓,肆意剽掠抢劫,这激起了淮南老百姓的反抗与抵制。
在南唐军民的联合反击之下,原本被后周占据的地盘相继失守,唐将朱元袭击占据了舒州与和州,刺史郭令图再次被赶走。唐将李平攻占了蕲州。
后周新任淮南节度使向训从实地战况出发,决定调整战略部署。他向皇帝柴荣建议,把扬州等地的周军调回来,和寿州的军队合兵一处,集中兵力攻击寿州,等打下寿州之后,再进攻其他地方。原来锐意进取、好高骛远的柴荣吸取了经验教训,同意了向训的建议。
在扬州、滁州等地周军北撤时,南唐高层再次发生分歧,有的主张追击伏击侧击北撤的周军,大谋士宋齐丘却认为,冤家宜解不宜结,应放走周军,以德服人,如此则战争可以平息。这位几十年宦海沉浮的大谋士,竟然出此谬论,实在是千古滑稽。南唐错过了一次沉重打击周军的难得良机。与宋齐丘一样愚蠢的还有一人,即南唐“五鬼”之一的陈觉。陈觉作为李璟达的监军,虽然拥兵五万驻扎在濠州,可是却不敢出战应援寿州,只是隔岸观火。
唐军的犹豫为周军制造了合围寿州的机会。
全部周军将寿州围了个水泄不通。
周军的兵力部署是,向训派人留守扬州后坐镇寿州前线,李重进屯兵寿州之东,张永德屯兵下蔡控扼寿州之西,武行德驻军濠州对峙南唐齐王李璟达。
为了建立攻击寿州的军事基地,后周决定修建下蔡城。周世宗发动了几十万民夫修建下蔡城,并修筑下蔡的淮河浮桥。下蔡逐步聚集了周军主力,同时成为周军的粮草仓库。
在向训调兵遣将准备围攻寿州的时候,周军内部发生了一起危机。寿州前线的两员大将闹矛盾,张永德和李重进互相猜忌,两人不和。张永德向柴荣写密信,控诉李重进有二心。柴荣不相信会有此事,按下此事作冷处理。张永德是郭威的四姑爷,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都是皇亲国戚,二人各自统兵数万,拥兵在外身负重任。这两个重量级武将闹矛盾,意味着什么?兵变?内讧?造反?投敌?掣肘?不协?一旦关系破裂,后果不堪设想。
一天上午,李重进单人独骑来到下蔡张永德营中,拜访张永德。两人各怀心事,表面上还要互相客气。张永德设宴款待李重进,李重进毫不介意,大大方方地入席喝酒,神情泰然自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重进对张永德说:“我和您都是皇家至亲,有幸得到皇帝信赖,担任军事重任,应该通力合作,效忠王事。何必互相猜疑呢?”张永德听李重进如此坦然真诚,也为之感动,从此两人冰释前嫌,和睦相处。
李重进和张永德不和的消息不仅在周军内部广为传播,南唐也获知了这一情报。南唐使出了离间计,向李重进写去了蜡书密信,向李重进开出了优厚的条件,邀请李重进反叛后周。这种反间书信向来杀伤力极大,历朝历代多少忠臣良将被这种伎俩放倒,一生贞节清誉毁于一旦,身死名裂。李重进不做贼心不虚,坦坦荡荡地将这些策反密信上报了朝廷。幸亏柴荣也是一位明君,对李重进毫不怀疑。这场前敌危机得以妥善处理。此一段,也可谓是千古佳话。
南唐使者孙晟、钟谟被柴荣带到了开封。柴荣待他们十分优厚,礼遇有加。但是二人始终不为后周进献一言,不透露南唐的任何机密信息。百般劝诱之下,柴荣仍然没有获得有价值的情报。柴荣气急败坏,下令杀了孙晟。过后不久,柴荣醒悟,敬重怜悯孙晟的忠节品行,对杀害孙晟很后悔。为了补偿这种悔过心理,柴荣加封钟谟为卫尉少卿,以资表彰。
国难见忠烈,死事显节义。
历朝历代都有,历朝历代都缺乏。
缺乏尤显珍贵。
南唐在动员军民抗击周军的同时,极力邀请契丹出兵夹击后周。可是此时的契丹皇帝是那位著名的“睡王”耶律璟,根本无意于进取,对历经惊涛骇浪渡海而来的南唐使者,赏赐了几瓶马奶子和几块奶疙瘩,敷衍了事。
向训调集重兵围攻寿州几个月之后,仍然没有取得胜利。时间到了公元957年正月。这时候,后周朝廷内部也出现了分歧,不少人认为大军在外,消耗太大,劳损伤亡不轻,主张全面撤军。柴荣此时也开始动摇了。为了全面了解情况,优化决策方案,柴荣派出了几位心腹谋臣范质、王溥到李谷家商议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为何要去李谷家?因为李谷病了。
李谷得到了中风,半身不遂,已经瘫痪在床一年多。李谷特别怕生病,一旦有病,感觉就如同天塌下来。以前在郭威朝,李谷摔断胳膊时,申请在家休养好几个月。这次病倒后,李谷多次上书请求退休养病,可是柴荣军国事务繁忙,需要李谷这样能干的大臣帮辅。即使李谷病得不轻,饱受病痛折磨,柴荣还是硬着心肠勉强要求李谷办公,每逢重大办公会议的日子,皇帝命人用担架抬着李谷上朝议事。由此可见,柴荣是何等的工作狂,对自己和部属要求是何等的严苛,是多么的因公废私不近人情。
遇到这样的领导,虽然遇到了施展才华干事业的难得机遇,获得了用武之地,可要是没有一副好身板,也扛不住沉重的工作压力,必须成为累不倒打不垮饿不死骂不跑病不烂的铁人、超人甚至神人。
这次李谷没有劝说柴荣罢兵,反倒劝说柴荣再次御驾亲征。因为李谷认为在周军的持续围困打击之下,寿州城已经摇摇欲坠,只需要最后一击。这最后一击必须由皇帝柴荣亲自出马才行。只有皇帝亲临前线,才能凝聚力量,振奋士气,发起摧毁这座堡垒的致命一击。
从客观上分析,李谷这次一改去年的消极态度,并非是迎合皇帝心理,的确是在对战场形势深刻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的判断。柴荣对这个建议很赞同,下定决心再次亲征淮南。
远在前敌的军情果然和身在家中的李谷的预料一致。寿州城在经历近一年的围困之后,粮草断绝,武器奇缺。走投无路之际,守将刘仁赡做困兽之斗,打算率兵出城和周军决一死战,但是齐王李璟达不同意。打不能打,守又眼看着守不住,困坐愁城,刘仁赡忧愤不堪,终于病倒了。
就在刘仁赡病倒的时候,雪上加霜,发生了一件对刘仁赡构成致命打击的事。刘仁赡的小儿子刘崇谏一天夜里偷偷溜出寿州城,乘着小木船逃到淮北,似乎是要投降周军。刘崇谏刚刚渡河,就被巡逻的淮军发现并捉送回寿州。身为寿州首席大将,正在军民艰苦守城的时候,自己的儿子却暗地里投降敌军,这对刘仁赡来讲是奇耻大辱。刘仁赡下令把刘崇谏腰斩于闹市,以正法典。刘仁赡此令一出,左右震惊。虽然寿州城内将领很震惊,可是没有人出面求情,因为都怕激怒气头儿上的刘仁赡。监军使周廷构在职级上和刘仁赡同列,他出面在辕门前痛哭劝说刘仁赡放过这个孩子,说这孩子还年幼不懂事,不能和一般军人对待。刘仁赡坚决不许。
周廷构见求刘仁赡无效,赶紧又跌跌撞撞去求刘仁赡的夫人,请夫人出面为这孩子求得一线生机。没想到,刘夫人也坚决不同意放过刘崇谏!刘夫人眼中含泪,语带悲腔,说道:“我并非不爱崇谏这孩子,可是军令如山,不可因私废公啊。对人来说名节绝不能污损,如果宽纵了刘崇谏,那么刘氏一门都将成为不忠之臣。我和大将军还有什么面目再见将士!”
最终,刘崇谏被腰斩,于公以明军纪。行刑之后为之发丧,于私刘家为之尽哀。这件事极大地激励了寿州淮军将士,人人感奋,誓与寿州共存亡。但这件事对已经积劳成疾的刘仁赡造成巨大打击,丧子之痛,只能憋在心里,更难受。
公元957年二月,以枢密副使王朴为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以三司使张美为大内都巡检,侍卫都虞候韩通为京城内外都巡检。安排好京城后方之事后,柴荣统兵出师,挥兵赶赴下蔡。
柴荣这次出征与去年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增加了一个兵种,水军。由于周军不习水战,去年和淮军对垒时,在水面上周军总是吃亏,却束手无策。柴荣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去年班师回到开封后,痛下决心自办水军。周帝国在汴水之上修建船坞,建造战舰数百艘,请俘获的唐将为教练,教习周军水上作战。几个月之后,这支新兴的水军已经可以纵横出没了。柴荣从陆上进军的同时,命右骁卫大将军王环率领数千水军自闵河沿颍水进入淮河。周军水师的横空出世,令唐人大惊失色。这位王环就是柴荣伐蜀的时候,擒获的蜀将。由于王环是被周军打得走投无路,束手被擒的,所以柴荣不仅没有鄙视他,反倒委以重任。
柴荣这次采取了围点打援的计策,先歼灭外围援军,最后猛攻寿州。他带领赵匡胤等众将进军,攻打紫金山南麓(安徽凤台县东南,这个紫金山不是南京紫金山)。赵匡胤一战攻破淮军两座营寨,捣毁了通往寿州的粮道,把紫金山和寿州串珠状的一字长蛇阵军事布局拦腰切断,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初战告捷之后,柴荣回师下蔡。
唐二路元帅朱元自出师以来,屡立战功,自我感觉良好,不服总监军使陈觉和大元帅李璟达的调遣。陈觉心胸狭隘,容不得朱元,他向李璟上书说了朱元很多坏话。李璟听信了陈觉的话,下令把朱元调走。朱元吃了哑巴亏,越想越生气,越想越窝囊,一怒之下想不开要挥剑自刎。危急时刻,朱元被部下宋垍拦住。宋垍说:“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大丈夫走到哪里不能求得富贵,何必和娘们儿一样想不开呢?”朱元恍然大悟,一甩手不和昏庸的南唐玩了。朱元带着一干弟兄及一万多兵马投降周军去了。
朱元投降之后,淮军军心浮动。趁此机会,柴荣发动了对紫金山淮军的歼灭战。对这场战役,柴荣做出了精心部署,他先派虎捷左厢都指挥使赵晁带领三千周军水师顺淮河东下,埋伏在下游。然后柴荣移军赵步,命令众将向唐军紫金山营寨发动了猛烈攻击。这场激战彻底摧毁了唐军剩余的几座营寨,杀伤一万多敌军,生擒活捉了南唐大将许文稹、边镐、杨守忠。
紫金山大寨被攻破,大将被俘虏,剩余的淮军如丧家之犬漏网之鱼,沿着淮河纷纷向下游逃窜。柴荣眼见南唐败军进入了他设下的埋伏圈,下令紧追不放,尾随追击歼灭。柴荣自己率领五百骑军沿着淮河北岸死死咬住淮军,边追击边开弓射箭。赵匡胤等众将在淮河南岸追击。周军水师从淮河水上追击。唐军毫无斗志,被后面三路周军追得屁股冒烟,只顾着抱头鼠窜。唐军跑着跑着,突然迎面杀出一支周军水师拦在淮河中央。
一场围歼战爆发。
唐兵战死淹死吓死急死以及投降的不下四万人,被周军缴获战船运粮船及武器装备几十万件。唐军支援寿州的几万大军全军覆没。
紫金山淮军大营被破之后,只剩下濠州水师可以接应寿州。柴荣下令征调附近数千民夫,在濠州和寿州之间的淮河上修筑城池,南北两座城池夹河相望。城池修好之后,柴荣命人把下蔡的浮梁桥移到此地,成为一座控扼断绝濠州和寿州的水上堡垒。这次是各个击破的办法,将濠州和寿州的联系切断。
南唐驻扎在濠州的水师见周军拦在了上游,形势对濠州十分不利,于是南唐濠州都监郭廷谓打算奇袭新城浮梁桥,以捣毁周军工事。淮军的奇袭计划泄露,被后周右龙武统军赵匡赞破获。赵匡赞以逸待劳,埋下伏兵等待郭廷谓。郭廷谓带领几千淮军趁夜溯水而上,刚刚到达浮梁桥附近,突然一声炮响,周军伏兵四起,火光冲天。几千淮军顷刻间陷入火海,被周军全歼。
濠州大营崩溃,齐王李璟达和监军陈觉从濠州逃回金陵。
攻破紫金山大营和濠州大营之后,柴荣将攻打寿州的指挥权交给向训,他自己回到下蔡坐镇调度。
又经过一番攻心战,孤立无援、弹尽粮绝的寿州城动摇了。南唐清淮节度使兼侍中刘仁赡病得奄奄一息,已经无法辨认人员,处于恍惚昏迷之中。寿州监军使周廷构、营田副使孙羽以刘仁赡的名义,向柴荣写来了降书顺表。
柴荣调集全部精锐部队列阵寿州城北,接受寿州投降。柴荣没有难为刘仁赡。刘仁赡被人抬着出城,柴荣见了他一面之后,让他可以回寿州家中继续养病。由于刘仁赡为南唐尽忠尽职,坚守孤城决不放弃,为此柴荣也很敬重他,封授刘仁赡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可是刘仁赡已经病入膏肓。在柴荣下达封赏令的当天,刘仁赡气绝身亡。柴荣为了对刘仁赡加以肯定并表彰他为自己国家尽忠的精神,追赐他为彭城郡王,赐予寿州降军番号为忠正军。南唐李璟听到刘仁赡的死讯,也追封他为太师。刘仁赡等受到敌人和自己人的双重嘉奖和肯定,实乃旷古未有的奇人。
寿州实在是太难打,寿州实在是一座钢铁堡垒。为了以绝后患,柴荣将寿州治府从寿春移到了周军新修的城市下蔡。
寿州大捷。
公元957年四月,柴荣班师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