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计 以德报怨——不让个人恩怨影响工作 妙计详解

从历史上看,以德报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超高境界。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在与公子纠争位时曾挨过政敌管仲的一箭,差点要了命。应该说齐桓公与管仲之仇不共戴天,可是,当他登上国君之位后,却以政治家的敏锐,意识到齐国的发展需要管仲这样的人才,听从了师傅鲍叔牙的劝说,以博大的胸襟宽容并重用了管仲。由于齐桓公以毫无芥蒂的重用回报当年的一箭之仇,深深地感动了管仲,从此,管仲便尽心效力国事,鞠躬尽瘁,最终助齐桓公实现富国强兵,成功进行了“尊王攘夷”,率先登上春秋霸主之位,成就了彪炳千秋的历史伟业。

人际交往中,遭受伤害是难免的。这时,一个人如何处置对方,往往能够看出这个人的道德水准和文化修养。以牙还牙,以毒攻毒,虽然可以解一时之气,却难以平息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结果总是导致仇人增多友人减少。

聪明人采取以德报怨的方法, 一方面可以消除对方的仇恨情绪,使其反省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在行为上处于有利的一方,使舆论和观众都支持自己的一方。

同样道理,作为一名领导者,难免有下属冲撞你的时候。如果“得罪”的你的下属,有一天撞到你的“枪口”上了,你是乘机报复,给对方小鞋穿,还是以德报怨,放他一马呢?或许,齐桓公的做法会给予一些启示。

立威,可以用极端的手段,也可以用怀柔的手段。镇压能有作用,宽赦也会显示其力量。总之,前提是自己要有实力。宽容仇敌是因为仇敌的力量不足以与你抗衡;宽容那些怀有二心的人,是因为目前他们尚没有决心走二途。有了实力,还要有胸怀,懂得居安思危。

如果采取镇压的手段,那么杀掉一个管仲又何足挂齿?但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人们就会说,国君竟然还把这种小事放在心上,对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进行报复,与这样的君主在一起,那可就是真的伴君如伴虎了。齐桓公是想有所作为的,因此,他重用了管仲。

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实,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都证明了宽恕仇人,不计私怨,最终自己受益匪浅。

志存高远者,不会将眼光盯住身边的琐屑的事物,不会与比弱的人计较,更不会把失败者打倒在地,还要踏上一只脚。仇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能让人更加虚弱。

因此,领导者不能以个人感情代替政余不能以自己好恶举一人,废一人。意气待人,很容易伤害感情;贻误工作。

有几种情况,需要领导者细心处置:

(1)得罪过自己的人的话,或是措词婉转谨慎,或是表达直率,都要认真听,多从积极的方面去理解和接受意见;

(2)对犯过错误的人的意见,不因人废言,只要意见正确,就要吸收采纳;

(3)有些人天生嘴巴笨,不会讲话,语言不美,只要主意好,就要言听计从;

(4)有些人的秉性直,言语粗鲁不顺耳,有时对领导者多有冒犯。对这种激烈言词,领导者应宽厚对待,该采纳的要一样采纳。对群众一时泄愤的过激言行,领导者一定不能计较,对不合自己心意的人更不能弃才不用。只要有利于工作,对有逆个人心愿的人和事,该扶持的还要积极扶持。

所以说,想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妨也从齐桓公身上得到点启发,学会容忍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