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末世绝响——林丹汗的挣扎 一、乱世少主

1604年,辽河河套的北元蒙古汗廷中传出噩耗,“彻辰汗”布延病逝。

这位可汗在位12年,也窝囊了12年。从父亲图门汗去世开始,其苦心经营的五大辅臣议政制度便崩坏了,各万户首脑都不再到汗廷任职。布延汗虽有心恢复,但第一实力不济,第二“汗”号满天飞,人们更希望去朝觐达赖喇嘛,而不是他这位“共主”。

布延汗各方面都不如乃父,想不出重振声威的办法,只能将元朝传国玉玺四处昭示,让大家承认自己的大汗身份。

那玉玺虽然是传国之宝,被看作“天命所归”的证明,当年朱元璋也对其念念不忘,认为天下一家后仍不能安心的有三件事:“一少传国玺,一王保保未擒,一元太子无音问。”可一个国家的首脑需要用打招牌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希望靠玉玺来让大家朝拜,除了成为笑柄,只能让人感到可悲了。

49岁的他,虽然年纪不大,但离世无疑是一种解脱。

因为长子莽古斯早逝,长孙林丹巴图尔继位,年仅13岁,汗号“呼图克图汗”,也就是明史上音译出来的“虎墩兔汗”。

今天13岁的孩子,应该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学着或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课程,课外时间,或公开或秘密的开始了恋爱。

而林丹巴图尔13岁的时候,接替自己的祖父,成为了蒙古可汗,一个根本不该由未成年人担任的职位。如果是明朝的皇帝,也还可以垂拱而治,不用担心会有什么不测——大明天子有着礼法制度、儒家学说以及官僚、宦官相互制约的三重保护,无论是无能、贪玩还是懒惰,都不会影响到作为皇帝的神圣与无上的权威。

而蒙古可汗则没有这些,要获得尊重和服从,必须要有强大的实力,显赫的战功。草原上不相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相信的只有马刀和弓箭,即使你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没有力量,虽然可以成为可汗,生命仍然会和野草一样被任意践踏。前面,我们已经举出太多的例子了。

而此时林丹巴图尔所面对的蒙古,是绝对需要拥有强大武力的可汗的——漠北的外喀尔喀只是名义上还尊重共主,面子虽然给,实惠却是自己的。漠西卫拉特蒙古是危险的敌人,所幸现在正忙着和哈萨克人征战,还面临着俄罗斯的压力,不会东顾。

原本应该能够完全统治的漠南蒙古,现在也是诸侯林立,各自为政。

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分布着成吉思汗弟弟们后裔的部落:哈萨尔系的阿鲁科尔沁、乌拉特、茂明安部;斡赤斤系的四子部落、翁牛特、喀剌车里克部;别勒古台系的阿巴嘎、阿巴哈纳尔部。这些部落从来都与可汗若即若离,阿鲁科尔沁部首领还从达赖喇嘛那里获得了“车根汗”的封号。

嫩江流域是科尔沁部,这是长期独立自主的部落。与其相邻的则是游牧于西辽河和辽河流域的内喀尔喀五部:乌齐叶特、弘吉剌、巴特岳、扎鲁特和巴林部,他们组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隐隐与可汗分庭抗礼。

俺答汗的土默特部仍然占据着库库和屯城与土默川地区,现在是第三任“顺义王”、“彻辰汗”扯力克在位。

俺答汗四弟,“昆杜伦汗”伯斯哈尔的后裔蒙郭勒津部与永邵布部则占据着土默特与可汗属地察哈尔之间的地区。至于富饶的黄河河套地区,则是鄂尔多斯部的领地。

身为全蒙古可汗的林丹巴图尔,手头的实力是察哈尔八大营:浩齐特、奈曼、克什克腾、乌珠穆沁、苏尼特、敖汉、阿喇克卓特和主锡惕,控制的土地则是老哈河以东,广宁以北的辽河河套地区,人口大概有10万左右,算是实力最强的。但各营的首领都是林丹汗的长辈,让他们完全俯首帖耳,很不容易。

这时的大明朝虽然在万历皇帝的怠惰下,迅速的走向积重难返的末路,但此时还是“看上去很强”,它的末代皇帝崇祯帝还有6年才会出生。

日后雄霸东亚的后金——满清帝国还有12年才会崛起,但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正在向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下手。1593年的古勒山一役,他已经和蒙古人交过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一代天骄的子孙们已经和大明的军队一样在他眼里成了羔羊。

这便是一个13岁的孩子需要面对的局势。

从元朝灭亡至今已经二百三十六年,北元蒙古经历了二十二位可汗,傀儡也好,强者也罢,战乱也好,统一也罢,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的主人一直是蒙古人;除了也先那一年不成功的篡位外,蒙古人的可汗一直是成吉思汗的子孙。13岁的孩子,还能使这一切继续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