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风云时代 一二、沉浮南京西路
他们四人穿着清一色的黑色呢子大衣,并排走在欢迎的人群之间,走入中苏友好大厦。最左端是荣毅仁。40岁的荣毅仁也是这四人中间最年轻的一位,但他已经是上海滩最知名的商人之一。然后依此是61岁的胡厥文、74岁的盛丕华。他们三人胸前都挂着红花,荣毅仁把头上戴着的礼帽摘下拿在手里,冲着欢迎的人群浅笑。胡厥文和盛丕华脸上则没有显露笑容。他们知道,可能从这一天开始,自己辛苦一生赚来的产业要尽数放弃。而走在最右边的上海工商联副主席杜大公满面笑容,一边向前走一边鼓掌。围观的人群也都报以掌声。
这三个人都是上海知名的企业界大亨,他们从事的行业从面粉、纺织到机械。1949年之后他们并没有像自己的一些同业那样,选择把公司迁往海外,自己也移民香港、台湾或者更远的他国,正好相反,他们三个从抗日战者时期就已经以爱国者的形象出现,并且同共产党互有往来。如今,新的政权又一次要求他们做出表率作用。这一次,他们作为上海市工商界的代表,要步入刚刚建起没有多久的中苏友好大厦,向在这里举行的申请公私合营大会递交上海工商界集体签署的申请书,表达商人阶层“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愿望。
他们三人后来都在新政权中显赫一时,出任过包括上海市副市长和工商联副主席之类的政府职务,年轻一些的荣毅仁更是被赞扬为“红色资本家”,而且,在荣毅仁的余生中,他作为商人的声望并没有就此消逝,反而在后期得到加强。1980年代,他曾经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次有一名商人被国际杂志恭维为世界型的企业家。
在他们走入会场,宣布自己的产业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前一年,这栋名叫中苏友好大厦的大楼刚刚建成,它是中苏友好的象征,也是中国和苏联工程师共同在上海建造的第一幢展览馆。它的产生,是因为当时新生的中国政权决定在上海办一次关于苏联经济和文化建设成就的大型展览。为了这次展览,中共中央和上海市委决定在上海修建一幢与之相称的展览馆。从1954年5月4日动工,到1955年3月建成,其中经历了两个月的雨季,八至九级的台风,几十年难遇的潮汛和上海零下十度的严寒。在这栋楼的顶端有一颗镏金五角星。传说为了制作这颗金星用去不少金箔。而且,在那个时期,上海建筑界似乎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所有楼宇的建造高度,都不能超过苏联老大哥这颗熠熠闪耀的金星。中苏友好大厦也成为上海的第一制高点。
不过,在1956年走入这幢新上海标志性建筑的三个上海滩大亨心中,难免会想起中苏友好大厦所占据的那栋上海名园哈同花园和它的主人欧司·爱·哈同,心生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的感叹。
1873年,22岁的欧司·爱·哈同只身来到上海,在沙逊洋行找到一分工作。他是个出生在巴格达的犹太人,5随时随着父母迁居到当时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孟买,在那里,哈同家族加入了英国国籍。21岁时,哈同到了大不列颠帝国的另一颗明珠香港。第二年,他迁往上海,这个远东最著名的冒险家乐园。
来到上海的哈同不名一文,仅仅因为自己的舅父认识沙逊洋行的老板老沙逊,他才能够在沙逊洋行取得一份看门的工作。但是随后哈同却成为南京西路乃至整个上海滩最知名的上海大班之一。
他先是从门童成为洋行办货、收帐和联系业务的跑街仔成为沙逊洋行的经历,兼营房地产业务。同时传言说,他私下自己在做着鸦片和高利贷生意。1887年哈同担任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董事,1898年又改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但是直到1901年他脱离沙逊洋行创办专营房地产的哈同洋行,他才取得一个冒险家能够在上海取得的最高成就。哈同洋行拥有南京路将近44%的地产——这条被英国人称为涌泉路的商业街道由英国人最早在1862年建成,开始时仅仅是一条荒芜小路,仅仅供居住在租界和市内的上海居民到静安寺踏青所用,后来却成为上海最为繁荣的街道之一。哈同最著名的商业举动是,他出资60万两白银用铁黎木铺设了部分南京路,这不仅提高了哈同在上海的知名度,更使他在南京路的房地产大为增值。
1868年,哈同和中法混血儿罗迦陵(原名俪穗)结婚。1904年,他在南京西路修建的私人花园就以妻子的名字和自己的名字命名:爱俪园。人们也喜欢称爱俪园为哈同花园。这座花园用了5年时间和70万两白银建成,占地300亩,由清末著名僧人黄宗仰仿《红楼梦》中大观园设计,是当时上海最豪华的私人园林,人称海上大观园。
哈同夫妇还热衷于邀请当时上海最著名的社交名流、政商大亨到园内参加宴会,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从海外返回中国,抵达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前住在哈同花园;章太炎和汤国黎女士的婚礼在哈同园中著名的天演界举行;护国运动的名将蔡锷,在东渡日本就医之前曾在园中养病……
热衷中国文化的哈同还曾经出巨资收集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并且请著名学者罗振玉等在哈同花园中居住研究甲骨文。哈同夫人笃信佛教,园内创办过中国最早的佛学大学华严大学——后来,哈同在园内创办了另一所大学圣仓明智大学。王国维和徐悲鸿也曾经在哈同花园居住。真可谓盛极一时。
无子女的哈同夫妇领养了11名外国孤儿为养子女,9名中国孤儿为内侄子女。1931年6月19日,哈同在爱俪园病故,留下高达一亿七千二百万元的巨额遗产。1941年罗迦陵故去,但是夫妇二人留下的遗嘱却有很大出入,结果当时著名的哈同遗产案。
上海被日本侵略之后,哈同花园曾被日军占领作为营地,园内建筑被破坏殆尽,其间还曾经遭受过数次火灾,到了1945年,闻名远东的哈同花园仅剩几间洋房而已,“像多年之前的旧照片”,张爱玲写道。
在这片园林的废墟之上建成的中苏友好大厦,可谓将这位上海大班和他建造的远东最奢华的私人园林埋葬殆尽。而随着新政权的建立,和哈同一样曾经在上海滩呼风唤雨的大班们也尽数散去。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如今这里更换了新的容颜和主人公。毛泽东曾经在中苏友好大厦之内会见上海当地政界名流;周恩来曾在这里宴请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这一整条南京路也和哈同花园一样,起起落落。曾几何时,美琪大剧院和百乐门大酒店之内灯火辉煌、歌舞升平,上演着永不落幕的爱恨情仇和传奇故事;张园和爱俪园之内名流云集,谈笑风生;这条南京路构成了奢华十里洋场的西半部分。日军占领租界后商业凋零,风流散去。而在1945年之后又复归繁华。但1949年之后,资本流窜,商业凋零,昔日奢华地段只变成了中低档商品的销售地,并且在全国经济不景气和随后的文化大革命中暗淡无光。
南京西路的真正复苏是在1992年之后。这条商业街的主角已经几经变化,从哈同花园的主人大班哈同,到那三个自愿交出自己产业的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胡厥文、盛丕华,如今则是新的地产大亨。其中最显赫的是南京西路上著名的金三角的三个业主:梅龙镇广场的大股东香港和记黄埔李嘉诚;恒隆广场的业主香港恒隆集团陈启宗;中信泰富大楼的业主中信泰富荣氏家族。
建成于2001年的恒隆广场是当时的浦西第一高楼,如今288米的高度仍然让它保持着上海第四高楼的桂冠。恒隆广场集中了知名的国际奢侈品品牌,包括Hermes,Louis Vuitton,Cartier,Chanel,Dior,Celine,Escada,Bvlgari,Fendi,Loewe,Prada,Versace,Lanvin等。李嘉诚在金融危机时出人意料进入上海地产界兴建的梅龙镇广场则是金三角中人流量最大的购物中心。金三角中的中信泰富广场和恒隆广场附近的上海商城(其中分布着40家世界500强的分支机构),以及由中苏友好大厦更名而成的上海展览中心(它最新的目标是成为上海的卢浮宫),都是上海著名的地标建筑。而且新的知名商业建筑还在不断出现,包括马来西亚华人大亨投资建设的嘉里中心和静安嘉里中心二期,以及2004年开业的久光百货。和淮海路、徐家汇一样,南京西路重新成为上海最昂贵的地段和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
长安街作为中国最著名的街道存在已久,而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都北京之后,围绕着长安街开展的京城规划之争,更让这条街道备受瞩目。它是北京市的一条东西轴线,老长安街东起建国门,西至复兴门,号称“十里长街”。“十里长街送总理”就是发生在这条街道上。天安门则坐落于长安街中点的北侧,天安门广场坐落于长安街中点的南侧,在长安街沿线还分布着众多政府机构和后来兴建的商业中心。
长安街修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北京皇城同时修建,是明代北京城规划的重要部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围绕着北京城如何规划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政治家们展开了争论。其中长安街沿线规划在这场争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长安街和北京城的规划几乎决定了全国各地城市如何规划,他们在建筑风格、大马路策略等问题上纷纷效仿。长安街几乎是中国最重要的街道,而它和它沿线的规划也决定了中国大多数城市主干道和主干道沿线的模样和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