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松辽卷 第52篇 吉林——上善若水

张笑天/韩耀旗

沧海桑田话巨变

1.三江源头——长白山

东北著名乡土诗人王书怀在诗集《宝山谣》中这样书写松辽平原上的江河:

十里一大河,五里一小河。

走遍松辽大平原,河儿都比路儿多。

有名的三千六,没名的无法说

……

有人会说,这是诗人的想象和夸张。不错,诗歌是需要想象和夸张,但它是以现实生活和实际存在为基础的。松辽大地上的纵横交错、水流丰沛的江河,犹如一个人身上的血脉和经络,滋养着生灵万物,一草一木,给关东大地提供着惠民利国的自然条件,哺育了从肃慎蛮荒时代起的世代儿女,造就了民族的文明。天下岂可无水?水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生命源、孵化器,这已成为人类共识。

吉林省坐落在松辽大地的腹部,是河源省份,处于东北地区主要江河的中上游地带。省境内以直接入海的河流划分,有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和辽河五个水系。

五个水系共有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648条,其中流域面积20至200平方公里的河流1440条;200至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56条;1000至5000平方公里的河流34条;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8条:松花江水系有松花江、头道江、辉发河、饮马河、伊通河、嫩江、洮儿河、霍林河、拉林河、牡丹江;辽河水系有东辽河、西辽河;图们江水系有嘎呀河、珲春河等;鸭绿江水系有鸭绿江、浑江;绥芬河水系只有它的上游河源部份。全省共有水面面积百亩【6.67公顷】以上的天然湖泊1397处,水面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湖泊22处,其中水面面积30平方公里的湖泊7处:查干湖、大布苏泡、波罗泡、新荒泡、哈尔挠泡、牛心套堡泡和洋沙泡。

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吉林有水!

水,从大的方面讲,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是须臾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也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按着约定俗成的看法,也代表着美好的事物。“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这是说它以小见大的品格;“太阳出来了,它藏在绿叶里微笑”,这是说它的奉献和谦逊的情操;“滴水穿石”,这是说它的一以贯之的韧性;“涓流成海”,这是说它不可限量的发展未来……

因此,当水出现在哲人圣贤的思维里时,它便被赋予了圣洁和崇高的象征。老子当年在《道德经》里就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段话明确告诉世人,上善的人像水那样。水有利于万物却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一般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上善的人,甘心处于像水那样低下的地方,存心像水那样深沉凝重,交友像水那样亲切仁爱,说话像水那样真实坦诚,治理国家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做事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动像水那样善于把握时机。只因为他像水那样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错。

你看,在老子那里,水成了至善至美的琼浆玉液了!

吉林有河,吉林有水,吉林人也就有福有善了。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也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它不仅仅是说仁者爱山,智者爱水;而且也是说山为水源,唇齿相依。长白山是吉林的江河之母,人们常说长白山是三江之源。即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都源于此。

其实,吉林的五个水系除辽河水系外,其他四个水系均发源于长白山;全省可开发水能资源总量为500.81万千瓦,其中98%集中在东部长白山区。

长白山位于中朝边界,“蜿蜒于亚细亚东北隅,为一绝大名山……山上冬夏积雪,四时望之色白异常,故曰长白山。”绵延上千公里的长白山脉,横亘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东部,“白山”【长白山】与“黑水”【黑龙江】并称,已成为东北的代名词。主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是我国东北第一高峰。

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的活火山,历史上曾有过无数次喷发,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它是满族的发祥地,很多美丽的传说都与长白山天池息息相关。被人们尊崇为圣山、神山,清朝时又实行封山政策,使长白山至今仍然保持着原始状态。加上独特的地势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综合因素,使其成为东北亚地区唯一有高山苔原分布的山地。

长白山火山、冰蚀地貌和垂直的自然生态带谱为其构成了奇山、秀水、温泉、异洞、怪石、林海、深谷、冰雪、珍稀动植物的奇妙自然景观。长白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自然综合体之一,是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也是地球同纬度地带自然状态保存最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域。山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野生植物2540余种,被称为“高山花园”。每年7、8两月无霜期时它以极快的速度发芽、开花、结籽,然后进入休眠期。每到这一季节,从海拔2000米的山坡到长白山顶,好似魔幻一般,整个铺上了一层花毯,无数的奇花异草争鲜斗艳。特别是长白山西坡,这种神奇的花季最为明显。由于向阳,西坡的春天要比北坡来得早些。每年6月底7月初,在长白山西坡的高地上,百花争艳,品种繁多,令人称奇。野生动物1500余种,是“兽中之王”东北虎的故乡,是“关东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的原产地。拥有长白山垂直景观带、满族发祥地——圆池、峡谷浮石林、美人松、望天鹅风景区等49处景点。

有人说,泰山之所以贵为五岳之尊,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长白山虽然未曾封禅,但是在一些帝王那里受到的礼遇并不比泰山差。清朝的康熙和乾隆两位大帝都曾亲临松花江边,修筑望祭殿遥拜长白山,并题诗记之。康熙写的是《望祀长白山》:

名山钟灵秀,二水发真源。

翠霭笼天窟,红云拥地根。

千秋佳兆启,一代典仪尊。

翘首瞻晴昊,岧峣逼帝阍。

乾隆写的是《望祭长白山》:

诘旦生柴温德享,高山望祭展精诚。

椒馨次第申三献,乐具铿锵叶六英。

五岳真形空紫府,万年天作佑皇清。

风来西北东南去,吹送膻茗达五京。

我们从乾隆写的诗中,就可以具体地看到他们遥祭长白山的虔诚和礼仪并不亚于秦始皇祭泰山。清晨就开始到一个叫温德享的山上去祭祀,因为那里建有望祭殿。先是生火点柴,《礼记·祭法》规定:“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礼记·郊特牲》上也说:“天子适四方,先柴。”之后,把晒干兰花的粉末捻在祭器上燃作香火,再按着顺序献上猪、牛、羊做的供品,然后各种乐器铿锵作响,这时熏风吹拂,把烤制三牲时膻香吹向四面八方。何等的庄重,何等的惬意!清朝的皇帝对长白山何以敬慕如此呢?

因为那里有一泓圣水。

2.天池——满族文明的发祥地

说到长白山的水,首先要提及的就是天池。

天池古称“图们泊”,意思是万水之源。长白山原是一座火山。据史籍记载,自16世纪以来它又爆发了3次,当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火山口处形成盆状,时间一长,积水成湖,便成了天池,湖的北部在吉林省境内。天池呈椭圆形,周围长约13公里,湖面面积10平方公里,海拔2194米,最深达373米,是我国最高、最深的火山口湖。天池实在是神秘莫测,无论多久,水不见少,无论怎样霪雨连绵,水不见增!面对当今世界溪水资源奇缺,危机四伏的现实,这一湖神奇而毫无污染的圣水将具有何等宝贵价值!天池四周的16座山峰,海拔都在2500米以上,全是清末大学者刘建封命名。天池宛如镶嵌在群峰之中的一块碧玉。天气晴朗的时候,池水映衬着蔚蓝的天空和美丽的白云,水天相连,景色非常秀美。

天池北面龙门峰与天豁峰之间的U形缺口,称为闼门【古称小门】,宽二三十米,是天池水流出的唯一天然水道。由于山大坡陡,水势湍急,远望仿佛一架天梯,被称为“通天池”,也叫“乘槎河”。槎就是木筏的意思。乘槎是指神话中乘木排上天的意思。乘槎河全长只有1250米,是世界上最短的河流。

在乘槎河口有一个叫“牛郎渡”的巨石,像座小桥,水流石上,往来可以渡人。

乘槎河从山口流泻而出,在1250米的尽头时,便轰然跌下68米高的断崖,形成松花江之源,也是东北最大的瀑布——长白山瀑布。长白瀑布宛如玉带从天斟下,水花飞迸,溅起千堆雪。由于瀑布的两条水流成年累月地猛烈冲击,使瀑布飞落的山崖下形成了20多米深的水潭。瀑布跌入水潭之后改名二道白河,这便是松花江的源头。

在许多文献典籍和最近出版的旅游资料,都记载着一个神奇美丽的神话,满族的祖先布库里雍顺就诞生在天池。不过,你不要误会,这个天池不是上述的天池,而是小天池。

小天池也叫天女浴躬池,被清王朝尊为龙兴圣地,为满族人的发祥地,在长白瀑布以北3公里处,共有两个。一个隐在幽静的岳桦林中,海拔1780米,湖面呈圆形,湖水碧绿。池中央冬无冰、夏无萍,既没有水流注入,也没有水流溢出,池中泉涌如注。池周围多松树,参天蔽日,池畔芳草萋萋,堪称人间仙境。

距小天池约200米处,还有一圆形池与前一个大小相差无几,只是积水甚浅,仅几米深,有时干涸,露出黄色泥土。登高俯视,一个碧蓝,一个赤黄,好似一对金银杯,所以人们又称小天池为对杯湖,别具景色。这里就是传说布库里雍顺诞生的地方。

相传很久以前,天神的三位女儿,从天上翩然降临这里。大姐叫恩古伦,二姐叫正古伦,三姐叫佛库伦。姐妹三人在天池里嬉戏沐浴,忽然有一只神鹊飞来,把嘴里衔的一颗朱果放到了佛库伦的衣服上。三位仙女沐浴完毕,登岸着衣,佛库伦看见了那颗朱果,流光溢彩,鲜艳无比。佛库伦拿起来爱不释手,并把它衔在嘴里,她忙着穿戴衣裙,不慎便把朱果咽进肚里,不想因此怀了身孕。她心慌意乱地对两个姐姐说:“我感到肚子沉重,不能同你们一起飞回天上,这可如何是好?”两位姐姐安慰她说:“我们是吃过仙丹妙药的,你不会有生命危险,你吞果受孕这乃是天意,等孩子生下来你就会身轻如燕,再飞回天上也不晚。”两位姐姐说完,腾空归去。不久,佛库伦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相貌奇伟,聪慧过人,生下来就能说话,很快就长大成人。佛库伦对儿子说:“你是奉天之命降生人间的,天要生你,就是派你去平定乱国为帝,你可以到那里去。”佛库伦又把自己是如何吞果受孕的来胧去脉一一对儿子述说了,还送给儿子一只小船,让他顺流而下。这些事做完了,佛库伦就凌空升天了。佛库伦的儿子乘舟顺流而下,等到了有人居住的地方就上岸了。他用柳条编成椅子,正襟危坐在上面。当时在长白山东南容莫惠的斡朵里城内【即今敦化县】住着三姓部族,终日厮杀,争相为长。这天,正赶上一个人到河边打水,看见佛库伦的儿子举止奇异,气概不凡,他赶忙回到争斗不停的地方告诉众人说:“你们不要争杀了,我在打水的地方碰到一个奇怪之人,看样子有来历。老天不会枉生圣人,大家为什么不去见一见呢?”三姓酋长听完这番话停争免战,带领大家去看这个人。一看,果然是个神圣的人,惊讶地询问其来历。他回答道:“我是仙女佛库伦所生,姓爱新【金的意思】觉罗【姓的意思】,名叫布库里雍顺,我是奉天意来平定你们战乱的。”他又把母亲告诉他的话详细说了一遍。众人听完又惊骇又佩服,异口同声地说:“这样的圣人不能让他走啊!”说完,几个人交叉搭手为轿,前呼后拥把他抬回去。三姓部族化干戈为玉帛,共同推举布库里雍顺为首领,并给他娶了百里的女子为妻,这个国家号称“满洲”,布库里雍顺就是这个国家的始祖。若干年后,他的一个名叫努尔哈赤的后代崛起,其子皇太极入主中原,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这则神话最早被记载在《满文旧档》中,清太宗以后,清朝历代撰修史书,如《皇清开国方略》、《满洲实录》、《满洲源流考》等,凡叙及清朝祖先的起源时,几乎都是把这则神话照录不误。蒋良骐、王先谦撰写的两种《东华录》,也把这则神话录为卷首。连私家著述如阮蔡生写的《茶余客话》等著作,也认定清朝祖先为仙女所生,“发祥于长白山”。这则神话,织就了长白山神秘的面纱。

长白山常年云遮雾盖,林莽苍郁;到了冬季,更是林海雪峰,人兽绝迹。除了美丽壮观,这里比其他风景胜地更增加了神秘怪异的色彩。

我们现在来说说长白山的“三怪”。

一是“怪坡”。

进入了长白山北坡的山门,沿着公路向瀑布方向进发,路经位于里程碑17—18公里处,都有汽车上坡不用加油、水瓶自动向山坡上滚动的效果,被称为长白山“怪坡”,科学分析的结论是视觉误差造成的奇特现象。游人经过此地都愿意体会一下。

二是“水怪”。

“天池水怪”的传说沸沸扬扬有100多年了,始终是一个悬而未解的谜。无论是苏格兰的尼斯湖,还是中国的长白山天池、新疆的喀纳斯湖以及四川的列塔湖等等,“水怪”出没的传说一直不绝于耳,却又始终扑朔迷离、难辨真伪。在科学气息浓郁的21世纪,应该不会有谁轻易相信神鬼的谬论,可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着一些令人匪夷所思、无法解释的怪事。在中国已有多处水域发现水怪之事,那些目睹过水怪的人,除了惊奇还有恐惧,那些肇事的湖水也因此披上了神秘的面纱。那么这些水怪到底是什么,目击者都看到了什么呢?“天池水怪”其实可能是一种类似翻车鱼的海洋鱼类。长白山天池是活火山,与日本海临近,极有可能有一条通往日本海的隧道,所以翻车鱼就从隧道进入天池,这不是没有可能的。长白山天池是活火山,湖底有火山活动,矿物质丰富,水温热,这为翻车鱼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更为有力的证据是,根据水怪目击者提供的照片和录像显示,水怪有打转的习惯,有时它还越出水面,这些特征都与翻车鱼的生活习性极其相似,所以,水怪极有可能是翻车鱼,当然反对者也有诸多科学证据,迄今莫衷一是。

三是“怪泉”。

位于长白山北坡,大约距长白瀑布900米的地方,在1000多平方米的地域内,有30多眼泉喷涌而出,水温最高可达82℃。温泉水色浊黄,周围的岩砾、沙石被染成红褐黄绿等颜色,使温泉群形成了五颜六色的美丽色彩,是长白山一大地质奇观。把鸡蛋扔到泉水里有时竟不沉,有人说水里有多种矿物,浮力大;有人说是泉水喷涌,有鼎沸作用。而且鸡蛋煮熟后,鲜嫩无比,味道异常。温泉还有洗浴祛病的神奇功效。据称,人浸在水中,多种矿物质凭借热炙之力,沉肤入髓,疗效胜过神奇的丸散,对关节炎、皮肤病尤甚。

3.伊通河畔的卫星路3726号

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中有一句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依。”灾祸啊,幸福紧紧地依靠在它身边;幸福啊,灾祸紧紧地埋伏在它里面。老子这句对人们的提醒和告诫,充满了深邃的辩证法思想。吉林江河众多,水利资源得天独厚,可以成为人民群众的福祉;也可以变成为虐为害的水患水灾。旧中国,特别是解放前,由于开发得较晚,这些江河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和利用,水涝灾害频繁,甚至“史不绝书”。它们性格温顺时,脉脉含情,与人和睦相处,予人以动力之源,舟楫之利,鱼虾之鲜。一旦狂暴肆虐起来,狂澜骤起,水患不绝,致生灵涂炭。水多亦可为利,亦可为害。韩非在《五蠹》中说:“夫山居而谷汲者,娄腊而相遗以水;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意思是,住在山上要到溪谷底下去打水的人,逢年过节都把水当做礼物互相赠送;住在洼地饱受水涝之灾的人,却要雇人挖沟排水。在旧中国,人民群众对于水来说,常常是饱受其害的“苦水者”。

伊通河,古称伊屯河,被称为长春市的母亲河,离我们最近,我们对它也最熟悉。她发源于伊通县青顶子岭北侧,全长342公里,流过长春,与饮马河汇流后入松花江。像每个人都有壮硕辉煌的青春年少一样,伊通河也曾血气方刚,赐百姓以灌溉、舟楫之利。康熙年间,伊通河的水道“可行三丈五尺之船。吉林地方伐木造船百艘,由伊屯河运米松花江。于伊屯门、伊屯口筑仓收储”。在1685年6月和1686年7月的两次抗击沙俄侵略者的雅克萨之战时,大批粮食和军用物资就是从伊通河入松花江运往前线的。直到1865年以后伊通河作为季节性航道,仍然发挥着运输作用。到1918年,城区河段还跑过火轮,上行每日100里,下行每日180里,船价每百斤一吊钱。到伪满洲国初期,伊通河上还有短程航运船家上百户。水量之大,可见一斑。在现今的长春桥和东大桥边,曾经有码头和渡口。

到了近代,由于上游植被的破坏,水文状况的恶化,城市的污染,使伊通河流量日减,时常断流,失去航运价值,成了只在汛期泛滥的害河。《长春县志》记载:“平时水浅至三尺,阔仅数丈,不利舟楫。每值春融桃汛或霖雨连绵,则泛滥一二里许。沿河田庐时被漂没,兼因河流甚低,不宜稻田,两岸土松动易塌陷。大好良田胥变沙砾,病民害农,为害甚烈,殆由年久淤塞,不加浚治,坐视横流,而莫为之所可慨也夫。”

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根本无暇顾及筑坝防水和清理河道,随着长春市人口的增多,致使伊通河又多了一害:变成了垃圾倾倒场。作家萧军在《过去的年代》里曾这样描写伊通河:

除开冬季,这里是整年浑浊着,像一条寒伧的蚯蚓,在那沿岸缺乏着树木的河床里懒懒地爬着自己底路。如果遇到连绵的雨天,它也会激怒一番,泛滥一番……但这时间经过并不长久,仍然又回复到了原先那懒懒的样子。因为它的沿岸没有什么可以借水利运送的,加上它本身又存在着很多的沙洲和浅滩,在平常就不容易看到经行的船舶。除开冬天人们从它那里凿起一些冰块储藏起来,预备夏天制作冰淇淋、冰藏箱的用途而外,它对于这座城底存在似乎再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自从这城市的人口增多了,有些从城里运出的垃圾倒里面去或堆到沿岸来,这河流就一天一天地狭细和寒伧起来。河岸上的灌木林被人们残酷地砍伐着,一天比一天稀疏了,河水也一天比一天浑浊了,它底样子也就一天比一天变得愚蠢而平凡。那些捕鱼人们的“窝棚”不见了,食鱼鸟们也不见了,如今出现在它东岸一带是“吉长车站”和附带的一些车站工厂。西岸是一些破落古旧的乡村……

后来,随着水文和气候的变化,加上大部分涵养水源的森林和草地被开垦为农田,这一切仿佛是一支巨大的吸管,在吮吸着伊通河的血脉。自道光年间后,伊通河的流量锐减,特别是上个世纪60年代在其上游修建了新立城水库后,除丰水年排洪期之外,市区河段几乎断流。即使雨季有水汇入其中,伊通河也仅仅是一条小水沟。于是,人们在河床内种上了稻谷、蔬菜,建起了厂房、住宅,开起了商店、旅店,而这些毁坏性的索取,都与应当对母亲河的敬畏相去甚远。河道不仅成了城市垃圾的堆放场,而且成了城市污水的排放池。到上个世纪80年代,竟有31个吐口不舍昼夜地向河里排放污水。肆无忌惮的摧残破坏,使河流原本宽广的胸怀变得越来越狭窄,情性越来越暴躁。从1865年到1985年的120年间,共发生洪涝灾害38次,其中对城区危害较大的有5次。伊通河洪水泛滥,以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代价,来顽强地表示它的存在和人类对水的“不善”采取的报复。

史书记载和萧军笔下的伊通河,可以说是吉林省江河为害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前,1825年【清道光五年】至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的124年中,有旱、涝灾年75年,平均10年中有6个灾年。旧中国虽无全省性的灾情统计,但从史料记载可见一斑: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松花江、饮马河、东辽河泛滥成灾,吉林、梨树、德惠、农安、双阳等县罹难灾民60余万。《海龙县志》记载,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海龙县夏涝、秋旱连早霜,五谷无收。次年春,百姓食粮用尽,皆以树皮、草根充饥,以致“野无青草,民有菜色”,“形销骨立”……

松辽大地上千支万脉的水系,载着泥沙和人民的嗟怨,不舍昼夜地流淌,它们也不知道未来给它们安排了一种怎样的命运。

时光像水磨一样旋转着,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吉林水利史崭新的一页……

2009年9月14日早晨,是一个曦照渲染着城市的疏朗时光,我们去吉林省水利厅采访。

当推门跨入水利大楼时,我们立即产生了一种亲切的感觉。因为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们曾几次到省水利厅机关采访,应邀写一篇反映汪洋湖事迹的文艺通讯。

汪洋湖何许人也?他从1997年8月开始担任吉林省水利厅厅长。他来省水利厅当领导时,厅内外就有人预测他的名字说,汪洋湖,三个字都有三点水,不错,这说明水利厅长有水,能管住水,但愿他还清廉如水。当时写的文艺通讯的题目是《风正一帆悬》。

十几年的时光俯仰之间,此后我们与他再也没接触过。今天他的音容笑貌,在我们的脑海里已经模糊。但是,他作为精神形象,却历历在目。他的许多事迹,我们还能如数家珍地介绍出来。

1998年汪洋湖担任吉林省水利厅厅长的第一个汛期,嫩江、松花江等流域发生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在那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身为吉林省防汛指挥部副总指挥的汪洋湖,每天奔波在百余公里的嫩江、松花江大堤上。8月24日,是一个许多人难以忘怀的日子。那一天,嫩江第三次洪峰刚刚过去不久,嫩江水位仍居高不下,恰在这时,邻省大堤决口,40亿立方米的水一下子涌进了吉林省镇赉县境内,使镇赉一段名为“32公里”的堤坝内外同时遭受洪水的冲击,情况十分危急。汪洋湖与吉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乘坐快艇,火速赶往“32公里”大堤处。大堤已被削掉二分之一。大堤内亦是汪洋一片,一望无际的庄稼地被洪水没过了顶。人站大堤上,就如同站在惊涛骇浪之中。“32公里”大堤,危在旦夕!这里,有人提出,决口已不可避免,现场的人必须紧急撤离。汪洋湖两眼直直地盯着滔滔的洪水,血涌上了脑门,心在剧烈地起伏。他无法想象,撤离就意味着决堤,堤内堤外的大水连成一片,直冲千里平原,那将是一幅怎样惨绝人寰的景象?!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迅速作出判断:如果撤退,大堤一定决口;如果迅速组织力量抢修,大堤还有可能保住。在退与留之间,留是有希望保住大堤的惟一选择。尽管这个选择要担很大的风险,但面对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面对党和人民的重托,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哪怕有天大的风险,也要把它挑起来!作为在这场抗洪斗争中担当省委“总参谋长”的汪洋湖,庄重地向前跨近一步,向省委领导同志提出自己的意见:“不能撤!我认为,大堤还有希望保得住!”省委领导同志用坚定的目光看着他。他的话音刚落,省委领导同志立刻发出指示:“马上组织人力、物力,全力保堤!”“32公里”大堤终于保住了。吉林抗洪斗争取得了一个决定性的重大胜利。历史从此记下:在这场抵御特大洪水的斗争中,吉林全省江河堤防无一处决口,60万群众紧急转移无一人伤亡,四周县城无一进水,吉林人民创造了抗洪抢险史上的奇迹!这是汪洋湖的责任感。

1998年大水过后,国家加大了对水利建设的投入,3年中,吉林省水利建投资达到60多亿元。这时身为水利厅厅长的汪洋湖称得上是手中又有权又有钱。在一些人看来,他坐在那儿里用不着说什么,只要心思“活泛”一点,每年百八十万的“好处”唾手可得。汪洋湖是从基层干过来的,他十分了解官场和社会,知道自己的位子有多大的“含金量”。然而,在他的天平上,就是一座金山,也撼不动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灵魂。

汪洋湖作为一面精神旗帜,不仅对许多人进行着灵魂引领,也给省水利厅机关留下了好思想、好作风。

听说我们要写吉林水利,水利厅宿政厅长亲自把他办公室书柜里的资料一本本找出来,提供给我们,还唯恐我们这些“外行”人写不明白。

最近这次我们去采访,一走一过,浮光掠影,无意中就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我们到厅里,正好8点10分,省直机关夏季正常是8点30分上班。然而,这里陆陆续续就来人了。在七楼705房间,一位年轻的女同志正接待延边来的几位同志。他们急切地向她争辩什么,然而那位女同志却不愠不火,耐心地解释。我们听明白了,原来是在一份工程责任书上,应当由局长签字,却由处长签字了。她说,不能给盖水利厅的章,水利工程既涉及到资金,又涉及到安全,是千秋大业,丝毫不能疏忽,更不能当儿戏。延边的那些同志还在缠着她央求。她唾沫星落地一个坑说,不行,你们实在要盖,现在就去找厅长批准。她这样说,我们才知道厅长也早上班了。当然,我们不知道是哪位厅长,也不好去问。在十三楼的几个房间里动静更大,这里是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到了施工高峰期,几个工作人员正在打电话和统计数据。

我们这次来首先要找到八份有关材料:《王守臣副省长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吉林水利辉煌60年回顾与展望》、《吉林水利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与展望》、《吉林省水利重点项目简介》、《奇迹九八》、《增长百亿斤粮食材料》、《水利重点工程前8个月进展材料》、《厅长宿政答记者问》。

在采访中,我们还意外地看到了一份新闻稿,那就是准备在《吉林日报》上发表的《激荡60载·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水利特刊》。“特刊”分为四个版块,这四个版块就像四个方队,即将接受全省水利战线职工和广大读者的检阅和检验。我们就将有关数据摘其要者,纪略如下。第一版块“从传统向现代转变,我省水利事业快速发展”,其中披露了若干数字。第二个版块“数年投资数百亿,24万项水利工程保驾护粮”,其中写道:“截至目前,我省累计实现水利投资321亿元,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24.8万项。”在第三版块“防汛抗旱体系日渐完善”中写道:“有力地应对了10余次较大的洪涝灾害,特别是1985年我省中部发生大洪水,累计使7500万亩农田、3000多万人口免受洪水灾害,减免直接经济损失1500亿元。有效应对25次较大干旱灾害,共投入抗旱资金185亿元,完成抗旱浇灌面积2.5亿多亩……”在第四版块“民生水利暖民心,594万农民吃上安全水”中写道:“截至目前,我省共建农村饮水安全供应工程10871处,受益村【屯】11702个,594万人吃上了安全自来水,约占农村全部人口的37%。”

建国60年来,吉林水利事业阔步前进,成果辉煌。在吉林省水利发展史上,长春市卫星路3726号是不能忘却的地方。

从“水电之母”到松花湖

4.博物馆:沉积起来的历史

从风景秀丽的北国江城——吉林市沿十里长堤西行,南折而入与松花江并行的吉丰公路,行至24公里处,就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大型水电站——丰满发电厂。丰满发电厂始建于1937年,总装机容量55.4万千瓦,是担任东北电网调峰的主力电厂,以发电【调峰、调频、调相、检修及事故备用】为主,兼有防洪、灌溉、养殖、通航等综合利用任务。

1986年7月12日,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诗人贺敬之来此,并题词:“光来丰满,热源松花,水电之母,青春焕发。”至此,丰满发电厂被誉为“水电之母”。

从1937年开始,人们便把丰满发电厂的日子一天一天地积攒起来,包括当年中国劳工的血泪,积攒到2007年,便把这70多年的沧桑装到一座建筑里,这座建筑就是不久前竣工的中国丰满水电博物馆。它坐落在发电厂厂区的路西,面积6000多平方米。博物馆正门的上方是曾任发电厂厂长的李鹏题写的馆名。

我们进入了馆内,与往事一起漫步。一座座模型和一个个雕塑,仿佛是舞台上的布景,充满了悬念。博物馆分为“沧桑岁月”展厅、“艰苦卓绝”展厅、“亲切关怀”展厅、“中国水电”展厅和“电力科普”展厅。最让我们动容和心酸的是“沧桑岁月”展厅。负重挣扎的中国劳工雕塑,仿佛复活了。站在时间栅栏的后面,痛苦的目光中流露出无奈和仇恨。叩开尘封已久的历史,人们才能看清是中国劳工的血肉之躯,筑就了那巍峨的丰满大坝;“丰满万人坑”里的具具白骨,就是见证日本侵略者累累罪行的千古铁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把东北变为它侵占全中国的战略基地,急需开发动力资源。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为此于1936年1月17日及8月28日,先后两次指令伪满政府,要提前修建第二松花江丰满水力电气发电所。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在进一步扩大侵略中国的炮声中,丰满水力电气发电所的工程,于这年9月正式破土动工,1942年9月完成,1943年春天始发电。主要工程建筑历经了5年多的时间。丰满水力电气发电所的修筑工程是非常巨大的。要建成一座高91米、长1100米、堤体210万立方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力型大坝,最高水位标高266米,最低水位标高248.5米,总储水量125亿立方米,堤下建厂房,安装7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10台,总发电量为120万千瓦。这样庞大的工程,在当时机械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需要的劳动力当然是相当多的。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丰满使用的劳动力达2250万人次,平均每天得1万至1.2万人。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采取欺骗办法到关内招募劳工、收降保安补充队士兵、使用勤劳奉仕队、摊派劳工、用犯人当劳工和就地抓劳工等种种手段,把8万多中国劳工骗、逼、抓到丰满。

丰满原本是个偏僻荒凉的小山沟,上万名劳工一下子拥到这里,不仅是进入到了一个庞大的施工现场,而且是被抛到了一座可怕的人间地狱。

刘凤琴在《日伪统治下的丰满劳工》一文中详细地披露了中国劳工过的非人的生活和从事的死亡劳役。

被鬼子骗逼抓到丰满来的劳工们,统统住在一排排密密麻麻的工棚里。从江东岸大坝的坝址一直排到五垧地,有五六里长,100多座。工棚的结构没有砖瓦,也没有玻璃,非常简陋粗糙。一种是:就地起“炕”,土分两边铺上席子就是炕。有的炕长12米,还有更长的,多数住200人。没有窗户,两头开门,上边搭马架子,盖上油纸或者秫秸就算了事。这种工棚既没有火炕也没有火炉。到了冬季,四面透风,炕上冰凉,根本不能睡觉,只好弄些柴火生火取暖。极度疲劳的身子一沾上暖气就都睡着了,有时余火未烬,往往发生烧死劳工的事件。1938年除夕,劳工工棚失火,当场烧死67人。另一种是:钉一圈桩子,四周围上席子,棚内中间挖二尺宽的沟,沟里下几根管子作为烧道。刚搭炕时通两天,过几天就不通了,不进一点烟火。棚内阴暗潮湿,到处是蚊子、跳蚤,人只要一进工棚,腿上就会叮一层包,奇痒无比。6月天下大雨,棚内下小雨,地上汪着一尺多深的水,被子、鞋是湿的,劳工的身上全是湿的。多数劳工生了疥疮,日本人根本不给治,很多劳工被疥疮折磨死了。

当时,丰满的冬天是非常冷的,通常都在-40℃左右。冰天雪地、寒风刺骨,把人的四肢都冻木了。有的实在困极了睡着了,脚冻得失去了知觉,脚后跟让大耗子咬掉都不知道。有的就两个人一颠一倒睡,你搂我脚,我搂你脚。早晨起来破被上白花花一层冰霜,破棉鞋冻得怎么使劲也穿不上。工棚既不暖和又不结实,多是用树干和小木杆搭起来的,一天晚上刮大风,工棚被刮倒好几座,有一座工棚倒塌竟压死劳工40多人……

上海的劳工是夏天来的,多数穿短裤单衣,又没什么铺盖,在工棚睡觉时冻死不少。吴洪贵、万恒生等从上海来的126人,一冬过后死去66人,一年以后,只剩下十几个了。

工程是风雨不误,昼夜不停地两班倒,12小时对开。整个施工现场犹如一张血盆大口,每时每刻都在吞噬着劳工的生命。

例如掏洞取土,却不许用木头支起来,结果冻土坍塌,把劳工砸在里面。一个名叫金孝发的劳工,就亲眼见一个洞子进去38个人,塌方后只跑出6人。金孝发和同伴们赶去要救,监工的日本人不但不让救,还把前来呼救的劳工用锹砍死,还说什么:“中国人大大的有,死了死了的没关系。”当时,劳工们把这九死一生的洞叫做死亡洞。

在大坝浇捣混凝土时,劳工浇捣需要下到平仓去,可人的双腿一陷入混凝土里就一时拔不出来,而开起重机的日本人不管下面平仓有没有人,就把大缸里的混凝土倒下来,竟把人活活浇在大坝里。

石匠的大部分工作是钻眼。用手钻钻出来半米深的圆眼,塞进炸药,每天早、午、晚、半夜放四回炮,可每次放炮都有不响的哑炮。监工强迫石匠接着在原地钻眼,由于热力传导,引起哑炮爆炸。凿眼的人被炸得飞上了天,附近打眼的也受了重伤或轻伤,被炸石匠的头、胳膊、腿和肠子从空中掉下来,有的挂在树上,有的落在山坡,把石头都染红了。一名叫王永昌的劳工亲眼看见一次就崩死3个石匠,真是惨不忍睹。

到了1941年,大坝越修越高,鬼子为了减少上坝走路的时间,让劳工快点到坝上干活,不修人行道,却让劳工坐在吊缸周围,用吊机把人吊到六七十米的高处。吊机开得速度快,又没有牢固的地方抓,劳工们个个心惊胆战,经常把劳工从半空中闪下来摔死。可开吊机的日本人却不以为然,反而以这取乐。

1942年,到坝上干活的人越来越多了,多数是坐闷罐上去,一次吊钢轨,却让很多劳工坐在钢轨上一齐往上吊。刚起吊不一会儿,吊机冷丁往外一拧,结果连人带轨全掉下去了,所有的人全摔死了,有的竟摔成几截。

对中国劳工的不满、逃跑或是反抗,日本侵略者和帮凶,更是血腥地镇压。他们对劳工施用的刑法很多,像“冻冰棍”:冬天,把人的衣服扒光,绑在木杆上,往人身上泼凉水,边泼水边上冻,将人活活冻死。鬼推磨:用大筐装土,反扣于地下,让受刑劳工趴在筐上,身上横一条扁担,用两个人在扁担两头压,把扁担都压折了。

有一天晚上,6个山东劳工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工棚,里面冷风飕飕,土炕凉得冰手,不由勾起了思乡之情。6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议论起家乡来。正说话间,只听到破门打得梆梆响,一个监工扯着破锣似的嗓子嚎叫着:“都给我滚出来,快,快!”6个人不知情由便起身出门,谁知刚一钻出工棚,就被拽住,反绑了双手。两个监工和巡夜的看守拿着木棒劈头就打,嘴里还叫着:“看他们哪个还敢想家,想家我就让你们回老家。”这6个劳工被活活打死了。

劳工逃跑更是大忌,所以对逃跑被抓回来的劳工用的刑法也就更重更惨。劳工刘瑞祥亲眼目睹:有两个劳工逃跑被抓回来,当时被打死一名,剩下的被吊在一棵大树上,衣服扒得精光,用皮鞭蘸冰水抽,肉都打飞了,直到打死为止。还威逼劳工们来看,劳工们偷偷地掉泪不忍心看,可日本人吆喝着:“统统地看,不许哭,谁要再跑,这就是样子。”日本人还把没有打死的劳工,用铁丝拧上双手双脚,把伤口撒上盐,扔到江里去了。最多一天拉出去138人,5天就死了300多人。

中国劳工死了,就被扔进了万人坑。万人坑,位于松长输电线第10号铁塔脚下,距大坝6公里的一座东山上。日本人叫它“中国人的墓地”。丰满工地上死亡的劳工日益增多,从1938年开始就集中往万人坑送死人了。

建坝初期,劳工死了还给一口薄木棺材,死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地就用席子取代了。到了后来,连席子也没有了,就囫囵个地往万人坑送。冬天,把死人攒在一块垛成垛,就像码冻猪肉瓣子似的,用爬犁、马车往万人坑拉,一次可运几十具。开始时有坟,后来坟挨坟,埋不下了,就坟摞坟。这样也埋不下了,干脆,把坟都起出来,扔进万人坑的三条100米长、4米宽、2米深的大沟里,他们把劳工的尸体像卸柴火一样地往沟里扔。据统计,埋进万人坑的死难劳工有15000多人。

5.周恩来总理在丰满

1962年6月24日早晨,奶水一样明丽的阳光,镀亮了天地间的景物。吉林市孟佳火车站立在晴空下。7点多钟,周恩来总理乘坐的专列停靠在这里。车站外,停着三台红旗轿车,请周总理和邓颖超乘坐。周总理说:“我们乘坐一台就可以了嘛!”在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吴德、中共吉林市委书记刘慈凯等陪同下,周总理来到丰满发电厂视察。

正在现场检修设备的工人们听说周总理来了,都想目睹总理的风采,因考虑到总理的安全,保卫部门不让围看。工人们正在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省委书记吴德同志发现了他们,就大声说:“别躲躲闪闪的,周总理来了,同志们要看就大大方方地走出来欢迎!”大家不约而同的跑出来站成了两排,热烈鼓掌欢迎周总理,周总理也神采奕奕地向大家挥手致意。大家看见,周总理身穿一套洗得发白的灰布衣服,衣领上还打着一块补丁,黑皮鞋已经穿得发白。周总理的伟人风度和朴素穿着给大家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周总理健步来到工人中间,一面亲切地向大家问好,一面和前排的同志一一握手。当他发现后排有位女同志时,就亲切地说:“噢,这儿还有一位女同志呢!”说着就伸出手和这位女同志握手。厂长韩毅向周总理介绍说:“这是我厂唯一的女工程师李宝珠同志。”周总理听了非常高兴,又一次和她握手,并亲切地问她:“啥时毕业的?学什么专业?”李宝珠告诉周总理:“我是1952年从长春电机高职学校变电专业毕业分配到这里的。”周总理鼓励她说:“我们国家女工程师还不多呀,你要更好地钻研技术,多为发展电力工业作贡献。”周总理和其他同志一一握手便向发电机组走去。

周总理在丰满的视察中,厂领导介绍当时值班的值长孟宪儒是从工人中培养提拔起来的值长时,周总理热情地握着他的手说:“工人当上了值长,掌握洋设备,可不简单啊!”并关切地问:“工作当中有没有困难?”孟宪儒此时激动不已,满有信心地回答:“工作当中有困难,但一想到为党和毛主席争气,为中国工人阶级争光,再大困难也能克服!工作上有困难,就向老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周总理点了点头,表示赞许。

当周总理从中央控制室走出来时,迎面遇到了一个青年工人。这个小青年很不好意思地说了一声:“总理好!”便慌忙把手背了过去。此时,周总理把手伸了出来,小青年很不情愿地把乌黑油腻的手也伸了过去,周总理主动和他握手。此情此景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至今仍成为流传在职工中的佳话。

周总理视察完厂房后,便来到了溢流坎,向陪同的厂领导问道,一个闸门放流量是多少?11个闸门全开,最大放流量是多少?接着又向韩毅厂长询问了全厂有多少人?职工生活怎么样?当听说工厂还办了一个农场,周总理又问道,什么时候粮食能自给?韩毅厂长如实回答了总理的提问。

随后,周总理又驱车来到了坝上,眺望青山绿水的松花湖,感慨万千,眉头紧锁,非常严肃地询问身边的工程技术人员:库区蓄水量多少?大坝抵御洪水的能力?8台发电机组全出力发电,需要多少天,能将水库水放完?当听完回答后,周总理又一次沉思起来,当他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以后,对陪同前来的省、市领导说,要有一条泄水洞就好了。此时,在场的人才理解总理当时的心情,总理是在考虑一旦发生战争或遭遇特大洪水,为水库下游千百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而担心啊!

周总理在视察中,那种不辞辛苦、忘我工作的精神,生活朴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风范,关心人民生活和职工成长的形象,给全厂职工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周总理对发电厂工作所作的重要指示“要取长补短,改造洋设备,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一直铭记在职工心间。

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全厂职工进行挖潜、革新,先后对原发电机组进行了更新改造,不仅提高了机组自动化水平,而且增加了6.25万千瓦的调峰容量。自1948年丰满解放至1999年累计发电810亿千瓦时,创产值52亿元,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实现了计算机监控,向现代化企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历时10年采用化学灌浆、新材料等和预应力锚固先进技术完成了大坝左岸山体内开掘一条洞径为9米,全长688.5米的泄水洞,进一步提高了防洪能力,确保了大坝的安全,从而了却了总理的生前心愿。

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先后进行了二期、三期扩建工程,新装发电机组4台,增加发电容量45万千瓦。至此,丰满发电厂进入百万水电大厂的行列,使这个老水电厂旧貌换新颜,焕发了青春。

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始终坚持和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努力学习先进技术,提高广大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造就了一支较高技术素质的职工队伍。先后向葛洲坝、丹江口、刘家峡等全国20多个水电厂输送了近千名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其中高级专业人员和副处级以上干部达二百余人,为水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目前,丰满发电厂党政领导班子,仍然遵照总理的指示,带领全厂职工,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争创一流水电厂,谱写新篇章,再创辉煌,以告慰周总理的英灵。

6.天赐松花湖

一处风景如果能让登临者灵感顿生,吞吐成诵,那必是绝妙胜地。

松花湖是丰满发电厂的拦河大坝合龙后形成的大型河谷水库,往东南17公里处就是有名的江城吉林市,湖市相连,形成了美轮美奂的风景区。如何美?我们选读几首从美景中提炼出的华章锦句。

1964年7月8日,朱德委员长与董必武副主席视察丰满水电厂后,乘舟冒雨畅游松花湖。朱德次日欣然命笔,成诗一首《松花湖》:

丰满截江一坝横,

松花湖内水清平。

四面青山新树植,

带着风雨两舟行。

雨帘中的清波翠浪,烟柳松韵,逗引得董必武也按捺不住诗兴,与朱德唱和一首,题目是《游松花湖用朱委员长韵》:

出门一笑大江横,

冒雨驱车丰满行。

湖上荡舟轻入眼,

四山松韵颂升平。

1986年7月12日,诗人贺敬之来丰满发电厂视察,也被松花湖的景致所陶醉,题词曰:水明三峡少,林秀西子无,此行傲范蠡,输我松花湖。

1991年1月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来吉林市视察,观赏了雾凇后,即兴吟诵四句:“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1998年2月19日,江泽民同志见到了吉林在京开会的同志,忆及旧景,为《长白山诗词选》作七绝二首:

一九九一年一月,第三次到吉林,旧地重游,倍感亲切。恰雾凇奇景,满城树挂,写下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一九九八年三月,两会期间,吉林同志索句京华,忆及旧景,思于今事,吟成七绝二首。

寒江雪柳日新晴,

玉树琼花满月春。

历尽天华成此景,

人间万事出艰辛。

又是神州草木春,

同商国计聚京城。

满堂共话中兴事,

万语千言赤子情。

一九九八年三月十九日

诗在本质上说是一种高级的心智活动,这种心智活动能够洞见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内在联系,沟通人的精神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我们现在就仔细地看一看“外部世界”的松花湖吧。

松花湖是指湖面两侧山脊分水岭以内,下起丰满区的阿什,上至松花江与辉发河的汇合口,湖长180公里,最宽处5公里,水深30—40米,最深处75米。整个湖区面积550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108亿立方米。松花湖于1988年8月10日经国务院审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松花湖上游还依次形成红石湖、白山湖,共同成为吉林大地上的三颗明珠。松花湖下游距丰满发电厂10.3公里处松花江上拦腰兴建了一个反调节水库,使丰满电站变成一座全调峰电站,东北百姓从此不愁用电,还可以满足下游城市用水,更有利于雾凇的出现。

雾凇是雾气遇冷凝结在垂柳枝上而形成的美丽景观。也称为雪柳、“树挂”、“银花”、“冰花”。江城雾凇是世界的一个奇观。

雾凇古已有之,宋代的诗文曾有记录。据《墨庄漫录》载:“东北冬月寒甚,夜气塞空如雾,著于林木,凝结如珠玉,见日乃消,齐、鲁谓之雾凇。谚云:‘雾凇重雾凇,穷汉置饭壅。’丰收之兆也。曾子固在齐州诗云云。”曾子固即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清新,写景别有韵致。他曾写过七绝《雾凇》:

园林初日静无风,

雾凇开花处处同。

记得集英深殿里,

舞人齐插玉珑松。

雾凇是普遍存在的,凡是有气温急剧变化的地方,就会有雾凇出现。然而,吉林雾凇得天独厚,天生丽质,剔透晶莹,是任何地方的雾凇不可与之相媲美的。

松花江的雾凇特在哪里呢?

原来吉林雾凇形成的基本原因是:吉林市区的松花江上游是丰满发电站,从发电站排放的水使松花江水温度升高,与市区环境气温形成较大的温差,于是产生雾气;雾气在飘散中遇到了冷空气,在即冻未冻之时凝华到物体上,便形成了美丽的雾凇。我们用肉眼看那雾凇是白色的颗粒,可是科学家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到的却是呈六角形的晶体花片。

观赏吉林雾凇应该在雾凇形成之前的夜里,去观赏松花江上的雾气景象。

有雾凇的时候,一般在前一天夜里出现雾气。大约在夜里九十点钟,松花江上开始有缕缕的雾气升腾,逐渐地那雾气越来越大、越来越浓,直到松花江上尽是翻腾滚滚的浓雾,那情景就好似松花江沸腾了一般。这时,那大团大团的白雾,从江面不停地向岸边缓缓地飘流。有的雾像一缕缕细纱,那“细纱”似乎被树枝撕破了,缠绕在树枝上不动;有的雾则像朵朵白云,在空间飘浮。在树空较大的地方,那飘来的雾竟像棉花团,正在不停地堆着很高很高的“棉花山”。白雾慢慢地飘到松江路上,因为气压低,雾立刻贴着路面向前飘流,霎时间松江路成了一条齐刷刷的雾流。更有趣的是,看那路上的骑车人,因为雾气遮掩了自行车身,那行人就像从云中飘来那样神奇。后来,雾气逐渐向市区扩散,弥漫了整个市区,高楼在雾中忽隐忽现,灯光扑朔迷离,如同进入梦幻的世界。这时,你看那树枝依然是黑色的。可是,第二天早晨再去看,那十里江堤,那原来黑森森、光秃秃的树木枝条上却结满了银色的花朵。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拂晓天霁,霞光初照,那千姿百媚的雾凇,像玲珑玉雪的女孩一般,把晶莹剔透的真面目呈现出来。这时你会看见,雾凇随着不同的树形而风姿各异。有的像悬崖上的黄山松,有的像独揽风雪的傲梅,有的像婀娜的芦苇,有的像淡雅的秋菊……

松花湖呈狭长形,两岸地形极为复杂,沟汊和港湾众多,百里湖区蜿蜒曲折,状如一条由东南向西北鳞光闪闪的巨龙卧着。

松花湖两岸山高林密,层峦叠嶂,悬崖峭壁,自然形成无数奇妙的景观。有三面环水的“骆驼峰”;有水面宽阔、水天一色的“经天门”;有双峰对峙,间有一水,水缠石龙,石龙绕水的“石龙壁”;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物形、兽形的景观,如“金龟岛”、“海浪山”、“凤舞池”、“醉石坡”等。

现在松花湖上有三处大型景观区得到开发,成为游人向往的地方。这就是“五虎岛”、“卧龙潭”、“额赫岛”。

五虎岛位于松花湖的中南部,面积17.6平方公里,四面环水,湖岸曲折,俯视形如五虎向西面而卧。岛上有桥,桥上有双檐四角亭,亭连两侧长廊。桥的左侧建有接待厅,厅的上边是观景台,可尽览四野风光,桥的右侧是金碧辉煌的五虎亭。

像天池出现“水怪”一样,松花湖也有类似的奇闻。1988年8月20日到24日连续4天的清晨,住在五虎岛上的群众看到,有一物长4米左右,深褐色,紧贴水面快速飞过,后潜于水中。

松花湖上的另一处景观区是卧龙潭。此潭位于五虎岛的东侧,面积14.3平方公里。此潭是一处港湾,形如卧龙而名。传说卧龙潭有一种奇异现象:当松花湖里的水波涛滚滚的时候,卧龙潭里却是异常的平静。人们说,卧龙潭的老龙去松花湖游玩了;可是,当松花湖水平静下来的时候,卧龙潭的水却荡起微波。人们又说,这是回来的老龙睡着了,是鼾声振起的微波。

松花湖的第三处景区是额赫岛。额赫岛在卧龙潭西南蛟河市松花镇境内。额赫岛三面环水,青山叠翠,阔水银光,这里有许多自然景观。有石龙壁,壁上有鸽子窝;有松树崖,陡峭的石崖上有一排排的松树,石崖下有老虎洞,洞的门口有三只相倚而卧的石老虎。在湖中还有龟岛和蛇岛,那龟岛上没有一棵植物,全是石板,形成龟壳;蛇岛上却是绿树成荫。传说,在丰满建大坝之前,松花江流过这里,由于地形复杂,江水湍急,行船和木排往往在这里触礁,造成翻船事故。当地人一提老额赫都心有余悸。有一天,来了一位老道,法号叫无尘。无尘道人在老额赫住了下来,每天敲打木鱼为行船导航。当地人为无尘修建了平安庙。后来松花江变成了湖,那庙宇被水淹没了,无尘道人就到仙人界去打坐。日久天长,无尘道人羽化成仙飘然而去,在石崖上留下一首诗。仙人界在额赫岛的大山里,那是在石壁上出现的一个佛龛,那诗依然清晰可辨:

石牛卧江边,

峭峰独倚天,

幽境知人少,

此界是仙山。

松花湖水净、山幽、林秀、雪佳四大特色,有如天赐。这里绝少污染,是生命的乐园。湖中的螺类、藻类、浮游生物和栖息生物甚多,鱼类多达48种,主要有湖鲤、银鲫、鳊花、鳌花、鲫鱼、白鱼、红尾、青鳞等,还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后四个品种,现已成为湖区鱼类资源中的主要角色。

松花湖群山环抱,层峦叠嶂,群山抱绿水,碧波绕青山,是飞禽走兽良好的栖息场所。松花湖水域有斑嘴鸭、苍鹭、普通翠鸟、燕鸥、凤头鸡等禽类147种。在湖区的森林里,有30多种野生兽类,如:黑熊、马鹿、狍子、狐狸、野猪、猞猁等。在森林里还生长着许多经济、食用植物。据调查有160多种中草药,如人参、党参、黄芪、细辛等;还有8种山果、16种蘑菇和30种野茶。松花湖是美丽的湖,也是富饶的湖!

长春的烟波水袖

7.日月潭的姊妹净月潭

在受钢筋水泥之林挤压的大都市里,在追逐物欲、竞争激烈的快速生活节奏中,多少人都想就近就便找到一处亲近自然、返回本真、健身怡性、修复心灵的好去处,但往往是苦寻而不可得。长春人有福,上苍赐给他们的天堂般的圣洁之地——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就在城市的边缘上。从市中心人民广场出发,向东南方向驱车一个小时左右,就进入了这片长春的“肺叶”和“氧吧”。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面积200平方公里,有119个峰峦,横跨长白山、内蒙古、华北三个植物区系,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因有一泓碧水净月潭而得名。

净月潭波清浪翠掩映在青山环抱之中。这里环境幽雅,四季景色美不胜收。春天,在吹浪如织的草地上,各种娇艳的野花如姑娘遗落的嘴唇,引起游人的无限遐思。夏天,绿荫如盖的林间草地,凉爽袭人;湖面映带左右,是泛舟、垂钓、游泳、纳凉的最佳去处。秋天,金风送爽,层林尽染,各种树木会制造出五色斑斓,万种风情,身临其境的人会产生刘禹锡笔下那种“人言逢秋皆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盎然意境。冬天,银装素裹,玉树琼枝,一派北国风光,是溜冰滑雪的天然乐园。

长春人喜欢把净月潭称为日月潭的姊妹,这并不是故意攀亲结贵。确实,如果真把日月潭、净月潭两个姊妹的姿容身段比较一番,仿佛是出自一个家族。日月潭水面4.5公里,旁边最高山峦海拔705米;净月潭水面4.3平方公里,旁边最高山峦406米。姊妹的周围都是林木扶疏,翠峰环抱,时或玉盘苍穹,明月清辉;时或烟雨迷蒙,意境缥缈……

上个世纪30年代,在西方有一位生前默默无闻的人骤然走红,他就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他登上世界文坛的阶梯,就是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这部被称为“超然主义的圣经,美国文化中纯洁天堂的同义语”的《瓦尔登湖》,在某种程度说,就是作家本人居住地康科德的地方志中的动植物篇章。诚然,梭罗大半辈子在康科德与瓦尔登湖边度过,始终致力于观察与研究飞禽走兽、草木花果以及一年四季变化的进程。如果有谁想到创作中国版的《瓦尔登湖》,就请他住到净月潭来,因为这里可以给他提供那种背景。

净月潭有高等植物550多种,人工林在亚洲享有盛名。此外有植物标本园、种子园、果园、参场等。这里的高山平地尽为绿色植被所覆盖,其中有党参、沙参、细辛等药用植物上百种。净月潭不仅植物繁茂,而且有灰鹤、野鸭、鹰、山鸡、鹌鹑等飞禽类60余种;松鼠、刺猬、野兔、狍子等22种动物,昆虫达300多种。还有渔场、鹿场、蜂场等。

一处名胜,仅有自然风貌,还要有人文内涵。在净月潭周围,有两座古墓,一座位于森林公园东北方石碑岭,被命名为完颜娄室墓,经考证墓的主人为女真完颜部人,是金初骁将,黄龙府万户。另一座位于净月潭南侧的山坡上,被命名为石羊石虎山墓,墓的主人为金代的武官。

再看这里的千百种野花吧,说不准哪一种就有一番来历典故。我们先读《红楼梦》:“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林黛玉的来历,就是由这株绛珠草幻化而成。在净月潭四周的山坡野地,就可以采到绛珠草。经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考证,这种绛珠草又称为苦苏,在长春俗称为红姑娘。红姑娘到秋成熟了,果实圆而红亮,外面荚衣红艳欲燃。东北农村许多人家把采来的红姑娘串成几串,垂挂于门外檐下,成了点缀生活的色彩。

东北乡村的孩子差不多人人吃过的红姑娘,是一种野生草本植物结出的果实,牙咬上,“啪”的一声,多籽、味甘。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曾写过一篇名为《红姑娘》的散文,详尽地描写过这种红姑娘。

净月潭辟有“净月潭滑雪场”、“圣诞老人乐园”、“净月潭参园”、“净月潭鹿苑”、“碧松净月塔楼”等旅游观光景点。

1995年8月24日,长春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成立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的决定,这就为净月潭注入了现代化的元素。

8.诗人和梦想家的灵感之地

浏览法国作家萨特的《占领下的巴黎》,看到了“属于诗人和梦想家的塞纳河岸”的句子,就想到了伊通河;浏览《诗经·蒹葭》,看到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样描写爱情的句子,也想到了伊通河。能把长春比喻成一位风情万种、花容月貌的姑娘,就是有伊通河的衬托。

不想静止的山,隆起脉;不想死去的水,流成河。

伊通河,曾经死去,但今天,她又复活了。伊通河东面的丘陵台地,就是不想静止的山。这片丘陵台地,由南向北逶迤而去,与长白山的余脉相接。冬日皑皑,夏日含黛,犹如倜傥侠士隆起的脊背,也给伊通河平添了几分英武俊朗之气。

伊通河被长春人称为“母亲河”。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河流就是她的地缘精神,就是她的靓丽腰带。如果城市没有河流,哪里还有精神和美丽呢!

犹如尼罗河、多瑙河、塞纳河、长江滋润出开罗、伦敦、巴黎和上海一样,伊通河成了长春人繁衍生息的温床。这是长春市区唯一一条内陆河,它自南向北,流经市区大约30公里。

是“唯一”,人们就会更加珍惜它。从1986年到现在,长春人用了20多年的时间对伊通河进行治理美化。围绕“把河道建成休闲健身公园、把城市建成亲水乐水家园,打造人水和谐生态美景”的长远目标,开始调教打扮伊通河。

从1986年到1989年这三年间,先对伊通河的河道进行综合治理。三年苦战,9大战役,从省委书记到普通百姓,从七旬翁妪到十几岁的娃娃,全都上了河堤参战。人们回忆起当年工地上人山人海、红旗招展的热烈场面时,至今仍有一股暖流在胸中涌动。

从1992年开始,又对伊通河城区段的棚户区进行改造。4月1日上午9时,一声号令,在伊通河两岸,十数台打桩机同时发出轰鸣,向沉寂的大地扎下了一根根水泥桩柱。昔日两岸成片成片的破墙断垣已不复存在,一排排鳞次栉比、飞檐斗拱的楼房拔地而起。河西岸那10座18层蝶式楼,错落有致倒映在伊通河清澄平静的一汪碧水上,好像一幅优美的“清明上河图”,充满田园诗般无穷韵味,呈现现代大都市的雄伟繁华。

伊通河风光带从卫星桥至四化桥之间共有23个园区,其中直接涉及健身活动的有7处,分别是湿地生态园、树木园、健康岛、欢乐岛、滨水运动乐园、野趣园和高尔夫球岛。

湿地生态园,位于卫星桥南侧,伊通河西岸,面积约30公顷。整体自然风貌表现出洲、岛、湖、汊交相辉映的湿地景观特征。以浅水湿生和野生地被植物为主,并散植黑皮油松、白桦、长白落叶松等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树种,展现出北方地区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树木园,位于自由大桥北侧,伊通河东岸,面积约9公顷。突出体现具有北方地域特色的植物,形成林荫密匝、环境优美的良好植物景观和游赏空间。健康岛,位于自由大桥北侧,伊通河东岸,即船形岛,面积约两公顷。现在岛上有花岛市场和一些餐饮设施。欢乐岛,位于东荣大桥南侧,伊通河西岸,即兴华岛,面积约7.6公顷,是一处综合性的主题游乐园。滨水运动乐园,位于东荣大桥南侧,伊通河东岸,面积约8.3公顷。利用现有大量的弃置地,改造成为一处滨水动物乐园,为周边及长春市民提供休闲锻炼的场所。野趣园,位于四化桥南,伊通河东岸,面积约14公顷。以大片的野生地被、水生植物为主,并片植品种丰富的树木,形成景观大气、物种多样、野趣盎然的新型郊野公园。

在伊通河两岸高档小区里,住着一些作家、诗人和记者。满族诗人杨子忱,经常流连盘桓于树木园和野趣园,构思吟诵。其中有一首诗,题目就是《伊通河畔》:“昔日水枯浪少花,今朝波涌好观察。雕栏玉砌金加碧,立柱檐飞彩嵌霞。楼舍濒临三二岸,亭台偏遇五七家。带河可做公园景,情侣并肩月影斜。”

查干淖尔的风姿

9.角逐“吉林八景”

查干是蒙语中花的意思,淖尔则是湖,花的湖,多醉人的名称!2009年7月13日上午,电视台演播大厅里座无虚席。这里面有领导、学者、专家、新闻记者,还有非常挑剔的观众代表。他们是来评选“吉林八景”的。

2009年8月23日,“吉林八景”经过专家和观众的投票评选,终于尘埃落定。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吉林八景”依次是:

净月神秀——净月潭,

寒江雪柳——松花湖雾凇,

向海舞鹤——向海,

冰湖腾鱼——查干湖冬捕,

鸡鸣三疆——防川景区,

王城遗韵——高句丽古迹,

深宫尘史——伪满皇宫,

长白仰雪——长白山。

查干湖是个神奇的湖。

查干湖的地理方位是:在吉林省西北部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处于嫩江与霍林河交汇的水网地区;南北长37公里,东西平均宽11公里,水域总面积420平方公里,年均蓄水量7亿立方米,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吉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

查干湖冬捕,堪称开发区人民和游客的狂欢节。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一个冬天,我们应邀参加了一次冬捕仪式。那一年雪少,硕大无比的湖面上无雾,光可鉴人。在仪式没开始前,这里早已是红旗招展,聚拢为簇的人们,脸上的笑容像一个绚丽的节日,有不少蒙古族群众还穿上了民族的盛装。我们同大家一样,等待着“祭湖醒网”仪式,许多人都想往前去,看得真切一些,前拥后挤。我们夹在人群里,险些滑倒。就在刚刚站稳之际,猛然听到有人朗声大嗓地宣布:“祭湖醒网仪式现在开始!”骤然间,鼓乐齐鸣,渔把头带领着手捧哈达的蒙古族姑娘、手提奶桶的蒙古族青年、身着白茬羊皮袄的渔工分乘马爬犁,头戴龙、鹿、牛、马等面具的查玛舞者,在鼓乐声中进入祭祀场地……在渔把头的祭湖词中、在喇嘛的诵经声中、在五彩气球的飘舞中、在喧闹的鼓乐声中、在查玛舞的跳动中,湖区百姓祭祀湖神、唤醒冬网,奉拜天父地母,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幸福安康。

冰窟窿被砸开,把2000多米长、几百斤重的大网下到水里后,马拉着拖网的轮盘开始转动。也许是太寒冷,加上人畜有汗,我们注意到马的身上和车老板的胡子、眉毛上都挂着霜。在车老板的吆喝声和渔把头的号子声中,几匹马在拼命地拉着绞盘。渐渐地渔网被拉出来了,一网竟打出鲜鱼20多万斤,其中有非常名贵的胖头鱼和牙鱼。开发区闫来锁主任向我们介绍说,胖头鱼也称鳙鱼,营养丰富,味道奇香,被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心鉴定为AA绿色食品。闫来锁主任说到这儿,用手指着不远处跃跃欲试要买鱼的人群说,你看,那里面就有从长春和哈尔滨特意赶来买胖头鱼的人。

查干湖冬捕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别以单网产量10.45万公斤和16.8万公斤连续两次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吉林电视台拍摄的《查干湖冬捕》电视片,于2000年在波兰召开的“国际民族电视节”上播放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评委一致同意,让此片荣登金榜。使欧洲人钦佩和惊异的,不仅仅是查干湖冬季捕鱼的奇异仪式和壮丽景象,而且成吉思汗还曾去祭祀这片圣水。当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曾像狂飙一样横扫到欧罗巴大地,所以今天欧洲人的后裔再次听到成吉思汗的名字时,不免有些战栗。

10.成吉思汗祭湖和孝庄皇后立碑

1211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亲率9万铁骑,闯入科尔沁草原,像秋风扫落叶般扫荡着全国。在攻占塔虎城后,来到大水泊——查干湖祭祀。

蒙古族信奉萨满教,供奉多种图腾,崇拜天地山川,素有祭山祭水之俗。据《查干湖旅游》一书记载,当时的祭湖仪式是这样的:成吉思汗率领九翼铁骑,在晨曦时分,来到位于查干湖北岸的“青山头”台地。在“苏鲁锭”的引领下与众人一道手托“九九礼”,神情肃穆地缓缓步向查干湖畔,先将一块白毡铺在祭台上,接着依次将九个牛头、九只全羊、九坛奶酒、九碗醍醐、九束檀香、九条哈达、九枝青松、九盏圣灯分别摆放在祭台上,然后亲自用火镰点燃檀香,升起九堆圣火。摆放这些东西,是大有讲究的。

九个犄角朝上的牛头,代表着庄严与雄威;九只肥腴鲜美的全羊,预示着九方的富足;九坛醇香甘甜的奶酒,象征着圣洁的心地;九碗灌醒大脑的醍醐,昭示着超人的智慧;九束芬芳缭绕的檀香,表达着虔诚的信仰;九条至高无上的哈达,显示着无比崇高的敬意;九枝碧绿繁茂的青松,代表着坚定不移的灵魂。

在九堆冲天圣火的噼啪声中,成吉思汗带领九翼将士,挂其带于颈,悬其冠于腕,站在祭台前,面对查干湖,以手椎膺,对日九跪,对湖九拜,齐声高诵《查干湖祭词》——

查干湖啊,苍天的宝镜,

查干湖啊,大地的眼睛,

所有的生灵,所有的生命,

都聚在你智慧的怀中。

查干湖啊,圣洁的标记,

查干湖啊,母亲的象征,

所有的先民,所有的民众,

都握在你庇护的手中。

献上九九礼呀,献上一个心诚。

湖上层层浪花,跳动八方精灵。

插上九炷檀香,插上九枝青松;

献上九条哈达,九九肥羊为供。

众人神情庄重地齐声念毕《查干湖祭词》后,接着将芳香的奶酒洒进查干湖,意为让芳香的奶酒与一望无际的查干湖永久融为一体。随后,成吉思汗走上帐车,面向全军将士朗声道:“我们蒙古人自古就有祭拜山水的习俗,那是天神腾格里赋予我们的职责。我们蒙古人,把祭祀山水看得最神圣!”言毕,将令剑在空中一指,数万蒙古铁骑告别查干湖。从此,查干湖就有了圣水的说法。现在冬捕中祭湖醒网的仪式就是那时留下的风俗。

成吉思汗祭湖后,他也成了一种图腾,在查干湖建有成吉思汗召,召占地13公顷,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实物、雕塑、绘画、图片、文字等形式,记录和反映了成吉思汗一生戎马、征战欧亚大陆的丰功伟绩。

大约又过了400多年,又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走进了查干湖畔。她就是著名的孝庄文皇后,清太宗皇太极的妃子,姓博尔济特氏,是科尔沁贝勒寨桑的女儿。据说当年她随父亲在查干湖畔狩猎,初次结识了皇太极,皇太极被她的美貌所打动,1614年【明万历四十二年】被召进宫为妃子。后来皇太极当了皇帝,他晋封为清宁宫后。不仅她本人,连同她的父母也受到皇太极重视和礼遇。后来,她的儿子福临即位,成了顺治皇帝,她成为皇太后,死后尊谥孝庄文皇后。

孝庄不仅长得花容月貌,而且具有男人般的雄才大略。她历经清初三朝,两次扶持幼主,力主朝政,对清初政局的稳定与发展,完成统一建基大业,有着不可泯灭的卓越贡献。

其实,当年皇太极迎娶孝庄,不仅仅是她惠中秀外,而且是延续着清朝的一项重要外交政策。早在清朝建国之前,努尔哈赤为了统一满族各部落,对科尔沁、郭尔罗斯诸蒙古部落就采取联合的政策,使蒙古各部成为努尔哈赤的巩固后方。以后为了攻打明朝,努尔哈赤采取“南面封王”“北不断亲”的策略,对明朝投降的汉人封官晋爵,而对后方的蒙古部落采取联姻的政策,以形成强大的联盟。所以自努尔哈赤本人开始,皇太极和福临都曾娶后、妃于科尔沁等蒙古各部。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顺治皇帝因寨桑夫妇已去世,视其“以勋亲世守忠懿,既效力于先皇,固守边圉之地”,而追封寨桑为和硕忠亲王,其妻为忠亲王贤妃。按照孝庄的意愿,顺治旨意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初七日,在查干湖东岸的郭尔罗斯草原选中了墓地,由寨桑的长孙、第二代达尔汗王和塔迁祖父母之遗体安葬,并立石碑于墓前,建庙以事永久祭祀,同时置坟丁十户以世代祭守。至今,坟丁后裔赵姓、高姓、包姓等蒙民仍在库里村繁衍生息。

石碑立于查干湖畔的库里村前面的山岗上。

石碑由碑座、碑身、碑额三部分组成,通高5.82米,呈浅褐色。碑座为一块3米多长的巨石雕成的石龟,四足撑地,引颈向前。碑额由四条蟠龙相互盘绕而成,中间平面上镌刻有“束立”之意的5个满蒙文字。碑身每面刻12条小龙,翻腾于云水之间,正面共刻有15行满蒙文字,左为新满文,右为蒙古文,汉译全文如下:

追封忠亲王暨忠亲王贤妃碑

帝王恭贤尊功,必崇封宏世,宪前而存后,广开亲亲之道,铭于铁石,宜究本以示意。圣母明圣仁上恭恂皇太后;王考妣育吾者也,思稽其本,祖获福而子来端,祖母荣贵而福生焉。尔子后济此封王,授以洪恩,今理祖母遗体,念德崇恩,并立册文,追封祖父为忠亲王,祖母为忠亲王贤妃,立碑于墓,永存后世,仁亲荐恩。

大清国顺治十二年五月初七日立

11.话说“草原运河”

在查干湖原来所在的白城地区,曾流传一句陈年旧话:

过了洮南府,

先吃二两土。

白天没吃够,

晚上给你补。

这句民谚形容的是过去的800里瀚海,缺水干旱,风沙肆虐。上个世纪60年代初,由于查干湖上游的主要水源霍林河断流和连年干旱,致使入湖的水量逐年减少。到70年代初,查干湖水近干涸,湖底和湖畔盐碱泛起,严重的地方寸草不生,被群众俗称为“碱巴拉”。当时就有人用“碱巴拉”的荒芜程度,形容几等“秃子”:““一等秃子个暴,好像碱巴拉没戴帽。”碱巴拉给谢顶者造成一点污辱,是脸面上的小痛苦,无关宏旨,却殃及了湖周边地区大面积农田和草原,鱼苇绝收,陈迹四布。

到了1984年夏天,外地人来到查干湖,大吃一惊:查干湖仿佛从饥馑的婴儿,一下子变成了丰满婀娜的大姑娘。汪洋般的一片白亮大水,似乎刹那间从地下涌出,上下天光,一碧万倾,水面竟有420平方公里之阔。洋洋乎若天河落地,浩浩乎似大海君临。与往昔相比,查干湖以及四周的景色也判若天壤了。湖水碧波荡漾,鱼翔浅底;芦苇摇曳,如淡如菊影的女孩子在轻盈散步;渔舟唱晚,偶有丹顶鹤翩然飞起,你就会想起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片水乡泽国已经成了水鸟的乐园,每年8月底至10月初在此完成侨居、繁衍后代的候鸟就有几十万只之众,有天鹅、丹鹤、白鹤、灰鹤、苍鹭,这些都是鸟中“贵族”;还有各种野鸭、信天翁、红嘴鸥、鸬鹚、骨顶鸡、紫水鸡等近百种水禽。环境改善了,野兽们也宾至如归了。假如你潜入湖畔,往往会与狐狸不期而遇。在某个神秘的苇荡或洞穴,肯定有狼、兔、貉、獾等家族的安乐窝。

查干湖的水把前郭一带造就成了丰腴的鱼米之乡。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这条引松渠救了查干湖一命。引松渠起始于松花江左岸的吉拉吐乡锡伯屯东南侧,在前郭县境内自渠首呈缓“之”字形向西北延伸,经吉拉吐乡、红旗农场、新立乡、达里巴乡、新庙镇、蒙古屯乡,最后注入查干湖,全长53.85公里。据说,河南省林县的红旗渠全长70多公里。如果全国解放后的人工渠排座次,红旗渠相当于梁山的“天魁星呼保义”宋江,坐第一把交椅,引松渠相当于梁山的“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坐第二把交椅。

引松渠开工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吉林省还有一项水利工程可以望其项背,那就是治理东辽河工程。两项工程具体地理方位不一样,但是那气魄、那作用如出一辙,当时我省诗人泉声写了一首词,题目是《青玉案·治河工地》,再现了当年壮阔的治河场面和人们的精神风貌:

大军十万辽河渡,批‘四害’,群情怒。重整山河谁是主?胸中自有,蓝图一幅,山水林田路。北风吹断河边树,大雪横飞天已暮。若问劲头高几许?挑灯夜战,汗流如注,迤逦旗开处。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人们的劳动热情和干劲,仿佛井喷似的爆发出来,那股劲头就像地下有元宝和存折谁挖到给谁一样。30多年后,我们到前郭县采访,人们介绍起当年的情景如数家珍。

那些事迹不仅确实是真实的,也是相当是普遍的。因为那是个为理想献身的时代,犹如今天说谁为了挣钱累得早生华发、积劳成疾一样,人们会觉得真实、平常。目标虽然不一样,产生的动力是一样的。有人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动之以情”的时代;七十年代是“晓之以理”的时代,而今是“趋之以利”的时代。这话也许有些绝对,但却值得深思。

在引松工地上,还有一群特别能战斗的年轻人,他们就是集体户的知识青年。这个产生于特殊年代的特殊群体,他们绝对是靠理想和激情推动而行走的人。有位知识青年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们的年龄十五六,

最大的不过十八九,

今天高唱进军歌,

气壮山河英姿抖……

他们的行动是无私的,让人感到冲动甚至有些莽撞,但他们是虔诚的。你可以怀疑他们价值标准的真理纯度,但不可怀疑他们的真实。《引松工程志》也记录下了他们的名字。

就是这样一群人,从1976年9月5日开始,到1984年8月23日,前后历时八年,硬是在茫茫草原上修建了一条“黄金水道”,把松花江引入了查干湖。整个工程占地面积1077公顷,总土方量1266万立方米,渠长50.53公里,渠底宽50米,通过最大流量为90.6立方米/秒,年引水入湖5.27亿立方米。前郭人觉得叫“渠”小了点,把“引松渠”改为“引松河”。

1998战洪图

12.神女应无恙

1956年6月,毛主席到武汉,横渡长江之际,国计民生仍缠绕于心,想到了治水。这位浪漫主义激情时常涌动的领袖,设想要在长江上游修建一座大坝,截断巫山下来的雨水,水平如镜的人造湖便会出现在三峡间。巫山神女更会健壮安好,她会惊诧神州大地发生如此不平常的变化。于是,在毛主席的笔下出现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诗句。

1998年8月,那场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在吉林大地被制服后,屹立在鸭绿江边上、由五位传说中的仙女幻化成的五女峰,极目西望,欣然笑慰:“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在关东大地变成了现实。

1998年那次洪水来得凶猛、骄横,就像当年闯进北京的八国联军马队,横冲直撞,为害为虐。

1998年7月3日11时,嫩江干流江桥站出现洪峰,水位140.71米,流量7480立方米/秒,为大赉水文站建站以来第二位大洪水。嫩江第一次洪峰即将进入吉林省,吉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第一号汛情通报。7月7日2时,嫩江洪峰抵达大赉水文站,流量5260m3/s。紧接着流经吉林省西部的各条江流,洪水争先恐后地暴涨,从7月下旬到8月初,短短10天左右时间,嫩江、归流河、蛟流河、洮儿河、霍林河、新开河、西辽河等大小江河的一次次洪峰接踵而至,使西部地区处于北受嫩江、西受霍林河、南受西辽河包围,中部洮儿河肆虐的“三面夹击、中间开花”的全面紧张局面。洪灾波及了西部的白城、松原、四平三市的10个县【市、区】,可以说是乡乡有险情,处处有惊涛。

最近,我们在省水利厅查到1998年洪水的一些资料,在这里选几个数字介绍,一斑窥豹。8月15日,嫩江第3次洪峰到达大赉水文站时,洪峰水位达131.47米,比堤防设计水位高1.29米,洪峰流量高达16100立方米/秒,超堤防设防流量8810立方米/秒82.5%。嫩江全线洪水水位都接近或超过堤顶高程,有的堤段江水超过堤顶50多公分。洮儿河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接连出现7次洪峰,而且,一次比一次大。8月12日,洮南水文站第7次洪峰流量高达2370立方米/秒,超过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一倍多。源自霍林河的7次洪峰中,有5次超历史最高纪录。8月16日,新开河洪峰流量达1250立方米/秒,超过堤防设计标准10倍。同日,西辽河郑家屯水文站洪峰流量达1380立方米/秒,也大大超过了设防标准。嫩江月亮泡水库15公里的大堤多处低于嫩江水面,不断出现护坡被毁,大量浸水。经过上万名军民3个昼夜连续奋战,才使险情得到控制。特别是嫩江堤防32公里处出现大面积脱坡,经过7昼夜连续奋战,才化险为夷。但是8月24日该处堤段又发生更为严重险情,有30米堤段发生片堤、脱坡,经过8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护,险情才有所缓解。

这场战斗出现了许多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英雄事迹,诞生了伟大的“抗洪精神”。

13.决战嫩江

嫩江,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走来,犹如少女风摆竹摇的脚步,显示着温文尔雅的风度。它被称作东北人民的母亲河,由镇赉白沙滩流入吉林省,穿过月亮泡,在三江口汇入松花江。它用丰富的乳汁,哺育着两岸勤劳、善良的儿女。

然而,在1998年夏天那次大洪水中,它“缁衣顿改昔年装”,露出了少有的狰狞面目。骤然间,江水暴涨,卷起千堆雪,发疯地撕啃着、吞噬着千里大堤!

7月6日,嫩江第一次洪峰刚一进入我省镇赉、大安二市县,几十万抗洪大军立即冲上去,在12处险工险段展开保护围堤的激战。在镇赉三千五大堤险段和大安二道岗子,三道岗子,万山渔场,月亮泡二、三号坝等几处险中之险的堤段,抢险突击队日夜打桩护坡,上土加固,死看死守,战胜一次又一次险情,使大坝在特大洪水持续冲击下,始终保持安然无恙,没有出现一处溃堤垮坝。

7月30日夜,嫩江第二次洪峰借开路洪峰的余威,再次凶猛地向下游扑过来!这时,驻长某部红军团2000多名官兵奉命到达嫩江与洮儿河交汇处险工险段——月亮泡水库二号坝。这是一处方圆200多亩的鱼塘,此刻一条长4500延长米的堤坝出现渗漏和滑坡,2000多名官兵立即分成4个突击队动用草袋子、编织袋12万多条,搬运土石方8万多立方米,连续奋战6小时,抢在二次洪峰到来之前,将一条5000延长米的子堤筑起来了,取得鱼塘保卫战的初次胜利。

先期到达的武警吉林省总队二支队1300余名官兵,昼夜战斗在镇赉白沙滩至鸡爪壕32公里嫩江大堤上,把32公里嫩江大堤平均加高近半米。

嫩江二次洪峰和洮儿河漫堤决口洪水正向松原境内推进,松原4万群众兵分两路奋战在抗洪一线。

前郭提前将四家子涵洞、黎明排涝站、老马圈等6处险工险段重新加固,准备迎战二次洪峰。

133公里长的嫩江大堤,在50万军民的顽强拼搏下,几乎是重修了一条大坝,终于确保嫩江第二次洪峰安然通过。

8月11月8时,嫩江第三次洪峰进入我省,嫩江三千五大堤、月亮泡三号坝再次吃紧!

当日晚上省委召开的紧急常委扩大会议,提出“两保、四守、一降低”的口号,将确保嫩江大堤的安全作为决战阶段第一位的任务。

吉林省的抗洪抢险已到了生死攸关的决战时刻!

全省人民命悬一线般地关注着嫩江,关注着月亮泡。

《吉林日报》的记者与抗洪同步,与人民同心,在现场以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感,写出了通汛《英雄伟力镇狂澜》,为历史记录下了那场生死决战——

8月14日,又有1万多名部队官兵奉命开到西部抗洪前线,至此,投入这场大决战的人民子弟兵、武警官兵已达3万人,数百里嫩江大堤上到处军旗猎猎,几十万抗洪军民用胸膛、用热血将麻袋包筑成了一道洪水难以逾越的坚强屏障!

14日上午10时,月亮泡大坝7公里处出现长达30多米的漫坡,坝面全部被淹没,200多名官兵紧急增援,某部副师长张宝军、副团长蒋长林率先跳入洪水中,同战士们用人墙筑起了新的长城!

经过一昼夜36个小时的英勇搏杀,疯狂肆虐的洪水终于在防守月亮泡大坝的某部8000余名官兵们面前退却下去。

8月15日早8时,嫩江第三次洪峰顺利通过月亮泡二、三号大坝,嫩江围堤安然无恙!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3000官兵身陷白沙滩,危难之际头不低。

沈阳军区某师官兵奉命镇守嫩江大堤要害地段——嫩江进入吉林0到10公里的白沙滩段。不料,在决战的关键时刻,自外省滚滚涌来的洪水从背后向白沙滩包抄过来。

师指挥部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如果撤离,完全有时间登车撤退;如果死守,将意味着被洪水久困长围,抢险物资将难以为继,而且部队只携带了3天的口粮,处境极其险恶。

“我们是人民的军队,决不能在危急关头忘却了人民的利益!”王副师长、阎主任果断决定:“背水一战,严防死守!”

3000名官兵列阵白沙滩,面对一望无际波涛翻滚的江水,在猎猎作响的军旗下,握拳宣誓:“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

官兵们连续激战46小时,硬是筑就了一道高1.6米、上宽1.6米、下宽3米的10公里子堤。

18日午,嫩江第四次洪峰以15000立方米/秒的流量呼啸而至,通信联系和陆路交通全部中断,白沙滩成了汪洋里的一座孤岛。

16日晚,饮用水喝尽。17日蔬菜吃光。18日粮食告急。

王副师长和阎主任紧急决定:舀混浊的江水,放净水片饮用;捞洪水中漂浮的倭瓜、土豆、豆角,消毒后当做蔬菜,一天吃两顿饭,节省口粮……

10天10夜里,3000官兵的意志与体力经受了惊人的考验,他们发扬了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让桀骜不驯的洪魔在他们面前一次次低头,四次特大洪峰过后,10公里江堤无一处决口,坚如磐石。

8月19日凌晨1时30分,大安市静山乡二道岗子堤坝出现50多米长塌陷,眼看着肆虐的洪水就要撕开这个口子,直扑坝下的油田、村庄和良田……

驻守在二道岗子段的81109部队8连立即开赴险段,与洪水展开殊死搏斗。

为了表彰参加嫩江大堤决战的官兵们所创造的人间奇迹,省委、省政府已为参加嫩江大决战的部队官兵们向中央军委请功。

为了表彰抗洪军民们的可歌可泣的壮举,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月亮泡大堤上修建一座纪念碑——98抗洪纪念碑!碑石上将刻下抗洪军民们的不朽功绩和这段难忘的岁月……

14.英雄乐章的几个片断

1998年抗洪抢险斗争,是一首感天动地、感人至深的英雄乐章。现在我们从文字记录中采撷几个片断。在字里行间行走,我们就能走进当年的情景,走向一种精神高度。

飘扬在屋顶上的党旗。8月17日下午,洪水像一头怪兽,翻滚着黑色的巨浪急速向镇赉县五棵树镇徐家村奔来。很快,吞掉了农田,又涌向了民宅。顷刻,五棵树镇徐家村5个自然屯中地势较低的3个屯被淹没,就连砖瓦结构的村办公室也被冲倒。近千名村民群龙无首,惊慌失措,有的甚至准备冒死逃离。正在纷乱之际,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看,老孟家房上插着一面旗!”村民们循声望去,孟繁野家房上有一面党旗在迎风飘扬。孟繁野是村党支部书记,他在用党旗召唤大家。很快全村16名党员齐刷刷地聚集在党旗下。当看到高高飘扬的党旗,群众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了。想走的不走了,走到半路的又折了回来。孟繁野同全体党员干部一起,立即投身到救助安置灾民工作中。他们把全村935名灾民全部转移到了地势最高的靠山屯,没有一人伤亡。他们又把一部分灾民包括30多名老弱病残群众安置进没被冲毁的房屋,并带领群众搭起了简易帐篷,使全体灾民有了栖身之所,还解决了灾民的吃饭、饮水和烧柴问题。同时,他们还妥善安置了嘎什根乡、哈吐气乡、坦途镇转移来的1000多名灾民。靠山屯成了党领导下的一个特殊的社会主义大家庭。

最后的出诊。位于洮儿河畔的福顺乡是这次洪水的重灾区,一些村屯被淹或被困。8月2日下午,当听到被困的富裕村中有部分村民因患感冒和肠炎需要医治时,卫生院院长、主治医师黄慧生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备好药品器械,和市里来的医疗队一起到水边,准备乘船前去。等了一会儿不见船来,黄慧生再也坐不住了,提出自己只身泅水过去。这怎么能行?!同志们坚决不同意。从这里到被困村屯,中间水面宽有300余米,仅中段水深浪急处就有60多米宽,人入其中,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激流卷走,后果不堪设想。可黄慧生主意已定,他的理由是:第一自己水性好,有把握渡过去;第二被困的患者急需治疗,不能再耽误了;此外,在天黑前,他还要再去两个灾民点往诊,已经约定好了,那里还有患者等着治疗……赤子之心和医生的职业责任感使黄慧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条无比危险之路。他将必需的药品用塑料袋装好,外面又用雨衣帽子紧紧裹住,然后叼起这个药囊走进洪水……然而,仅仅过了几分钟,这个乡亲们的好医生,人民的好儿子,就永远消失在滚滚洪流之中……

52岁的黄慧生在福顺乡已经工作了十几年,他以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赢得了广大乡亲的衷心爱戴。十几年间,他自掏腰包为贫困的农民患者垫付医疗费就有数百人次。无论寒冬酷暑,人们能经常看到黄大夫在乡间来回往诊。谁都不会想到这一次他在洪水中的出诊,竟是最后一次。

百名警嫂写家信。杜甫有两句著名的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8月14日,正在嫩江大堤上抢险的武警总队二支队的全体官兵就收到了103名家属联名写来的家信:“亲爱的丈夫并转全体官兵:你们亲苦了!为了保护大堤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你们在前线已经苦干半个多月了,得知你们取得了初步胜利,保住了大堤,我们真心为你们骄傲和自豪,你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请放心,家里的一切有我们哪,不管负担多重,困难多大,我们都能顶住,把家和孩子管好,以此做你们的坚强后盾。请记住,你们的身后有100多双眼睛正在日夜注视着你们,希望你们取得最后胜利,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不辜负全体家属的期望。前方很苦,千万保重身体,切切……”这些硬骨铮铮的男子汉,半个多月来不离大堤,用生命铸起森严的壁垒,铁石心肠,无悔无怨,但读了妻子们的来信,都禁不住热泪盈眶。许多指战员还把信小心翼翼地揣在贴身衣服的口袋里。他们知道,这是一种力量的源泉。

孙中山先生的远见与梦想

15.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概览

这年头,庆典多。无论你走在都市的通衢大道,还是徜徉在山乡的阡陌,偶尔都会听到鼓乐喧天,礼炮作响。也许是某个工程竣工了,也许是某个店铺开张了,也许是某家乔迁了,也许是某户迎娶了……

2009年6月10日上午,在松原市东南20公里处的第二松花江干流旁,随着吉林省委书记王珉的一声宣布,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奠基。顿时,礼炮作响,欢声雷动。

省长韩长赋的讲话,引起了一阵兴奋骚动。他兴致勃勃地说,这项工程标志着我省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批关系到全局的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将为我省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标志着我省增产百亿斤粮食工程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省级老领导杨庆才当即填词一首,更让人们欣喜惊叹。《水调歌头》:

五地飞金凤,两江落彩虹。哈达根深松水,福祉舞东风。承继中山宏愿,昭显吉人风采,智勇展奇能。新潮澎湃处,得水万事兴。

富民路,黄金梦,化工城。松原绣锦,万千精英开新程。涌流乌金滚滚,塑造林茂粮丰,水利第一功。淼淼东逝波,无处不青葱。

在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楔子里,常常有“一首《西江月》罢,引出一段故事来”的语言或模式。杨庆才的一首《水调歌头》,引出一段历史来。

早在清朝初期,康熙大帝就曾雄心勃勃地打算从松原附近开始修一条人工运河,把松花江水引到辽宁,运送粮食和木材。可惜不久,擒鳌拜、平三藩、抗沙俄,让这位清圣祖忙得不亦乐乎,无暇他顾,最后修运河的梦想就搁浅了。

到了1919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慧眼洞见,在《建国方略》中对水利事业就有具体的构想,其中有两项具体工程,一是在三峡建立电站,二是在嫩江与松花江汇流处建一座枢纽城市,并开运河以用水利。且看孙中山先生第二项工程的具体设计:

满洲平原可称为世界供给大豆产地……此平原并产各种谷类极多,就麦一类言之,已足供西伯利亚东部需用,至于满洲之山岭、森林、矿产素称最富,金矿之发现于各地者亦称最旺。

孙中山先生不但要在这里设立重镇,而且连城市的名字也已起好了,“吾且名此铁路中枢区曰东镇”,中山先生所构想的东镇市,“当设立于嫩江与松花江合流处之西南,约距哈尔滨之西南偏一百英里,将来必成为一最有利益之位置,此之东镇,不独可为铁路系统之中心,至当辽河、松花江之运河成立后,且可成为交通之要地。”

历史和现实竟能越过时空这样神奇地重合,不能不令人惊叹。

现在看松原建市的位置,恰在孙中山先生的设计蓝图上,只可惜松原市建治之初大家都没有认真查阅中山先生的著作,否则何以起了个平淡无奇的松原来冠名呢。如叫东镇,应了革命先行者的预言,岂不声名大噪!当年中山先生拟在三峡建立电站,这梦已经由后来者圆了,东镇的运河水利之梦何时能圆?

2009年6月10日,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开工之日,就是孙中山先生的圆梦之时。

早在2008年7月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温家宝总理曾对吉林省的领导敲钟问响,增产100亿斤粮食能不能办到?吉林省的领导挺身禀命,能办到。

增产100亿斤粮食,可不是舌头挽个花随便说说而已。那得需要资金,需要工程,需要水。1972年美国的丹尼斯·米都斯等人发表了《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在讲到粮食问题时说:“目前,最富饶的大多数可以生产粮食的土地,约占总数的一半,已经耕种。其余土地在准备为生产粮食以前,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加以清除、灌溉或者施肥,才能生产粮食。最后,新开垦土地的费用每公顷在215到5275美元不等。在荒无人烟的地区开垦土地,平均费用是1150美元。按照粮农组织的一份报告,即使目前世界上迫切需要粮食,开垦更多的土地进行耕作,在经济上也不是可行的……”【丹尼斯·米都斯等:《增长的极限》。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3页】这份报告,算账是精细的,然而结论是悲观的。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吉林省增产100亿斤粮食,都是迎难而上,因为等于增加20%的产量,富有极大的挑战性。当然,也是一次机遇。

历届省政府都有着修建哈达山水利工程的设想。

1983年水利部松辽委在松辽流域规划中,正式把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列项。

1995年,省委、省政府再次决定修建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1997年成立了吉林省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筹建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2年,水利部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和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完成了正常蓄水位145.0米方案的项目建议书。可以说,截止到2004年,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几任水利部长、众多水利专家和水利工作者多次到哈达山实地调研、勘查,一直没有停止对该项目的研究论证,但都因淹没损失过大以及其他种种原因,项目建议书搁浅。

2007年8月,新的历史机遇来了。22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翌年6月12日,又批复了《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可研报告》,10月9日国家水利部批复了《初步设计方案》。至此,这项工程有了“准生证”。2009年6月10日的开工奠基礼炮,就是这个“新生婴儿”坠地第一声嘹亮的呱呱之音。

现在,就让我们概览一下这项工程吧。

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城区东南约20公里的第二松花江干流上,距第二松花江与嫩江汇合口约60公里,是第二松花江干流规划中最末一级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

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取水枢纽工程、防护区防护工程和输水干渠工程组成。取水枢纽工程由挡水土坝、溢流坝、河床式电站、重力坝及渠首闸组成;防护区工程由防护堤、强排站和排水沟等组成;输水工程包括输水干渠及其交叉建筑物。该工程供水区输水工程通过泵站和管道、渠道向第二松花江右岸的松原市区、两个采油厂【新民采油厂、扶余采油厂】和东灌区供水;利用哈达山水利枢纽左岸总干渠输水和花道泡调蓄,向前郭灌区、西灌区和乾安、长岭及白城市的通榆县城和3个采油厂【乾安采油厂、前大采油厂、新木采油厂】与氟病区的30个乡镇供水,并相机为湿地补水。

该工程为大I型工程。哈达山水库总库容6.08亿立方米,最大坝高为13.6米,坝顶长2450米,总装机容量27.6兆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1亿千瓦时。年供水量20.19亿立方米。总投资为31.5亿元。

原来我们一听到水利工程,总以为仅是储水发电,放水灌田而已。对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的效益,我们开始也是以偏概全,一枝一叶。听了专家的介绍,才豁然开朗。

到2010年工程建成后,松原市城市和前郭县、乾安县、扶余县、长岭县、通榆县、大安市都将成为受益区。一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使该地区灌溉面积在原来有43万亩的基础上增加到285万亩,其中新增水田面积142万亩、旱田水浇30万亩、草原灌溉78万亩,年增产优质粮食19.5亿斤。二是可以改善城乡供水条件,促进新农村建设,使氟病区380个村屯的近50万人喝上洁净水。三是可以修复区域内生态环境,向湿地供水2.04亿立方米,改善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而产生的地下漏斗,利用渠道输水的空闲时间和空闲容量,提高区域内的湿度。四是可以加快松原市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步伐,推动地方工业迅速发展。

我们过去常用“一石二鸟”这个词,来比喻做事情事半功倍。现在听完年吉刚的介绍,我们觉得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发挥的作用可达一石四鸟,而且不是一般的鸟,而是四只凤凰。

工程即将要达到一个美好的境地,我们自然急切地想了解工程的进度。目前重力坝、挡水副厂房、安装间、1—5号机组进出水口闸墩、内墙、板梁达到设计高程146.00米,上、下游防洪墙、进尾水导墙完成96%,上、下游上坝公路路基完成,坝顶公路桥面铺装完成。溢流坝闸墩全部到顶,16孔堰面全部完成,取水门库、停车场、导墙完成99%,完成溢流坝公路桥的吊装、桥面铺装工作,下游消力戽、护底完成50%,16孔弧门全部安装调试完成。完成土坝一期围堰内基础工作的93%,渠首闸完成进出水口底板护底、进尾水翼墙、闸室段混凝土浇筑的90%。防护区工程:预制梁共56片全部完成,完成一座农道桥的灌注桩及其盖梁的混凝土浇注。哈玛2强排站浇注到1386高程,差7米到顶,哈玛1完成混凝土垫层。累计完成综合工程量171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0.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7.55亿元;2009年预计完成综合工程量48.7万立方米,完成投资4.11亿元。

当年毛主席在井冈山预见中国革命的胜利曙光时,信心十足地写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66年7月版,第103页】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就是我们即将迎来的“一只航船”、“一轮朝日”和“一个婴儿”。

水是命脉,水利工程是决定人类生存的命脉,任何时代,政府兴修水利都是“为善”,从善如流,也就是大善,吉林的水在新时代为民造福,使我们感受到上善若水的恩惠,是幸事。

【张笑天:中共十六、七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吉林省文联主席、吉林省作家协会主席】

【韩耀旗:吉林省作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