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上门认爹 第四节 皇子流浪
耶律倍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大哥,李从珂为什么会邀请他一起自焚?再说耶律倍不是一直待在自己的封地东丹国吗?此时他又为什么会出现在后唐王朝呢?这件事情还得从耶律德光继位开始说起……
前面讲,耶律德光继位,成了辽国的第二代皇帝。他做了皇帝之后,皇兄耶律倍仍然留在上京,兄弟之间难免就有芥蒂。其实这个时候的契丹民族还真的很朴实,这要在中原王朝,大哥肯定就陪伴先帝去了,现在老二对老大也没痛下杀手,但是他一直不肯放老大就封。老大几次请辞,说您已经做了皇上了,我也不会跟您竞争,我的封地在东丹国,您能不能把我放回去,让我侍奉大契丹?过了很长时间,太宗皇帝才把自己的哥哥放走,但等哥哥回国之后,耶律德光几次派人去探望,名为探望,实乃监视,不但监视,他还把东丹国的人户大量迁往契丹境内,并缩小东丹国的领土范围,甚至哥哥的三百名卫兵也是他派去的。耶律倍非常郁闷,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他在东丹国的都城建立庙宇,刻写碑文,歌颂今上的圣德,并且还建起一座藏书楼。这座藏书楼至今遗址尚存,在医巫闾山八百多米高的主峰上,藏书达万卷之多。当时中原内乱,很多古籍正是由于耶律倍的搜求才得以保存,比如他搜集了很多中原的古医书,而这些医书在中原都失传了。耶律倍每天就是读书、绘画、吟诗作赋,与汉族文人唱和。但是,弟弟耶律德光还是念念不忘,不断派特工监视。耶律倍感觉再这么下去,早晚有一天会命丧弟弟之手。怎么办?三十六计走为上,投奔中原吧。
当时,中原王朝就是后唐,在位的皇帝是后唐明宗李嗣源,就是石敬瑭的岳父。李嗣源也知道契丹国内乱,几次派人持书渡海,招耶律倍。耶律倍思之再三,“我以天下让主上,今反见疑;不如适他国,以成吴太伯之名”(《辽史耶律倍传》)。我以皇位相让于当今主上,没想到主上仍然怀疑我,不如干脆弃国远走,以成全主上。于是他带着一些随从、爱妃高氏和自己的万卷藏书,渡渤海湾进入后唐境内。他的原配萧氏和儿子耶律阮没有跟他同去,留在了契丹国。离开故土的时候,耶律倍在海边竖了一块木牌,木牌上写了四句诗,这是见于史籍记载的契丹最早的汉文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辽史耶律倍传》)这诗今天看起来纯粹就是打油诗的水平,怎么不押韵啊?别忘了这是契丹人写的,草原民族,骁武凭陵,弯弓射雕,能写成这样,起码字对齐了,就已经很不错了。当然可能也是因为他走得太匆忙,来不及润色,平仄、押韵就都顾不上了。耶律倍留了这么一首诗,浮海南下,到了后唐都城洛阳。李嗣源非常高兴,以天子礼仪接待耶律倍,因为耶律倍在辽本来就应该是皇帝,一不留神没当上,所以用天子礼接待他。赐姓李,起汉名叫李赞华,封怀化军节度使,物质待遇也非常优厚。这样,耶律倍就在中原生活下来。他虽然在中原生活,但每当契丹有使者来,他都召见使者,问自己的母亲怎么样,问自己的弟弟怎么样,而且还主动遣使问母后和主上的康宁,绝不会因为他母亲不待见他而失了礼数,对家乡的人也照顾得殷勤备至。
耶律倍在后唐过了没几年舒心日子,李嗣源死了,亲儿子继位,干儿子李从珂造反,把李嗣源的亲儿子推翻,自己做了皇帝,就是后唐的末帝。这位流浪的皇太子是先帝迎请来的,自然跟李从珂就没有什么深厚的关系了,李从珂对落难皇子的态度显然就不如自己的养父。而且李从珂帝位来得不正,所以耶律倍曾经派人修书给太宗耶律德光,让他领兵南下,消灭李从珂。虽然母亲不待见自己,虽然自己的皇位被抢了,虽然自己在后唐待遇优厚,但耶律倍仍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时刻怀念的还是自己的故国。但是没等辽太宗起兵,石敬瑭就反了,拜了辽太宗做义父,契丹大军南下了。契丹大军一到,后唐眼瞅着就要灭亡了,李从珂决定自焚殉国,但他邀请耶律倍跟他一起自焚。你在我们国家住了这么多年,我跟你的感情实在太好了,我一个人走不忍心啊,所以我邀请你一块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