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心理学是一门很容易让人误解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研究的是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有些还正好是大家都熟悉,而且经常关心的问题。比如:什么样的人容易讨人喜欢?什么样的事情我们记忆深刻?什么样的事情让人高兴(或痛苦)?为什么男人比女人更爱聊政治时事?人为什么要自杀?意念能不能被植入梦中?等等……正因为大家关心这些问题,人们就会有自己的分析,自己的证据,得出自己相信的结论。很多时候,这些自觉的结论与心理学家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比如说,我们心理学家就发现,青梅竹马的婚姻很难成立,婴儿并不是有奶便认娘,性格并不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等等……每当矛盾、怀疑、迷惑甚至气愤产生的时候,我们到底是该相信自己的直觉、经验和常识呢,还是该相信心理学的研究、证据和知识呢?

不幸的是,大多数的心理学教科书只满足告诉大家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和知识,但从不说明为什么这些研究、发现和知识是值得我们关注和信任的。这些书的作者好像都在假设每一位读者思考问题起来都像心理学家一样,相信和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和知识。幸运的是,Keith E Stanovich教授写了这本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一本“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教科书。他总结了心理学家的职业特质,让每一位读者都有机会去理解我们心理学家是如何去思考、分析和解读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的。他的每一章都将一个常识的、朴素的、直觉的有关人类心理的分析和思考与一个科学的、严谨的、心理学的分析和思考相对比,以帮助读者理解心理学家的分析逻辑和研究思路。

我个人觉得,在Stanovich阐述的心理学特质中,有两点应该是区分我们心理学家和其他人(包括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与众不同的地方。

其一是我们心理学的批判性思维习惯,也就是说,心理学不相信个人的智慧,更相信科学的方法,而科学方法的本质是证伪,即对我们的经验、常识和直觉,产生怀疑、挑战和批评。从原则上而言,心理学家不怕犯错误,但害怕以假乱真。心理学家也不相信那些能回答所有问题的绝对真理,但相信对所有问题应该有一个相对正确的答案。心理学家从不相信个案和例子,因为其随机性和主观性太过明显,但我们愿意相信大样本基础上的科学研究发现。我们希望听到动听的心理故事,但更愿意看到众多心理学观察的数据和总结。

其二是我们心理学的概率性思维习惯。我们和很多自然科学家思考方式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们更容易相信,任何人类的行为都是概率性的表现,也就是说,它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会受到其他随机事件的影响。其实人类很多学科都是建立在概率基础之上的,比如说核物理、天体物理、生物进化、病理学、所有的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等等,它们都不可能准确预测每一个研究对象的具体活动,但都对整体的事物活动规律有很好的描述和预测。只不过我们心理学家更愿意承认而且强调我们学科的不确定性而已。

总之,我很高兴地看到这本书在中国再版。杨中芳老师的早期译本是我很喜欢向心理学爱好者推荐的一本心理学教科书。而新版的译本,尤其令我兴奋,因为它是由我欣赏的两位年轻同事,东徽和肖岑,在清华大学的青年教师公寓里,下工夫,花时间,认真翻译完成的。两位既是同行,也是夫妻,应该是我们心理学界不鲜见的学术伴侣之一。这可能也是我们心理学界与众不同的地方吧。

彭凯平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