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领导说话的学问 第六章 领导者肢体语言妙用
一个成功的语言交流=7%的言辞+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阿尔伯特·迈哈罗宾才
1、眼睛在说话
现实生活中,多数领导,因为诸事缠身,在与人交谈时,目光难免出现飘忽不定。尤其是面对很多人时,更难找到注视点。眼睛里看不到别人,也未能让别人从他的眼睛看到自己,最终使自己所讲之话,成了没有流水环绕的孤山,乏味而没有生气。
所以,作为领导,一定要在口语表达中注意自己的眼神:一是要尽量看着听众说话,二是要注意眼神运用的复杂多样。
事实上,运用眼神讲话,里面有很大的学问和功用,我暂且将其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种:
第一是扫视法。讲话时,用视线从左到右,或从前到后慢慢移动,扫视听众。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比较大的场合的讲话中。但注意扫视的速度不能过快,否则也变成了游移不定,还可能分散听者的注意力。
第二是对视法。讲话中目光注视某一个对象,与之进行视线交流。对视可以使对方在心理上增加对你发言的兴趣,感到一种得到尊重的满足。这种方法可以用在着重向某个人强调自己的观念时,比如,演讲过程中回答某位听众的提问,就可以注视着这个特定的对象发表你对问题的见解。这样还可以有效激发其他听众参与讨论和提问的积极性。
第三是虚视法。目光散成一片,不集中在某一点上,总体效果是“视而不见”。通常是把视线散在听众的中部或后部。虚视法与扫视、对视交叉运用,可以避免眼神的呆板。而且虚视法可以使你视野范围内的一群人感觉到被关注,达到聚集注意力的目的。
视线的投向也能很直接地帮助你传达内心的情绪。眼睛有时比语言更能贴切地表达一个人的想法和态度,嘴巴可以编织谎言,但眼睛却不会说谎。
有人曾特意研究眼神和心理状态的关系,结论是相关性很强:视线向上,表示你正在思索、或者很傲慢;视线向下,表示你忧伤、愧疚或者羞怯;环顾左右,表示你神情慌张、心绪不宁;短暂闭目,表示你极度悲愤、或者心情沉痛。
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户,更重要的是,“眼睛会说话”。那么,你的眼睛究竟“说”了些什么呢?
第一是公务性注视。这是人们在洽谈业务、磋商交易和贸易谈判时使用的一种凝视行为。让我们设想人的前额处有一个三角形,如果一双眼睛盯在这一区域内,那么就制造了一种严肃的气氛,而对方也能感觉出这种眼神是认真的。只要你的视线不拉到对方眼睛之下,你就能继续控制这次交谈。
第二是社会注视。这是人们在社交场合,如茶话会、舞会等各种聚会中所使用的注视。这种注视也是用眼睛看着对话者的三角部位。这个三角是以两眼为上线,嘴为下顶角,也就是在双眼和嘴之间。当你看着对话者脸上的这个部位时,就会造成是一种社交气氛,就好似对谈话者说“嗨,我们是朋友!”
第三是亲密注视。若想亲近某人,你的眼光会游移在对方眼睛至下巴乃至上半身之间。在亲密关系中,你眼睛注视的是对方眼睛至胸部的三角区域;如果关系更近一步,你的注视会是在对方眼睛至胯部的区域。相爱的恋人这样彼此对视,就是在向世人表白:“我们是亲密的一对儿!”
第四是斜眸一瞥。这是一种用来表示兴趣、喜欢、轻视、或敌意态度的注视行为。如果这种行为伴随着微笑和略微翘起的眉头,就是在告诉别人:“我对你感兴趣!”如果伴随的是眉毛下垂、嘴角下撇,这种注视就成了一种表示猜疑、轻视、敌意或批评性的人体信号。
在人际交往中,领导者不仅要“听懂”眼睛所“说”的话,而且也要学会用眼睛来“说话”。通过上面的叙述,你就会明白,在与别人的接触中,你的目光该落在对方身体的哪个部位,这会对你的讲话产生很大影响。
2、身体也在说话
美国有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讲过:动作好像是跟着感觉的,但在实际上动作和感觉是同时发生的,所以我们直接用意志去纠正动作,也就是间接纠正了感觉。例如,我们失掉了愉快,唯一恢复方法,便是快活地坐起来,活动,说话,愉快便像已经和我们同在一处了。
你身体的各部分,都能帮助或配合你的谈话。从你在别人眼中出现,一直到你开口之前,这一段时间,你都在说着话,只是并非用嘴来说。在你开口之前,你的眼睛,你的动作,你的全身都在表现着。这些你所表现的东西,会使人准备听你说话,或是不想听你说话,使人对你发生敬意或是产生恶感。所以在开口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也要特别注意。开口之前,你必须用你全部身体向听众传达你对他们的敬意与好感,暗示你所要说的话的重要性,以及它基本的色调。这不只是在演说的时候要如此,平时说话的时候也是这样。即使在闲谈的时候,在朋友们的客厅里,你由坐着忽然站起来,或者把你的座位向对方移近一点,或者在众人之中,选择一个良好的位置,或者突然采取一个不寻常的姿势,只要你做得自然、得体,对你的言语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姿势是内心的外在表现。所以你如果想训练它成为一个模型,那不但单调,而且可笑。真情愈流露,动作和姿态也愈显得自然。有时因心情愉快,便会不自觉地挥动双手;痛苦悲愤时,会忍不住握住拳头,紧紧地靠在自己的胸前;而当愤怒的时候,则可能挥拳猛击。但是所有的动作和姿态,都是以自然和灵活为要素的。
许多演说家的姿态十分古怪可笑,那也是内心的表现。然而,我们能因为姿态是内心自然的流露,就无论是笨拙或是灵活,都不必去批判、不必加以注意了吗?当然不是的。为了要吸引听众,我们还必须要注意去改善自己的姿态,使其更自然得体,成为使你的口才打动听众的得力助手。
一位正在发言的领导,对于手的安放问题,也必须留心。究竟两只手的位置,怎么处置呢?倘若可能的话,那便忘掉它们好了,让它们自然地垂直在身体的两边。不过万一你觉得它们讨厌,并觉得有些累赘,而认为需要插在衣袋里,或是放在背后,那也可以。总之一句话,总得使你的情绪安静。你切不要注意于两手是否妨碍你的动作,更不必顾虑什么听众会不会留意到你手的位置。
其实,我们的手,是最会说话的。当然也不需要每一句话都配上手势,因为手势做得太多,会使人觉得不自然。可是在重要的地方,配上适当的手势,比较能吸引人的注意。如果能够使人在听你讲话的时候,不但有的听,而且还有的看,那你几乎可以不必担心对方的注意力会从你的身上离去。
不自然的手势,会招致许多人的反感,造成交际的障碍。优美动人的手势,令人心中充满惊喜;柔和温暖的手势,令人心中充满感激;坚决果断的手势,好像有千钧的力量。有的手势令人远远地感到演讲者的热情和欢喜;有的手势却轻率得很;有的手势表示漫不经心;有的手势使人觉得你洋洋自得;有的手势告诉别人自己非常非常的忙;有的手势又告诉对方,下面要说的是非常要紧的事情,请你集中精神来听。在让座、握手、传递物件、表示默契,以及在谈话进行中,手势有时自然地融为谈话的一部分,加强我们语言的力量,丰富我们语言的色调。有的时候,手势也成为一种独立而有效的语言,利用好这种语言,会令你的讲话更具魅力。
总结起来,有几条大致的原则,作为领导,在身体语言上应当特别注意的。
(1)不要重复姿势,任何一种姿势,重复多次总会令人觉得乏味。
(2)用手做手势的时候,不要只从肘部做起,这样会使人感觉你的手势不自然,最好调动整条手臂。
(3)姿势不宜结束得太快。例如,当你伸出食指向前面指着,用这种姿势帮助你说话的语气时,切勿立刻把手缩回,最好等到说完一句话以后,才缩回手臂。
(4)要保持姿势的自然是必须练习的,这种练习,也许在做时觉得有些勉强,但经过相当时日后,便可以渐渐地成为自然了。
(5)你得注意,不能让你的动作或姿势夺取了听众对你说话的注意。许多人的动作过火,反而使听众注意他的动作。
3、领导仪表的“光环效应”
有位著名的企业管理学家,曾把企业发展的四个核心因素比喻成马的四条腿。这四个因素是:领导力、执行力、组织氛围和企业文化。而领导力被放在第一的位置。作为一名领导者,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要想实现强而有力的领导力,自身形象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领导者来说,外表形象就是他给员工、给上级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往往能持久。一位风度翩翩、形象气质俱佳的领导,往往能带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直接激发员工工作的兴趣;反之,一个形象不佳的领导,会给别人留下以不好的印象,甚至使对方在心理上对该公司产生种种疑虑,这可以说是心理学中“光环效应”的结果。
(1)良好的形象表现在服饰方面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得体的服饰对一名领导外表的影响是很大的。
领导的服饰主要应注意以下问题:着装必须整洁大方、挺拔协调。衣服应熨平整,裤子应熨出裤线,衣服领口、袖口保持洁净。另外,衣服必须适合自己的体形特征。领导切忌不修边幅或服饰过于华丽、新奇,以防止过分影响别人的情绪,有碍工作的进行。衣着怪异、头发凌乱、长期不削剪指甲、领带污迹斑斑、衬衣一角外露的领导者很难培养自己的魅力。衣着随便往往是领导者个性的体现,但是他人却认为此领导者马虎大意,很难思维缜密。
对于领导者来说,外表形象不仅是个人形象问题,而且是企业整体形象问题。
男性领导要常修剪头发,保持整洁,不要留长发或怪发型。发式自然且梳理整齐,给人以干练、庄重之感。女性领导的发式多变,但不可怪诞。对女士来说,淡汝可以增加女性的自然美。反之,浓妆艳抹或佩戴过多的首饰,则给人以庸俗的感觉。最后,还要注意服装与鞋袜,以及皮包、帽子的统一。领导者吸引员工要从关注外表形象开始。一个人的外部形象如何常常向人显示他是谁,他的自我感觉如何。
领导者应该培养一种让自己都感觉舒服的外在形象,通过这种外在形象来形成个人风格。这种风格能恰当地表达领导者,而不是表达别人。领导者的个人风格和企业密切相关,它就是企业的象征。
(2)良好的形象还表现在领导的风度和气质方面
仪表和风度是密切相关的,一个气质风度俱佳的领导,他无须言语,只要静静地站或坐在那儿,便能给人一种特殊的感觉以及深刻的印象。
美国已故的国务卿马歇尔将军正是一个有独特领袖气质的人。据说,只要马歇尔将军一出现,就必将成为在场人士的焦点,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他那无形的威严,并被深深地吸引和感动,他那低沉、稳重而精神十足的语调,令人望而生畏、肃然起敬。
除了马歇尔外,拿破仑也具有这种领袖气质。拿破仑一走进房间,所有的人立即屏气凝神,不敢做声,并自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畏之情。非凡的气质与外貌的漂亮与否是毫不相干的。实际上拿破仑本人身高仅160厘米,粗短矮壮。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领导者非凡的气质和风度,并不取决于天生的特质,而取决于后天的知识修养和实践锻炼。这就要求领导者具备广博的知识,还应加强其他方面的修养和锻炼,以培养良好的气质和风度。
一个举止潇洒、神采奕奕、洋溢着生命活力的领导,容易使别人被他的非凡气度震慑住。同时,一个具有风度的领导者是充满魅力的,他的从容自信、干练、有条不紊、不亢不卑使对方不敢在心理上轻视、排斥,会在欣赏的同时更加重视谈话过程。一个具有良好形象的领导者,再加上经验和自信,可以说也是具有一定风度的。反之,一个形貌猥琐、不修边幅的领导是谈不上风度的。另外风度也是一个人富有经验、具有广博知识长期沉淀形成的外部表现,它是内在底蕴和仪表结合的最佳表现。
4、目光是思想的“荧光屏”
蔡特金曾说过:“列宁讲话时不但每一个字都是从他心里发出来的,而且面部的表情更加强了那种感觉”。面部表情语言是指人们通过面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身体语言的一种,它是凭借眼、眉、嘴,以及颜面肌肉的变化等体现出来的,内容极为丰富。
每个人都有面部表情,脸上的每个细胞、每个皱纹、每个神经都表达某种意愿、某种感情、某种倾向。面部表情是最准确的、最微妙的人的“晴雨表”。人的面部表情贵在四个字:自然,真挚。面部表情在面对面的口语交际中,能够辅助有声语言传递信息,沟通人们的感情,面部是思想的“荧光屏”。
生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面部肌肉组织是由二十四双肌筋交错构成的,其中有六双通过舒展来表示愉快的感情,有十八双则用来表示不愉快的感情。这种面部肌肉组织所产生的感情表现,不受国界、地区、人种的限制,是对于任何社会的人都通行的交际手段。
美国记者根宝曾在他写的《回忆罗斯福》一书中说:“在短短二十分钟之内,他的面部表情有:稀奇、好奇、伪装的吃惊、真情的关切、担心、同情、坚定、嬉笑、庄严,都有超绝的魅力,但他可不曾说过一个字。”
可见,面部表情在领导讲话中占据了多么重要的位置。领导讲话的表情语是通过面部表情来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而其中表现力最强的就是目光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嘴巴可以说话,眼睛不能说话,眼睛的奥妙,在于它是真实的。可以编出一千句、一万句谎言,却不能遮挡眼睛的真实性。
领导在说话过程中,眼睛能够把他的思想感情、心理变化、品德学识、性格修养和审美观念等都展现给听众。因此,凡是有经验的领导者,总是注意恰如其分地巧妙运用眼神与有声语言相协调,去表达千变万化的思想感情,去调节交际现场的气氛。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作公开演说和电视讲话时,从不戴眼镜,要同法国人“眼对着眼”地讲话,因为他对眼睛交流思想感情的作用极为重视。今天,我们的不少领导者在和人交流时,不仅倾听人家的谈话,而且眼睛适当地看着对方,能给对方一种受到尊重,受到重视的感觉,这样的谈话一般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也有不少领导,讲话时两眼死盯着讲稿,谈话时两眼或仰望天花板,或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使人感到他“目中无人”,不知他心里在想什么,这样的效果自然不会好。
在有较多听众的场合,领导可以采用环顾或虚视的眼神。环顾就是视线有意识地自然流转,环顾全面。它可以同所有听者保持眼睛的接触,使每个听者都感觉你看到了他,从而增强相互之间的感情联系,提高他们参与说话的兴致。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使说话人通过多角度的视线接触,比较全面地了解听众的心理反应,以随时调整自己的话题。当然环顾要自然适度,速度应适当放慢,不能说话时眼睛老是频繁乱转,那样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还会使人感觉你心不在焉,目空一切。而所谓虚视是指目光似看非看,好像在看什么地方,看什么听众,实际上什么也没看,其范围一般在听众的中部或后部,可用以调整消除飘忽感或呆板感,还可以消除说话人的紧张心理,帮助说话人集中精神思考讲话的内容。
领导讲话时还要注意观察听众的眼神,以便了解听众的心态从而随机调整讲话策略。
听者的眼神暗淡无光,表明其内心有忧伤,说话时就不要神采飞扬;听众眼神突然明亮,表明其对自己或自己的表现产生兴趣,说话时就应趁热打铁;听众眼神游移躲闪,表明其慌乱心虚,说话时就应穷追猛击;听众眼神沉静坚毅,表明其成竹在胸,说话时应谦虚谨慎。
当别人用压倒性的目光盯视你时,你不要看他的眼睛,而是在他前额眼眉的上方找一个地方,然后就目不转睛地盯着看那个地方。这样,谁也没办法用目光的逼视将你压倒,最后那个人除了将自己的目光也降低之外,别无选择。
当然在您愤怒时也不妨以目光表示出来。
据说19世纪埃及有一个名法官叫达乌德,双目犀利,眼光敏锐,在审案时,端坐在瓮中,上面仅露出自己的头,用自己的威严目光死死盯住犯人,阴森恐怖、寒气逼人,因此,犯人多会招供。这当然也许仅仅是传奇式的传说。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一张怒容满面、目光炯炯的照片,据说这是加拿大摄影家卡希的杰作,当时丘吉尔刚步入镜头之内,卡希猛然向前,一把夺下了他的烟斗,首相毫无思想准备,一时勃然大怒,双目圆睁,一手叉腰,气势咄咄逼人。后来,这张照片就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伦三岛“永不投降”的精神象征,不能不说这是管理者面部语言成功运用的一个有力证明。
总之,眼睛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引用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们的这一小节:“不但是身体的面容,姿态和姿势,就是行动和事迹,语言和声音以及它们在不同生活中的千变万化,全部可以艺术化成眼睛。人们从这眼睛里可以认识到内在的无限自由的心灵。”
5、好花还要绿叶扶
语言除了有声语言表达外,还有态势语言。工作中,凡是通过手势、姿态、眼色和面部表情来进行信息传递、思想沟通、感情交流的活动方式,统统称为态势语言。态势语言虽不是由口部发出的语言,却起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领导者的态势语言,是领导活动的信息载体,是领导者语言的重要部分。因此,加强领导者的态势语言艺术,是十分必要的。态势语言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态势语言是人类语言的精华
在领导信息表达中所占比率较高的态势语言是一种最古老、最原始的交际方式,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交际方式,是源远流长的,必不可少的。是人类思维及其表现形式——语言的长期积淀物,是人类语言的精华。罗曼·罗兰曾经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千百倍的语言。”大量事实说明,在领导者的语言艺术中,态势语言艺术具有重要地位。领导者态势语言艺术的高低,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领导者水平的高低,决定着领导活动能否有效。
领导活动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它是一个以协调、组织为主要内容的信息表达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引进态势语言,对于提高领导者的信息表达水平,一定会起到重要作用。
(2)态势语言是形成最佳“第一印象”的关键
领导者是抛头露面的人物,由于实践范围广,同下属接触的时间短暂,因而其“第一印象”的形成就更需要态势语言参与。“第一印象”好,人们日后对于其语言、行为,往往就容易向好的方面推理,有利于为自己树立良好形象和威信;相反,态势语言拙劣,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很糟,也就是说“头三脚”踢不出去,以后再扭转这种不良印象,其难度就要加大许多倍。因此,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十分重视态势语言艺术的修养。
(3)态势语言是传达和联络感情的“信使”
领导者与下属沟通的手段有许多,其中之一就是态势语言。领导者在与下属的交往中,可以采用适度而恰当的态势语言,洞察下属的心理,了解下属的行为目标,巧妙地掌握下属的意图。同时领导又可以运用态势语言向下级输出思想和感情信息,及时地将自己的信息和工作意向传达给下属。领导者是居于统领地位的人。这种地位决定了有许多事情既不好用口语形式表达,又不好用文字形式表达,而只能用态势语言去表达。用态势语言来进行艺术化的表达,既能达到预定目的,又可以避免和消除口语或文字表达所带来的副作用。
(4)态势语言是扶持有声语言的“绿叶”
一般说来,态势语言可以单独进行,而有声语言是不能单独进行的。因为,绝对没有态势语言参与的声音语言是没有的。例如,一个人在讲话,不能只是声音起作用,必然要有表情、语气等,这就产生了态势语言。只不过这种态势语言的表达,有水平高低之分罢了。俗话说,“好花还要绿叶扶”。如果说有声语言是红花,那么态势语言就是绿叶,有声语言只有加上态势语言的扶持,才能使自己声、色、姿、情俱佳,发挥出巨大作用。
6、微笑
据统计,微笑是所有的交际语言中最有感染力的,微笑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际交往的高招”。领导在与周围人相处的时候,不管是同意别人的意见还是不同意,都不要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谁也不愿意和冰冷态度的领导谈话。即使是出于某种无奈而非谈不可,在心底也已经产生了反感。试想,这样的谈话能有好结果吗?因此,领导在交往中要学会笑,笑暖人心,又能体谅人心,给人以幸福感、自由感。
往往一个微笑能很快缩短你与他人之间的距离,表达出你的善意、愉悦,给人春风般的温暖。微笑不花费什么,却有意外的收获。微笑就像一种情绪的调和剂,更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但是在运用微笑传情达意的时候,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要笑得自然
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美好心灵的外现。这样才能笑得自然,笑得亲切,笑得美好、得体。要注意不能为笑而笑,没笑装笑。
(2)要笑得真诚
微笑既是自己愉快心情的外露,也是纯真之情的奉送。真诚的微笑让对方内心产生温暖,有时候还可能引起对方的共鸣,使之陶醉在欢乐之中,加深双方的友情。
(3)要笑得程度合适
微笑是向对方表示一种礼节和尊重。但是如果不注意程度,微笑得放肆、过分、没有节制,就会有失身份,引起对方的反感。
(4)笑的对象要合适
对不同的交际对象,应使用不同含义的微笑,传达不同的感情。不然难免会有适得其反的情况出现。
(5)要笑在合适的场合
微笑并不是不讲条件的,也并不是可以用于一切交际环境。它的运用是很有讲究的。当你面带笑容时,你的心情不会差到哪里去。当你面对一个笑容满面的人时,你也很难不对他报以微笑。微笑使人觉得自己受到欢迎、心情舒畅,但对人微笑也要看场合,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有时候,微笑让你看起来紧张、无助,特别是在笑得太夸张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当你出席一个庄严的集会,去参加一个追悼会,或是讨论重大的政治问题,自然不宜微笑。当你同对方谈论一个严肃的话题,或者告知对方一个不幸的消息时,或者是你的谈话让对方感到不快时,也不应该微笑,或者要及时收起微笑。
7、领导手势语言妙用
手势语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体态语言,它通过手和手指的活动变化使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为此,有人称:“手势是口语表达的第二语言。”
语言学家们认为,手势是人类进化历程中最早使用的交际工具,是先于有声语言的,手势语在当时的交际中,使用频率之高,范围之广,非今日可比。
作为领导,手势的妙用在谈话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手势的运用是否恰当,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领导讲话的效果。恰到好处的手势语则会让你的语言更具有说服力,也会使你的个人形象更具有魅力。
早在两千年前就有一位古罗马的政治家、雄辩家说过:“一切心理活动都伴随着指手画脚等动作。双目传神的面部表情尤其丰富,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甚至连最野蛮的人都能理解。”一位在华讲学的心理学教授与一群聋哑儿童不期而遇,居然能用欧美流行的手势语言同他们顺利交流。事后,这位教授风趣地说:“用手势语交流比不懂英文的人用手势比画更方便、更省事。”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在环球旅行时进行过一次有趣的调查。在一小时的谈判中,芬兰人做手势一次,意大利人八十次。法国人一百二十次,墨西哥人一百八十次,俄国人在表露自己的感情时较为矜持,如果说话时指手画脚,会被看做缺乏教养,然而在西班牙和拉美一些国家在说话时特别喜欢用手指点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
经验表明,手势的运用要注意适当有节。手势是内在情感的自然表露,而不应是生硬的做作。做手势是为了帮助表情达意,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纯属画蛇添足。有的领导认为有手势比无手势好,手势多比手势少好,何况手势还能掩饰自己紧张的情绪呢。这实际上是误解,令人眼花缭乱的手势只能显露出自己的慌乱和无礼,别无任何意义。
有位语言专家说:“为了强调某个重要的观点,手势能缩短你和听众之间的距离。”领导说话时采用的手势应与谈话的主题相适应,打手势也要注意空间的大小。同时领导者应该明确对方手势的含义:平掌摇动通常表示不同意,手指敲桌子可以表示谢谢,双手搓动可表示高兴或着急。领导者在谈话中可以借助手势加强语意,手指可表示数量、赞扬、批评、肯定和否定。打手势时切忌手势幅度过大,过于夸张。
手势有多种复杂的含义。手向上、向前、向内往往表达希望、成功、肯定等积极意义的内容。手向下、向后、向外,往往表达批判、蔑视、否定等消极意义的内容,如空中劈掌表示坚决果断,手指微摇表示蔑视或无所谓,双手摊开表示无可奈何,右手紧握拳头从上劈下表示愤慨、决心等。
关于手摆放的位置,有些专家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在运用时,不可拘泥,只要自然得体均可。但切忌不要把手插到衣袋里,显得对人不尊重,而自己也好像“被捆住了一样”。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手势:
仰手式。即掌心向上,拇指张开,其余几指微曲。手部抬高表示欢欣赞美、申请祈求;手部放平表示诚恳地征求下属的意见,取得支持。
覆手式。即掌心向下,手指状态同上,这是审慎的提醒手势,能抑制听众的情绪,进而达到控制场面的目的,也可表示否认、反对等。
切手式。即手掌挺直全部展开,手指并拢,像一把斧子飕飕地劈下,表示果断、坚决、快刀斩乱麻等。
啄手式。即手指并拢呈簸箕形,指尖向着听众。这种手势具有强烈的针对性、指示性,但也容易形成挑衅性、威胁性,一般不要过多使用。
伸指式。即指头向上,单伸食指表示专门指某人、某事、某意,或引起听众注意;单伸拇指表示自豪或称赞;数指并伸表示数量,对比等。
包手式。即五个手指尖接触,指尖向上,就像一个收紧了开口的钱包。这种手势一般是强调主题和重要观点,在遇到具有探讨性的问题时使用。
推手式。即指尖向上、并拢,掌心向外推出。这种手势常表示排除众议,显示坚决和力量。
抚身式。即用手抚摸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双手自抚表示深思谦逊、诚恳;以手抚胸表示反躯自问;以手抚头,表示懊恼、回忆等。
握拳式。即五指收拢,紧握拳头。这种手势有时表示示威、报复;有时表示激动的感情,坚决的态度,必定要实现的愿望。
另外,手臂的动作也是一种语言暗示。手臂交叉表防御;手臂交叉握拳表敌对;手臂交叉放掌表示有点紧张并在努力控制情绪;一手握另一只手上臂,另外一只手下垂表示缺乏自信,等等。
8、良眸传神
人们的面孔像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内中蕴涵着巨大的感情容量。但神情的表露更在于用眼“说话”,用眼传神。目光是人体最鲜明的机器,一个人的嘴只代表他的经历,眼睛却代表他的内心。传神的目光给人以魅力,宁静的目光给人以传心,快乐的目光给人以活力,真诚的目光可以赢得尊重和友谊。
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在《笔记》中曾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人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也曾把眼睛的活动变化作为人类情绪的表征。
20世纪6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赫斯博士,曾经用瞳孔变化的大小和规律,来测定一个人对事物的兴趣、爱好、动机以及对异性的爱慕等心理变化,发现彼此确实相关。我国古代的孟子也说过:“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这就是说人的眼睛是能够表达思想情感的,甚至能表达用言语难以表达的极其微妙的思想情感。人们内心的隐衷、胸中的秘密,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流露于多变的眼神中。
一般来说,不同的眼神表现着不同的情感。目光明澈表示胸怀坦荡,目光狡黠表示心术不正,目光炯炯表示精神焕发,目光如豆表示心胸狭窄,目光执著表示志怀高远,目光浮动表示轻薄浅陋,目光睿智表示聪明机敏,目光呆滞表示心事重重,目光坚毅表示自强自信,目光衰颓表示自暴自弃。
另外,故弄玄虚的眼神仍是高傲自大的反映,神秘莫测的眼神则是狡猾奸刁的反映;似匣剑出鞘的咄咄逼人的目光是正派敏锐的写照;如蛇蝎蛰伏灰冷阴暗的目光是邪恶刁钻的写照。坦诚者目光像一泓清泉,悠然见底;英武者目光如电掣雷奔,波澜惊绝;典雅者目光似白云初晴,幽鸟相逐;俊秀者目光如玉气藏虹,珠胎含月;妩媚者目光似素花始香,夏梅初笑;豪放者目光如云风波浪,海天苍苍。
如果你双眼虚盯前方,旁若无人,那你的眼神昭示着:我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如果你频频左顾右盼,那你的眼神将告诉别人:我“戒心十足”或“心怀鬼胎”;等等。眼神在交际中具有很大的功用,它可以反映交际者的交际态度,表达交际者丰富多彩的情感意识。在整个交际过程中,眼睛会把他此时的思想情绪、心理变化以及他的品德、学识、性格与审美观等毫无保留地画在眼睛这幅情感的图画中,打印在眼睛这个思想的荧光屏上,让对方看得清楚,读得准确,得到启迪。
从交际主体分析,平视、正视表示理解、平等、喜欢;俯视表示宽容爱护;仰视表示尊敬、期待。从交际客体分析,对你敬仰的人,目光往往平视;喜欢你的人目光会流露出热烈的色彩;傲慢而不可一世的人,目光是仰视、轻视;而讨厌你的人,目光会无意识地乱转,甚至会流露出疲倦的色彩;亏心的人,目光总是有躲躲闪闪的东西;正直无邪的人,目光沉静并给人以诚挚的力量;恋人之间的目光会传递甜蜜的情意,朋友之间的目光会表达关切的深情;与战友离别时,目光里会流露出美好的祝愿和不尽的眷恋;互相对立的人,言辞尽管漂亮,握手尽管热烈,但目光与目光在碰撞中会迸发出挑战的火花来。
9、如何运用首语
所谓首语就是通过头部活动传递信息。它包括点头、摇头、侧头、昂头、低头等。这里说的首语,仅仅是指头部的整体活动传达的信息,而不包括头部的器官传递的信息。
首语在日常交际中是一种极为简单便捷的交流方式。作为领导,使用首语来与人交流是最为常见的事,因此,运用好首语,对一个领导来说,掌握一些简单的首语知识,至关重要。
(1)点头
可以表明这样一些意思:同意、致意、肯定、承认、赞同、感谢、应允、满意,也可以表示理解、顺从等情绪。
(2)摇头
表示这样一些意思:不满、怀疑、反对、否定、拒绝、不同意、不理解、无可奈何等。
(3)歪头
表示不耐烦,或想结束对方的表述,也可表示思考,表示急于脱离话题。
(4)昂头
可以用来表示充满信心、胜利在握、目中无人、骄傲自满等。头一直向后仰,还表示陶醉。
(5)低头
表示不愿面对,或是也很为难,无计可施,等待对方应允或妥协。
在首语的运用方面我们要注意以下一些原则。
一是动作要明显,尤其是它发挥替代功能的时候。如到底是点头还是摇头,要让对方看清楚,正确领会。
二是要注意配合其他交际语言的使用。如点头的时候配合“嗯”,就不至于产生误会。也可以配合其他体态语言使用。有很多成语就体现了这一特点,譬如“点头哈腰”、“昂首阔步”等。
三是要注意一些文化差异。如前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表示同意就是将头向前伸,土耳其人表示否定要把头抬起来,特别是保加利亚和印度的某些民族,用点头表示否定,用摇头表示肯定,与我们的习惯恰好相反。这就要求我们在与这些有文化差异的民族交往之前,先弄清楚他们的习惯。
四是要注意和声音语言的自然配合,而且还要做到动作明显,以便对方正确理解以免误会。
五是首语的使用频率不能过高,虽然在聆听对方说话时,适当的点头或者侧头会让说话的人觉得你在用心听,但是过高的使用频率却会影响说话者的注意力或者使对方感觉到未受重视。
10、坐姿、站姿、走姿
坐姿、站姿、走姿对一个领导者的整体形象塑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甚至同他的相貌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共同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和风度。如果“站无站相”“坐无坐相”“走无走相”,即使这位领导气质形象再好(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其形象也会大打折扣。
外表相貌是天生的,而体姿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的,作为领导,比之一般员工,行走坐立应更讲姿态,以下三点大家供参考。
(1)坐姿
坐姿语就是通过各种坐的姿势来传递信息的语言。
坐姿包括就座和坐定的姿势。入座时要轻而缓,走到座位前转身,轻稳地坐下,不应发出嘈杂的声音。坐下后,上身保持挺直,头部端正,目光平视前方或交谈对象。腰背稍靠椅背,在正式场合,或有尊者在座,不能坐满座位,两手掌心向下,叠放在两腿之上,两腿自然弯曲,小腿与地面基本垂直,两脚平落地面,两膝间的距离,男子以松开一拳或二拳为宜,女子则以不松开为好。非正式场合,允许坐定后双腿叠放或斜放,交叉叠放时,力求做到膝部以上并拢。
无论哪一种坐姿,都要自然放松,面带微笑。在社交场合,不可仰头靠在座位背上或低着头注视地面;身体不可前俯后仰,或歪向一侧;双手不应有多余的动作;双腿不宜分开过大,也不要把小腿搁在大腿上,更不要把两腿直伸开去,或反复不断抖动。这些都是缺乏教养和傲慢的表现,对领导形象极为不利。
(2)站姿
站姿语就是通过站立的姿态传递信息的语言。从一个人的站姿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状态,有很多人站立时喜欢用一只腿做支撑,有的人喜欢倚靠在什么东西上,这些都不是可以在正式场合运用的站姿,让人感觉松懈、不礼貌,我们一定要注意挺身直立,脊背挺直,目光平视,表现出愉悦、自信的感觉。
站立是人们生活、工作及交往中最基本的举止之一。正确的站姿是站得端正、稳重、自然、亲切。上身正直,头正目平,面带微笑,微收下颌,肩平胸挺,直腰收腹,两臂自然下垂,两腿相靠直立,两腿靠拢,脚尖呈“V”字形。女性两脚可并拢,肌肉略有收缩感。如果站立过久,可以将左脚或右脚交替后撤一步,但上身仍须挺直,伸出的脚不可伸得太远,双腿不可叉开过大,变换也不能过于频繁。站立时,如有全身不够端正、双脚叉开过大、双脚随意乱动、无精打采、自由傲慢的姿势,都会被看做不雅或有失身份。
(3)走姿
步姿或者说是走姿,就是通过行走的步态传递信息的语言。与坐姿语和立姿语不同,步姿语是动态的,所以要放到动态中来研究。
下面我们着重介绍步姿的类型。第一种是稳健自得型。行走的时候,步履稳健,昂首挺胸,仰视阔步,步伐较缓,步幅较大。这种步姿的含义就是“愉快、自得、有骄傲感”。第二种是自如轻松型。行走时心情轻松,步子的幅度适中,步速不紧不慢,上身直立,两眼平视,两手摆动自然。这种步姿的含义就是“自如轻松,比较平静”。第三种是庄重礼仪型。行走的时候,上身挺直,步伐矫健,双膝弯曲度小,步姿幅度和速度都适中,步伐和手的摆动有强烈的节奏感,眼睛正视前方。这种步姿的含义就是“庄重、热情、有礼”。
11、领导体态语运用原则
(1)自然是对体态语的首要要求
有的领导说话时,动作生硬、呆板木讷;有的则刻意表演,动作和姿态做作,像在“背台词”。这都会使人觉得不真实也缺乏诚意。
孙中山曾这样告诫人们,“处处出于自然”,即使“有时词拙”,也“不可故作惊人模样”,这样才能博得人们的信赖。因此有人说,宁要自然的雅拙,不要做作乖巧。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2)体态动作简单精练
举手投足要符合一般生活习惯,简洁明了,易于被人们看懂和接受。不要搞得烦琐复杂,拖泥带水,不要龇牙咧嘴、手舞足蹈地像在表演戏剧。否则,不仅会喧宾夺主,妨碍有声语言的正常表达,也会使听的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要注意克服不良的习惯动作,多余的体态语必须去掉。
(3)运用要适度得体
所谓适度,就是要求动作要适量,以不影响听者对你说话的注意力为度,不要用得过多。有的人做的动作比说的话还多,那不是口才,而是表演。所谓适宜,即要求动作必须与说话内容、情绪、气氛协调一致,不要故作姿态、故弄玄虚甚至手口不一。据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一次招待会上举起双手招呼记者们站起来,嘴上却说“大家请坐”,使记者们大伤脑筋。于是,这一说话与动作的不协调成了逸闻。
(4)要生动有活力
生动是对体态语的细节要求,使它在运用中富有活力,能够感人。只有生动的体态语,才能艺术地表情达意,才能给人以美感,从而产生感染力和征服力。事实上,体态语也是丰富多彩的,如“看”这个动作就有三百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如正视、斜视、注视、凝视、仰视、轻视、鄙视等,每一种都代表不同感情,而之间的区别就在眉眼的细节上。因此灵活运用体态语技巧,充分展示其表情达意的活力,才能取得优美、生动的表达效果。
12、领导态势语言妙用
态势语言是一种非口头语言,它是通过演讲者的身体形态、手势动作、眼神表情等来表达的。它是演讲与谈话中重要的信息交流手段,所以,阿尔伯特·迈哈罗宾才说:“一个成功的语言交流=7%的言辞+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1)态势语言的类别
a、眼神
眼睛的神态也叫做眼色,是态势语言之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的神色变化,倾诉着一个人的微妙心曲,帮助人们传达许多具体、复杂甚至难以言传的思想感情。它在演讲与交谈中具有重要的表情、表意和控场作用。
在与听众的交流中,有经验的演讲者,总是能够恰如其分地、巧妙地运用自己的眼神,去表达千变万化的思想感情,去调整他的演讲和现场的气氛,去影响他的听众,以收到最佳的效果。反之,凡是不成熟的演讲者,却总是一站到台上,就把自己的眼睛“藏”起来,不是低头看着自己的讲稿,看着地板,就是抬头看着天花板,转头看着会场的外面,从不正视听众一眼,像这样的演讲,可以肯定地说,其结果只能是失败。眼神的使用原则主要有三点:
①要自觉赋予眼神以一定的内容,明确使用的目的性。因为眼神本身总带有一定的思想感情色彩,如果你不能有意识地使用它,或者失去自我感觉地乱用一通,势必引起听众的误解。比如,要给听众一种可亲感,以利于他们接受你的意见,就应该让眼睛闪现出热情、诚恳、坦白、亲切的光芒。倘若你不能明白这一点,或甚至不自觉地让眼睛放射出一种轻蔑、冷淡、虚伪或者咄咄逼人的光芒,得到的就必然是相反的效果。
②环顾或者专注不能失度。“环顾”不是不断地变换眼睛的瞄准点,让眼睛滴溜儿转个不停,而是有意识地有节制地流转。经验表明,眼睛从一个地方扫到另一个地方,又从另一个地方转回原来的地方,如此不断地循环往复,不但不能照顾全场,集中听众的注意力,反而还会害得听众也跟着你乱转,从而分散了注意力,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一种厌倦情绪,从此不再注意你的眼神。也有一些演讲者,却走向另一个极端,以为专注便是固定于一点,无须变动,这样才能加深听众的印象。其实专注也是有限度的,而且一般只是短暂的停留。演讲者,如果只把眼神固定在一个死点上,那么他便是把大多数的听众忘了,大多数听众也不能从他的眼睛里,去理解他的思想与感情。
③眼睛的活动不但要和脸部的表情协调一致,而且还要同有声语言和态势密切配合,才能收到更大的交流效果。因为协调一致才容易为听众所理解,也才能有效地把眼睛的神色变化烘托出来。
b、姿态
指演讲者的手势和动作表情。它和眼神一样,是一种态势语言。在演讲中,它同有声语言和眼神一样,都是表达、交流的工具。它能够补充有声语言的不足或者把有声语言加以强调,能够与眼睛的活动变化协调一致,以共同完成演讲任务,争取演讲的最佳效果。又因为它在演讲中是一种外观形式,具有完全的可见性,所以它在演讲中的作用是与眼神同等重要的。比如,眼神会说话,会传情达意,姿态也能这样,眼神具有一种有声语言难于企及的力量,只要一个眼色就可以促使他人的行动。姿态也不例外,只需一个手势便可以从可见而不一定能够听到的地方把人招来。它和眼神一样,都可以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手势语是演讲态势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演讲者运用手掌、手指、拳和手臂的动作变化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在使用手势语表情达意时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①雅观自然。
②保持三个协调:手势与全身协调,手势与口头语言协调,手势与感情协调。
③因人制宜,演讲者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有表现力的手势。就性别而言,男性的手势一般刚劲有力,外向动作较多;而女性的手势柔和细腻,手心内向动作较多。就年龄而言,老年演讲者因体力有限,手势幅度较小,精细入微;而中青年演讲者身强力壮,手势幅度较大,气魄雄伟。就身高而言,个子比较矮小的演讲者可以多做些高举过肩的手势来弥补不足,使听众的视感拔高一些;而个子较高的演讲者,可多做些平直横向的动作。
c、体态
演讲者的身体形态在演讲中表达的信息。是态势语言的一种,它分为服饰和仪表、站位和站姿、移动三个方面。
①服饰,指演讲者的衣着穿戴。其基本要求是:
一是与体态协调。要求演讲者在考虑服装时,必须有整体美感,不可为个别部位的美而破坏了整体形象美。身材与打扮要互相协调,比如一个大胖子就不宜穿过紧的衣服,否则包得紧紧的,会叫人感到透不过气来。服装的颜色搭配也要协调,比如,上衣是浅色的,裤子最好穿深色的。在强烈的灯光下,以穿深色衣服为宜。
二是美观大方。作为演讲者服饰的美。主要指整齐清洁,落落大方。
②仪表,指演讲者的外表。包括人体(如容貌、姿态)和修饰(如衣着、发型、装饰品)两个方面。其基本要求是:仪表美应当体现正确的指导思想、时代的精神风貌、鲜明的民族特点、健康的生活情趣,并且同周围的环境、本人的年龄和身份相适应。美的仪表不但能够衬托出演讲者的精神面貌,产生吸引人的力量,叫人看了顺眼,即自然合适,可以信任,就连他自己也会感到满意,觉得有一种自信力,甚至还能预感到演讲的成功。
(2)态势运用的原则
a、要有目的性。
下意识的态势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比如,有时一种手势、动作的产生,出自下意识,纯粹只是生理上的要求,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过这种手势、动作还是有用的,它可以帮助演讲者把声音有力、有情、生动地送出去。假如我们把这种态势由不自觉变为自觉,由不够准确、优美变为准确、优美,以加强号召力和鼓动力,可进行加工,使之变成具有目的性的态势。而有意识的态势则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有意识,就是要使一挥手,一摆头,身子或向前倾,或往后仰,都有内在的根据,清楚的用意。
b、要确要精练。
所谓确要,就是准确、优美,要由演讲者内在的思想意图决定,要能恰当地传情达意,具有补充或加强话语,帮助听众理解,促使听众接受的作用。所谓精练,就是要以少胜多。手势动作对于每个人来说,一来库存就不多,变来变去也不会出现什么新花样,要是不间断地、随便地使用,或者多次重复一种手势动作,就可能丧失它的功效。
c、要自然活泼。
要求自然,就是反对造作,强调活泼,就不要单调呆板。没有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缺乏内在的根据,哪怕有意识去做一种手势,一个动作,目击者也可能认为你节外生枝。造作正如着意表演一样是有害的,而单调、呆板也同机械重复一样,会使人失去兴趣。
d、要坚持自己的个性。
态势的表现同演讲者的性格气质紧密相连,而且个人的性格气质往往“规定”了他的态势特点。一个开朗、爽直、麻利、说话、办事都十分快速的人,他的表情动作,尤其是手势动作,一般表现为急速、频繁、果断、有力;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他的态势表情往往又表现为动作缓慢,手的活动范围较小,而且变化不多。因此,我们在运用态势进行表达、交流的时候,必须保持自己的个性特征,显示自己的风格,切勿一味模仿别的什么大演讲家。
(3)态势语言运用四忌
a、忌指指画画。
即不要使用随意的没有逻辑基础的手势动作。表现为一句话一个动作,摆弄个不停,甚至还十分夸张。演讲者以为指指点点、比比画画忙个不停便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加强话语的说服力,殊不知恰恰相反,只能在听众面前暴露他的不良习惯,弄得听众眼花缭乱,并且产生一种厌恶腻烦的情绪。比如,有的教师讲课时手舞足蹈,动作滑稽可笑,起初逗得学生们满堂哄笑,气氛似乎十分活跃,可是过不了多久便不灵了,学生们不但没有再笑,反而显露出一种冷淡而不屑一顾的神情。甚至有个别调皮学生,竟公然在课堂上模仿起来,搞得课堂上乱哄哄的。
b、忌机械重复。
机械重复是演讲中更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它单调、呆板,最不费脑筋,最讨人嫌,也最容易引起听众的误会。例如,有人从演讲一开始,就用一只手直搓着脸不放,以致使听众误以为他是患牙疼呢!其实,这是无意识的习惯性动作。有人一上台,便左走三步,停;右走三步,回复原位,如此无数次反复,直至演讲结束。听众看在眼里,总觉得他过分造作,于是想起他的话可能也不过如此,便无心听其讲话了。还有的人总是伸长脖子,歪着脑袋讲话,样子显得很吃力,听众看着、听着几乎都在为他使劲,只觉得心里堵得慌,怪不舒服。
c、忌着意表演。
着意表演,即专心着意地运用姿态手势动作去“表演”自己话语的内涵。演讲者的本意虽然是希望通过种种表演,以达到说得通俗形象和活跃会场气氛的目的,可这样做,往往会弄巧成拙,吃力不讨好,易引起听众的反感。
d、忌无心运用态势。
指演讲者在台上站就站得直直的,坐就坐得正正的,或者握着双手,或者按着讲台,形象拘谨呆板。听众只见他的两张嘴皮一张一合,几乎没有什么态势语,大大减小了信息传播量,使听众也会感到十分疲倦和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