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计 礼贤下士——关怀体贴才能赢得人才 妙计详解
《战国策》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中山国君宴请都城里的军士,大夫司马子期在座,只有他未分得羊羹。司马子期一怒之下跑到楚国,劝说楚王攻打中山国。中山君被迫逃走,他发现,逃亡时有两个人拿着戈跟在他后面,寸步不离地保护他。中山君回头问这两个人说:“你们是干什么的?”两人回答说:“我们的父亲有一次快要饿死了,你给了他一碗饭吃,救活了他。我们父亲临终时嘱咐我们:‘中山君如果有难,你们一定要尽死力报效他。’所以我们决心以死来保护你。”中山君感慨地仰天而叹:“给予,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正当别人困难时;怨恨,不在于深浅,而在于恰恰损害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羹而逃亡国外,也因一碗饭而得到两个愿意为自己效力的勇士。”这个故事能警醒领导者:无论职位高低,也无论多么足智多谋,都应该“礼贤下士”。要放下架子,尊重人才,发挥贤能的作用。
礼贤下士,贵在尊重。《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曾因对待“小人物”态度的不同而影响大业。在官渡之战兵处劣势时,曹操听说袁绍的谋士许攸来访竟顾不得穿衣服,赤着脚出来迎接,对许攸十分尊重。许攸感其诚,遂为曹操出谋划策,帮了他的大忙。礼贤下士的曹操借助这个“贤士”的力量成就了许多大事。然而曹操在一帆风顺时,西川的张松前来献地图,他却态度傲慢,以至于给张松留下了坏印象。于是张松改变了主意,把本来要献给曹操的西川地图转献给了刘备。这对曹操来说,不能不说是事业上的一大损失。可以想象,如果曹操对张松像当年对许攸那样尊重,西蜀的地盘说不定就成了曹操的了。从曹操的“一得一失”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尊重才能赢得下属,进而成就事业。
古人这种着眼真实本领,崇尚个人才华,注重人的能耐,注重实际业绩的选人用人艺术,值得我们今天的各级领导和人才工作者很好地学习与借鉴。领导者只有平等对待人才,信任人才,尊重人才,才能凝聚人心、汇集力量,最终取得事业的成功。
礼贤下士,勿忘体贴。大凡成熟老练且事业有成的领导者,无不注重关怀体贴下属,这也是礼贤下士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许多事实说明,对下属严格是应该的,但在严格的同时不能没有人情味。更不能“只要牛拉车,不给牛吃草”。作为领导者,要在严格管理中,多与下属打成一片,尽力去了解下属中潜藏着哪些人物,他们各有哪些才能、特长,他们在想什么,最需要什么,关心他们的冷暖,多为他们减压。只有这样做,才能赢得下属的真诚拥戴和倾心追随。
礼贤下士,要讲宽容。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才和所有人一样难免会有其不足,甚至犯些错误。而这时,犯下错误的人才,往往有内疚感。假若对其加以过多的指责或训斥,那肯定给人增加心理压力,感觉痛上加痛;相反,如果多宽容几分,多伸出热情之手,那么心里有再厚的坚冰也会被融化。“人之相知,贵在知心”,领导者能够原谅人才和下属的过错,甚至能以德报怨,那么心胸最狭窄的人也会成为你的朋友。时至今日,容忍、宽容可以说是一个人具有良好社会道德修养的生动表现。许多事实说明,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个有良好道德修养的领导者,往往会在事业面前、团结面前、大局面前表现出“大度能容”的襟怀。有了这个襟怀,领导者就能够从容正确面对下属和人才的过错,使他们忘掉不安,淡化过错,“以涌泉相报”,奋发共事,成就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