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一、事情缘起

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大故宫》,同时出版《大故宫》一书,这个想法,酝酿多年。直到2010年底,才与“百家讲坛”制片人聂丛丛、副制片人那尔苏,长江文艺出版社副总编金丽红、副社长黎波等朋友,取得共识,定了下来。从2011年初开始,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搜集资料、实地考察、撰写文稿和电视录播之中。在落笔本篇文字时,已到2012年初,殚心竭虑,整整一年,《大故宫》第一部20集即将播出,而《大故宫》(第一册)也即将付梓。

《大故宫》的一个特点是“大”。我讲过的《正说清朝十二帝》,那是以清朝十二个皇帝的生命轨迹为线索,围绕清宫疑案,讲述清朝历史;我讲过的《明亡清兴六十年》,那是以袁崇焕为典型人物,仅涉及明清甲乙之际六十年的历史;我讲过的《康熙大帝》,则更为单纯,那是以康熙皇帝的生命轨迹为经线,以历史事件为纬线,讲述康熙朝六十一年的历史。上述三个系列,都属于历史学的范畴。但这次讲《大故宫》不同,它既有历史学,还涉及建筑学、文物学、文献学、档案学、艺术学、园林学、规划学、故宫学和满学等;而且时间跨度近六百年,内容涉及历史、人物、时间、建筑、文物、宫廷、园林、艺术等,方方面面,林林总总,太大,太杂。

我有自知之明。故宫内外,专家济济。古建,我不如古建专家;器物,我不如器物专家;书画,我不如书画专家;文献,我不如文献专家;档案,我不如档案专家;宫史,我也不如宫廷史专家等。但是,借用“百家讲坛”这个平台,全面讲述《大故宫》,传承与弘扬中华文明这一精粹华采,总得有人做吧!但为什么由我来做呢?

转念一想,事有阴阳。困难属阴,解难属阳。重要的是,我身后有一个学术团队支持,帮我解难。故宫博物院前院长、中国紫禁城学会会长郑欣淼先生暨学会同仁,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生暨故宫博物院专家,北京社会科学院院长谭维克先生暨院里同仁,北京满学会荣誉会长陈丽华先生暨学会同仁,以及晋宏逵(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古建专家)、陈丽华(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宫廷历史文物专家)、吕舟(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教授)、秦国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前副馆长、宫廷档案学专家)、钱晓云(原《故宫博物院院刊》编审)、左远波(故宫博物院研究室研究员)、金卫东(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员),还有冯乃恩(故宫博物院办公室主任)、黄希明(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专家)、周功鑫(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张永和(著名剧作家)等诸位朋友,他们热情襄助,得以拙工玉成。

就我个人来说,曾任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考察并了解许多历史古都;曾任北京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参观、研究了北京的历史与文物;任北京满学会会长,对明清故宫有新的视角、新的研究;任职于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满学所,研究课题也多同故宫攸关;学习明清历史,“大故宫”正是明清历史研究和关注的一个焦点;而忝列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使我有更多的机会参观故宫、了解故宫、学习故宫、研究故宫。以上这些阅历和知识,不是我的资本,却给了我讲《大故宫》以责任、信心、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