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编(上)(第3篇-第4篇)
第3篇可控人生核聚变
回首往事,她不会因献身留学虚荣而悔恨,也不会因嫁给出国概念而痛苦更不会因陷入留学集体无意识而遗憾。她会自豪地说:“我已经为自己的一生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而且,我选择的理由,是基于一个伟大的信念--人生可控核聚变!”
案例提示:
梅非月二十一岁,曾就读于北京一所著名中学,因高考发挥失常,没像她的同学那样考上名牌大学,这成了她日后生命中不可逾越的情结。为了挽回体面,她把毕业后迅速出国当成惟一目标,甚至不惜走已经被大多数青年不屑的结婚出国之路。
在与徐老师多次艰难的对话后,她放弃了结婚出国的计划,在五十多人的角逐中脱颖而出,被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金融公司录用。这一成功,驱逐了梅非月落马中国名牌大学的阴影,带来了她进入世界名牌大学的希望。
定义
可控核聚变:据说海水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能量,从海水中提取能量的方式,叫做核聚变。但核聚变目前只能以瞬间爆炸的方式发生,而不能控制、储存、运输而为人类所用。而一旦可控核聚变能够实现,每一滴海水,就会变成一个太阳。人类远古的梦想就能实现,文明就能够永续。
可控人生核聚变:人生也积蓄着无穷无尽的能量。人可以沦落为流浪汉,也能成为拿破仑;人可以成为精神病,也能变成贝多芬;人可以在北大谈不成恋爱临渊羡鱼,也可以退而结网创造新东方。就像每一滴海水,每一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惊天动地的能量。关键是如何引爆你人生的潜能,并以可以控制的方式储存、运输、释放、燃烧!这就是人生可控核聚变的概念和研究这个概念的意义。掌握了人生可控核聚变技术,每个普通人都能成为伟大的光源,照亮他自己和他人的世界。
本文的主题,就是从梅非月这个普通而特殊的女孩,如何通过在新东方咨询处和我的一次次精心对话和策划,控制了她的出国冲动,控制了她的出国时间,控制了她的跨国婚姻,最终实现了她的可控人生核聚变,并等待着让世界震惊……对象梅非月是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女孩。
说她普通,是因为她在北京一所普通大学读书,专业普通是会计,成绩普通属中等,托福普通610分,显然也并不惊人;她说话办事还算灵巧,但绝不是那类能言善辩的物种。长得虽然挺好看,但依然不能使徐老师我语无伦次,虽然我经常会这样。
说她特殊,是因为梅非月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留学时代的诞生。为了留学,以及为了后来不留学,她和我见过好几次面,和我艰难地对过话,被我愤怒地批评过,并在后来的日子里四处执着地寻找我,最后听从了我的意见,从此走上我给她指定的罗马大路,以自己充满智慧和热情的青春,谱写着自己美丽的留学诗篇。
梅非月是一个特殊而普通的女孩。
她的特殊,是因为她对自己的留学人生和奋斗前途,第一次获得了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任意使其发生、发展的可控性。这种根据自己意志控制自己前途的能力,在中国青年奋斗史上,确实是一种崭新的现象。她获得了一种自由:可以在留学时间、工作时间、婚姻时间这些时间因素上,在出国、不出国、读书、还是不读书而就业这些空间因素上,控制自己人生的节奏,寻求自己最大的利益,精确追求留学人生的种种目标。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命运在时空上有了可以控制的能力的时候,也就是人生可控核聚变实现的日子。每个人就都具备了爆发生命原子弹的伟大力量。
因为她的普通性,使她的案例具有了更加特殊的意义。既然作为普通人的梅非月能够实现伟大人生,那么你还有什么不能实现的呢?只要你掌握了人生可控核聚变的能力,人人都可以像梅非月一样,实现自己最遥远的梦想。
可控性留学
1999年的夏天,梅非月让她的爸爸带着她来找我。我并不认识她的爸爸。她的爸爸是另外一个朋友介绍过来。如此辗转找到新东方我的办公室,为了帮助她早日实现出国留学的梦想。
梅非月毕业于一所非常著名的中学,同学们全部在北大清华这一类名牌学校学习。但不幸的是,她自己高考那天因为吃多了蜂王浆——她爸爸回忆说是她忘记吃了,待考——所以临场发挥不好,只考上一个普通高校,是一所说出来对方眼睛不变成牛大的那种。从此青春后期的梅非月就有了一个非常牛角尖的愿望:早日出国留学,争口气给同学们看看。你北大清华有什么牛,我去了美国气死你们这些牛。这个梦想,帮助梅非月征服了自卑,带来了动力,复活了青春,找到了徐老师。
当时梅非月大学二年级刚刚结束,刚刚考完托福,但离GRE还有小两年时间。她对我提出的要求是:我能不能帮助她毕业那年就出国?如果能,出国读什么专业?不管什么专业,能出国就行,她实在无法征服自己要挽回高考失落的面子的欲望。虽然她在北大清华的朋友们,出国观念已经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已经不会太在意她到底是去了美国还是国美。当梅非月的价值观念还抛锚在几年前高考的水平上时,她的其他同学早已轻舟已过万重山,直挂云帆济中国人才市场机会之沧海了!
听完梅非月的情况,我立即对她和她父母说:梅非月毕业后不要立即出国。如果她想要有大出息的话,应该毕业后留在国内工作两三年。最好是在著名外企里面打磨自己。边工作,边积累经验,边深造英语。工作两三年之后,考GMAT,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申请美国著名大学,一举进入留学奋斗的最佳境界。
留学运动在1999年的夏天,已经出现了可控性不留学、可控性先在国内工作的潮流。但是,先知先觉者们往往是自己不自觉地作出了这个选择。而梅非月则是在我的指导下,被迫选择而成为这个潮流的代表者。
我让梅非月在国内工作两三年再出去留学的理由:1、梅非月学的专业是工业财会。这个专业,市场上非常热门。可以在国内找到报酬相当高的工作。特别是世界著名的五大会计事务所,在中国的扩展非常迅速。加上外企大量进入中国,未来几年的中国就业市场上,外企对于会计的需求一定会非常紧迫。尤其是当一个人具备了外企所需要的素质的话,他们将是世界上最抢手的人群。梅非月是中国就业市场上的紧俏商品,白领丽人。
2、我知道梅非月对于在中国就业不感兴趣。她渴望的是早日出国,越早越好,最好今天晚上就走。但梅非月的专业决定了她不宜太早出国。会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商业科目。会计学虽然听上去不浪漫,但在现代经济社会里面有最大的就业和择业的自由。梅非月可以在这个领域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寻找某个她喜欢的事业放射过去,进入自己梦想的职业天地。在工作两年或更多并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之后,梅非月有了去美国读书深造的最充分的准备:她可以去美国继续读会计,也可以去美国读金融、保险、房产、营销、管理、市场等等无数保证她能够毕业后赚很多很多钱的专业。在任何公司的工作经历,只要她认真把这个工作做好,都会成为她将来选择终身事业的雄辩背景。
3、梅非月难道就不能够毕业后直接去美国吗?答案是可以直接去。但是走这样的出国道路,没有什么大前途。美国的MBA学校,一般都对入学申请者提出要求,需要他们具有两三年甚至更长的工作经验。如果没有工作经验,好的学校根本不考虑你,别说自费,即使你捐款人家也不要你。这是MBA的特点,这也是所有Professional专业的共同特点。所以,梅非月如果没有中国的工作经验直接去美国读书,去则能去,但去了肯定进不了真正的好学校。梅非月出国的目的,从根本上说,还是要挖掘自己身上最大的潜力、实现自己人生最高的价值。尤其是MBA这样的专业,如果进入最好的学校,就能给梅非月的未来带来非常强大的背景。说到底,她不是要和北大清华的同学们较劲斗气吗?去一个普通的学校,如何能让北大清华的哥们姐们钦佩?说到底,梅非月的留学欲望,只不过是少女的祈祷和青春的虚荣而已。爸爸妈妈不知实质,还以为非月是一个有理想和追求的三好女儿呢。
4、“假如毕业后就直接去美国,到底有什么坏处?”她的爸爸战战兢兢地问我。我说绝对有坏处。虽然任何时候她都可以唱着毕业歌载歌载舞去美国,但问题是去了美国又如何?毕业以后又怎样?没有工作经验的她,毕业以后在美国很难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因为美国人最看重的就是你的具体经验。回中国?如果你走之前没有中国经验回来也很难得到令她满意的职位,还是因为没有经验。苦苦在美国读书两年之后,发现自己的起点不过如此,那时的梅非月,会看到自己比起那些北大清华的同学来,在人生竞走的道路上又掉了一大截。出国之路辉煌,但必须一步一步走。梅非月急于出国的心情,就像2000奥运会上那个澳大利亚竞走女王,为了在同胞面前展示一下袋鼠故乡的骄傲,居然把竞走当成了赛跑。虽然箭步如鼠,但还是被罚出了常这真是应了中国人民一句老话:欲速则不达。
结论:梅非月毕业后在国内有前途;这个前途必将给梅非月带来更好的美国留学前途;更好的美国留学前途;必将给梅非月带来更好的毕业后的工作前途;毕业后更好的工作前途,就是美国留学诗篇要歌唱的最高境界。梅非月还需要什么呢?梅非月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毕业后工作两年再来找我!这就是1999年那个闷热的夏夜,我面对梅非月和她的父母,在新东方那个破旧的办公室里,对她的前途策划和人生剪裁。
但是梅非月陷入了绝境,情绪明显地恶劣起来。历经艰难找到了出国咨询专家徐老师,没想到徐老师的咨询却是让她不要出国。憋了两年的青春之火,还没有燃烧呢却被他拿着权威的灭火器扑灭。这口气如何咽得下去。
可控性理智
梅非月是如此地被她高考失败的自卑所控制着。她说她一定要立即就走。理由很简单,因为中学同学们都那么优秀。她如果不早点走的话,真的就没有脸见人了。看见她是如此固执,我心里充满了同情与憎恨。虚荣和自卑、面子与浮华,是多少人人生的陷阱、青春的敌人?
于是我说:
“人不要为别人活着,而要为自己活着。哪怕你的父母逼迫你立即就出国,也不要理他们。因为,出国之路是你的人生道路,走得好坏,决定你一生的生活的质量。你可以活得没有一点质量,但不可以不追求活的质量。你的同学,也许会在听说你出国消息后祝贺你一分钟,但他们转眼就会为自己的心思而烦恼。人人为自己的事情还忙不过来呢,谁会真心实意为你高兴或痛苦?你为‘争气’而要出国,其实是一种失败者心态,是一种偏离人生目标的变异的追求。发令枪响过,人人都在向正前方的终点冲刺,但梅非月你却向侧面狂奔。
“人不要为虚荣而活,而要为实质而活。你在国内工作两三年,获得的是实实在在的经验,这个经验,在一个人获得的教育之外,是你人生质量中最重要的实质substance and essence。教育与经验,是人生的精华;名声与羡慕,是青春的浮华。要酿集精华,而不要采揽浮华。因为精华滋润一生,浮华转瞬即逝。可惜的是,在出国求学深造这样本身就是浮华的大道上,能够做到这一点人有几个呢?如果不是在生活面前碰到严重挫折,悲剧与失败给他们教训之后,又有什么人能够听从实质的召唤,而不被浮华诱惑呢?
“人不要为手段活着,而要为目的活着。出国是手段,前途是目的。绿卡是手段,自由是目的。美国是手段,中国是目的。有时候,甚至爱情也只是手段,似水柔情与雄伟性爱才是目的。(Thats why一旦爱情分居,就容易有third party,第三者介入)梅非月你急迫想出国,仔细分析分析,追根究源其实只是为了出国而出国,你没有目的。出国的目的是事业与人生的成功,但你追求的并不是成功,所以你没有目的。现在徐老师我要求你暂时不使用出国这个手段,工作几年再出国,因为徐老师知道留学的最高境界是追求成功。瞧瞧人家俞敏洪,就知道出国根本不是目的——俞敏洪是谁?梅非月居然不知道!那么看看人家王志东,这个家伙也没有留过学。留学当然是一个伟大追求,但如果把它当作时髦当作目的,就会陷入人生的误区。正确的态度是:如果留学能够使你伟大,就留学;但如果不留学也能够获得成功,就不留学。”
梅非月听了几乎被我说服了。但是她看看她的爸爸,好像有话要说。爸爸鼓励她说出来。于是梅非月说:徐老师,你说的也许有道理。但是有件事我还没有告诉你。今年暑假,我的一个阿姨,妈妈的同事,她的儿子从美国回来探亲,他们给我介绍了一下,我们很那个,已经确立了恋爱关系。他希望我早点出国,所以,这也是我急于出国的一个原因。
听了这个理由,我沉默无语良久。当时已经很晚了。我侃了一天大山,比樵夫砍柴还要累吧。我看着被出国欲火烧得失去理性的梅非月,忧郁地说:原来如此!这样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让我想想,下次再说吧。
暮色苍茫中我送走梅非月一家,走回新东方办公室。看着梅非月父亲赠送给我的精美画册,心里却充满郁闷。郁闷我的思想没有在梅非月这里找到市场,郁闷我的语言还没有强大到足以影响每一个人。我的成功是让每一个孩子听从我的人生设计,而梅非月不听。那天晚上我心情郁闷。
但我更郁闷中国孩子和家庭出国心切,几乎不顾一切。梅非月这样优秀的孩子和家庭放着无与伦比的辉煌的前途看不见,却急于追求一种明摆着平庸的出国之路。在中国,还有多少这样的人!
救救孩子与家长,救救前途与辉煌!
欲知梅非月如何获救,且看下回分解。
可控性婚姻
再次见到梅非月,是整整一年后。2000年。一年来我的变化不大,梅非月却已经冷静成熟多了。因为成熟,就多了几分女性魅力。
话说上次见面告别时,梅非月说她母亲同事的儿子从美国回来探亲,和她见了面,两人很有“意思”。虽然这个意思,后来被我说得一点也“没有意思”。但梅非月告诉我,这个恋爱关系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两人的关系已经确立”。那厮希望她早点出国结婚。所以,这也构成梅非月希望早点出国的理由之一。
梅非月说:徐老师,我知道为了虚荣出国是不对的。所以,我决定暂时不为虚荣出国了。不过,今天来找你,我想问问你,为了结婚而出国是不是一个正当的理由,我的男友,或者说未婚夫吧,在美国非常着急催我早点去,我觉得我还是想早点去,你有什么建议?
听了梅非月前半段话,本来我挺高兴,原来她还是要急着走,而且是一个更坏的理由。我的心又郁闷起来。我知道我要对不起那个海外学子了——虽然我和他从来没有见过面但都是留学生已经同经历共命运。我没有理由伤害他。但我更没有理由伤害眼前的梅非月。同意她去美国和他结婚,违反我的思想原则,我无法不表达我的观点。我咬咬牙,做了一个我咨询中最感到内疚的一次正确选择。
于是我说:
“绝对不要去美国和他结婚。毫不犹豫地按照我去年给你的前途配方执行。你的未来,依然只有这样才最伟大,才最符合你个人发展的最根本利益。”
据说爱一个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但是去美国结婚,却有一百个不可以的理由。于是,在这个2000年爱情的季节,我充当了阻止别人结婚的角色。并激情澎湃地实现了这个目的:“梅非月你还小,你才二十岁埃二十岁的时候就追求从一而终,而不是朝三暮四,这简直是画地为牢啊!是比五四时期青年还要落后的追求。梅非月你不能这样过日子。你的自由爱情,今后还多着呢,不能在爱情的蒲公英还没有逆风飞时,就把你这个骨朵封锁在别人的花房里。花的心,藏在蕊中,总把花期都错过;你的心,飞向美国,永远不会有人懂。到时候,你一定会得抑郁症。不得也会得。你曾想为了虚荣放弃前途,事业都不想要了;现在,你更要为了婚姻拒绝爱情,连自由都不要了。为什么你总是有这样那样愚蠢的选择一!?
“爱情?你说你爱他,这是自欺欺人的谎言。你并不爱他。别和我狡辩,不爱就是不爱!爱也不爱。你只是爱他的绿卡和美国留学外衣。国内那么多优秀青年,新东方有那么多优秀单身男老师,你和你的父母不会考虑把你介绍出去。而偏偏来一个美国留学生,爸爸妈妈就急着同意把你嫁出去。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他有美国留学这个迷彩服把你们弄花了眼。你再反过来想一想:假如他现在为了你决定从美国学校退学,回到北京读研究生,从此和你朝夕相处,你想你还会和他结婚吗?不会。这就是问题的关键。留学美国的外套看上去固然很性感,但是一旦你去了美国自己也成为留学生,这件外衣就毫无价值意义。那时你再看脱掉外衣的他,原来并不比别人多一块大头肌,两个肚脐眼。你就怎么看也怎么不神秘,怎么看怎么不崇高,你就会后悔无穷啦。这是后悔无穷的选择二。
“嫁给他,你自己的价值在哪里?去年你认识他的时候你才上大学二年级。这么迫不及待地找个人把自己配出去,简直是低价拍卖!而且出价者包括你的父母、他的父母和他本人,如此看来,我认为那个家伙本身也不是东西(原谅我吧,为了文字精彩,把这个无辜的人也顺着贬低了)。你是一个受害者,虽然参与拍卖你的人都是热爱你的亲人。这个行为的错误在于:他们不仅忽略了梅非月你自身作为一个优秀大学生可能取得的人生成就,不仅忽略了你自己有寻找自身价值的权利,而把你的幸福和自由,和一个留学生挂上钩,你不觉得这是对你能力的怀疑、对你潜力的否认、对你人格的侮辱吗?这是否认你自身价值的错误选择三。
“我并不否认,你通过和他结婚出国有幸福的可能性。但是你更应该想一想不嫁给他靠自己奋斗也能获得成功的必然性。选择前者,你把命运交在别人的手里;选择后者,你把前途扛在了自己肩上!在必然和可能之间,我们选择必然;在别人和自己之间,我们选择自己;在独立和依附之间,我们选择独立;在自由与稳妥之间,我们选择自由!亲爱的,你别无选择!这是选择独立、选择自由、选择和真正的美国精神结婚。独立是第四、自由是第五。一五得五,二五一十。只要你把第一个五做好,不要去美国结婚而留在国内读完你的本科,接着积累工作经验后再出国,按照我给你的可控时间表,你的前途、包括爱情和婚姻生活,就会得到十分的满足!”
80年代以来,通过介绍对象出国的女性很多很多。幸福的人、至少是看上去幸福的人也不是没有。不过,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家的开放,中国人出国方式多了起来,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的比较已经不那么绝望,许多指标甚至都已经赶上和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在2002年初春我写作本篇的时候,有报道说根据一份国际评比机构的报告,北京上海的生活质量,已经超过了香港)。像梅非月这样出身于好家庭、自身好素质的女孩子,已经拥有了自己获取最佳幸福的能力,完全有资格面对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发起自己大胆而自信的挑战。但尽管有这样的优势,她居然还想走利用结婚而出国的道路,简直是包办婚姻的残渣余孽埃在整个这场婚姻闹剧中,惟一使梅非月和她的家人感到心安理得的,是那个远方的男人“还不错”的评估。爱情应该是激情澎湃、盲目疯狂的,而不能仅仅是“还不错”就够了。虽然婚姻可以不排除物质因素,但是,梅非月这样条件好的女孩,其实已经完全不必要走这一步,而能够获得更加有保障的幸福。
为什么会出现梅非月现象?只因她的爸爸妈妈不懂留学的道理,只因她叔叔阿姨不说美国的真相,只因社会对于留学出国的庸俗心态还没有得到最终的清算!这才有了梅非月这样的姑娘,要坚持走这条平庸之路的糟糕选择。
梅非月满面通红,被我分析得哑口无言。突然,她憋足了气,失态地对我说:“那我要是出国之后,喜欢他就和他住,不喜欢他就和他离呢?不就解决了你所说的这些什么自由、什么独立、什么自我、什么爱情这样的问题了吗?”
我看着她,脸上微笑,心里叹息。梅非月这样家庭的女孩子,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假如她会做这样的事,我也就说不出上面那些话。对于海外留学生来说,找一个对象不容易,等到他把身家财产都放在了这个决定他人生幸福的婚姻之上而迎来的只是一个对他并不诚心诚意的新娘时,他们的关系会迅速破裂,生活会急剧恶化。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反应可能要比国内任何男人都更加恶劣,而她的生活,可能要比在国内任何环境里更加绝望。
如果对爱情没有坚定的信念,而只是为了外在的东西而结合,这种结合其实就是苟合,比婚外恋还要坏一倍!因为这是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双重欺骗(而婚外恋只是欺骗别人啊)。任何人的感情都是不可以被欺骗的,留学生的情感,由于海外生活特定的孤独和寂寞就更是这样。
“你不要接受你自己并不坚信的婚姻,既然你并不坚信这是你真正想要的婚姻和爱情,就赶快拒绝他!答应我,梅非月。”
我对梅非月的咨询是如此激情真诚,别人听了好像是我在向她求婚。
我同意,世界上确实有一见钟情的爱情。但和留学生一见钟情的事情要特别小心。就像许多跨国婚姻一样,爱情的基础往往是建立在绿卡或其他某种物质欲望之上。《上海宝贝》中的那个女人爱上了那个德国人,写来写去,离不开洋人那个东西的巨大。天大地大,不如马克的东西大。难怪这样的书要出问题呢。建立在某种会变小的东西——以及会消亡的物质之上的爱情,再大也是渺小的。就古往今来的人类情感而言,肯定是不会长远的。因为,山外有山,大中有大,把尺寸作为自己的归宿,不仅是对于爱情的亵渎,其实更是画地为牢、作茧自缚、身陷囹圄埃梅非月点点头。先是挤出了几滴眼泪,但最后她是真的哭了。她告诉我:“徐老师,其实我就需要你这样的话来打击我。你说的道理其实我全都想过(我惊叹现在的女孩子真的成熟啦!),但就是自己无法走出自己的心理误区,你总算把我彻底揪出来了!我回去就给他写信,让他自己走自己的路,自己和自己结婚。别来烦我。什么爱情,才见了一次面,就要和我结婚!我要留在国内,听你的话,好好工作几年,将来出国读一个顶尖学校的MBA。”
我真感动,在新东方咨询处,我就这样化解了一对跨国恋爱、引爆了一个潜在的婚姻炸弹、拯救了一个孤独而真情的留美学生的感情、点燃了一个普通但前途无量的中国女大学生的奋斗前程。哈莱路亚!虽然这时的我,已经快要累得精神崩溃了。
可控性生命
2001年初夏,离我见到梅非月已经是第三个年头。我接到梅非月打来的电话。梅非月在电话那头,一接通我的手机就泣不成声,吓了我一跳。我说:梅非月,发生什么事啦?
梅非月说:“徐老师,你不知道找你多么难埃我几乎要到新东方来啦——我有好消息要告诉你,如果不告诉你,我会非常非常寝食不安的。”
我心里祈祷但愿她不是告诉我和美国结婚的消息。
“两年前你让我放弃毕业后立即出国的念头,在国内找一份好工作积累工作经验,我当时将信将疑,还不能理解你的话。所以,过了一年又来新东方找你麻烦你。
“一年前你让我放弃和那个留学生的结婚计划,走自己的路、爱自己的人、把一切奋斗的理想放在自己的肩膀上,我当时虽然再次受到震撼和打击,但我依然听了你的话!
“你让我定下毕业后寻找外企工作的机会,让我积极参加学生会活动,让我暂停英语考试而集中精力把英语口语念好对付外企的严酷面试,你让我追求时尚追求性感追求女性化,还让我一定要注意自己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在公众场合说话……“徐老师我要告诉你,你所教我的一切我都努力去做了,而且这一切产生了非常惊人的效果——上个星期,我被世界第一的金融投资机构录取为正式员工,我们全校申请的人有五十几个,就我一个人得到了录用!我在北大的一个中学同学,经过四次面谈,最后还是败下阵来!我好自豪埃“我更要告诉你的是,上个星期我开始实习上班,看见许多师哥师姐,他们对我出国留学的建议,与你和我说的一样。就在国内积累三四年的经验再出国,他们中间许多人就这样出了国,读的都是好学校;还有人也就这样回了国,回国的都有好职位。我真的看见,国外顶尖MBA学校实实在在就在我的身边。
“我感到,两年前能够在新东方遇到你,真的是我一生最美好的转折点。老师,我不知道我应该怎么感激你,你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梅非月在电话那边真的激动得哭泣。
我的心,已经在想着下午的签证咨询课应该怎么上了,而几乎忘记了电话那头的梅非月。因为,梅非月生命中的能量,已经被我强行储存进了她的能源库,只是等待着必将到来的时机释放就行。如果她去不了美国顶尖前二十名的工商管理学院,美国顶尖前二十的工商学院的院长就要引咎辞职了。
就留学的规划和准备这个人生阶段而言,我已经协助梅非月完成了她的可控人生核聚变。我为她的贡献也已经完美实现。她已经不再需要我的指导。所以,我已经不记得后来我们又说了些什么了。
还有没有白白释放着自己生命能源的同学?愿梅非月的故事能给你带来一丝启发。
◎俞敏洪点评
梅非月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留学规划的故事,也是一个特别有技术价值的人生设计案例。什么时候是出国的最佳时机?梅非月对自己人生的判断有很多失误。比如为了虚荣而出国、为了出国而结婚、为了出国而出国,全都是走入了人生误区。她能找到徐小平,真是够幸运的。
不过,我以为梅非月命题还有更严重的意义:她的问题并不纯粹是一个如何选择和控制出国时机的问题。她的故事实际上反映了中国青年终极价值的失落。一个人如果看不到人生的最终目标,不知道怎样生活才有意义,或者看不出通过奋斗和时间的推移能有一个更好的梦想,都会导致短视的行为。梅非月所有的选择,所有这些选择的背后发生的冲突,都是短期思维在作祟。
惰性常常会使人们做出看上去比较容易、但很可能毁了自己一生的选择。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梅非月的故事,其实是留学领域的一种饮鸩止渴的现象,只是在三年五年内,你看不出这个毒药的害处,而且这个毒药之所以依然迷人,在于它的毒性不通过其他人更高的成功、社会更好的发展是看不出来的。
人都是懒惰的。比如说有两件事情,一件是很容易做并且结果也不差,而另外一件事情做起来很艰难而且结果无法预料,人们通常会选择前者,而这个选择会阻碍更长远、更深刻、更有目的性的选择。短视的人很容易看见今天能得到什么,但看不到明天或者将来能得到什么。社会上的大众价值判断就是建立在这种惰性思维之上的,这种惰性思维的特点就是只知今天不知明天,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梅非月想要嫁人出国,就是想走捷径。人们在大众价值判断标准之下很容易失去自己的判断,一个人很难超越大众的眼光来看自己。比如说直到今天,中国大众价值判断标准是,出国一定会比国内好,于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初中高中的时候就送出国,甚至不惜把孩子推向火坑,实际上就是为了赢得一个大众价值判断标准的肯定:你看我的孩子出国了,同时觉得自己送孩子出国,比待在国内好。
一个人能够超越大众价值判断标准来定位自己已经很伟大了,像梅非月这种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并且她的父母就是大众价值体系的代表,让一个孩子超越她的父母去建立一套自己的系统是不可能的。好在她遇到了徐小平,改变了她的价值判断系统,完成了她基于终极价值的人生设计。
第4篇四月是残忍的季节
四月之所以残忍,是因为本文主人公令人嫉妒得窒息的成功。罗娑在徐小平的指导下,放弃了和单位领导进行你死我活内斗的决定和拼命到底的意志。她获得了世界户口:哈佛金奖、管理智慧、国际素质、无限前程。
案例提示:
罗娑,女,毕业于安徽某大学社会学专业研究生班。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为了出国留学,她一面在新东方上课,一面在校外兼课挣钱,为此领导声言要开除她,还要取消她的北京户口。
徐小平唇枪舌剑,使又土又凶的罗娑心悦诚服。解脱了户口、工作、人际关系,进入世界领先企业,2001年她同时获得世界顶尖的五所商学院的录取,其中四所有全额奖学金。从她找徐老师咨询到最终进入哈佛,这个过程不到四年时间。
哈佛耶鲁全要她,苛刻责备斯坦福
据说四月是残忍的季节,但我一直搞不清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直到2001年的这个月份,我见到罗娑之后,才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和分量。
罗娑是我四年前就认识的新东方学生,也是四年来一直断断续续和我有联系的学生。她在电话里告诉我,她要见我的原因,是要当面向我报告她被哈佛以及其他几个美国顶尖商学院录取的喜讯。问题是她的消息实在是太好了,好到了令我这样的成功人士都嫉妒和生气的程度:在美MBA帝国五个顶尖商学院里,有四个大学给了她奖学金和入学资格,惟一没有给她奖学金的,是斯坦福大学,但也给了她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入学录取通知。
罗娑的成功是一个奇迹。但是她假装不满地说:“我感到生气的是斯坦福居然不给我奖学金!”
这下轮到我生气了。我说:“你太庸俗了。说这种话的人,是文化势利主义者。你已经获得这么了不起的成就,却还故作姿态不高兴,你让我们这些什么也没有得到的人,怎么活下去呢!”
“感谢上帝吧。感谢她(She)给了你这么伟大的求学机会,感谢她(She)给了你这么响亮的优秀证明。上帝一定是个女的,否则,她不会给你这么大的成功,不会给你这么丰盛的收获!”
四月是残忍的季节。四月十五日,是美国大学奖学金截止的日子。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欢笑,有人哭泣。有人能够获得累计几十万美元的奖学金,有人却连一个铜板都得不到。像我当年那样!对新东方更多奋斗一年或数年却什么也没有捞到的学员,罗娑令人侧目的成功真的很残忍。不过,作为罗娑,她的青春与才华,应该在四月的阳光下尽情绽放。
罗娑的成功,证明了我们在新东方宣传的“十年树木,五年树人”的重大留学思想和成才观念的成功。看着在四月的阳光下尽情绽放的罗娑,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把眼前的她和四年前的那个寒酸愤怒的女生联系起来。
土而凶恶罗娑恨,化恨为爱罗娑美
1997年的4月,我在新东方咨询处和学生谈话。一个土而凶恶的女孩来到我的面前。她是土是洋,其实与我无关。但她的凶恶,却使我害怕。回家睡觉,好几天都有点不安全感。她的眼睛闪着荧荧的光,她的嘴里吐出嘶嘶的声。
“徐老师,我想和我的单位领导拼了!”罗娑脸色发白,嘴唇发紫,眼睛发绿,青丝发直。
罗娑刚从安徽一个非重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学的是社会学。经过惨重努力,付出不少关系人情,她获得了一个进京户口指标,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部当老师。
罗娑在安徽读研究生课程时上过一些外教课,而且一部分教科书是英语原版,所以她的英语相当不错。虽然来自外地,但是一开口,虽然普通话夹着淮北口音,但一口美式英语并不比北京外企那些气宇轩昂的人差。
拥有硕士学位和流利的英语,罗娑来到北京后开始非常顺利。她也非常努力卖命地工作,开始憧憬她的未来。
她的未来是什么,她自己并不知道。社会学是这样一门学科,说它有用非常有用,说它没用非常没用。关键是你本人到底是否具有运用社会学知识为自己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人才市场上寻找的机会。我认识许多社会学的朋友,他们在众多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常杰出、相当独特的成绩,令人振奋。一个朋友在美国最大的公关公司做中国地区副总裁、一个朋友成了一家报社的总编辑。
但是罗娑想做什么?罗娑能做什么?因为不知道,所以这时候的罗娑,只想和单位领导拼命。我以为单位领导一定是个十恶不赦的大恶棍。但听到最后,却发现什么事情也没有。
因为迷茫,罗娑来北京不久,就开始来新东方报班上课,筹划自己留学的事情。出于留学费用的考虑,罗娑同时还在业余时间做一些兼职教课的工作。这两件事引起了单位领导的强烈不满,认为这个女孩子不是一个好东西,居然一来北京就蠢蠢欲动不务正业,不仅人想出国而且业务上还要出墙。也许这也是一个四月,领导嗅觉中闻到了残忍并且血液中也涌动着残忍,于是和罗娑这样一个娇小的南方女孩摆开阵势较起劲来。领导让她自己做出选择:要么天天坐班,放弃兼课工作和新东方听课,要么就把她的户口迁回安徽去,让她一辈子去听黄梅戏(而不听交响乐)!
七仙女的MM罗娑就这样来到我的面前,向我咨询她的人生问题。带着满腔愤怒与屈辱,罗娑问我除了和单位那个“无耻的、卑鄙的、狭隘的”领导拼到底,搞个鱼死网破,还有没有其他什么办法?
“徐老师我昨天和他非常剧烈地大吵一顿,他威胁要把我从单位开除,并注销我的北京户口。我的困境是,这个单位我是回不去了,而且北京户口也难保。我的工作和户口一下子都没了的话,我今后可怎么办呢?
“真的,徐老师,你知道我的北京户口来之不易。这种领导居然想从这里下手,真的是太可恶了——我真的恨不得把他杀了。”
罗娑从口袋里拿出指甲刀,在指尖慢慢搓,看她咬牙切齿的样子,我想她一定沉浸在杀人的快感中。难怪五年之后首都机场要收缴指甲刀和针线包呢。
看着“走投无路”的罗娑,我似乎听到一个声音在告诉我,有问题的不是那个领导同志,党派他来管罗娑,自有党的道理。有问题的,肯定是罗娑小姐本人。因为,一个正常的可爱的知识女性,即使爱憎分明,也不会把同志当作敌人,发出死亡威胁。
“那个领导”(天底下有多少“那个领导”)再可恶,其实只不过是一个性压抑、钱干瘪的中年男子罢了。他再“变态”,其实也只不过是寻求一点权威感、获得一点成就感、要求一点尊重权而已。其实他也是在追求他的基本人权呢!想去美国留学的罗娑却拒绝给他这个基本人权。并且以蔑视人家、侮辱人家、恶攻人家的方式,来刺伤领导的心灵,来争夺自己的权利。罗娑真的不该这样。
这种几乎要出人命的冲突,其实本来完全是可以避免的,而且可以避免出浪漫情怀出来。想想:如果罗娑这样的妙龄女郎,在兼职之前和他打个招呼,在拿了外快之后向他挤个媚眼,送点秋波,赠点水果,其实问题就解决啦。领导也是人,理解万岁嘛!
可惜罗娑不懂这些。其实这只是一种最简单的人际关系。让对你构成最大威胁的人,成为你最好的朋友,化干戈为玉帛,就像美国和日本一样,从原子弹的打击对象,变成了核保护伞下面的盟友,共享五十年的和平繁荣。
美国都会这么做。梦想去美国留学的罗娑,为什么不能这么做?为什么一定要向自己的领导扔原子弹?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自己不把领导当人看,却要领导把自己当心肝宝贝、独生子女?这是什么无耻要求?这是什么反动逻辑?曾经当过领导的我,深知罗娑这样的女孩子能够给领导的生活带来的什么样的灾难:有时候是崩溃性的,有时候是毁灭性的。
根据这个思想和逻辑,当我对罗娑好好“咨询”了一番之后,她开始变得温柔。当我说到她的痛处和短处时,她居然露出惭愧的笑容——而女孩子一露出惭愧的笑容之时就是她的美丽本性裸露之时,就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水莲不胜寒风的娇羞而感动了诗人徐志摩的时候。
原来罗娑是这么一个美丽可爱的姑娘。我惊奇一个钟头之前,却还没有感觉到一丝这种迹象。
罗娑虽然被我责备得百孔千疮,但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温柔,眼睛里的光芒越来越暖和。最后,罗娑哈哈地笑了。她说她真Stupid(愚蠢)!这么简单的道理还要我来说。
恢复了少女纯真和美好的罗娑问我:那我该怎么办?
领导再坏和为贵,户口再好不要罢
把握了罗娑全部的困惑与追求,于是我说:“怎么办?很简单。先去向领导同志认错。无论如何,你是部下,他是上级。对上级同志,必须要有适当的尊重。你可以和你爸爸妈妈闹分居打离婚,但是领导不是你的爸爸,你必须给他基本的尊重。不能和自己身边的人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人,不是好人。有出息也不大。
“这个事情做好之后,和他开诚布公谈一次。告诉他你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相信领导一定会给你适当让步和妥协。都是人嘛。如果领导吃错了药,坚持一定要你坐班而你无论如何也不能和他和平共处,那么就辞职别干了。
“北京户口?你不是想出国吗?想出国的人北京户口可以休矣。与其你做户口的奴隶不如让户口做你的垃圾。户口户口,中国的户籍制度必将改革,而改革的最后必将是户口失去它现有的特权与枷锁之功能。正在寻求自由的你,为什么要求社会为你戴上镣铐,戴不上镣铐还要哭着喊着打着闹着你恶心不恶心哪你?(君不见短短的三年之后,北京市为吸引留学生,出台了大量优惠鼓励政策。其中户口所代表的各种权益都在政策里面显示无遗,留学生回国肯定可以获得北京户口而中国大地上户籍改革的烈火几乎在遍地燎原)。
“中国社会有许多东西,看上去神圣无比,其实一钱不值。许多在今天搞得别人走投无路的价值标准和政策权威,明天可能就是狗屎一堆。政府有时候出于无聊会做一些规定让你感到幽默,有时候又会出台一些东西让你看见希望。不合理的东西在中国正在全面土崩瓦解,合理的东西在中国如同旭日东升。作为一个有出息有理想的年轻人,最重要的是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并调整自己的行动。为了未来,调整自己的步伐,而不要为了过去,耗费你的资源。
“你的条件要留学是毫无问题的,我坚决支持你。但是最好不要着急。告诉我你想出国学什么?Business? MBA?如果你的追求是真诚的话,你就应该离开这个教学单位而去一个真正的商业公司,去积累你的Business的经验。你的英语很好,你的长相不坏,而且你还会吵架——这说明你的人际关系虽然不好但人际交流能力挺不错。就像战争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吵架能力也是个人综合能力的一个集中表现呢。真的!就看你把这个力量是用于破坏还是用于建设了。
“假如你的目标是去美国读MBA的话,你已经具备了许多必要的条件。但你最大的弱点是在大学里面泡到今天,没有实际操作经验,更没申请MBA所需要的某个特定商业领域里面的背景。你应该去外企,或者私企,或者任何一个蓬勃发展的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机构去,从零做起,从头做起,从小秘和大厨做起(假如需要的话),一直做到总经理助理做到敢在领导头上拉屎而不被开除。这就是成功。
“我给你一个日程吧:一个月之内离开这个你感到压抑的单位,两个月之内自己把这个户口扔掉——我不反对你当着领导的面剪给他看,假如你一定要这么做的话。三个月之内在现代企业里找一份工作重新开始你的奋斗。好好干两年,两年之内不要来新东方读任何东西,而只集中精力做好你的工作,成为你选择的领域里面的优秀专业人士。你的教育程度在这里,我相信你学任何东西都会学得非常杰出非常精彩。如果英语是第一工作语言的话最好,如果不是,那么你应该为自己创造条件,说好用好日常英语。如何创造条件,这是你的事我就不管了。
“第三个年头开始的时候,你来新东方,读一个托福和GMAT班,并争取在第三年内,拿到这两个考试的高分。要想去一流学校,托福至少得有630,GMAT呢,大约700上下吧,虽然并非越高越好。这样,第四年开始的时候,开始申请你的美国商学院,好好把你的教育和工作背景整理整理,精心包装起来,递交到哈佛、耶鲁去,我相信你肯定可以得到哈佛、至少耶鲁的录龋“你的大学不是名牌大学不要紧。国外著名商学院最看重的,是你的工作经验、以及你在申请的材料和过程中展示出来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如果一个没有进过名牌大学的人都能达到申请名牌大学的水平,那么一个名牌大学的MBA教育,将给她带来多么惊人的提升。这是国外大学看人才的一个思路。国外大学越来越重视进行个别面试,所以,口语和交流能力甚至举止表现,对你的申请都有决定性意义。而这些能力,仅仅通过学习并不能达到最佳状态,最好还是通过在工作中使用,才能真正成为你自己的素质。未来四年的工作,实际上是你进入哈佛、登上人生顶峰的一个起跑阶段。四年长吗?不长。要知道,著名商学院新生入学的平均工作年龄都是四年以上呢!再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只要你花个四年时间就能达到人生教育的颠峰,我们提倡的人才观念,比传统的教育思想,提前了九十六年!歌唱吧。
“到了哈佛,不要忘记我!”
我和她拉拉手,告别,再见。
道一声再见,道一声再见,这一声再见里,有无限的艳羡。
罗娑讲课我付钱,小平咨询无束修
转眼到了1999年的4月。两年过去了,罗娑如约没有理过我。
我总觉得我还会碰见罗娑,虽然我知道罗娑也许不会再来找我。找我干什么呢?这样聪明的孩子,一次谈话就够了,心有灵犀一点通,其他都是多余的。
但是某种机缘使得我必须在两年之后的这个四月再次见到她。我去参加一个管理咨询的专业培训会议,付了高额学费来学习怎么做生意,没想到讲师席上侃侃而谈的女孩,竟是罗娑!
两年不见,她比当初见我的时候,要显得温柔恬静得多,而且最大的变化是,罗娑已经从一个安徽来的土而凶恶的女人,变成一个北京城里时尚性感的姑娘。我高兴地看着她,惊叹时光带给现代女性的,往往不是青春的流逝,而是魅力的盛宴。
罗娑告诉我:那天她离开我的咨询处,回到师范大学就离开了“那个领导”(可惜她没有听我的话,并没有和领导和解,而是继续把人家羞辱一顿之后说“户口你留着自己用吧”就扬长而去)。
离开户口和大学,她加入了一家世界行业领袖级企业。她真的是从助理开始做起,在外企强大的培训和文化传统的熏陶下,很快就进了门、入了道,成为市场领域里一个专业人士。由于她具有天生的暴力倾向,所以当她把这个破坏天性转化成为创造性行为时,就产生了巨大的功效。她能面对数百专业人士侃侃而谈,谈笑风生。有些商业培训公司要搞讲座,她常常是被邀请的主讲之一。
我问她出场一次多少钱,她非常鄙夷地说:“才五千人民币!真丢人。”我心里就忿忿地想,你听我咨询我免费,我听你胡说却付钱。这世界越来越有问题了。不过我还是非常欣赏她的演讲,欣赏她的表达艺术。我不知道她的留学申请进展如何了,但我知道,如果哈佛大学招生主任就在现场的话,看见她的这个讲演,不用面试,一定直接把她录取了。
从外地普通大学的普通专业社会学硕士,到北京著名公司的热门市场营销学专家,到将来哈佛耶鲁的MBA,我看见罗娑在人才的天空翩翩起舞,在那里,她简直像是天女散花一样,在婀娜多姿地长袖独舞。我听见春江花月夜的玉音从远处飘来。
青年人不怕没有才能,因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新东方学员,人人都身怀绝技。但身怀绝技的人最怕的,是不去寻找施展才能的机会。罗娑和我的谈话,避免了把绝技用来和别人斗争,也避免了把绝技用在终将过时的偶像崇拜上(比如户口、比如铁饭碗)。她大胆地在市场上找到了自己的用武天地。罗娑的命运向着成功迈进,是历史规律,而历史规律,是不可阻挡的。
在目前的中国人才市场上,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一方面大量职业等待着人才来填满,老板经理们成天为人才难得而叫苦连天;另一方面,大量人才成天叹息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怨声载道,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总觉得自己没有生在好时代,没有赶上好机遇。独具慧眼的人,就找到了惊人的机会;因循守旧的人,就错失了千载良机。
这才是人才领域里一个最大误区。传统教育下出来的学生固然有大量不适应市场经济和外企私企文化的思想肿瘤,但只要把自己按市场规律的需求稍做调整,稍做适应,一个崭新的人才就会诞生。一个罗娑,就会站起来。
此时的罗娑,其实已经提前进入了我所说的人生的颠峰状态:往外看,哈佛耶鲁在向她热情地招手,外企外语又外向,她不出去谁出得去?往里看,中国社会在冲她暧昧地微笑,她可以继续做下去,做到吴士宏然后再感叹高处不胜寒。她也可以自己创业,做成张树敏然后再走投无路。她还可以找一个好的老公,做成杨澜但是结婚之前对老公的文凭最好仔细核查核查,只要不是克莱顿或者巴林顿其他不管是普林斯顿还是波士顿都行。实在不行,其实罗娑还有一种美好的生活,干脆做个家庭主妇又有什么不好。好女孩都去哈佛了谁来和优秀的男孩结婚?
“徐老师你在想什么?”罗娑把手在我眼前晃了晃,才把我从遐想中拉了回来。我说今年你应该把几个考试搞完,完了就该申请哈佛了吧?
罗娑耸耸肩膀,表示没有问题。一个外企老板模样的人走过来和她搭话,她抱歉地对我点点头,示意再见,立即把我抛在一边,去和那个该死的家伙热烈地交谈起来。
我无聊地向窗外看看,窗下一株桃花正在怒放。我这才想起,这依然是一个早春4月,为什么我遇见罗娑的日子,都是这个4月,都是这么残忍?
罗娑成功感四月,后跻奋斗谢春天
这样就到了2001年的4月。这个残忍的季节,罗娑拿着残忍的录取,来找我展示她残忍的成功。我眼睛被她的成功刺痛而心里却在为她歌唱。啊,我的太阳,多么灿烂辉煌!暴风雨过去后,天空多晴朗!罗娑懂一点艺术歌曲吗?罗娑理解这个意思吗?
罗娑的整个申请,和我没有任何关系。她根本没有找过我。在她的公司里,她有许多同事来自美国著名商学院,大家都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和她分享。加上她和新东方真正留学申请的文书信件写作大师何庆权有同乡之谊(何庆泉是湖北人,罗娑是安徽人,罗娑硬说他们两个是老乡,因为两个省是通过大别山还是什么山接壤的!)。被罗娑的热情烘烤得又脆又酥的何庆权成为罗娑留学申请的总指挥,指导她处理申请材料,告诉她美国商学院最喜欢什么样的人才。几个回合下来,罗娑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文件,深深地打动了美国的老师们。
在申请入学的过程中,中国学生最难以对付的是入学面试。而这样的面试,罗娑参加了五个,征服了五个考官。要知道,在外企里面,这种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几乎就是每日例行公事。当考官们在中国看见一个如此西方化的女性时,他们没有意识到,罗娑这样的人才,是中国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一代新人的标志。罗娑的风度气质,就是这一代人越来越普及的行为举止,就是这一代人越来越常见的基本素质。
罗娑是幸运的,她的幸运在于她比别人稍稍早走了一点点。早多久?其实也就领先两三年的样子。
如果罗娑不来新东方,她能获得这种突破性发展吗?她能把户口、工作、上下级关系这些貌似神圣实际上是人身枷锁、看上去无比坚固实际上一触即溃的陈腐扔到垃圾桶里去吗?我相信她做不到。毕竟,这些东西虽然必将过时,但在过时之前,实实在在又是主导中国人生活的灵魂中枢。抛弃他们很容易,但是,如果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可能对你的未来构成致命的威胁。这样的状况,构成了中国青年人生奋斗的特别困境,造成了个人选择的独家烦恼。
还有没有在为了那些并不存在的千钧重负而忍辱负重、熬干青春灯油的男人女人?赶快醒来吧。快看罗娑,她已经在哈佛商学院完成第一年学业,正在展望毕业之后的锦绣前程呢!
而她之所以能够展开翅膀飞翔,只是因为她放下了别人都在背着的沉重的十字架,解放了她的生命,解放了她的未来。
罗娑就这样从残忍的四月走来,又残忍地在四月里消失。我前后认识她四年,目睹她从一个外省来的绝望的姑娘变成了哈佛的MBA学生。我希望,她去了哈佛还会记得我——但是又有什么意义呢?叹息。
谁说四月是残忍的季节?我后来发现,这个说法越来越不科学。连罗娑这样出自滥校、来自外盛没有户口、缺少关系、性格恶劣、智商也就如此这般的女孩子,都能在四月的阳光下蜕变为彩蝶而翩翩地飞入哈佛大学这样世界顶级的圣殿读书,我们自己——新东方的广大学员们——还有什么可叹息的呢?只要从罗娑的成功故事中,找到她成功的脉络和路径,然后你模仿着重复就行啦!瞧,入哈佛就这几招!
四月,原来是这样的美丽宁静,这么和平公允。她给绝望的人带来机会,她把卑贱的人送上梦境。她把罗娑,吹到了哈佛;她也会年复一年,应邀而来,把无数新东方的奋斗者,送到太平洋的那边,去迎接人生最灿烂的春天,去拥抱生命最明媚四月。
◎俞敏洪点评
我知道文章中的罗娑是谁,我和这个女孩其实也挺熟的,所以文章里提出的问题,我也相当了解。
生活中很多人都不自觉地走上了误区,实际上都是被庸俗的社会价值观所误导。罗娑是个很倔强的人,倔强的性格加上陈旧的观念,导致她常常为了某些陈旧可笑的价值去拼命,非常可怕。我知道小平这里只写了她留学成功的一面,还没有触及她生活中的其他悲剧。当然,这个故事已经很完整了。
她认为丢了户口和分配的工作就是丢了生命。陷入了这样的误区,生活永远不能开阔。有些人一生没有辉煌,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辉煌,而是因为他们的头脑中没有闪过辉煌的念头,或者不知道应该如何辉煌。罗娑被户口、单位这样庸俗的东西窒息了。如果当初我留在北大不出来,结果也是一样的。
人跳出自己的局限看事情是很精彩的,如果自己没有能力跳出来,有一个师傅也可以,罗娑的成功得自于徐小平的指导。伟大的先贤都是能够超越自己、超越环境的,释加牟尼可以放弃皇宫生活去苦修,一般人不可能有这样的境界,因此都需要别人指点,然后再去个人奋斗。罗娑在人生迷茫的时候得到了徐小平的指点,她按照他指出的道路获得了成功。所以新东方的人生咨询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咨询,而是由有思想的导师给出的价值指导。
我们这一代人(指四十岁上下的群体)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就已经开始主动选择新的价值了。社会允许我做出个人选择,历史的发展使得这个选择有了成功的可能。我离开北大,放弃那里的职位、住房、北大教师的荣耀或者说虚荣;小平放弃加拿大,王强放弃美国,辞职贝尔佳讯,都是超越时代局限、大胆选择新价值的经典故事。而新东方的成功则证明了最初选择的正确。这些故事已经成为新东方精神的一部分,激励和启发了不少新东方学员。作为过来人,给予这些年轻人新价值,鼓励他们做出正确的人生判断和选择,是我们的责任。
关于罗娑的启示,我还想告诉我们的学生:生活中其实没有绝境。绝境在于你自己的心没有打开。你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使它陷于一片黑暗,你的生活怎么可能光明!封闭的心,如同没有窗户的房间,你会处在永恒的黑暗中。但实际上四周只是一层纸,一捅就破,外面则是一片光辉灿烂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