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倒在沟里便成棺材 度日如年的感觉
在与山本交涉的过程中,辻政信以为自己很会演戏。他不知道的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在山本面前,他充其量只能做个票友。
人家山本才是货真价实的老戏骨,那种演技已经深入骨髓,完全生活化了,别人完全看不出哪些是在背诵台词,哪些又是真情流露。
与辻政信喜怒都爱形于色不同,山本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好也放心里,歹也放心里。当着辻政信的面,他能这么痛快就应承下来,并不是思想境界有多么高远超脱——要真这样,当初川口支队还用得着像老鼠一样偷偷摸摸,慢慢腾腾地登陆瓜岛吗?
山本自有小算盘。他一直有意识地引诱太平洋舰队主力出来决战,企图一举消灭这个危险的对手。可惜的是,从中途岛战役算起,到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他已经两度失败,联合舰队为此还付出了损失五艘航母的惨重代价。
如同陆军两攻瓜岛不下仍不肯善罢甘休一样,山本也不愿就此收起钓竿。他要继续钓鱼,在他看来,眼下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
百武连不惜途中牺牲这样的话都抛了出来,必然是要砸锅卖铁,不顾一切地向瓜岛发动总攻。这样一来,美军陆战队的压力就非常大,尼米兹不可能坐视不理,他一插手,联合舰队就可以和美国海军大干一场了。
尽管山本和其他海军将领一样,本质上都对陆军的作战能力不屑一顾,但拨火棍虽短,强过手拨拉。再说了,自己的海军拿去作饵,一旦被吃难免会心痛到犯病,现在有别人自愿去作饵,有什么不好呢?
山本相信,如果他这一战打顺了,绝对有希望终结美军南太平洋舰队的所有力量,到时尼米兹的末日也就降临了。
事实上,尼米兹已经有了度日如年的感觉。由于海战连败,悲观情绪在太平洋战区的一些海陆军将领中蔓延,包括戈姆利等人都认为,瓜岛将在短期内陷入敌手。
为切实了解南太平洋战况,尼米兹特地在戈姆利的旗舰上召开了海陆军联席会议。尼米兹注意到,与会的戈姆利面容憔悴,神情黯然,而他报告的内容也是有一搭没一搭,让人提不起精神。
戈姆利的陆军搭档在起身发言时,为这种萎靡不振做了解释:“瓜岛不能再守,应尽早放弃。”
尼米兹皱着眉头问:“为什么?”
一位陆军将领援引情报认为,尽管范德格里夫特打退了日军的第二次进攻,但那也只是规模不大的局部战斗。现在日军大本营已清醒过来,百武将调集第17军主力登岛。假如真的这样,美军在瓜岛的守备部队不足,海军又无力增援,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固守只会导致更多伤亡,而且瓜岛也注定难保。
尼米兹听得好不郁闷。
“既然你们说岛上兵力不足,那为什么不派更多的陆军前去增援?为什么不派海军去破坏日军在夜间行动的‘东京快车’?”
尼米兹平时很少疾言厉色,他的这几句严厉责问,说得众将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尼米兹自己对守住瓜岛有着充分的信心,其论据就是美日两国不同的后援能力——日方可以在瓜岛集结的力量再大也有限,其人员、舰艇特别是飞机的损失,远比补充的速度快。与之相比,美国具有雄厚的军工生产能力,只要加大增援力度,战局肯定能向着有利于美军的方面转变。
讨论中,有的将领认为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南太平洋战区仅是一个小的方面,要求支援的权力自然也应比其他战区小。尼米兹不容置疑地下了结论:“瓜岛虽然只是一个局部小岛,但它关系到太平洋战场的全局,各位绝不能仅从一己利益来看问题,必须随时做好增援瓜岛的准备。”
针对抽调不出多余力量增援的说法,尼米兹说,就算借用盟军的力量,试试新西兰的陆军和航空兵也可以,反正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对瓜岛予以增援。
会议讨论期间,本来是核心人物的戈姆利始终有些心不在焉。参谋官两次把前线发来的急电送到他手里,他都没有什么表示,只是喃喃自语:“我的上帝,这叫我们怎么办呢?”
尼米兹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他决定亲自登上瓜岛,实地论证一下,瓜岛究竟能不能守住。
由于瓜岛缺乏安全的水上着陆点,尼米兹一行只能乘坐B-17“飞行堡垒”前往。驾驶飞机的是一位年轻的飞行员,他忘记了带上所罗门群岛地图,不过他拍着胸脯保证:“别担心,这条航线我飞过不知多少次了,闭着眼睛都能摸到目的地。”
飞行员倒也不是吹牛,一路上都没出什么岔子,但当飞机到达瓜岛上空时,出问题了。
天空乌云密布,雷雨大作,茫茫云海遮住了飞行员的视线,飞机无法着陆,只能在云层上面来来回回地兜圈子,情况十分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