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十二章 轴心国投降

1.德、意仆从国退出战争

当1941年底,德军在莫斯科城下受挫,美国已加入战争时,芬兰就已经对这场战争失去了热情。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后,芬兰人意识到德国已输掉这场战争。1944年2月16日,芬兰通过瑞典向苏联政府探询芬兰退出战争的和平条件。2月19日,苏联政府向芬兰作出答复,提出六项条件,其中三项是谈判的解决条件:第一,芬兰必须同德国断绝关系,并把芬兰领土上的德军全部拘留起来;第二,芬兰人必须立即同意恢复1940年和约所规定的原状并把他们的军队撤回到1940年的边界;第三,必须立即遣返同盟国的战俘和平民。如果芬兰接受这些解决条件,苏联准备在莫斯科接待芬兰代表团,进行和谈。

3月8日,芬兰向苏联请求给予一个机会,以便在接受先决条件之前,提出自己的看法。3月10日,苏联通知芬兰,对其答复表示不满,并强调只有接受这些最低限度的先决条件,才能开始和谈,并限期一个星期给予答复。芬兰政府在国会秘密会议上举行了一次信任投票后,于3月17日通知苏联政府,他们不能在没有确切了解条件内容和含义的情况下,预先接受这6点条件。他们答复的语气是和解的。两三天以后,苏联通知芬兰派出一名或几名代表,来莫斯科听取苏联人澄清他们所提出的条件。在3月27~29日举行的会谈中,苏联对原来的6点作了详细说明,其中要求芬兰军队在5月复员50%,在两个月内将军队规模恢复到和平时期;要求赔偿6亿美元,5年内陆续用货物支付;1920年和1940年两项和约中苏联割让给芬兰的佩特萨莫地区应归还苏联;苏联则主动提出放弃汉科租用权。

4月19日,芬兰政府向苏联递交答复,婉转地表示无法接受这些苛刻的停战条件。芬兰拒绝了苏联的停战条件后,美国和英国对芬兰的态度更加强硬了。在5月12日同盟国向各国各卫星小国发出的声明中,芬兰被列入德国的卫星国。芬兰陷入了困境,它极力想摆脱战争,但和平的条件又难以接受。1944年6月9日,苏军向卡累利阿地峡芬兰军防线发动强大攻势,6月20日,苏军推进到1939~1940年“冬季会战”最远的地方,并攻下芬属卡累利阿首府维堡。6月27日,芬兰总统赖提与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签署一项协议,德国同意给芬兰以武力援助,芬兰政府将不单独媾和。这样,芬兰的命运和德国拴在一起了。到了7月底,芬兰形势更加恶化,德国的援助微不足道,苏军已穿越爱沙尼亚,向波罗的海海岸进军。8月1日,赖提宣布辞职,曼纳海姆元帅出任芬兰总统。几天后,曼纳海姆借德国向他受勋的机会告诉凯特尔,前总统赖提关于不单方面媾和的承诺不再有效。这时,德国人除了给芬兰人发勋章外,再也拿不出什么东西了。当罗马尼亚刚一求和,就和德军发生战斗的消息传来时,芬兰匆忙于8月25日,通过瑞典向苏联询问求和条件。8月29日,苏联答复的谈判解决条件是:芬兰必须公开声明同德国断绝关系;德国部队应在两星期内撤出芬兰,届时不能撤出,芬兰应解除其武装,作为战俘交给同盟国。9月2日,芬兰议会举行秘密会议,批准总理接受这一谈判先决条件。9月3日,芬兰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同德国断绝关系,并于次日上午8时起,停止对苏联的敌对行动。两天后,苏联政府宣布,红军最高统帅部已发布命令,自芬兰停火后24小时后停火,即9月5日上午8时起停火。

9月14日,以苏联、英国为一方,芬兰为另一方的谈判在莫斯科举行。9月18日,盟国向芬兰提出了停战条件,并要求其立即接受,以便次日举行签字仪式。9月19日清晨6时,芬兰议会一致投票赞成接受这些条件。当天,芬兰代表在停战条款上签字。这项协定共23点,比当初6点详尽得多了,某些方面也更为苛刻,但盟国方面也做了让步,特别在赔款数额上,减少了一半。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不会像罗马尼亚那样遭到苏军的占领。停战协定主要有:芬兰军队应撤到1940年边境以内,1940年和约规定的局面应予恢复;苏联政府放弃汉科半岛租借权,作为交换,得租借波卡拉半岛某些地区和海域,借期50年,以便建立海军基地;苏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割让给芬兰的佩特萨莫地区应归还苏联;双方遣返战俘;芬兰赔偿苏联损失3亿美元,用货物支付,6年内付清等等;设立盟国管制委员会,负责管理和监督本协定的执行,直到同芬兰缔结和约为止等等。

至此,芬兰终于退出战争。这个弱小的国家企图借助德国的力量,从苏联夺回所属领土和权益的努力失败了,并为此种努力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1944年3月,罗马尼亚就开始和同盟国进行谈判。苏联明确表示,罗马尼亚在1940年割让给苏联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必须予以确定;罗马尼亚必须向德国反戈一击,苏联愿意帮助罗马尼亚收复特兰西瓦尼亚,并把1940年8月第二次维也纳议定书划给匈牙利的北部地区还给罗马尼亚。但被安东奈斯库拒绝,这些条件对他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但罗马尼亚其他政要和高级军官决心退出战争。1944年4月初,苏联红军占领比萨拉比亚,并越过普鲁斯特河进入摩尔达维亚。到8月,苏军粉碎了摩尔达维亚的德军防线,罗马尼亚国王和政治领袖们因而得出结论,罗马尼亚现在可以倒戈而不致有遭到德国报复的危险了。8月23日,根据国王的命令,安东奈斯库被逮捕,并改组了政府。两天后,德国空军开始轰炸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新政府立即对德国宣战。8月27日,国王和新政府无条件地接受了苏联人春天里提出的停战条件。9月10日,双方在莫斯科进行停战协定的谈判。9月12日,签署了协定。

根据停战协定规定,罗马尼亚至少应派出12师接受苏军指挥,参加对德国和匈牙利作战;还应确保苏军在其境内自由调动不受阻碍;遣返同盟国的战俘,释放政治犯;交出德国的财产和军事设施,并向苏军提供作战所需的一切物资;苏联同意对罗马尼亚在苏联境内造成的损失不要求全部赔偿,但罗马尼亚应付3亿美元的赔偿,6年内用商品支付;罗马尼亚应归还从苏联领土上搬走的一切贵重品和物资,应在逮捕和审讯战犯方面给予合作,并解散法西斯类型的组织;苏联最高统帅部将对罗马尼亚的期刊、其他文学、戏剧和通讯联络系统等实施管制;在和约缔结前,成立盟国管制委员会,在苏联最高统帅部领导和命令下,负责监督停战协定的执行情况;罗马尼亚民政机构将恢复到离前线50~100公里的地方。盟国各政府同意在取得和会确认后,将把特兰西瓦尼亚归还罗马尼亚。

当苏联军队通过罗马尼亚,挺进到多瑙河时,保加利亚开始人心惶惶。1944年9月2日,农民党领袖穆拉维约夫组成新政府,派出使者去开罗征询英美两国关于和平的条件,这时,苏军已到达保加利亚北部边境,9月5日,苏联政府向保加利亚宣战。穆拉维约夫政府慌忙于9月7日同德国断绝外交关系,第二天即向德国宣战。与此同时,保加利亚要求苏军停战,9月9日,苏军停止了在保加利亚的军事行动。10月13日,苏、美、英三国发表公开声明,作为停战条件,保加利亚政府必须承诺在15天内从希腊和南斯拉夫领土上撤走一切保加利亚军队和官员,撤退工作将在苏联代表任主席的联合军事代表团的监督下进行。保加利亚立即接受这个条件并很快付诸实施。1944年10月28日,停战协定签字,条件基本与罗马尼亚相同:苏军有在保加利亚领土上自由行动的权利;保证苏联最高统帅部所需要的一切供应;释放所有同盟国战俘;解散法西斯类型的组织;戏剧、出版物和通讯设施均置于苏联控制下;保加利亚同意解除德军武装,并将自己的军队置于苏军最高统帅部指挥之下参加对德作战;统一废除所有关于吞并希腊和南斯拉夫领土的各项立法;统一归还从苏联、希腊、南斯拉夫领土上运走的各种财物;保加利亚领土上现有一切战争物资归苏联控制等等。也许保加利亚军队从未进入过苏联境内,居然没有被要求赔款。在停战谈判开始之前,保加利亚军队就已向南斯拉夫境内发动了进攻,以切断德军从希腊的退路,取得较大战果,使得保加利亚在莫斯科的谈判地位大大加强,停战条件不至于过分苛刻。

1944年10月16日,德国人在匈牙利采取突然行动,挫败了霍尔蒂海军上将企图效仿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同苏联停战的尝试。1945年4月,德军从匈牙利败退,萨拉希政府随德国人西撤。1944年12月22日,在苏联支持下,匈牙利各党派组成的临时国民政府在德布勒森成立。12月28日,德布勒森政府宣布对德国作战,并向同盟国家请求停战。1945年1月20日,匈牙利临时国民政府在莫斯科签署停战协议,其格式与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使用过的大致相仿:如解除匈牙利领土上的德军武装,释放政治犯和废除种族歧视的法律,苏军可自由通过匈牙利领土,遣返战俘和归还一切从苏联和其他国家掠夺的物资,解散法西斯类型的组织,苏军接管一切宣传工具,由苏联人任主席的盟国管制委员会负责调节和监督停战协定的执行,提供8个匈牙利师加入对德作战,将匈牙利领土缩小、调整到两次大战之间的疆域,撤出并归还大战前属于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的领土,先赔偿3亿美元,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两国将分享1亿,苏联得到2亿等等。至此,匈牙利等原来德国的仆从国,全都从轴心国集团中分离出来。

2.意、德相继投降

1943年1月14日,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美、英两国决定扩大地中海战场,打击意大利,迫其退出战争,争取土耳其参战。1943年7月10日,亚历山大指挥蒙哥马利第8集团军、巴顿第7集团军在西西里登陆,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8月17日,英美军队在墨西拿会师,德、意军残部退入意大利。早在北非战局逆转时,墨索里尼就建议希特勒单独与苏联媾和,当盟军揭开西西里战幕后,他准备同希特勒摊牌,意大利已无法将战争维持下去了,但在7月17日,俩人在威尼托的一个别墅见面时,墨索里尼在希特勒滔滔不绝面前,竟不敢启口。西西里被盟军攻占后,意大利国内震动,墨索里尼地位动摇。1943年7月24日,意大利法西斯党召开最高委员会会议,墨索里尼遭到猛烈抨击,会议通过一项决议:恢复宪制,扩大国王权力,国王应指挥军队。7月25日,意大利国王埃曼努尔免去墨索里尼的总理职务,并将其拘禁。当天晚上,国王命令巴多格里奥元帅组织一个由军人和文官组成的非法西斯政府。

巴多格里奥政府一面同德国虚以委蛇,声称与德国继续并肩作战,以便稳住德国,一面暗地里派出密使与同盟国进行谈判。8月里,意大利与同盟国方面几经讨价还价,终于达成停战条件。为促使意大利早日从轴心国集团里分离出来,同盟国方面没有坚持无条件投降的要求。1943年9月3日,在西西里岛的锡勒库扎附近的森林里,意大利的卡提拉诺与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盟国正式接受意大利投降。同一天,英军强渡墨西拿海峡,向意大利南部进军。9月8日,双方分别宣布了停战宣言。9月9日,德军包围罗马,巴多格里奥内阁成员和王室成员仓皇逃往布林西,在盟军占领区内成立了反法西斯政府。10月13日,巴多格里奥政府对德宣战。同时英美苏三国发表宣言,承认意大利为共同作战一方。

早在1945年3月9日,希特勒眼看大势已去,下了一道命令,要把所有德国的军事、工业、运输和交通设备以及所有储备统统毁掉,他的理由是既然德国民族战败了,就没有理由生存下去。希特勒这道命令遭到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长斯佩尔的坚决抵制。4月里,苏军和英美军队从东西两个方向收紧绞索,希特勒和他的亲信又乞灵于奇迹的发生,甚至研究星象图。4月13日,罗斯福总统逝世的消息确实让希特勒之流欣喜若狂了一阵,但第三帝国起死回生的奇迹并没有发生。4月23日,苏军差不多已将柏林完全围住,戈林打电报给希特勒,询问自己是否能按先前的约定,接管第三帝国的最高权力,因为在1941年6月29日,希特勒曾发布一个命令,指定戈林为自己的继承人。与此同时,希姆莱也私下与瑞典的伯纳多特伯爵接洽向英美一方投降的事。希特勒收到戈林的电报后大怒,下令将戈林逮捕。4月28日,路透社发布了希姆莱通过伯纳多特伯爵企图使西线德军向艾森豪威尔投降的讯息,希特勒闻知后气疯了,下令将希姆莱作为卖国贼逮捕。4月30日,希特勒和他的情妇爱娃·勃劳恩在匆匆完成婚礼后双双自杀。

希特勒在临终前留下遗嘱,这份遗嘱除了谎言、狡辩、虚伪、愚蠢和狂妄外,还指定邓尼茨海军元帅为自己的继承人。希特勒自杀的当天晚上,戈培尔和鲍曼派第三帝国最后一任参谋总长克莱勃斯与苏军崔可夫将军谈判,企图用放弃柏林来换取安全通行,以便到达邓尼茨那里就任新职。崔可夫奉命要求柏林守军全部无条件投降。而在希特勒自杀的前一天,意大利境内的德军已经无条件投降。邓尼茨虽然说了不少战斗到底的大话,但深知德国气数已尽,抵抗已到了尽头。5月4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命令所有在德国西北部、丹麦和荷兰的德军,向蒙哥马利元帅投降。第二天,5月5日,德国海军总司令弗雷德堡海军上将来到设在兰斯的艾森豪威尔的总部,接洽投降事宜,德国人的目的是想拖几天时间,尽可能让德军和难民向英美部队投降。艾森豪威尔识破德国人的企图,要求德军立即无条件投降,否则将封锁整个盟军战线。5月7日,凌晨1点半,邓尼茨接到约德尔转达的艾森豪威尔的要求后,授权约德尔在无条件投降文件上签字。1945年5月7日凌晨2点41分,在法国兰斯的艾森豪威尔的西方盟军总部,弗雷德堡和约德尔代表德国在无条件投降文件上签字,瓦尔特·比德尔·史密斯代表盟军签字,代表苏联作为见证人签字的是伊凡·苏斯洛巴夫将军,代表法国见证人签字的是弗朗索瓦·赛维兹将军。

由于苏联是战胜希特勒德国的主要力量,柏林又是苏军单独攻占的,所以斯大林对兰斯的投降仪式深为不满。经过磋商,苏美英决定,兰斯投降仪式只作为正式投降仪式的预演,正式投降的仪式将由苏方主持下,在柏林举行。1945年5月8日午夜12点,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在柏林正式举行。苏联代表朱可夫元帅和维辛斯基,西方盟军最高统帅部代表是英国空军上将泰德、美国战略空军司令斯巴兹将军和法军总司令德·塔西尼将军。仪式由朱可夫元帅主持,德国的凯特尔陆军元帅、弗雷德堡海军上将和什图姆普夫空军上将代表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从5月9日零时起生效。至此,持续了五年八个月零七天的枪炮声,在欧洲大地上终于沉寂了下来,剩下亚洲的日本,也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3.日本投降

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带领他们的外长、参谋长和顾问们来到苏联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雅尔塔举行会谈,史称“雅尔塔会议”。会谈涉及波兰边界西移、如何处置战后德国和欧洲其他地区、苏联加入对日作战等问题。最后达成苏联将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加入对日作战的协议,苏联参战的条件是:外蒙古继续保持独立的现状、恢复日俄战争以前沙俄时代被日本夺去的权益(库页岛及临近一切岛屿归还苏联,中国大连港国际化、苏联在该港应保证优越的权益,恢复租用旅顺港为苏联军港,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保证苏联的优越权益)、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等。英美两国为争取苏联加入对日作战,竟然瞒着中国政府,擅自同苏联达成严重损害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的协定,所以,雅尔塔协议也体现了国际强权政治交易的丑陋一面。

1945年2月中旬,美国海军上将尼米兹率领中太平洋舰队,遵照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决定,向地处东京和塞班岛之间的硫磺岛,以及日本本土的琉球群岛中的冲绳岛进攻。2月16日,斯普鲁恩斯和米切尔指挥美国第5舰队中的第58快速航空母舰突击队,对日本进行大规模空袭,将日军注意力从硫磺岛吸引开去。第5舰队的另外一支舰队于同一天开始轰炸硫磺岛。硫磺岛是小笠原群岛的中心岛屿,盟军一旦占领该岛,陆基飞机可直接攻击日本本土。美军原打算5天拿下硫磺岛,结果却打了整整一个多月的硬仗,直到3月26日,美军才全部占领硫磺岛。日本2.3万名守军,除200人被俘外,全部被击毙。美军负伤1.9万人,战死7000人。从3月18日开始,美军连续两天轰炸九州飞机场和日本内海的残余舰队,并使九州的工业、通讯、交通等设施遭到严重破坏。3月23日,美国第58航空母舰突击队对冲绳进行登陆前的空袭,24日,美国第5舰队的水面舰只一举占领冲绳附近的庆良间群岛,建立起海上补给和维修基地。1945年4月1日,美军运用强大的空中和水面火力,摧毁了日军设置的海岸水下障碍后,在冲绳岛强行登陆。英国伯纳德·罗林斯中将指挥的英国太平洋舰队也参加了攻击。1300艘战舰把18万登陆部队运到冲绳,日本守军为牛满岛中将的第32军约10万人。经过50天的血战,6月21日,美军宣布攻占冲绳。日本10万守军除1.1万人被俘外,全部被击毙,牛满岛及其参谋长剖腹自杀,岛上非战斗人员的死亡达15万人,日本残余海军被歼,其中巨型战列舰“大和号”被炸沉。美军阵亡1.5万人,盟军普通舰艇损失15艘,受伤200多艘。与此同时,在6、7月里,麦克阿瑟的第7舰队在澳大利亚海军和陆军配合下,攻占了婆罗洲,切断了日本石油的重要来源。

正当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兵力,攻打日本本土时,同盟国为商讨处理战败的德国、意大利及其欧洲的仆从国和对日作战问题,于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德国柏林郊外的波茨坦召开会议,苏美英三国首脑和他们的外长出席了会议。7月26日,苏美英三国首脑讨论了结束对日作战的条件,以及战后对日本的处置问题,通过了著名的《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美军在冲绳登陆后4天,日本小叽内阁倒台,同天,苏联政府宣布,《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在1945年4月期满后不再续约。接着,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面对即将崩溃的局面,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在5月中旬连续三次召开“六巨头”会议,最后决定,一方面用中国东北等权益同苏联作交换,阻止其参战,必要时请求苏联出面作调停人,另一方面以保住日本本土和殖民地朝鲜为目标,试图作最后的较量。7月12日,日本外相东乡指示驻苏大使佐藤,要他告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天皇希望结束战争,并派前首相近卫为特使前来莫斯科,全权负责讨论有关日苏关系的一切问题,尤其是中国东北利益问题。但很显然,日本的开价远不会比雅尔塔会议期间英美给予的多,苏联根本不会考虑。《波茨坦公告》发表后,日本主战派认为公告没有提到保留天皇制度,意味着同盟国要毁灭日本的国家基础,因而拒绝投降。

1945年7月16日,美国在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呼吁下,经过几年努力,终于试制成功了第一颗原子弹。8月6日,在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后第13天,美国空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广岛成为一片废墟。8月8日,莫洛托夫召见日本大使佐藤,将苏联向日本的宣战书交付于他,并声明次日生效。这对一心期望苏联出面调停的日本政府又是沉重的一击。8月9日,美国空军又在长崎扔下第二颗原子弹。同一天,苏联红军150万人和部分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队,在远东部队司令员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下,对盘踞在中国东北地区的80万日本关东军发起强大攻势。8月11日,苏军越过北纬50度分界线,进入库页岛南部。8月18日起,苏军在千岛群岛登陆,9月初攻占国后、色丹两岛后宣布停止进攻。苏军参战不到四周,便全歼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和朝鲜北部的日军驻屯军,击毙日军8万余人,俘虏日军近60万人,缴获大炮1560多门、坦克600余辆、飞机800多架,为促成日本无条件投降作出重要贡献。

8月9日,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在皇宫的防空洞里举行,陆相阿南惟几、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海军军令部长丰田副武坚决反对无条件投降,要求除维护天皇体制外,还必须附带三个条件:日本自行处理战犯;日本自主解除武装;同盟国不得占领日本领土,至多用少量兵力实行短期占领。东乡茂德的另一派极力主张在保存天皇体制的前提下,无条件投降。两派发生激烈争执,最后休会,请求天皇“圣断”。在御前会议上,裕仁天皇内心早有打算,最后决定无条件投降,御前会议在8月10日凌晨2点30分结束。凌晨3点,内阁继续开会,铃木首相强调天皇已作了圣断,内阁中的强硬派只得表示同意,10日凌晨4时,内阁会议结束,日本政府正式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0日上午,日本政府通过瑞士和瑞典政府,将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照会转交美、英、苏、中政府。8月12日下午,日本收到了美、英、苏、中四国政府的正式复照,要求自投降之时起,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应服从于盟军最高司令官。

在保留天皇制度的问题上,同盟国方面实际上已同意了日方的要求,但日本内阁中的强硬派仍然反对接受同盟国的要求。8月13日上午,内阁会议又陷于僵局,只好暂时休会,请求天皇圣断。与此同时,陆相阿南惟几企图发动政变,挟持天皇以便对同盟国顽抗到底,但遭梅津美治郎的反对而作罢。8月14日上午10时50分,天皇在御前会议否定了强硬派的建议,决定接受同盟国的要求,并当场起草了停战诏书,会议于14日中午结束。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诏书,以及向同盟国家发出的最后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电报稿,这两个文件于14日23时拍发了出去。是夜,强硬派网罗了一帮亡命徒闯入皇宫,企图劫走准备第二天播放的天皇广播诏书的录音,但他们很快被镇压,阿南陆相剖腹自杀。8月15日,日本天皇广播投降诏书。从这天起到9月中旬,散布在日本本土以外的330多万日军,陆续向同盟国投降。

1945年8月30日,麦克阿瑟率领庞大的美英部队在日本东京附近和其他地区登陆,实现对日本的军事占领。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许,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新上台的东乡内阁的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大本营,首先在投降书上签字。接着是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代表尼米兹上将、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英国代表福来塞海军上将、苏联代表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加、法、荷、新等各受降国代表依次签了字。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