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杀个人就像掐个虱子 八仙过海
126团不愧是功臣部队,端的了得,其他部队就不是这样了。艾克尔伯格在一线转过来转过去,见到的美军士兵无不是一副垂头丧气、毫无斗志的样子,部队也处于一种可怕的放任自流状态。
日军有很多狙击手,他们藏在棕榈树后面,对美军形成了极大威胁,但当艾克尔伯格要士兵向日军狙击手射击时,士兵却回答:“别开枪!如果我们不向他们射击,他们也不会向我们射击。”
你们这是在打仗还是在过家家?艾克尔伯格失望至极,他终于发现有关美军士气正在崩溃的说法绝非夸张。
除了行使麦克阿瑟赋予的权力,艾克尔伯格别无选择。回到后方指挥所,他就毫不犹豫地将哈丁和莫特就地解职。
根据一位团长提出的建议,艾克尔伯格下令126团也停止战斗,他要用两天时间好好整顿一下队伍,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在对32师师部大换血,建立起更为有效的指挥系统后,艾克尔伯格发现,后勤不足也是美军后继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运输舰遭到日军空袭后,海运线一直没能恢复,前线补给只能依赖空投。
飞机运量有限,而且在空投场和前线之间没有良好的道路,得靠人力运输,整个运输过程非常缓慢。其间32师还遇上件倒霉事,由于天气恶劣,浓云覆盖崇山峻岭,送给养的飞机被迫停飞了好几天,相应地,前线部队的给养也就断了好几天。从艾克尔伯格到达前线起算,士兵们已经挨了两天的饿,10天没有吃过热的食物了。
找到症结之后,艾克尔伯格便要求采取措施恢复海运。
能不能恢复海运,关键不在海上,而在空中。随着巴布亚战役的不断推进,美军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空运基地,为前线提供支援的主要空运基地就设在布纳战线后几千米的地方。
机场已无问题,只要有足够的飞机。在“先欧后亚”政策的影响下,美国新生产的飞机总是首先满足欧洲战区的需要,因此对于肯尼来说,修好现有飞机比坐等新飞机要现实得多。
西南战区距离美国大陆实在有些远,要将飞机零部件从美国西海岸运到澳大利亚,通常需要26天。也就是说,一架飞机瘫在那里,至少得过26天才能进行维修。26天,一场战役都快结束了,如何等得及?
肯尼一方面尽力缩短零部件的运输时间,另一方面就地帮助澳大利亚兵工企业提高维护飞机的能力。澳大利亚最初在维护飞机方面只属于菜鸟级,能做的事情极其有限,但在1942年,其水平和能力迅速增强,到1943年初,第五航空队所需副油箱都可由澳大利亚制造。
还是觉得不够,大家群策群力,来了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肯尼有一次视察前线机场,一位飞行中士向他抱怨说,他的中队里面五架B-25轰炸机都没法升空作战,原因是缺少轮轴轴承备件。
B-25曾空袭东京,现在只能让它们闲置,确实非常遗憾,但是肯尼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当时整个澳洲的盟军飞机仓库里都找不到合适的轮轴轴承备件。
中士随后却向肯尼提了一个建议,他说他可以从被击落的战机上取得所需的零件。这些坠毁的飞机大多在莱城西北145千米的比纳比纳,那里不仅有零星日军,还有土著的食人生番,所以需要再配给他三名战斗兵,以及冲锋枪和足够的弹药。
肯尼批准了中士的建议,在出动战斗机压制日军莱城机场的同时,掩护一架C-47前往比纳比纳。中士一行从运输机出来后,便进入丛林进行搜索。在丛林里,他们找到了一架P-39。P-39在二战初期,曾是美国陆军战斗机的主力机型,绰号“空中眼镜蛇”,飞机尽管已经坠毁,但机身上还有许多用得着的部件。
几名探险者真是好运,他们不仅没有遇到食人生番,还得到了当地人的帮助,后者也加入寻找和收集飞机零部件的行列。四天之后,C-47按约定返回比纳比纳接人,运输机所要载运的已不止四个人,而是100多个,多出来的100人是当地土著,且人人身上都背着从被击落飞机上拆下的零部件。
接下来的几天,这些零配件让五架B-25和三架P-39起死回生,等于美澳空军凭空添了八架战机。
在新几内亚,土著居民不仅帮助美军收集飞机零件,还给他们抬运伤员。
地勤检修人员也开了窍,他们甚至将锡罐头敲平后,拿来修补机身上的弹孔——不管想出什么办法,只要能让飞机更早更快地重上蓝天。
若按飞机的绝对数量计,日军航空队还占据上风,只是数以百计的飞机都被打坏,正在机场等待修复和调换部件呢。日本投降后,麦克阿瑟在日本本土的机场上,曾亲眼目睹那里停放着8000架飞机,里面至少有98%都是基本完好的,却因缺损部分零件而不能投入战斗。试想一下,如果将这些飞机用于作战,其作用将会有多大!
这是细节决定结果的最好例证。一个积极维修,一个缺乏维修,仿佛睫毛那么短的差距,竟然就成了胜负的界限。麦克阿瑟日后高度评价空中力量在布纳战斗中扮演的角色:“在战场支援、补给输送和人员运送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战斗的胜利构筑了坚固的基石。”
继首开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空运部队的先例后,美澳空军再显威力,他们依靠新机场和数量上的优势,逐渐逼退了曾在海面上肆虐的日军航空队。
海面上空的日机一消失,恢复海运水到渠成,随后感到压力巨大的是麦克阿瑟本人。
美国政府的“先欧后亚”政策,使得能够投入太平洋战场的资源十分有限,而在整个太平洋战场上,西南太平洋战区得到的补给又更为有限。按照麦克阿瑟的说法,他的军需计划系数,低于世界上的任何战场或地区,有时甚至低于通常数字的一半,“在1942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战争已进入紧要关头,但从美国运来的给养不及10万吨”。
给前线提供给养是麦克阿瑟的事。他问华盛顿该怎么办,陆军部给他发来了一份法不传六耳的指令:“尽量利用当地的资源!”
说白了,就是要让澳大利亚提供给养。这个时候,麦克阿瑟就要感谢澳大利亚总理柯廷了,人家是要什么给什么,不怕他不给,就怕你不要。
后来的史实证明,当时美国政府给西南战区的给养确实是所有战区中最少的,他们所需物资的三分之二均为澳大利亚当地产物,西南战区基本能做到自给自足,有时还能为同样窘迫的南太平洋战区增援一些补给。
艾克尔伯格的运气特别好,当他来到布纳的时候,所有瓶颈问题都已有所缓解,运输舰队也得以起航。运输舰队的到来,不仅改善了前线的食物供应,还为美军提供了作战急需的机枪枪架、榴弹炮以及装甲运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