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领导的道德力量 第三章 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爱因斯坦说:“一切人类的价值的基础是道德”。如果领导的道德品质低下,就会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巨大的道德风险。领导的道德修养已不只是个人问题,它对于企业凝聚力和员工生产积极性的产生,甚至对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都关系重大。对这一点,许多着名的企业家都有着自己的真知灼见和切身的实践体验。有人提出,企业经营之根本就是造就人,只有“优质人”才能制造“优质商品”,而要造就“优质人”,企业领导必须先“造就自己”。“只有先造就了自己,才能造就别人,造就部下,从而造就出优质商品”,此即所谓“欲善人,先善己”。

那么,领导通过哪些方面的努力改造,才能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呢?

努力做一个正直的人

领导的管理,不仅是对物的管理,更是一种对人的管理。人是企业之本,要使企业具有活力,首先要让企业中的人活起来。在领导、激励企业员工的过程中,领导的道德资本具有关键的影响作用。而所有领导的道德资本,都是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他是一个正直的人。在面对千姿百态的诱惑和错综复杂的艰难困苦时,只有正直的人才能沉着冷静,才有超越的眼光,不受眼前的利诱、迷茫、困惑和障碍所左右,把握事物本质规律,看到前途的光明,指明前进的方向。

领导必须是振奋人心的导师,得到员工的仰慕、追随和服从。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一般不会盲目地追随某人。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个人几乎不可能永远地与任何人、任何机构拴在一起。作为一个正直的人,往往拥有坚定的信念和自信,是不论什么人都能长久信得过的人。由于有了这种坚定的信念和自信,他不必去丢弃正义去讨好逢迎某种邪恶势力,因而能够忍受短期的牺牲、损失甚至屈辱,敢于冒险去做自己认为正确和正义的事,使其行为前后一致,使人觉得他们值得信赖,可靠。正直的人格会使他们的家庭、公司以及合作者等都认为他做得对,从而追随他们并与他们合作,为企业的使命献身。

即使在落后和失利时,也不菲薄悲戚,也能坦然地面对现实,既不为虚荣利诱所迷惑,也不为艰辛威胁所挟持。在辉煌时,能够撇去浮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面对危机,能够摆脱失落,持有平和的心态,看到未来的光明和希望,这可以说是成就企业家一切道德的基础。

美国强生公司前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詹姆斯·贝克(James Burke)曾说:“首先,我相信与我们有重要合作关系的人对城实和正直有深刻而强烈的需求;其次,我相信,企业应该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这种需求;最后,我相信,总体而言,那些最能始终不懈地坚持道德行为的企业比其他企业更能取得成功”。

铸造高远的理想信念

理想,是一种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国家、民族、个人不断向上的精神动力。邓小平曾说:“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缺乏信念,放弃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失去对人类崇高道德的弘扬,个人很有可能会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诱惑,何况是集权利、财富于一身的领导。

因此,确立远大的人生志向,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不懈地追求崇高的精神价值,对于培养领导的人格来说非常必要。领导必须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培养一种大视野与向远看的精神,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样才能避免妄自尊大,才能从眼前的蝇头小利中解脱出来,也才能有容人之量。

领导如果能够胸怀天下,把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把中华民族的复兴作为大道来追求的话,人生就具有了崇高的品质和高昂的人格。

让道德修养日有所进

修,是修正错误的言行;养,是涵养自己内在的善心,使之光大充沛。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方面进行自觉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功夫。

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就要注重自己道德内省的修养功夫。儒家强调“反求诸己”也就是强调要在内心世界上下功夫,自己教育、完善自己,培养自律品格。要把自律的生活方式当成目标,把有益于发展的事做出计划,每天按计划来进行,而不能跟着心情走,隔三差五,偶尔为之,不要为自己找借口,不要走捷径,要按部就班,坚持不懈,直至成为习惯。还要注重道德实践的磨练。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事情做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曾经担任台湾大学校长、主导过“台湾经济奇迹”的着名经济学家孙震在他的《理当如此》中这样评论:“尽管台湾社会一直在力争上游,但到处仍是缺少‘品’的例子。消费者缺少‘品位’,家庭缺少‘品质’,政商人物缺少‘品格’,商人缺少‘品德’。”高希均在其序言里说,“没有人,不能做事;没有人才,不能做大事;没有人品,不论做小事大事,都会坏事。”可见,领导要成就大事,必先提高其道德修养。

提升道德修养,还要摆正物质享受和精神生活的位置。这就要求企业家不仅应当把经营企业作为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同时应当将其视为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为国家、社会作贡献的途径,以体现其崇高的精神追求。有这样一个例子,首钢在其蒸蒸日上的时候,一位记者采访首钢董事长,发现他的办公室十分简陋,于是问:作为大型企业的老总,为什么办公室这么寒酸?首钢的这位老总说了一句十分简单而感人的话:“办公室再好也出不了好钢。”毫无疑问,这位老总摆正了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位置,保持着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他的这种精神对于员工来说有着无穷的榜样力量,也给企业带来无限生机。

反复磨砺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人们进行道德抉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心理过程,是人们在履行道德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决心和毅力。一个人对待困难的态度,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都是意志力的重要表现。

人是不完善的,此时的善并不能保证彼时的高尚。每个人都面临一系列可能误入歧途的诱惑,力行道德,绝非轻而易举的事情,它是一个不断地征服自我、超越自我的紧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力来支撑,个体很可能把持不住中途放弃或走向歪路。

因此,对于领导而言,加强意志力的训练可谓非常重要。真正的道德并非迫于外力的控制和惩罚而顺从社会规范,而是当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具备为恶的能力时却选择为善,这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道德高尚。领导只有锻造坚定的意志力才有可能打造高尚的道德人格。

注意陶冶道德情操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领导道德人格的重要内容。提升领导的道德情操,保持精神生活的充实,着重在于修炼“静”功。领导在名缰利锁的诱惑下保持心态平衡,避免急功近利,最需要做的就是修炼“静”功,这也是我国古代诸多君子一贯追求的境界。诸葛亮在给儿子的一封书信里写道:“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修德,非淡薄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静”能使领导淡化名利所产生的浮躁,保持身心健康,做到处变不惊、处险不乱,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同时,静而思诚,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充满诱惑的大千世界,“静”能维持人的善性,保持独立的人格。

陶冶道德情操,保持精神生活的充实,抵御外在侵袭,一方面在于修炼“静”功,另一方面还需要培养领导文明健康、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有利于健康身心的全面、正常的发展,它与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是根本对立的。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才能有效防范不良社会现象的侵袭。

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是丰富多彩的,集邮、摄影、爬山、各种棋类活动和球类活动,都能丰富一个人的生活情趣。领导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通过这些有益的业余爱好,能调节身心,保持精神生活的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内心世界。

2004年4月5日,原包头市“小肥羊”连锁集团负责人姜英武被绑架,后遭杀害。姜英武是包头市着名的企业家,但是在他发迹以后,每日嗜赌成性,结交了许多品德败坏的赌友,最终,被其赌友所骗,丢掉了性命。如果他重视自身的道德建设,注意陶冶道德情操,没有不良的嗜好,或许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了。

领导道德修炼的“四自箴言”

古人说:“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子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这就是说,仅以法律规章的外部约束,还不能使人成为最优秀者,必须加强自身的“内功”修养,管住自己,提升自己,才能追求道德人格的完美。管住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举凡领导都有一定的权力,在一定范围内“说了算”,外部力量的约束往往缺乏力度,稍一放纵,自己的生命之舟就易陷入泥潭。因此,领导要把握住对与错、是与非、荣与辱、义与利、得与失的界限,常存慎独之心,时常戒备和警醒自己,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使自己达到方圆有度的要求。

邹韬奋说过:“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人格形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故要想在道德上日有所进,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和自励。

自重

即自我尊重,自我珍重。自重意识的内在表现,就是时时注意自己的身份,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员工中的影响。自己作贱自己,自己放纵自己,就不是自重。自重意识的外在表现,是尊重别人,尊重朋友,尊重同志。一句话,尊重广大的员工与群众。人与人的关系,在工作上有职务高低之分,在能力上有大小强弱之别,但人格是平等的,懂得尊重别人的企业家,就会“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这样既能得到广大员工的尊重,又能达到自重。

自省

即自我省悟,自我检查,自我解剖。自省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自身的缺陷和毛病。自省的过程,又是不断克服错误、更新提高自我的过程。“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每事责己,则己德日进。以之处人,无往而不顺。”孔子“一日三省吾身”,一代明君李世民曾有“以铜为镜,可以明得失”的自省经验。每个领导都应当经常结合自己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的实际,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社会整体利益和广大员工或群众的要求,有自知之明,勇于自我解剖,敢于揭露和承认自己的短处,逐步锤炼出自己完美的人格。

通过这种道德要求,领导者逐步完成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从而使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自警

即自我警惕,自我戒备,对可能发生的事变和危险有敏锐的察觉,即人们常说的“警钟长鸣”。领导都居于一定的地位,掌握一定的权力,容易听到赞歌,得到实惠,容易养尊处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糊里糊涂,自我陶醉,而不是自我警戒,就会毁在自己手里。尤其是年轻的领导,更应该注意这一点。一个优秀而成熟的领导,在工作有成绩,屡受表扬时要自警:个人成长进步比较顺利时也要自警;特别是在无人监督时,更要自警。

自励

即自我勉励,自我激励。领导的成长进步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需要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激励自己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时代不断发展,领导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不断赋予自身人格与时俱进的新的内容。同时还要看到,企业或组织的发展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遇到不同程度的困厄,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在困难中磨炼坚强的性格和顽强的毅力,并升华弘大的志向,排除一切阻碍,始终引领组织不断前行。

“自重”、“自省”、“自警”和“自励”四位一体,都是对领导者完美道德人格的要求。自重是维护人格的尊严,自省是保持人格的纯正,自警是防止人格的下滑,自励是激发人格的升华。作为领导只有注意学习,加强修养,成为“四自”的模范,才能有效地树立起自身的人格形象,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成为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