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Web 3.0 云文化

虽然世界上只有互联网这一台“统一体机器”,但云计算机却有许多。每一台云计算机,都是众多计算机的集合,而这个集合又群策群力,扮演着一台计算机的角色。互联网是最大的云计算,它汇聚其他所有的云。在云计算的世界里,无论是你的工作,还是你的数据,都会被储存在网络里。经常保持与网络的连接,会成为每日的常态。而你手中的设备,便是进入云计算世界的大门。你会使用网络应用,在网络上完成所有的工作。而托管邮件、谷歌文档、谷歌日历、Facebook、Flickr,以及大多数的社交网站,都会成为常用的网络应用。最重要的是,云计算是无形的。你在聆听音乐,调取论文,购买下单的时候,不会意识到它们都存储在一个分布式服务器场里。使用云计算的感觉,就好像所有的信息和活动,都来自于你手中的那个设备。

事实上,云计算的世界正在成为现实。根据刚刚发布的皮尤互联网与美国人生活项目中的云计算使用报告,三分之二的美国互联网用户使用网络应用,但我们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点。

69%的美国互联网用户会通过某种形式使用云计算,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基于网页的邮件(占受访者的56%),其次是个人图片存储服务(占34%)。

不难想象,我们可以向云计算转移去更多的信息活动。如果我们完全迁移进云计算,在云端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呢?如果这种迁移像它应该的那样不被察觉,我们的行为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云计算会怎样改变我们?

眼下,云计算的创建及运营,主要出于企业利益,而非用户利益。更准确地说,云计算的第一批用户,是商业用户。网络服务的提供商是公司。云计算也被称作网格计算,或效用计算。围绕着云应用,服务商、供应商、制造商们组成的小型产业正在兴起。除了谷歌、亚马逊网络服务这些众所周知的云计算外,GridLayer和Aptana Cloud也是这个产业中的成员。我们可以从Aptana Cloud的营销页面上,以企业的角度,对云计算作出实用的解读:

您再也无需为您的网站托管、服务器配置和附加服务的设置发愁。云计算能够让你把这些烦心事推给别人来做,甚至,推到别的地方去做。以上所有事务,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实时全面地为您打点到井井有条。简而言之,您所需要的所有技术,都会作为一项服务,在后台为您管理好一切。而您所需要做的,就像支付每月的电费和话费那么简单。

这就是云计算,后台里的机械师。那我们呢?云计算的文化是什么?我的直觉告诉我(虽然我还无从证明),从网络转向云的结果,会远远超过网络已经给我们带来的转变。我梳理出了我脑海中,关于云计算世界里将会出现的文化动向:

永远在线。时时刻刻的连接,会使得“在线”这种状态变得不可见。我们不用为了连接去做任何事,因为连接本身就是默认选项。这就像是空气一样。就像行为经济学家已经展示过的那样,默认选项会带来巨大的改变。默认在线会让我们走向沟通和共享。永远在线的默认选项会让我们期待所有东西都能连接网络,而且是永远处于在线状态。我们会希望所有的代理程序能够永远在线,所有的服务都应该始终可用。所有事物都在不断趋向7×24小时不间断可用。除了某些例外,不能永远在线会成为一种缺点。永远在线也意味着我们生活中的更多部分会被抓取、分析、消化和“在线”。云计算越是“永远在线”,我们自己就越会向云中迁移。

云的多样化。随着世界越来越多地被包括进云,云内和云外的区别将会消失。最初,云是服务器组成的云。随后,云成为了服务器和我们所有的笔记本电脑所组成的云。再随后,云还包含了我们所有人的手机。而在未来,我们的电视屏幕也会成为云的组成部分。云不断改进“网络效应”与更多设备、更多传感器、以及更多芯片的整合,而这些改进又能吸引更多设备、更多传感器、以及更多芯片加入云,使得云变得更有吸引力。最后,云将会变得多种多样,涵盖每一样事物。照相机、麦克风——任何能够产生数据的东西,都会投入云的怀抱。所以未来无论我们想要找到什么东西,云都会成为我们首选的工具,虽然并不一定会在云里找得到,但我们的寻找总是会“从云开始”。

更智能。云不一定非要比我们现有的网络更智能,但它终将比现有的网络更智能。网络可以被看作是被超链接捆绑在一起的各色文件。而云则可以被看成是通过超链接汇聚在一起的数据。最终,将事物接入云的主要原因,将会是深层次地分享这些事物中的数据。云的优势不仅仅在于提供便利的备份,永远能够保持连接——虽然它们确实可以通过云来实现,还在于云能够将不同计算机中的数据和互动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得云计算中的所有计算机变得比以往单独运算时更加智能,更加强大。毫不夸张地说,云作为一种工具,能够让我们分享我们手中数据和行为的最基本方面,而分享的方式又能使这些数据和行为变得更加聪明。云是蜂巢思维下的工具。

不可分割的依赖。“永远在线”,再加上优异的性能,将会导致我们对云的超级依赖。这中间有个有趣的悖论:一方面计算不再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设备中(而是发生在云里),另外一方面我们却在心理上与身边的设备更亲近。设备越智能,它们就会变得越亲密。我一个朋友的孩子有次捅了篓子,要接受父母的惩罚。他们没收了她的手机,结果孩子真的生了场病,把父母吓坏了。拿走手机就好像是砍掉她的手一样。而在某种程度上,手机确实成为了她的另一只手。我记得有本书叫做《黄金罗盘》,后来被改编成了电影。在书中的世界里,孩子们拥有灵魂上的守护动物,叫做灵兽。这些无形的动物会盘坐在孩子们的肩膀上,也可能会在附近徘徊,给孩子们出谋划策,抚籍安慰。在这个世界里,最残酷的折磨,便是与你的灵兽分离。在未来,云和云智能将会像《黄金罗盘》那样,成为我们的灵兽。与云所提供的建议和舒适状态分开,将会让人感到害怕,难以忍受。

极高的可靠性。没有一台机器是完美的,但和你家那台单独的电脑比起来,云会更加可靠。和云所提供的接入时间相比,记录中的云宕机次数少之又少。根据云计算事故数据库,2008年中有报告的事故有11起。即便是我那台非常稳定的Mac电脑,今年死机的次数也比11次要多。云的可靠性指数,意味着云会越来越多地作为一种备份。我们生活的备份。无论你在线下保留了多少份重要物品的副本,你的安全感还不如把它放上线,拖进云中要高。我们也有可能会觉得,把东西只存放在云上,会不安全,云的可靠性有可能超过我们自己。维基百科已经被公认为非常可靠,这也正在改变我们关于“信任从何而来”的态度。在云生活中,相比任何形式的单一来源,我们或许会对各种来源的聚合更加信任。

自我延伸。我的东西在哪儿?如果我用谷歌搜索了下自己的邮件,看看自己之前说了什么,或者干脆依靠云来记忆,那么“我”与“它”的边界会在哪里?如果我生命中的所有影像,所有有趣的片段,所有的个人笔记,以及同朋友谈笑风生的所有记录,还有我的所有选择、所有推荐、所有想法、所有愿望——如果所有的这一切都被安放在某个地方——但又不是一个特定的地方——“它”会改变我如何看待自己。如果“它”离开了,会发生什么事情?“我”的一个非常分散的方面将会随之离开。如果麦克卢汉(McLuhan)关于“工具是自我的延伸”的观点是正确的话,如果轮子是腿的延伸,如果照相机是眼睛的延伸,那么云便是我们灵魂的延伸。或者用你喜欢的话来说,云是自我的延伸。

法律冲突。和云生活中将要出现的法律大战相比,版权之战似乎要温和许多。在云世界里面,我们应当以谁的法律为准?以居住地的法律为准?以服务器所在地的法律为准?还是以国际贸易法为准?如果所有的工作都在云中完成,那么你的税金又要交给谁?法律制度之间明显的不连续性,将会成为云扩张的威胁。这种摩擦也会迫使多种不同类型的云的出现。虽然有可能在许多地区别无选择,但不同法律框架下的云将会在全球范围内竞争。但其中的法律争议并不仅仅是适用哪国法律的问题。数据的拥有者是谁?你?还是云?如果你的所有邮件和语音呼叫都是通过云来完成,谁来为云所说出的东西负责?在同云建立起的新型亲密关系中,如果你有了不成熟的想法,或者做了个奇怪的白日梦,这些想法是不是要和你真正相信的东西享受同等待遇?在一个永远在线,无处不在的云世界里,政府在公平和正义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又是什么?

分享隐私。隐私将不复存在。更确切地说,我们臆想出来的隐私将会消失。人类需要不同等级的亲密关系,在云中我们(已经是一个被云延伸了的自我)则需要全新的策略,来重新确定这些亲密等级。我们不再会用公共和私人,甚至朋友和非朋友这些“非此即彼”的方式来描述我们的人际关系,转而采用一种更加细致更加复杂的方式。对于每一类的“cousin”,中国人都有不同的称呼(表姐,表妹,堂弟,堂兄);云也会发展出各种各样的方式,用以标记我们认识的人,我们曾经认识的人,我们不认识的人等。分享是云端的基本行为。某些形式的分享,以我们现在的标准来看,或许被称为侵犯隐私。但是如果对于分享的观念和能力没有随之进化的话,我们也不可能分享同一个云来完成所有事情。

社会主义2.0。云是一个集体。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社会主义。开源软件项目则有点像共产主义的模式。人们在分享他们的医疗记录、个人基因组或者家庭相册的时候——他们在为集体作出贡献,通过分享,被分享的物品的价值也能得到提升。维基百科、Linux操作系统,以及整个网络的成功,创造出了乐于接受群体力量的一代人。但和旧有的社会主义模式,即共产主义那种陈旧、自上向下的社会化媒体不同,在这里,个体不会被迫同化。而且,在这个新兴的2.0版本社会主义里,个体还能通过群体的力量得到解放(比方说任何人都可以编写百科全书)。我们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词汇来描述这种动向,所以只能使用社会主义这种带着沉重文化包袱的词语。但无论如何,生活在云端的集体里,将会加强群体力量的地位。

云世界带来的文化转变一定还有很多。如果你觉得我的观点还有疏漏,欢迎在评论或者电子邮件中补充。

2008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