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恒星之大战行星

1.星系璀璨

银河世界体想要完善自己和其他星系的交流,简单点的联系方式就是心灵感应。可是世界体也很想实体穿越浩瀚的空间到达别的星系,银河世界体想派出使节踏上征程造访其他星系。就是因为这个念头,银河世界体染上了恒星爆炸的恶疾。

在描述惨剧之前,我要介绍一下其他星系的情况。因为我们参与了银河系的活动,对它们也就有所了解。

心灵感应很早就揭示了有一些星系存在智慧世界。现在,我们银河系的所有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银河智能,长时间地探索着其他星系,已经更为详细地了解了整个宇宙。这很不容易,因为每个星系在精神层面上都有自己的乡土意识,没有人料到过星系还有自己的乡土意识。每个星系在物理和生物组成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其他星系上的物种和我们银河系大同小异。但是在文化层面上,每个星系的不同发展趋势造就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精神特质,这种特质根深蒂固,自己根本就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最开始的时候,发达星系之间的交流非常困难。我们银河系的主导文化是共生体生物的文化,它派生于无忧无虑的亚星系。因为经历过帝国时代的恐惧,我们的文化趋于平淡无奇,所以面对经历坎坷的星系,想要建立起心灵感应交流就比较困难。而且,主宰亚星系的是海洋文化,我们银河社会所接受的基本概念和价值源于这种海洋文化。虽然银河系的“大陆”人口主要是人体形生物,但是他们的本土文化也深受海洋精神的影响。而在其他星系中,这种海洋精神比较罕见,因此我们较为孤立。

然而,经过长期耐心的工作,我们银河世界体成功地完成了所有宇宙星系的种族调研。我们发现众多的星系各自处在不同的精神物质发展阶段。有许多年轻的星系,主要还是星云物质构成,恒星数量有限,还没有行星。其他一些星系中,已经有了具有生命的行星,可是行星上的生命还没有到达人类水平。有些星系虽然已经到了成熟阶段,可是没有行星,其原因有可能完全出于偶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恒星之间分布过于稀疏。在千百万个星系当中,有那么几个星系里,一个智慧世界将自己的种族和文化遍布整个星系,就像是鸡蛋的胚胎逐渐吸收鸡蛋里其他的物质,继而充盈整个鸡蛋。在这些星系中,他们的星系文化想当然地认为这个胚胎应该继续发育,直至充盈整个宇宙。这些星系偶然和其他星系心灵感应联系上后,他们完全迷惑了。不少星系里各自发展出了这样的胚胎文化,最后互相有了接触。接触的结果就是要么发展成为共生体,要么无尽地争斗,甚至同归于尽。最普遍的星系社会模式是:每个世界最初都是独立发展,后来就开始有了冲突,互相残杀,接着又建立起巨大的联邦和帝国,然后一次又一次地陷入社会混乱,但他们从不停止奋争,一路跌跌撞撞走向星系乌托邦。有一些星系已经建立起乌托邦,一路艰涩辛酸;有的正在苦苦挣扎;还有的因为战争,元气大伤,康复无望。如果不是幸运地拥有共生体生物,我们的银河系也会沦为最后一种类型。

在此我还得补充两点内容:第一点,有一些星系已经到了高度发展的阶段,在我们银河系和其他星系的发展历史中,他们一直是心灵感应的旁观者;第二点则是,不少星系最近出现了恒星意外爆炸毁掉其周围行星的惨剧。

2.银河系的灾难

银河世界体正在扩展自己心灵感应的视野,同时社会的物质结构也在提升之中。可就在此时,发生了我们在远处已经目睹的突如其来的灾难,其成员的生命受到威胁,银河社会不得不全力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次发生爆炸是因为要把一颗恒星推离它的自然轨道,然后发射出去,进行星系间的航行。我们和最近的星系间的心灵感应交流已经非常可靠了,可是正如我讲过的那样,大家决定要进行实体的世界交流,认为这样会促进相互间的理解和合作,其价值不可估量。计划制订出来了,几个恒星和其周围的行星将被发射出去,穿越两大文化之间浩瀚的空间。旅途漫长,距离比之此前进行过的旅途要远成千上万倍。旅途完成之际,各个星系中许许多多的恒星可能已经熄灭,宇宙生命的完结也许就在眼前。可是大家还是认为,以这样的方式将宇宙中各个星系连接起来是有价值的,能在宇宙生命最后最困难的阶段大大增加彼此的了解。

经过天才的实验和计算,星系间航行的第一次尝试开始了。一颗周围没有行星的恒星,成为航行中自然能源和亚原子能源的能量库。通过精密的设计,这颗充当能量库的恒星将飞向另一颗选定好的恒星,将那颗恒星逼出轨道,带着它自己的行星飞向另外一个星系。选定的恒星飞出轨道的过程,以及在航行中加速的过程中,它所带的行星都应保持在原来的轨道上,这个工作非常棘手,但是最终还是完成了,只损失了十几个世界。但是就在这颗选定的恒星飞出了轨道,开始加速的时候,爆炸发生了,恒星发出耀眼的白光,迅速吞没毁灭了周边的世界,接着恒星又平静下去。

纵观星系的历史,恒星突然爆发,突然平静的现象很常见。究其原因,是因为恒星的外层发生了亚原子爆炸。诱因可能是因为外来星体的撞击,通常外来星体的个头不会超过小行星大小;还有可能就是恒星自身物质演化造成的因素。但是这两种情况都在银河世界社会的精确掌控之中:一是可以改变外来星体的轨道,二是可以将遭受威胁的世界体系转移到安全的地带。但是我们刚才讲的那场灾难却是始料不及,找不到任何原因。因为它违背了现有的物理法则。

银河社会正在苦思灾难的原因,这时,又有一颗恒星爆炸了。这一次是一组领头世界体系的太阳爆炸了。在爆炸之前,该世界体系正在尝试增加这颗太阳的光辐射量,大家认为应该是进行的实验引发了这次爆炸。可是相继又有恒星爆炸了,周围的行星毁于一旦。几个案例里都在进行各种实验,要么就是试图改变恒星的轨道,要不就是试图开发恒星储备的能源。

麻烦还在继续。一个个的世界体系被毁掉了。所有折腾恒星的行为都中止了,但是这种“新星”恶疾还在蔓延之中,势头还越来越猛。每一次爆炸的都是拥有行星的恒星。

正常的“新星”阶段,诱因不是外因而是内因,也只出现在恒星的青年期或是成熟期的早期,有些恒星可能还不止一次。现在银河系处在后期阶段,许多恒星早就过了自然的“新星”阶段。因此,应该把整个世界体系从年轻的恒星边移走,转移到老一点的恒星周围。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这样大动静的迁移进行了几次。史诗般的计划制订出来了,要把整个银河社会都转移到安全的恒星周围,银河系的多余人口不会得到安置,而会实施安乐死。

计划正在进行当中,可是又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灾难。已经发生过爆炸的恒星,只要周围出现了行星,就会反复发生爆炸。而且新的灾难已经初现端倪。非常古老的恒星,早就过了可能发生爆炸的阶段,开始出现骇人的现象。光球层发出羽毛状的发光物质,随着恒星的自转,这种发光物质成摆尾状抛撒出来。有时,抛撒出来的象鼻状的火焰物质将每个轨道上的行星表面煅烧焙烤,所有的生命都不能幸免。有时象鼻状的火焰物质没有扫到所有的行星轨道,一些行星死里逃生。但是如果第一次毁灭不够彻底,象鼻会更为精确地袭击幸存的轨道,毁掉幸存的世界。

事态很快就很明了,如果再不遏制住这两种恒星活动,那么文化将遭到毁灭,也许整个银河系生命就会绝迹。天文知识在这个问题面前束手无策。关于恒星演变的理论似乎完美无缺,可是无法解释这种特别现象。同时银河世界社会开始动手人工引爆那些还没有自动度过“新星”阶段的恒星,借此希望能让它们更加安全,能够再度作为太阳使用。可是各个阶段的恒星都变得危险了,这种举动也就终止了。接着,大家采取措施,想要从已经没有光亮的恒星那儿获取必要的光辐射能量。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使它们的原子发生裂变,至少在一段时期内,使之变成合乎心意的太阳。可是越来越多的恒星开始散发这种火焰似的羽毛状物质,速度蔓延得很快。一个个的世界体系被横扫一空。大家疯狂地调查,最后发现一个方法能够使火焰触角从黄道改道。但是这个方法并不总是可行。而且,即使这次成功了,很快太阳又会吐出另一道火舌。

银河系的状况急剧改变。迄今为止,银河系里的恒星能源储备惊人,但是现在能源就像暴雨,倾盆而下。虽然一次爆炸不足以影响这颗恒星的活力,但是不断爆炸,累加起来消耗就很大。很多年轻的恒星迅速衰老。绝大多数的恒星已经过了自己的黄金时段,许多恒星看上去就像是发着微光的火炭或是毫无生机的炉灰。智慧世界,虽然想尽了各种办法来防御,可是依旧伤亡惨重,数量大大减少了。相比之下,人口剧减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因为银河世界体在其鼎盛时期,是一个高度组织起来的社会。银河体就好比人的大脑,这场灾难直接就抹掉了很多高等“大脑中枢”,大大降低了整个大脑的活力。由于各个世界体系专注于防御自己体系内太阳的攻击,所以世界体系之间的心灵感应交流也极大地削弱了。银河世界体的集体智能处于停止运作的状态。

各个世界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热情已经退去,大家不再热衷于宇宙乌托邦的建立,也不再热衷于通过完善知识和创造力来成就精神世界的探索。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大家就要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大家更愿意以一种宗教的平静来面对最后的命运。那个遥远的宇宙目标,曾经是所有觉醒世界的最高动机,现在看来简直是胆大放肆,甚至是不恭不敬。小小的觉醒世界妄图探知整个宇宙的知识,探知神的旨意。现在该做的就是在这场戏剧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神圣的超脱来品尝自己最后悲剧的结局。

乐于天命的心态很适合当下无法避免的灾难,可是一个新的发现改变了大家的心态。有些世界很早就有了这样的怀疑:恒星不规律的活动不是自然现象,是故意为之,事实上恒星也是有生命的,这样做是为了除掉行星的骚扰。此种可能性最初提出时很难让人相信,但是后来这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明显,只要恒星周围的行星一毁灭,恒星的不规律活动就会结束。当然也有可能,环环围绕的行星有可能会以某种不可解释的纯机械的方式引发恒星的爆炸,或是让它释放出火焰状的触角物质。但是以天体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没有任何机制可以造成这种结果。大家再次开始了心灵感应调查,以测试恒星到底有没有意识,如果有,则设法和恒星的心智取得联系。最初,这种尝试没有收到任何回馈。如果恒星真的有意识,肯定和行星世界的意识截然不同,大家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接近恒星的意识。很有可能,因为恒星的意识要素和行星的意识要素完全没有共同之处,所有根本没法联系上。这些世界动用了所有的想象力,绞尽脑汁,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方法都试过了,但还是没有接到任何回应。恒星故意为之的理论似乎是站不住脚了。有的世界再次认命,不求欣慰,只求安慰。然而,有的世界体系,精通心理沟通技巧,坚持研究,认定只要能和恒星联系上,银河系的两大智慧世界就能达成某种谅解和一致。最后,终于和恒星智能取得了联系。并非我们银河系一人之力,而是另外一个星系从中斡旋,在那个星系里,行星世界和恒星之间已经开始相互了解。

即使是完全觉醒的世界,面对恒星智能这个事实,也觉得匪夷所思,难以理解。而对于我,小小的人类个体,现在已经无法理解其中最显而易见的东西。但是为了能继续讲述我的经历,我必须尽我所能概括一下恒星智能中较为简单的特质。智慧世界与恒星的接触开始了,逐渐了解恒星的体验,他们的发现,我不会在此从头至尾一一叙述。我首先要讲的就是恒星的本质。两者之间的交流完全建立起来之后,智慧世界踌躇之中推导出了恒星的本质。从生物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出发,我们的读者也许能较为容易地理解恒星智能生活的某些方面。

3.恒星的盎然生机

最好是把恒星看待成生物体,但是这种生物体的生理和心理机制都非常奇特。一颗成熟的恒星,它的外层和中间层由“组织”构成,“组织”则由炽热的各种气体构成。恒星内部密度较高,极其活跃,不断向外辐射能量,外层和中间层阻截部分能量,以维持自身运转和恒星的意识。恒星的外层和中间层为生命维持层,其最内层类似消化器官,将原始的太阳辐射转换为维持恒星生命必需的各种形式。消化区之外是调节协作区,相当于恒星的大脑。最外层为日冕,对宇宙环境中的各种及其微弱的刺激做出反应,这些刺激包括附近的恒星、宇宙射线,还有流星的冲撞、周围行星或是恒星引力下的潮汐作用。这种奇特的气体感觉器官不能对周围刺激产生明确的判断,但是它会从性质和方位上区分这些刺激,然后把信息传到相关的“大脑”层。

我们虽然觉得恒星的感觉体验闻所未闻,但是还是在理解范围之内。我们要通过心灵感应的方式体会到恒星对银河系各种微小刺激的感觉虽然困难,但也不是不可为。虽然恒星自己就是大放光芒的球体,但是自己向外辐射的光芒不会激起感觉器官的反应。恒星只能看到从外界照射过来的微弱光线,因此,在恒星的感觉中,周围也是群星璀璨,但是大背景并非一团漆黑,由于恒星能够感觉到人们感觉不到的宇宙射线,所以黑暗中还有宇宙射线的微光。在恒星的视野中,其他恒星因为大小、种类、年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色彩。虽然能够理解恒星的感觉认知,但是在最初,恒星的运动技能是大家所不能理解的。我们必须习惯于一种崭新的运动机能。表面上,恒星自发的运动就是我们所观察到的恒星相对于其他恒星,还有整个银河系的位移。恒星能够大致感知整个银河系的引力分布,但是对周边星球的引力感知更为精确,这些引力是在我们的感知范围以外的。恒星自发地应对它感知到的各种引力,从恒星的角度来看,它的运动毫无疑问是它自身感觉之后,自我意愿的自由表达;而在我们小小智慧世界的天文学家看来却是机械运动。以上就是我们银河世界体经过研究得出的难以置信的结论。

因此一颗恒星正常体验的主要部分就是感知宇宙环境,体内不断的自发变化,以及相对其他恒星的位置改变后的自发变化。这种位置的改变就涉及恒星的旋转和位移的路线。因此恒星的运动生命就好比舞蹈一般,比如说花样滑冰,是完美原则下的完美技艺,都源自恒星本质深处的意识,这种意识随着恒星心智的成熟而日渐明确。

人类对这种完美原则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只知道它在实际中的表现是“最小作用量”这一广为熟知的物理原则;或者说大家能理解的就是,恒星在各种引力和其他影响的条件下,用最不易察觉的方式完成自己的舞蹈。恒星完美地航行在宇宙的电磁场中,反应及时精确,完全在自己的意志掌控之中,就像一辆汽车行驶在蜿蜒的道路上,穿过熙熙攘攘的交通;又像一个芭蕾舞演员,轻松自如地演绎着最复杂精细的动作。恒星整体的运作是一种形态之美,令人欣喜,令人发狂。智慧世界自己也有形式主义的美学经历,完全能感觉到这一点。事实上,正是由于有形式主义的美学经历,智能世界才能和恒星建立起联系。但是恒星如此推崇形式主义美学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则是智慧世界无法理解的,他们能做的也只有姑且信之。很明显,这种美学原则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某种精神本能,而这种本能对于智慧世界而言是永远也无法理解的。

但是单个恒星的生活包括的不仅仅是物理运动,它也有文化精神生活。每个恒星都知道其他的恒星是一个个的意识体。也许是本能再加上心灵感应,但是也有可能是观测到其他恒星的运动从而得出的推论,它们知道彼此的存在。恒星之间的心理关系是我们智慧世界完全陌生的一种社会感知,所以我也不知如何描述。

我们有理由相信单个恒星的行为由两方面决定:一是舞蹈的简朴准则,二是恒星之间合作的社会愿望。恒星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是一种社会关系。这让我想到了管弦乐队,所有的乐队成员都专注于同一件事。也许每颗恒星在演奏自己的乐章之时,它不仅要关注自己纯美学或是纯宗教的念头,还要注意给队友的表达提供正当的机会。如果是这样,那么每个恒星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就不仅是完美实现的形式美,还有彼此之间完美的爱的表达。但是我们如果认为恒星具有人类的感情和同伴关系,也不是很妥。我们不能否认它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应该说它们彼此之间是有爱的。通过心灵感应的调查,我们发现恒星的体验和智慧世界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说它们有思想,有愿望,这也许完全是把它们拟人化了,但是实在是找不到其他的词汇来讲述它们的体验。

恒星的智力发育也是一个过程,从懵懂的婴儿期一直到具有正确判断意识的成熟期。所有的恒星,无论老少,在精神上都具有“天使”的特质,只要知道有正确的行为模式,它们肯定会付诸实践。年少的恒星,虽然也能完美地在银河系中舞蹈,但是和更有经验的年长者相比起来,它们在精神方面就显得有些幼稚或是孩子气了。恒星之中没有罪恶一说,如果明知会有不良结果的错误路线,它们都不会故意去选择,但是年少无知,就会犯下更成熟的恒星心智看来是偏离完美模式的错误。但是恒星中完全觉醒的阶层却能接受这种偏差,并且把它当成整个星系恒星运行中可取的一部分。从智慧世界所知道的自然科学角度出发,年轻恒星的行为是它年轻天性的真实反映;而年长一些的恒星行为也是它们天性的真实写照。但是让人吃惊的是,每颗恒星在每一阶段的成长都会受到其他恒星心灵感应的影响。任何时代的纯物理学都不会捕捉到这个事实。科学家们从收集到的数据里归纳出恒星进化的物理规律,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数据中所包含的不仅有常规的物理学上的相互作用,还有他们根本没有想到的恒星之间精神上的相互作用。

在宇宙的早期阶段,“第一代”恒星只能自己摸索,在毫无帮助的情况下,从婴儿时代走向成熟。而后来的恒星就多少有了前辈的引导,因此能够更快地从懵懂状态过渡到心智成熟阶段,成为头脑完全清醒的精神个体,成为所在宇宙的精神世界的一分子。我们知道原始星云浓缩成恒星,有早有晚,而出现最晚的恒星过渡到成熟期所用的时间最短,因此在恒星界,普遍认为,只要假以时日,在这些最年轻的恒星成熟之际,它们在精神世界方面的洞察力肯定要超越它们最了不起的前辈。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说,所有的恒星都有两个愿望:一是在恒星的集体舞蹈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二是尽力获得洞察宇宙本质的能力。第二个愿望是智慧世界最能理解的一个恒星智能要素。恒星度过自己漫长的青年期,也就是人类天文学家所观察到的“红巨星”期后,它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就来到了。黄金时期结束之后,它就会迅速收缩,进入矮星状态,此时(注:是指银河系行星世界开始了解恒星世界的时候)我们的太阳就处于矮星状态。物理性的大改变也同时伴有深远的精神世界改变。此时,在银河系的舞蹈节奏中,成为矮星的恒星已不再冲劲十足,但是它们思维却更加清晰,看问题更加一针见血。它对恒星日复一日的舞蹈兴趣大减,而更加注重应有的精神意义。漫长的物理成熟期过后,又一个危机来到了。恒星进一步收缩,体积大大减小,密度非常高,从而进入了我们天文学家所说的白矮星阶段。我们的智慧世界无法进入处在危机中的白矮星的精神世界。这场危机似乎是绝望和重塑希望的阶段。之后恒星的心智呈现出一种费解,甚至是让人害怕的消极特质,它们冷淡、愤世嫉俗、沉默超然,我们怀疑这一切只是外在表现,恒星内心经历的是我们所看不到的某种狂喜。无论事实究竟如何,年老的恒星依旧兢兢业业地踏着舞步,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但是它的心境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年少时对美学的狂热,成熟时更为稳重诚挚的愿望,成熟时对智慧的执着追求,这一切都淡去了。或许恒星此时对自己已经获得的成就心满意足,乐于以一种超然和洞察的态度来享受它周围的宇宙。智慧世界无法理解年老恒星的心智,大家不确定的是:这到底是源于它们心智超群,还是精神出了什么问题?年老恒星的这种状态会持续很久,在此过程中,它的能量逐渐消失,精神上也越来越封闭,然后就是年老体衰,昏睡不醒。最后光芒也熄灭了,它的组织在死亡中分解。但是它依然在太空中无意识地航行,可是其他意识清醒的恒星对此不无反感。

粗略讲来,这就是一颗普通恒星正常的一生。但是大的分类下面还有很多小的种群。恒星的原始大小和构成都有不同,也许给邻近恒星造成的心理冲击也不同。最常见的奇特类型就是双子星,两个巨大的火球,在太空中跳着优美的华尔兹,有时几乎是贴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恒星之间的所有关系一样,是纯真无邪的。可是我们不能肯定,它们之间有没有一种爱慕的情思,或者它们只是把对方当作合作者。调查清楚地表明,它们成双成对,蜿蜒漫步于星系之中,的确,它们都悦然于心,这是一种合作的愉悦。爱情?这就很难说了。到了一定的时候,两颗恒星失去了推动力,就真的碰到了一块儿。电光火焰之中交织着喜悦和痛苦,它们合二为一。一段时期的昏迷之后,新形成的恒星产生新的组织,又成了纯真恒星中的一员。所有恒星当中,最让人费解的还属变光星。它们的精神状态在狂热和安静之间不断更替,其物理节奏也和它们的心境匹配,相应更替。除此之外,我们对它就一无所知了。

恒星舞蹈的过程中,有一小部分恒星会遭遇到一件事情,其心理意义重大。两颗或是三颗行星会凑到一块儿,接下来就是彼此之间发射出电光火花。“飞蛾之吻”之际,电光之中,行星诞生了。参与其中的恒星经历了一种强烈的不为人类所知的身体上的狂喜。有过这种经历的恒星理应对身体和精神的结合有了奇特生动的认知。“处女”恒星虽然没能有幸经历这种奇妙的冒险,也似乎无意违背舞蹈神圣的规则,创造机会相遇其他恒星。它们谨守天命,旁观有幸一试的恒星经历生命中的狂喜。恒星的心智实在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在此我勉为其难,用人类的比喻来形容恒星的心智,其实也有误导之嫌。在恒星和智慧世界的关系上,我还是只有用人类的比喻来描述,此时误导的嫌疑也就更大了,因为在和智慧世界的关系压力之下,恒星第一次经历了表面上类似人类的情感。要是没有受到智慧世界的干扰,恒星共同体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完美地表现着自己的天性和共同的精神世界,正直公正,无忧无虑。它们甚至能平静地接受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在它们看来,衰老和死亡是存在模式的一部分,恒星想要的并非是长生不老,而是恒星本质的完美成熟。但是,当智慧世界中的这些行星开始干涉恒星的能源和运动模式的时候,恒星怕是经历了一种自己无法理解的全新情绪。被行星世界干扰的恒星心神不宁,内心冲突。它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是为什么,它们犯错,不是无意之举,而是有意为之。事实就是他们犯下了罪恶。虽然它们崇尚的依然是正义,但是它们却选择了谬误。

我说过这麻烦是前所未有的。严格来讲,这话说得不对。几乎每个恒星早期都经历过类似于蒙羞的事情。每个恒星都选择了缄默不言,天长日久之后,自己能够容忍它的存在,或是自己根除了羞愧的源头。真是让人惊奇呀,恒星的本质在许多方面都和人类迥异,是人类觉得不可理解的,但是在这一方面,它们却是如此的“人类”。事情就是这样的。

恒星在生命的早期,外层上除了正常的气体之外,还有一种寄生气体,一团团独立的火焰生物,体积和地球上的云彩差不多大,但是有时也有地球般大小。这些“火怪”或者像恒星正常的组织一样从恒星内核涌出的能量中汲取能源,或是直接侵食恒星表层正常的组织。生物进化的原则同样适用于此处,时间一长,就出现了多种智慧的火焰状生物。有时火焰状生物还没有达到智慧生命的层次,但是它给恒星组织造成的不良影响已经很明显了,恒星感觉到自己得了皮肤病,或是感觉器官染病,甚至是更深层次的组织染病。此时它所经历的情绪也和人类有几分相似,它害怕,它羞愧,就像人类一样,它急于掩盖,不想让同类通过心灵感应得知它的病情。

这些火怪从未征服过它们寄居的火球世界。或早或晚,很多都死掉了,有些死于某种天灾,有些死于相互残杀,有些死于恒星自我清理的行为。还有很多活了下来,但是它们给恒星造成的伤害微乎其微,因为它们的存在,恒星会觉得有些不自在,和其他恒星交往的时候会有所隐瞒,不是完全推心置腹。恒星的大众文化根本就忽略掉了火怪寄生虫的存在。每一个长了寄生虫的恒星都认为自己是星系中唯一的受害者或是有罪的恒星。寄生虫也对恒星的思想造成了影响。它引入了纯洁这个概念。因为自己不纯洁,所以每个恒星都更加珍视恒星共同体的纯洁。

当智慧世界大肆发掘恒星的资源,改变恒星的轨道时,此时恒星的感觉就不是隐藏的羞愧,而是公然的受辱。众目睽睽之下,该恒星公然违背了舞蹈的准则。一开始,众恒星目瞪口呆,迷惑不解。处女恒星开始低声议论,弥足珍贵的恒星接触,自然形成了行星,而最后却导致了这样羞耻的不规不矩,那么接触时的那种狂喜也许就是罪恶的。犯错的恒星抗议,说自己不是罪人,是受害者,是围绕它们运行的行星不知用了什么力量让它们脱离了轨道。但是它们内心深处也在怀疑自己。很久以前那次接触,恒星之间通体的狂喜之感,是不是真的违背了舞蹈的准则呢?它们还怀疑,自己这样不规不矩,舆论哗然,如果当初自己意志坚定,即便有外力的推动骚扰,也可以岿然不动,继续按自己的路线行驶。

与此同时,智慧行星的力量越来越大,它们胆大妄为,作为寄生虫竟敢操纵恒星以供自己的需求。在恒星看来,这些犯错的恒星是危险的疯子。我前面已经说过了,当智慧世界想要发射一颗恒星,向邻近的星系派出第一位使者之际,危机爆发了。这颗受伤的恒星,因为自己的疯子行径,惊恐不已,采取了唯一的报复手段。它爆发了,进入“新星”阶段,成功毁灭了周遭的行星。从恒星正统的观点来看,这种行为属于七大罪恶,因为它亵渎干涉了上天给恒星安排的命运。可是这种行为达到了想要的结果,其他绝望中的恒星纷纷效仿。因此才有了银河社会体经历的恐慌时代。对恒星而言,这个时期也不好受,很快整个恒星社会都绝望起来。过去完美的福祉状态一去不复返。“上帝之城”已经沦为一个充斥着仇恨、相互指责的绝望之地。大量的年幼恒星成为早熟幽怨的矮星,而年长些的恒星大多则变得衰老不堪。恒星之舞一片混乱。它们依然保留着对舞蹈准则的热忱,但是何为准则,它们的理解混淆了。精神生活让位于紧急行动。它们还保留着洞察宇宙本质的热忱,但是它们的洞察力模糊了。在这之前,恒星无论长幼,都率真自信,它们相信宇宙的完美,相信宇宙背后的那股力量是正直公正的,可是现在它们有的只是茫然绝望。

4.银河共生体

以上就是智慧世界最初想用心灵感应和智慧恒星取得联系时的局势。从单纯的联系发展到举步维艰的笨拙交流,这期间经历了好些阶段,我在此不再一一叙述。一段时间之后,恒星肯定也认识到了这样的道理,制约它们的不仅有各种物理力量、魔鬼,还有我们智慧世界的本质与它们迥异,但是说到底又和它们的本质如出一辙。我们通过心灵感应感受到了横扫整个恒星社会的惊讶。两种观点、两种政策、两大阵营逐渐形成了。

其中一大阵营认为,智慧行星只是娇柔作态,它们的历史充斥着罪恶、冲突和屠杀,这样的生物体一定是邪恶残忍的,与它们和谈无异于自取其祸。这一派阵营最初得到了大多数恒星的支持,它们督促继续战争,毁灭所有的行星。而少数派的阵营呼吁和平。它们强调,行星不过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追逐和恒星一样的目标。它们甚至暗示,这些微小的存在体,经历丰富,长期和邪恶纠缠不清,也许会有恒星,这些降落凡间的天使所缺少的洞察力。如果两者能够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璀璨的共生体社会,共同奋斗,达成彼此都珍爱的目标,也就是成就完全觉醒的精神世界,难道不行吗?很长时间内,大多数恒星都没有听取这个建议。毁灭还在进行中。它们肆意挥霍着银河系宝贵的能源。一个个的世界体系被摧毁了。一个个的恒星消耗殆尽,不省人事。整个过程中,世界体保持着平和的态度,它们没有再发掘恒星的能源,没有再去改变恒星的轨道,也没有再人工爆破恒星。

恒星的观点开始改变。大屠杀运动慢了下来,最后停止了。接着就是一段时期的“隔离主义”,恒星专注于修复自己支离破碎的社会,完全没有理会以前的敌人。逐渐地,行星和它们的太阳之间摸索着开始了亲善之举。两者之间虽然迥异,无法理解对方的特质,但是两者都是神志清明之辈,不会受制于部落情绪的影响。双方决定克服一切障碍,建立起某种共同体。没过多久,每个恒星都希望自己周围能够有人造行星环绕,和行星建立起“心理共生”的合作关系。恒星已经认识到这些“害虫”也能给予它们有用的东西。两大不同体系的存在体经历互补。恒星依然拥有它们黄金时期纯真智慧的精髓。而行星世界精于分析,擅长观察微观世界,这是苦难羸弱的祖辈给它们留下的财富,流淌在它们的血液里。恒星的眼中,它们微小的同伴面对满是邪恶的宇宙,不是听天由命地接受,而是欣然接受,这让它们百思不得其解。

最后,整个银河系都建立起了恒星和行星体系的共生社会。但是银河系一贫如洗,共生社会最初也是举步维艰。数十亿颗的恒星中只有极少一部分还处在黄金时期。可以用作太阳的恒星周围都围绕了行星。智慧世界对许多死亡的恒星采取了人工分裂原子的方式,使之成为人造太阳,对其他恒星的使用也进入到节俭模式。智慧世界培育出了特殊的智慧生物种族,他们生活在死亡的恒星之上。很快这些种族就遍布上千颗曾经火热的恒星,他们的文明简朴艰苦。死亡恒星上的火山能源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这些培育出来的种族体积微小,身体呈虫子形状。他们费力地匍匐行走在星球表面,原因是这些死亡的恒星引力实在是太大了,一个石头要探出地表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这些虫子状的生物个体从半英寸的地方摔下来,就会粉身碎骨。死亡的恒星上是无尽的黑暗,发光的东西只有人工照明、远处的星光,还有这些星球居住者身上的磷光现象。他们的地下洞穴里有众多的光合作用基地,把恒星中囚禁的能源转化出来供给生活和智能维持的需求。这些生物的智能当然不是以单个个体存在的,而是群体智能。就像昆虫生物,这些小小的个体只是靠本能生活的生物,一旦离开群体,群居的渴望就会驱使他们回到群体当中。

战争极大地削减了智慧行星的数量,可以用作太阳的恒星数量也大大减少了,无法在足够多的太阳周围建立新的行星世界体系,智慧世界的数量已经少得接近了危险的边缘,没有足够多的种类,就无法维持共同体的生活,在此情况下,就需要一些种族居住在死亡的恒星上。银河世界体是一个精密组织的联合体,每个组成部分都有它特别的功能。失去的成员不可复制,所以必须造出新的世界来,至少能大致代替他们的功能。慢慢地,共生社会克服了许多困难,完成了重组的任务,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所有觉醒智能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这是他们骨子里的向往,因此必定是他们欣然信奉的目标。因此共生社会把精力都用在精神世界的进一步觉醒上。

之前,纯真的恒星群体和豪情壮志的银河世界体所希望达到的精神境界不仅关系到银河系,而且关系到整个宇宙,可是现在这样的目标在大家看来已经太渺小了。恒星和行星世界都认识到了,不仅是我们银河系,其他许许多多的星系都在走向自己的末日。维持生命的物质资源曾经看起来是用之不尽,现在却越来越匮乏。资源在全宇宙的分配愈加均匀。潜在的资源已经不多了,智慧生物想要拦截到均匀分配的资源已属不易。很快整个宇宙在体能上就会进入衰老阶段。各式各样的雄心壮志都放弃了。大家都不会再提星系间实体航行的事情。因为此举消耗太大,过去的亿万年间肆意挥霍,所剩的能源经不起这样的消耗。即使是星系内部,一切没有必要的来来往往也都停止了。行星世界紧紧围在他们太阳的周围,太阳的热量一天天地减弱下去,周围的世界也都减小轨道半径更紧地围在太阳周围,获取仅有的温暖。

虽然银河系一贫如洗,但是在很多方面依然是一个乌托邦社会。恒星和行星的共生社会非常和睦。两者间的冲突也是遥远过去的记忆。双方都忠贞于共同的目标。生活中,双方热忱合作,友好地处理分歧,分享共同的兴趣。在探索和理解宇宙的共同事业中,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合理分工。如今恒星群体的死亡数量大大高过以前,原因就是冲突中大量成熟的恒星进入老龄的白矮星阶段。它们死后,躯体都按照遗嘱捐赠出来,或用于开发亚原子能源,或用于人造太阳,或用于虫子状智慧生物的居住地。许多行星体系都围绕在人造太阳的周围。从物理性质而言,人造太阳勉强算得上合格的替代品,但是行星世界的生物已经习惯了活生生的太阳作为精神上的同伴,人造太阳对他们而言无异于是一个大火炉,这让他们非常沮丧。预见到银河系不可避免地会迎来这种共生关系终结的那一天,行星尽其所能吸收恒星纯真的智慧。可是不过亿万年的时间,行星也不得不开始削减自己的数量。他们的太阳温度越来越低,已经容不下那么多的世界环绕周围了。整个银河系的智能,本来就难以维持在最高点,在行星数量减少之后,更是开始萎缩。

但是银河系并没有呈现出悲哀的氛围,反倒是喜气洋洋。共生体的形成大大提高了心灵感应交流的能力。银河世界体中,所有的精神世界前所未有地紧密结合在一起,和谐的多样化精神世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银河系智能。恒星的集体智能超越了单个恒星的智能,银河世界体的集体智能超过了单个世界体系的智能,同样的道理,银河系智能超越了恒星和行星世界的智能。

一个个微小的生物体智能、行星世界智能,还有恒星智能聚集在一起组成了银河系智能,有了众多个体的参与,银河系智能更加丰富,觉醒了,有了更高层次的洞察力,它看见了自己生命短暂。回顾银河系的历史,众生百态,我们的银河系智能看到自己一生冲突不断,还有无尽的忧愁和夭折的危险。目睹过去饱受折磨的精神世界,银河心智并没有自我怜悯或是悔意绵绵,相反它莞尔一笑,就像一个人回忆童年的苦难一样,没有什么不满。正如它所说的,在每个成员的心里,“他们的苦难,似乎是无果的痛苦,却只是为了我的来到所付出的小小代价。苦难发生了,但是整个过去是公正的,甜蜜的,美丽的,因为有我的到来。我的到来补偿了我众多先辈所遭受的痛苦,我是他们渴望得到的天堂。在我所剩不多的生命里,我,连同我在宇宙中的同辈们,将继续前进,淬炼我们对宇宙的认知,达成完美愉悦的洞察力,谨以此献给伟大的造星主,他创造了众世界,创造了众恒星,创造了众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