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领导的人格魅力 第六章 不轻易承诺,但要信守每一个承诺
领导者的生命是信守诺言
领导者的生命是什么?是信守诺言!
假如你想拥有卓越的驾驭下属的能力,就必须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些忠告应时时出现在你的心里:不要承诺尚在讨论中的公司决定和方案;不要承诺你办不到的事;不要做出自己无力贯彻的决定;不要发布下属不能执行的命令!
假如你打算说话一诺千金,你就必须诚实。因为诚实是高尚的道德标准的一种体现,意味着人格的正直,胸怀的坦荡而且真挚可信。想成为别人的榜样吗?那就以诚待人吧!
假如你想发展高水准的诚实品质,请记住这些忠告: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要以真挚为本;说话做事都力求准确正确;你在任何文件上的签字都是你对那个文件的名誉的保证,相当于你在个人支票、信件、备忘录或者报告上的签字;对你认为是正确的事要给予支持,有勇气承担因自己的失误而造成的恶果。作为一个领导者,任何时候不能降低自己的标准,不能出卖自己的原则,不能欺骗自己;永远把义务和荣誉放在首位。如果你不想冒放弃原则的风险,那你就必须把你的责任感和个人荣誉放到高于一切的位置上。
切勿毁约,毁约近似于说谎。对下属说谎,无异于在下属面前翻脸不认账,自毁形象!下属对主管感到不满的,通常说谎者占绝大多数。因此,主管对于下属有一件事绝对要避免,那就是“毁约”。莫非世上有这么多爱说谎的上司?
实际上,经过仔细推敲之后发现,有许多主管说谎多半是迫不得已的:有时是主管内心并不想说谎,但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主管无法履行约定;也有上司本身了解真情,说出来的时机还不成熟,因此被迫说谎,但是下属并不了解整个事件的性质;还有的是因为上司发生了误会,记错、说错或听错而造成的。即使如此,上司也不能轻率地处理此事。上司应该坚守一项原则——我绝不对下属说谎。
下属通常会随时注意上司的一言一行。一旦发现上司的错误或矛盾之处,就会到处宣扬。虽然此与信赖并不矛盾,但是被捉到小辫子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实际上,下属信赖上司的程度,多半超过上司的想象。因此,一旦下属认为“我被骗了”,那么他对你所产生的愤怒是无法估量的。
你可能碰到原先认为可能完成的任务却突然失败的情形,因而无法履行和下属的约定。此时,你应该尽早向对方说明事情的原委,并且向他道歉。若你说不出口,而又没有寻求解决之道,事态将变得更严重。如何道歉呢?道歉的诀窍在于尊重对方的立场。一开始你必须表示出你的诚意,若你只是一味地替自己辩解,企图掩饰自己的过失,只会招致更严重的后果。一旦说谎的恶名传开来,就很难磨灭掉;必须花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将此恶名根除。
在工作岗位上,如果你必须说谎时,最好在事后找个机会说明事实。但说明不能只是一个借口。毕竟对方因为你的谎言而陷于不利的处境,或遭遇不愉快的事情。因此,你应先对你的谎言诚恳地道歉,然后再加以补充说明。如果对方能够了解你的用心,是最好不过了。但是,一诺千金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必须付诸于行动!言行不一,欺骗下属是领导者必须克服的病症。否则,领导者会自食苦果,毁于一旦!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俗话说得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作为领导者,是否守信,不仅关系领导者个人的威望和功业,也关系到所处的集体的形象和兴衰。所以说,很多时候,领导者的所作所为,并不仅仅代表自己,而是代表所处的集体,对于个人的不守信,在别人看来其实就是集体的不守信,要想维护集体的利益,就必须尽量完善自己。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是春秋时期齐国人,齐襄公的弟弟,后来他做了齐国的国君。在他统治期间,齐国成为春秋各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也被后世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齐国曾与鲁国交战,但鲁国曾派大将军曹沫三次领军攻打齐国,每次都大败而归,还被齐国夺去了大片的领土。鲁庄王害怕齐国乘胜追击,把鲁国的都城也给占领了,于是就打算向齐国求和,并献出遂邑这个地方。齐桓公答应了鲁庄王的请求,两国决定在柯地这个地方举行签约仪式。可是两国国君把盟约刚刚签完,曹沫就冲上前去,用匕首抵住了齐桓公的脖子,并威吓说:“谁也不要上前,否则我就杀了他。”齐国的谋士和将官们都害怕齐桓公会有什么不测,不敢上前,只好问:“你想干什么?”曹沫激动地说:“齐国强大、鲁国弱小这是事实。但是齐国侵占鲁国的领土也太多了,以至于齐国的边境已经延伸到了鲁国的城墙下。鲁国的城墙一倒塌,就会压着齐国的领土。请你们考虑一下吧!”言下之意就是,你们把侵占鲁国的土地都还给鲁国,否则就对你们国君不利。
齐桓公知道如果不答应曹沫的要求,自己肯定活不成,于是就急忙对曹沫说:“好好好,我答应你把侵占鲁国的土地都还给你们。”此话一出,曹沫果然放下了手中匕首,放开齐桓公将他推到齐国臣子的行列中。
齐桓公对此恼羞成怒,脱险后就想违背信约。这时,管仲对他说:“您这样做不妥,人家劫持您是不想和您订立盟约,您事先没有料到这件事,这说明您并不聪明;您面临危险,不得不听从人家的威胁,这说明您不是十分勇敢;您答应了人家却又不想兑现承诺,这说明您不讲信用。作为一国的国君,您既不勇敢,又不聪明,现在您又想不讲信用,以后还会有谁会真心服您呢?而如果您如约还给鲁国土地,这样世人就会给您诚信的美名,这比起鲁国的土地要有价值得多啊。”齐桓公听了,觉得管仲说得很有道理,就如约把侵占鲁国的土地还给了鲁国。
诸侯们听说了齐桓公信守诺言的这件事情,都觉得齐桓公是个值得信赖的人,因而纷纷依附齐国。两年以后,诸侯接受齐桓公的邀请,到甄地聚会,他们心悦诚服地请齐桓公主持大会。从此,齐桓公成为诸侯公认的霸主,开始号令天下,创设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辉煌业绩。
故事中齐桓公听从管仲的劝谏,信守诺言,归还了鲁国的土地,赢得了各国诸侯的信赖,这不能不说是他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重要原因。
言必行,行必果
古人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又说“言必行,行必果”。这是做人的学问,也是处理好人际关系,树立威信的方针。不少领导者做的最糟糕的一件事就是,许了诺却不兑现。他们不珍惜这一诺千金的价值,在听觉和视觉上满足了下属的希望之后,留给了人们漫长的等待,以及最终毫无音讯的失望。
诺言如同激素,最能激发人们的热情。试想在你头脑兴奋的状态下,许下了一个令人振奋的诺言:如果超额完成任务,大家月底将能够拿到40%的分红。这是怎样的一则喜讯啊!情绪高亢的人们已无暇顾及它的真实性了,想像力已穿过时空的隧道进入了月底分红的那一幕。
接下来人们便数着指头算日子,将你的许诺化为精神动力投入到辛勤工作之中。到了月底,人们关注的焦点还能是什么呢?也许你此时最希望的就是有一场突如其来的大事件,将人们的注意力统统吸引到那里去。或者,最好是下属都失忆,在见到你时,问你“我是谁?”这样的问题。
难以实现的诺言比谎言更可怕。虽然谎言可能会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但人们总会有明白事实真相的一天。然而未实现的承诺骗取的却是人们真心的付出。就如同你让一个天真的孩子替你跑腿送一份急件,当孩子满头大汗地跑回来向你索要承诺的奖赏时,你却溜之大吉。那孩子可能从此学会了收取定金。可是,一旦你的下属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你在组织中就是一个失败的领导者,你的权威没有了,信任也失去了。赤裸裸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会让领导者觉得自己置身于一个由僵硬的数字符号构筑的组织环境之中。
领导者只有成为守信者才能产生威信,才能获得下属的信任。
《商君书》记载,商鞅准备在秦国变法,制定新的法律。为了使百姓相信新法是能够坚决执行的,他在京城南城门口立了一根木头,对围观者说:“谁要能将这根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赏他五十两银子。”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有这等好事,怕商鞅的许诺不能兑现。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有一个人扛起木头,从南门一直走到北门。商鞅当场兑现诺言,赏给他五十两银子。这样一来,人们都开始相信商鞅说的话了。自此以后,在他推行所立的新法时,人们都容易遵守了。
我国古人很讲究言不在多,但必须守信的道理。因为自己守信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一般老百姓讲不讲信用,只是关系到他的人际关系;而政治家、军事家讲不讲信用,则关系到治国、治军的大事。在今天,守信更成为一个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虽然大家都知道要守信,也明白守信是怎么回事,但是总有些人会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不能遵守诺言。作为一个领导者,尤其应该重视这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有的领导者,当下属做了一件很令自己满意的事时,总会脱口而出许下一个什么诺言,并且这些许诺大多和升职、加薪有关,让下属引颈期盼。可是也许由于工作繁忙,他说过之后就忘记了,这样会极大地挫伤下属的积极性。
甚至,领导者不遵守自己的诺言将会使下属产生对上司的不信任感。得不到下属信任的领导者怎么可能带领自己的团队做出优秀的成绩呢?领导者的成功总是和团队基层工作人员的努力分不开的。因此不能轻视对下属的许诺,要么不许诺,如果许诺就一定要遵守。哪怕最后领导者需要一定的付出,他也要遵守诺言,否则,失去的东西将会更多。
诚实守信也需要坚持
领导者还要记住一点,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时应该遵守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准则,更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方法。只有你以诚信示人,别人才可能把自己的知识和学问交给你。所以说,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就一定会赢得别人的肯定,不要妄想通过什么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某些不属于你的东西,否则到最后你还是失败者。
宋濂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没有钱读书。酷爱读书的他只能向有藏书的人家借书来看。每次借阅,他总能按讲好的期限及时归还,所以人们都乐意将书借给他。
一次,宋濂借到一本好书,越读越喜欢,于是他就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为了能够按时归还,他就没白天没黑夜地抄书。当时正值隆冬季节,天寒地冻,寒气袭人,宋濂家里又没有什么取暖设备,他的手冻得冰冷僵直。他不得不放下笔,将手伸开、握拢,再伸开、再握拢,或是把双手放在嘴边哈气,等手稍微暖和一点,再接着抄。
宋濂的母亲一觉醒来,发现儿子的屋里灯光还亮着,就掀开门帘进来说:“孩子,你怎么还不睡觉啊?都后半夜了,天这么冷,小心冻坏了身子。”宋濂答道:“娘,我抄书呢!”娘说:“今天太晚了,赶快睡觉吧,明天再抄。白天天气暖和些,屋里也亮堂。”宋濂说:“明天来不及了,我答应明天还书的,今天晚上必须抄完才行。”娘又说:“他们家有那么多的书,不会急着要这本书看吧?”“那倒是!”宋濂一边抄书一边回答,“不过,不管人家是不是等着看这本书,到期了就要归还人家,一天也不能耽误。”
宋濂的母亲见他坚持要继续抄,也就没再说什么。就这样,宋濂一直抄到了天亮,总算把那本书抄完了。白天,他把书还给了主人家。那人接过书一看,干干净净,不卷不折,还是那么平整,非常高兴,就对宋濂说:“快过来看看,这一排都是好书,你想借哪一本就随便挑吧。”
长此以往,宋濂借阅了许多书,大大增长了学识。宋濂渐渐长大,意识到只靠自己埋头苦读,书中许多重要的地方不能领会,需要有人指点。于是他决定去寻访名师。很快,宋濂打听到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并和他约定了拜望的时间。
那位学者的家很远。不巧的是,就在出发前几天,接连下起了大雪;好不容易等到天晴了,却又刮起了强劲的西北风。风卷积雪,天地间一片白茫茫。人们都躲在家里,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
这天一大早,宋濂就装好书箱,捆好铺盖,准备出发了。母亲见了大吃一惊:“儿子,这么大的风雪,你怎么能出远门呢?”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耽误了拜师的日子。”母亲劝他说:“儿子,你想想,去老师那里得经过深山大谷,山里的雪恐怕更深了,哪能迈得动步啊!再说,你就穿这么一件旧棉袄,难以抵御寒气呀!”宋濂说:“娘,约定好了拜师的日子,我做学生的怎么能失信呢?再大的风雪我也得去!”母亲又劝他说:“儿子,碰上这样的天气,就是迟到了,老师也不会责怪你的。”“老师可能不会责怪我,这个我也明白。可是我必须守信用,不能因为老师不会责怪我就失信啊。”说完,宋濂就告别了母亲,冒着刺骨的寒风上路了。
经过几天的艰难跋涉,当宋濂准时到达老师那里时,浑身都快冻僵了。老师见了,感动得连连称赞:“这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一定能成才!”后来,宋濂果真成了一代名臣。
有人曾经说过:拥有诚信,也就掌握了成功的方法。可见诚信在一个人成才的道路上是多么的重要。宋濂的故事告诉我们,宋濂之所以能够成为知识渊博的一代名臣,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他具有诚实守信和坚忍不拔的品格。
我们要记住一点,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时应该遵守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准则,更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方法。只有你以诚信示人,别人才可能把自己的知识和学问教给你。所以说,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就一定会赢得别人的肯定,不要妄想通过什么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某些不属于你的东西,到最后你还是失败者。
不要许诺自己办不到的事
生活中,常有些人喜欢顺口答应别人事情,而事实上却无法做到,这就叫做“空头支票”。
身为一个领导,尤其要避免这点。有些刚上任的领导,由于过分相信自己的实力,很轻易地就会答应下属:“……过些时候我可以指导你。”然而往往却做不到。这样很容易在下属心中留下一个“不守信用”的印象。因此,对于一个领导而言,空头支票绝不能开,一是因为它失去章法,二是因为失信于人。
有一家外贸公司的年轻地区市场负责人王先生,很想将分公司的销售问题解决,于是就向销售部门提出种种计划。当他每一次出差到总公司去时,就向销售科长汇报说:“我那边的产品A销售不佳,应该减少该产品的供应量”、“目前我那边产品B销售量增加,应该适当地增加货源”、“顾客普遍要求送货上门,我们是否考虑开办这项业务,方便顾客也能保持客源”等。
每次当他提出这些问题时,销售科长都会回答他说:“是这样啊!晓得了,我可以考虑一下。”或“我可以和上司商量一下,以后再说好了。”但却总是无法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
一两个月很快地过去了,事情并没有解决。王先生遂想尽各种办法,通过厂长向总公司的常务董事提出报告。常务董事听后说:“原来是这样,我晓得了。我会好好安排,去让销售科长办妥此事。”王先生从常务董事处听到此消息后,非常高兴,以为销售问题即将解决,遂告诉下属和顾客问题很快会解决,只是时间的问题。
又过了三个月,毫无动静,到了第六个月,才有了小的变动,不过,只是些表面工作而已。到此,下属和顾客对王先生的不信任感,愈加强烈了。王先生确实做了很大的努力,而其下属和顾客仍不免在背后批评他。其实错并非在王先生本身,只是由于他急于解决问题,却又处理不当,徒然惹来这些非议。
这个例子很具代表性。很多时候,当领导听到下属的请求时,往往认为事情颇易实现,便一口答允,而不详加考虑各种情况。事后,由于情况变化,或本身判断错误,以致发生执行上的困难,而失信于下属。此时,唯一的解决之道——道歉,真诚地请求下属原谅。如此,下属必能释怀。可惜,大多数的领导都不愿意认错,而佯装不知道,因此下属不信任这样的领导是有理由的。
事实上,凡是那些喜欢开空头支票的领导者,其结果无一例外是众叛亲离!
良好的信誉是一种资本
信誉是什么?就是忠诚,不欺骗。《论语》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古人特别讲究“为人谋”要忠诚,“与朋友交”要讲信誉。
对领导者来说,信誉是一种资本,是一种“金不换”的资本。有信誉就可以聚合队伍,可以取信于人。在很多时候,办企业和做人一样,实际上是一个永无止境挣信誉的过程。因此,一位知名企业领导者曾感叹天底下最容易挣的是钱,最难挣的是信誉。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他认为钱是那种靠技巧和力气就可以挣到的东西,无非是挣多挣少的问题。而信誉是不能靠技巧挣到的,要靠内在的品质与自觉。因此,一个政府、企业或者个人,如果透支信誉,必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由香港影星成龙演绎的那则广告,使“爱多”几乎家喻户晓。在胡志标这个年仅30岁的广东青年带领下,爱多公司创建了中国VCD市场最响亮的牌子,它在中央电视台一掷两亿夺得“标王”的非凡魄力,调动了全国各地新闻媒体的热烈炒作,它在VCD市场上引人瞩目的表现,为自身及合作伙伴带来了滚滚的财富。
然而,到1999年初的时候,爱多公司便出现了一些反常的现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有关爱多公司的产品的广告锐减。在全国的许多大城市中,曾经处处林立、举目皆是的爱多公司的户外广告,不知不觉中已是渐现稀疏。在一些全国性的报刊上,爱多公司的广告同样大幅度减少……到2000年,历经了债务堆积、广告停播、股东危机、法院封楼、下属离开等一系列的打击后,红极一时的爱多公司终因欠巨额债务而陷入了困境,破产在即。到了4月,爱多危机爆发一年后,胡志标又出了事,因涉嫌商业欺诈行为,被警方刑事拘留。因此,有理由问,号称“我们一直在努力”的爱多公司和他们的领导者胡志标“一直在往哪儿努力”?
爱多公司走到今天,其中一个最低级的错误,便是缺乏最基本的商业信用。1999年初,在爱多公司初现病象的时候,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披露,爱多公司连最起码的商业信誉也缺乏。爱多公司的一位供应商说该公司与爱多公司合作几年了,当初为了争取爱多公司的定单下了不少的功夫,认为与爱多公司合作是一次好机会。谁知好景不长,从1997年底至1999年,爱多公司先后占用该公司资金800多万元,还欠着500多万元。另一家公司也反映,在与爱多公司合作的几年中,对方从一开始就未能按时履约支付货款,有240多万元货款未还。这位供应商还表示,爱多公司的林老板(胡志标妻)曾经亲口表示:“我公司作出如下承诺,12月(1998年)结束前40万元的期票兑现给贵公司。1月(1999年)前付出85万元,春节前付清余款,还望贵公司能接受此计划。”可是,后来一分钱未还。尤其让这位供应商不解的是,1998年12月19日,爱多公司还开出了一张40万元的空头支票。同样收到空头支票的另一位供应商直言不讳地批评说,爱多公司的工作效率低,与合作方没有诚意。
写到这里,即使读者不知道爱多公司为何会有今天的尴尬,也能理解爱多公司为什么会衰落,一个不讲信誉的公司迟早会被市场所淘汰。
而且,作为中央电视台的标王VCD的龙头老大,通过广告轰炸,爱多公司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树立起了非常好的品牌形象。可以这么说,爱多公司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超出一般的VCD品牌的。由于人们对爱多公司的期望偏高,而爱多公司本身的技术和管理却跟不上,与一般品牌的VCD技术没有差别,这必然导致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的衰落。可以说,爱多公司夺得标王,进行广告轰炸,其实质是在透支其信誉,透支“爱多”这个品牌,而这种透支的结果,迟早会给企业、给胡志标带来巨大的不幸。
而且,胡志标本人涉嫌商业诈骗行为,被警方拘留,这样的事情也不多见,在中国比较知名的民营企业家当中,胡志标好像是破天荒的第一人,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如果大家都这样吃螃蟹,中国肯定没救了,更别说“播种爱心,创造未来”。胡志标曾经抱怨,“所有的人都对不起我,都是请来的咨询策划人害了我”,却极少反省自己,他应该好好问一问自己,“我对得起别人吗?我有信誉吗?”
因此要牢记忠信是立身之本,企业的信誉就是企业的灵魂,个人的信誉就是个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