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计 唯才是用——让人才得到发挥的机会 妙计详解

曾经很热的一部电影《天下无贼》中,当葛优饰演的贼老大胡黎在“带队伍”时说“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一本正经的样子让我们笑得情不自禁,然而细想想,不难找出企业日常管理中提出“人力资本”的影子,其实不仅仅二十一世纪人才最贵,自古以来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就决定着组织竞争力。人是一个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有了人,企业才能运作,才能成长,才能基业长青。当然,管理人,不是要将人管死,而是要把人盘活,人是充满智慧和感情的动物,把人盘活,就是要将人的潜能发挥出来,把“人当成螺丝钉”是把人管死的典型表现,而要真正发挥人的潜能,则必须将每一个人都视为“发动机”,让每一个人自己就可以产生无穷的动力。

因此,领导者要能抛弃个人成见,客观地对他人做出评价,即使情感上不喜欢,也绝不以私害公、以私误公,而应看中对方的能力加以重用。

说到用人唯才,我们马上会想到另一个词“用人唯亲”,这是两种不同的企业用人方针。用人唯才,是指不论亲疏恩仇,只要是有能力的人就加以重用;用人唯亲,是对自己的亲友或亲近自己的人才予以信任并重用。用人唯亲在用人时注重的是关系的亲疏远近,这样会产生许多大问题,历史上不少英雄好汉就是因为这样而败亡的。

只是前车之鉴虽然那么多,但用人唯亲的领导者仍不乏其人,这既有感情问题,也有了解和认识的问题。要做到用人唯才,得要有宽阔的容人胸怀,有超人的胆识与才能,只可惜这种杰出的人物不多。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用人唯亲的情况很常见。在一些中小企业中,“家族化”的经营风气更是盛行,往往是总经理、厂长的妻子管财务,弟妹管供销,舅子管人事,一派“家天下”的阵势。即使是在国有企业中,有些领导者也会设法把子女弄进企业中,以求一官半职。

既然知道用人唯亲的坏处,那要如何才能做到用人唯才呢?身为领导者,必须要把握住两个基本点:

一是选才,要出于“公心”。这点的关键在于无私,无私是选贤任才的前提。对于这点,孔子了解得十分清楚,他说:“君子对天下之人,不分亲疏,无论厚薄,只亲近仁义之人。”也就是说,在人才问题上,应该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而只考虑国家和民众的利益。

二是选才不避仇。这就需要领导者公而忘私、虚怀若谷,有很宽广的心胸,能够不计较个人的恩怨和得失,要能拋弃个人成见,客观地对他人做出评价,即使情感上不喜欢,也绝不以私害公、以私误公,而应看中对方的能力加以重用。

清代思想家魏源讲过这样一段话:“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之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所以在考察用人上,一定要深知人有长短,取其所长,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方为用人要点。

春秋时,管子为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向齐桓公推荐了5个人。管子向桓公禀报说:“开垦田地,扩大城域,开辟土地,种植谷物,充分利用地利,我不如卫国人宁速,应当让他负责农业生产;迎接宾客,熟悉升降、辞让、进退等各种礼仪,我不如隰明,请让他主管礼宾;早入朝、晚退朝,敢于触怒国君,忠心谏诤,不躲避死亡,不看重富贵,我不如东郭牙,请让他当大谏臣;在广阔的原野上作战,战车整齐行进而不错乱,士兵不退却,一击鼓进军,指挥三军,我不如王子城父,请让他当大司马;断案恰当,不杀无辜的人,不冤屈无罪的人,我不如弦章,请让他主管法律。您如果想治国强兵,那么有5个人就足够了;您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那么有我在这里。”桓公说:“好。”接受了管子的意见,就让5个人都担任了那些官职。桓公多次盟会诸侯,过了10年,天下完全得到匡正,这些都是靠了管子和这5个人的才能。

中国古往今来的管理实践可以证明,凡是作为领导者要成就一番事业,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只要是任人唯才,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就能取得胜利;反之,则必定遭到挫折和失败。

国与家要兴旺发达,其根本在于重用人才,但由于人的经历不同,所处环境和所学知识不同等,人在思想素质、个人特点专长、工作能力即“德”、“功”、“能”三个方面存在着差异。为了有效使用各种人才,管子提出了“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的用人观点。

不言而喻,在现实生活中,总是能用的人远远多于不能用的人。古代管理经验告诉我们,识人要全,知人要细,为的是识人所长,最终目的则是用人。因此,作为领导者,千万不要让自己陷入“矮子堆里选将军”的境地。

在一个人才结构中,各人才因子之间最好有一种相互补充的作用,包括才能互补、知识互补、性格互补、年龄互补、综合互补。领导者掌握了这五种互补的原则,才可能把最适合的人放在最适当的岗位上,让每个人都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和能力,同时也让企业选择到最能产生价值的人才。若不让自己陷入“无人可用”的境地,就要从如何选择人、如何留住人、如何管理人三方面进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