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苏区“五老”和首脑的夫人们 2、中央党校校长董必武

董必武是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苏区“五老”之一。他功高德重,但从不摆老资格,总是虚怀若谷,严于律己。

1928年夏,董必武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和徐特立、吴玉章、林伯渠、叶剑英等同班学习。这时,他已逾“不惑之年”,但学习很努力刻苦,深得中国同志和外国同志的敬佩。学习期间,他经常深入工厂、农村调查研究,和工人、农民一起劳动、生活。他常对人说:“要演好一场戏,主角固然重要,配角和跑龙套的也少不了。我好比一块碎布,哪里有洞,党和人民要我去补,我就去补。轰轰烈烈的工作需要人去做,补洞的工作也不可缺少啊!”

1932年夏,董必武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毕业后,由上海中共临时中央分派,经汕头、大埔、长汀,抵达中央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一到瑞金,他就找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请求分配工作。周恩来说:“红军大学有一个军以上干部组成的高级班,班长是彭雪枫同志,你去担任该班的政治委员吧。”

董必武二话不说,携行李就去报到了。

红军大学坐落在瑞金城东北约十五华里的一片丛林中,学员们给红军大学起了个雅号叫“森林大学”。一天中午,留着胡子,年近五十的董必武来到学员中间,他风趣地说:“小伙子们,你们欢迎我这个长胡子的新兵吗?”

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红军大学的办学条件相当艰苦,但董必武丝毫没有畏难情绪。每天一大早,他总是早早地来到操场,皮带系得紧紧的,绑腿打得利索结实,穿着草鞋,军容威武,精神抖擞,下巴上两撇八字胡随晨风飘舞着。学员们见了,心中油然升起一种敬佩之情。

在红军大学期间,董必武承担了党的建设、社会发展史、红军政治工作和时事政治等七八门课程,他的讲课内容充实,别开生面,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3年3月,中央党校(即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开办了。校长任弼时对董必武说:“你来这里工作吧。我已向中央局领导积极建议过,你来最合适。”就这样,董必武调到了中央党校,先任教务长。不久,副校长杨尚昆调到三军团任政委,董必武接任副校长。

中央党校是为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说,培养训练工农干部,提高广大干部的马列主义水平创办的。学员有苏区和白区的工作人员,有党、团、苏维埃和工会的工作人员,还有各省委、省苏领导干部,人员庞杂,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为了搞好教学,帮助学员们实实在在地提高马列主义水平,董必武费尽脑筋,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设置了一系列适合苏区革命战争和工作实际需要的课程;同时,他还很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经常把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中央领导人如毛泽东、刘少奇、陈云、朱德、任弼时等请到学校来上课。这种现身说法的教学方法,给学员们以巨大的鼓舞和教育。

不久,校长任弼时调往湘赣苏区,校长由博古兼任,党校的实际工作全部落到了董必武一人身上。

博古来党校后,要求改变教学内容,要以苏联共产党党史为中心,将中共党史、中国苏维埃革命史压缩下去。董必武反对说,中国人不研究中国的革命史,不研究本国的具体实际,怎么能搞好中国革命?

董必武坚持党性原则,实事求是,刚正不阿。当时,临时中央领导人执行的是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毛泽东等人的正确主张受到排斥。当有的学生受人煽动准备攻击毛泽东军事路线时,他教育学员要明辨事非,不可盲从,从而使一些学员避免了因思想幼稚而可能产生的偏向。

对受“左”倾领导者排挤、打击的干部,董必武总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从不人云亦云。原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遭受“左”倾领导的打击,被撤掉了职务,调任党校教务长。董必武没有歧视他,多次同他亲切交谈,耐心开导,鼓励他大胆工作。罗明为难地说:“我这个犯有路线错误的人当教务长恐怕不合适,我的水平也不胜任。”董必武说,遇到困难不干,就是战场上的逃兵。共产党员干革命,越是困难越要干。我们当干部的,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沉得住气,要有“三顶”精神,即要顶得住表扬,顶得住批评,顶得住困难。董必武的话言辞恳切,充满着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使罗明肃然起敬。从此,他放下思想包袱,积极协助董必武工作。

董必武对“左”倾错误路线的抵制,引起了临时中央“左”倾领导人的不满和忌恨,诬蔑他“图谋不轨”,让他作检查。董必武义正辞严地驳斥了这些不实之词,说:“我图的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我宁愿不做党校校长,也要坚持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他那崇高的风范,赢得了苏区党员干部的敬仰。

董必武身为党校校长,又是德高望重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受到党校学员和教学工作人员的普遍敬重,但他从不以此摆老资格,居功自傲,相反,他时时处处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出现,兢兢业业地为党的事业忘我工作。有一次党小组过组织生活。党小组组长李宽和考虑董必武工作忙,没有通知他参加。第二天他知道了,就找到党小组长说:“宽和同志,昨天过组织生活怎么没有通知我?我也是咱们小组的一个党员呀!”党小组长解释说:“您的工作那么忙,又常到中央开会,我就没有通知您。”董必武听了,十分严肃地说:“一个党的领导干部,首先是个党员,工作再忙也要过组织生活。不参加党的活动,那算什么党员。”在下一次党小组会上,他对上次没有参加组织生活的事,主动作了自我批评,并恳请大家对他的工作提出批评意见。

1934年1月,董必武出席了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和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和苏维埃政府中央执行委员。同年2月,被任命为最高法庭主席、最高法院院长。

1934年10月,年已半百的董必武离开瑞金,踏上了战略大转移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