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讲 庙学联珠 二、三大国师
国子监祭酒是国子监的一把手,也是德高望重的国学大师。国子监祭酒极少有贪官污吏、道德败坏者。他们多展现出一代大师风范。
李时勉(1374—1450年),江西安福人。家境贫寒,童时读书,天气寒冷,身上裹着被子,脚放在热水桶里,诵读不已。永乐中进士,官翰林侍读。李时勉性格刚鲠,志愿宏大,以天下为己任,但四蒙大难。
永乐一难。永乐时上疏,触犯了帝意,疏被扔在地上,复取后再读,多被采纳。不久,被谗下狱,关押年余。是为李时勉一难。
洪熙二难。永乐帝死,洪熙帝立,李时勉又上疏。洪熙帝大怒,把李时勉召到便殿,时勉不屈答对。洪熙帝命武士将李时勉扑倒,以金瓜痛打,打断三根肋骨,拖出殿外,奄奄一息。明日,改为交阯道御史,命一天重审一名囚犯,一天上言一件要事。李时勉三上奏章,又被下狱。因他曾对锦衣千户某人有恩,这位官员秘密召来医生,给他治病,得以不死。是为李时勉二难。
宣德三难。洪熙帝临终前,对尚书夏原吉说:“时勉廷辱我。”当晚,帝崩。宣德帝继位后,听说李时勉得罪先帝皇父的事,大为震怒,立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把李时勉抓来,我亲审,定杀他!)一会儿,又下令王指挥:“我不见他,立即逮捕,斩于西市!”很巧,王指挥从西门出,前使者捆着李时勉从东门进,没有相遇。宣德帝遥见李时勉,骂道:“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你都说了些什么,快说给我听。)李时勉叩头说:“臣言先帝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宣德帝听后,气消些。令全说,回答道:“臣惶惧不能悉记。”又问:“草安在?”(草稿在哪里?)对曰:“焚之矣。”宣德帝叹息,称赞李时勉忠心,立命赦免,官复原职。等王指挥回来,见李时勉已冠带整齐站在殿前。是为李时勉三难。
正统四难。后李时勉参与修纂《明成祖实录》告成,迁侍读学士。宣德帝到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诸学士都俯身拾取,唯独李时勉正立不屈。宣德帝便取出余下的钱赐给他。后与修《明宣宗实录》成,升内阁学士,兼经筵讲官。正统六年(1441年)为国子监祭酒。时大太监王振奉命到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待王振没有格外奉承。王振记恨在心,伺机报复。一件小事被王振利用:彝伦堂前树木旁枝下垂,妨碍师生走路,便下令修剪。王振借此上纲上线,诬奏:李时勉擅伐官树入家。他派锦衣卫到国子监,时勉正在阅生员考卷,被押到院里,在师生前,戴枷示众。时值酷暑,戴枷三日,折磨不堪。千余生员跪在宫前请愿——“诸生圜集朝门,呼声震彻殿庭”。助教李继感于时勉旧恩,请于太后父亲孙忠,孙忠又转请太后,太后给皇帝说了,时勉才被释放。是为李时勉四难。
正统九年(1444年),正统帝到国子监视学。李时勉进讲《尚书》,辞旨清朗,气宇轩昂,皇帝大悦。连疏三年,方允退休。朝臣及国子监师生三千人,在都城门外为祭酒饯行。有的远送,舟发才去。
景泰元年(1450年)李时勉病故,年七十七。李时勉一生,蒙四难,历五朝,为祭酒六年,训励严格,学风醇正,督令读书,灯火达旦,吟诵声不绝。他教育学生:重诚正,崇廉耻,抑奔竞(跑关系),别贤否。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贫穷生员,不能婚葬,他节省餐钱,给予补助。李时勉生前受到敬重——英国公张辅暨诸侯伯奏请,到国子监听讲。时勉升师席,诸生以次立,讲“五经”各一章。讲毕,设宴,诸侯伯谢让道:“受教之地,当就诸生列坐。”以学生身份入座。诸生歌《鹿鸣》之诗,宾主雍雍,尽暮散去。李时勉身后受到称赞:“以直节重望为士类所依归者,莫如时勉。”(《明史·李时勉》卷一百六十三)
徐元梦(1655—1741年),字善长,舒穆禄氏,满洲正白旗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进士,年十九,改庶吉士,后充日讲起居注官。徐元梦以讲学负声誉,大学士明珠要笼络他,但他一次也不登权相明珠的大门。他的好友德格勒对明珠送衣服笼络,也予拒绝。徐元梦虽没有做国子监祭酒,但任翰林院掌院学士,为一代大儒,受三大坎坷。
一大坎坷。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夏,康熙帝御乾清宫,召陈廷敬、汤斌、徐乾学、耿介、高士奇等及德格勒和徐元梦入试,题为《理学真伪论》。刚起草稿,传旨诘责德格勒和徐元梦二人。德格勒在文后申辩,徐元梦卷未答完。康熙帝看完卷,命同试官互校,太子师傅汤斌仍称徐元梦的文章为好。不久命徐元梦授诸皇子读书。
二大坎坷。同年秋,康熙帝御瀛台,教诸皇子射箭。徐元梦因不能弯强弓,康熙帝不高兴,谴责徐元梦。徐元梦奏辩,康熙帝更怒,命扑倒杖责,创伤很重,并籍其家,戍其父母。当夜,康熙帝气消,派御医给他治疗创伤。第二天,命元梦照旧教诸皇子读书。徐元梦请求赦免父母,时他父母遣戍已经在路上,派官追还。
三大坎坷。同年冬,翰林院掌院学士库勒纳奏劾日讲起居注官德格勒私抹《起居注》,并捎带说德格勒与徐元梦互相标榜,命将德格勒夺官下狱。(《清史稿·德格勒传》卷二百八十二)二十七年(1688年)春,狱上,拟德格勒立斩,徐元梦绞。康熙帝命免徐元梦死,荷校(戴枷)三月,鞭一百,入辛者库(奴仆,或罪人家属)。
康熙帝经考察,徐元梦很忠诚。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命直上书房,仍授诸皇子读书。徐元梦学问醇厚,品德优秀。康熙五十年(1711年),康熙帝谕:“徐元梦翻译,现今无能过之。”他的满语、满文应是清定都北京后水平最高的。翌年,任会试考官。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升为内阁学士(副部级),仍回归原旗。翌年,任浙江巡抚。行前,受赐《御制诗文集》及鞍马。在任期间,疏请赈灾,缓征额赋。又修复万松岭书院,康熙帝赐“浙水敷文”榜,因名敷文书院。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任左都御史和翰林院掌院学士,后任工部尚书。康熙六十年(1721年),康熙帝病中赐诗给徐元梦,诗前有小序:“病中偶尔问及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乃同学旧翰林,康熙十六年以前进士,再无一人矣。率赋一律,以遣闷怀。”诗曰:“七旬彼此对堪怜,病里回思一慨然。少小精神皆散尽,老年岁月任推迁。常怀旧学穷经史,更想余闲力简编。诗兴不知何处至,拈毫又觉韵难全。”雍正帝即位,徐元梦仍直上书房,授诸皇子读书。雍正元年(1723年),徐元梦署大学士,充明史总裁,后两次夺官。
乾隆帝即位,徐元梦奉诏与鄂尔泰等纂辑《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不久,乞休,命解侍郎职,拿尚书俸,领诸馆编书事。徐元梦年虽逾八十,仍在供职。乾隆六年(1741年)秋,发病,遣御医诊视。十一月,病重,乾隆帝谕:“尚书徐元梦,人品端方,学问优裕,践履笃实,言行相符。历事三朝,出入禁近,小心谨慎,数十年如一日,谓之完人,洵可无愧。”(《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六十)病危,乾隆帝遣使问有什么话要说。徐元梦伏枕流涕曰:“臣受恩重,心所欲言,口不能尽!”使出,呼曾孙取《论语》检视良久。第二天病故,年八十七。(《清史稿·徐元梦传》卷二百八十九)他的孙子舒赫德,官武英殿大学士,以军功图形紫光阁。《清史稿》论道:“朱轼以德望尊,徐元梦以忠謇重。世宗谴允禩、允禟,徐元梦言:‘二人罪当诛,原上念手足情缓其死。’二人者既死,吏议奴其子,轼言:‘二人子实为圣祖孙,孰敢奴之?’世宗皆为动容。谅哉,古大臣不是过也。古所谓大人长者,殆近之矣!”
王懿荣(1845—1900年),福山(今山东烟台市)人。祖巡抚,父道台,少聪颖,学勤奋。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后为翰林,直南书房。甲午战起,日据威海,又陷荣城,登州大震,王懿荣请归练乡团。和议成,回北京,为祭酒。凡三任,共七年,为人师表,诸生咸服。
国子监祭酒王懿荣,为后人永久记忆的是其学问与人品两件事。
其一,学问。王懿荣泛涉书史,酷嗜金石,“笃好古彝器、碑版、图画”,历时19年,撰成《汉石存目》、《南北朝石存目》、《天壤阁藏器目》等书,成为著名的金石文字学家。他“平日不问家人生产,至购买书画古器,则典衣质物亦所不计”。他不仅几乎花尽了俸禄,甚至把妻子的嫁妆也拿去典卖得钱购买文物。他作诗说:“廿年冷臣意萧然,好古成魔力最坚。隆福寺归夸客夜,海王村暖典衣天。从来养志方为孝,自古倾家不在钱。墨癖书淫是吾病,旁人休笑余癫癫。”王懿荣的重大贡献是,他最先发现了甲骨文。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他在中药“龙骨”中首先发现甲骨文刻辞,并断为古代文字,是我国第一位甲骨文学家。
其二,人品。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任团练大臣。王懿荣面陈:“拳民不可恃,当联商民备守御。”时事已不可为。七月,八国联军攻东便门,王懿荣率勇抵拒,不胜。回家说:“吾义不可苟生!”家人环跪泣劝,但死意已决。仰药未即死,在墙壁上题《绝命词》:“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掷笔投井死。妻谢氏等同殉。太学生捐钱埋葬之。(《清史稿·王懿荣传》卷四百六十八)王懿荣自杀殉国,舍身成仁,体现士人的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