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讲 西苑三海 二、中海之雄

中海,从蜈蚣桥以北,到金鳌玉蝀(dōnɡ)桥(今北海大桥)以南,因在西苑海子(太液池)的中部,所以称作“中海”。中海主要分为南、西、东三个宫苑区板块。

南岸宫苑西苑门里,与瀛台隔池相望的是勤政殿,曾为康熙帝御门听政处。殿西为丰泽园,为康熙年间所建。《大清会典事例》记载:“丰泽园在中海,有稻田十亩一分,内演耕地一亩三分。”康熙帝建丰泽园是为劝课农桑,扶犁耕作,以农为本。取名丰泽,寓意是风调雨泽、五谷丰登。康熙帝曾在这里试种新水稻种,邀集大臣前来观看并赐宴。园东南有小屋数间,是康熙帝养蚕之处。园后种植桑树。丰泽园内主体建筑为崇雅殿。乾隆七年(1742年)在此赐宴宗室王公,并赋诗联句,叙宗亲情谊,因此改名惇叙殿。光绪年间,因给慈禧太后祝寿而改名颐年殿。民国时改名颐年堂,袁世凯曾在此办公。1949年后,颐年堂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开会的高端会议厅。颐年堂东为菊香书屋,系康熙年间建,曾为书房。后毛泽东主席曾在此办公、居住,今为“毛泽东同志故居”。菊香书屋后为澄怀堂,康熙帝在此听文臣进讲。园内还有春藕斋,这里凿池堆山,亭阁错落,林木浓阴,景色迷人。斋北为海晏堂,楼房二层,西洋式样,是慈禧太后招待女宾的地方。民国初年袁世凯改为居仁堂(现无存)。

西岸宫苑紫光阁在中海西岸偏北,明代这里为一座四方高台,皇帝在台上看骑射、观龙舟。后改台为阁,称紫光阁,面阔7间,前抱厦,庑殿顶,绿瓦黄剪边(绿瓦镶黄瓦边)。清帝照例在这里阅试武进士,观八旗校射。清乾隆帝仿唐朝麟阁绘形之制,将所谓“十全武功”(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扫金川二,靖台湾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受廓尔喀降二),四次共135名功臣,“写图表迹,永示千秋”(《日下旧闻考》卷二十四),图像挂在紫光阁。最著名的阿桂和海兰察,各四次图形紫光阁。名列前五十位者,乾隆帝亲作像赞。乾隆帝还在阁内赐宴蒙古王公、回部伯克等,并请他们观冰嬉、看歌舞。这批功臣像和战图,在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紫光阁功臣像多为敌人窃去,或剪以糊壁”(胡思敬《驴背集》)。紫光阁后为武成殿,以抄手廊连接阁殿的通道,形成独立院落。回廊的额枋上用江南苏式彩画加以点缀,楼阁端庄典雅,体现皇家气派。紫光阁还是晚清接见外国使臣的殿堂。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帝在紫光阁接见日、俄、美、法、荷、英六国使臣,并接受各国使臣呈递国书(这是清帝第一次正式接见外国使领馆官员递交国书)。紫光阁门前有宽敞的平台,以白石栏杆围以栏板,望柱雕龙。现在的紫光阁建筑,基本上是清乾隆时的格局。

仪鸾殿(怀仁堂),原在紫光阁南中海西门内,曾做过西太后“颐养”的宫殿。光绪十一年(1885年),慈禧太后懿旨由醇亲王奕督建仪鸾殿,并整修三海。仪鸾殿建在春耦斋后,正殿5间,外周围廊;后殿一座,殿前东西配殿二座,每座5间;还有后罩楼一座19间、亭式垂花门及转角游廊等。仪鸾殿两旁有跨院,东跨院为寿膳房、茶房、药房等,西跨院为四居所,每所正房5间,东西配房各5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出走西安。西苑成为八国联军总司令部驻地,联军统帅瓦德西就住在慈禧寝宫仪鸾殿。侵略者夜间,脱下衣服,从洞中钻入,窃取文物,小件装在怀里,大件如瓷瓶等,用大衣包藏窃出。第二年二月二十九日深夜,仪鸾殿起火,化为灰烬。瓦德西仓皇逃出,仅以身免,联军参谋长被烧死在殿内。后来查明起火原因,据载:“系由于铁炉之火延烧壁上之木皮纸面所致。”(瓦德西《拳乱笔记》)慈禧太后回銮后,修复仪鸾殿,参用西式,改名海晏楼。另择址费银10万两建成了新的仪鸾殿,更名为佛照楼,民国初改名为怀仁堂。

东岸万善殿,明清中元节(七月十五日),都在这里做法事。佛教故事说,释迦牟尼弟子目连,看到亡母在地狱中受饿鬼包围,求佛救度。释迦牟尼要他在中元节准备百味饮食,供奉十方僧众,可使母亲解脱。这一天称作“盂兰盆会”(“盂兰盆”为梵语音译,是“救倒悬”的意思。),办道场,设鬼棚,念经文,放焰口,燃河灯,布列两岸,数以千计。太液池浮灯万盏,灿如繁星。清初派太监在殿中削发为僧,焚香礼佛。顺治帝常到万善殿,同憨璞聪、玉林琇、木陈忞、溪森等,彻夜交谈,论经说禅。顺治帝剃发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殿西有亭,称水云榭。亭中立乾隆帝御书“太液秋风”石碑,为燕京八景之一。燕京八景除西苑“太液秋风”、“琼岛春阴”外,还有“卢沟晓月”、“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和“居庸叠翠”。从今北海大桥南望,可以看见。

冰嬉,就是滑冰表演。西苑冰嬉,明朝就有,清更盛行。军队专设“冰靴营”。皇帝观看冰嬉时,太液池冰场四周搭彩棚,挂彩旗,悬彩灯。表演时,按八旗每旗200人,共1600人,分为两队:一队领队穿红马褂,队员穿红马甲;另一队领队穿黄马褂,队员穿黄马甲。队员背上分别插着不同旗色的小旗,膝部裹皮护膝,脚穿装冰刀的皮靴。冰场上搭三座彩门,两队分别从门中穿行,形成两个云卷形大圈,滑行飞快,十分壮观。当时的冰鞋,在木板下镶铜条或钢片,绑在鞋下即成。有单刀式和双刀式。溜冰项目,主要有五:一是速度滑冰,有扁弯子式、大弯子式、大外刃式、跑冰式等。乾隆帝用“列子驭风”、“夸父追日”等形容滑冰快速。二是花样滑冰,如“大蝎子”、“金鸡独立”、“哪吒探海”、“鹞子翻身”、“仙猴献桃”等姿势,还有双人滑的“双飞燕”。三是杂技滑冰,有飞叉、耍刀、弄幡、缘竿、使棒、倒立、叠罗汉等名目。四是溜冰射箭,多彩多姿,技艺非凡。五是冰球表演:“冰上蹙鞠,皇帝亦观之,盖尚武也。”(《帝京岁时纪胜》)有时帝后坐在冰床上,由太监们拖着冰床在冰上戏游。御制诗“冰床声里过长湖,远岸人们似画图”的诗句,就是这种情景的描述。

清代乾隆宫廷画家的《冰嬉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形象地反映了宫廷“冰嬉”的盛况。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西苑有两个现代科技的火花:一是建只有20马力的西苑电灯公所,两年后正式发电照明,这是在北京建立的第一个发电厂,也是清宫采用电灯照明的开始。二是建紫光阁铁路,南起中海瀛秀门外,沿中海、北海西岸,至镜清斋(静心斋)站,总长为2300多米。在一段时间里,慈禧太后偕光绪帝,每日在勤政殿御政后,乘坐小火车至北海镜清斋(静心斋)用午膳。因西太后怕火车轰鸣声败了禁城风水,小火车由太监牵绳曳引而行,行车时还有太监持仪仗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