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计 以德报怨——不让个人恩怨影响工作 精彩案例

推赤心送到人腹中——刘秀以德报怨释前嫌

刘秀率领农民起义,在攻下邯郸,杀掉王郎,平定河北后,缴获了吏属们与王郎一起诽谤刘秀的书信上千封。刘秀既往不咎,当众将书信全部烧毁,并说:“让那些有反叛之心的人安心吧!”刘秀的部属们激动地说:“大王推赤心送人腹中,能不誓死效忠吗?”

刘秀称帝后,为了早日统一中国,命令大将吴汉、岑彭、冯异等数十支人马猛攻洛阳,但由于洛阳守将朱鲔的坚守抵抗,迟迟不能攻下。为了减少伤亡,刘秀打算派人前去劝降。岑彭以前在朱鲔手下当过校尉,就派他前往。岑彭见到朱鲔后谦辞地说道:“从前有幸执鞭侍从于您,承蒙您的提拔,平时总想有机会一定报答,现在赤眉起义军已攻下长安,更始(刘玄称帝的帝号)内部分裂残杀,光武帝有幽冀之地,百姓归心,贤俊云集,现在亲统大军来攻洛阳,您还在为谁守这座城池呢?”朱鲔言说过去自己曾出面阻止过刘秀率军北伐,而且也参与了更始杀大司马伯升的谋划,恐怕光武帝想起前怨不会放过自己,因此不愿投降。

岑彭把朱鲔的话转告了刘秀。刘秀认为,应该有容人之量,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阻力,早日统一天下,便郑重其事地说道:“建大事者,不计小怨。今若归降,官爵可保,怎么会诛罚他呢?我面对黄河发誓,决不自食其言。”岑彭马上将刘秀的话回复给朱鲔,朱鲔觉得光武帝君臣果然有诚意,便答应投降。刘秀封朱鲔为扶沟侯,官至九卿,子孙累代袭封。

周瑜也是一位折节待士、宽宏大量的年轻统帅。赤壁之战前夕,他被任命为大都督,程普为副。程普自以为是东吴三朝元老,年长资深,屡次羞辱周瑜。周瑜屈己谦让,从不与他计较。最终程普受到感动,对周瑜十分敬服。他常对别人说:“与周瑜交朋友,就像饮美酒,不知不觉中已沉醉了。”

成大功立大业者,要有容人之量,“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不计前嫌,既往不咎,“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这样才能使敌对方归顺自己,争取事业的成功。

领导者应该善于从大处着眼,不计小怨,并以德报怨以消除前嫌,尽可能把消极因素变成积极因素,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属下一起工作,以实现远大目标。当然,豁达大度并不等同于好好先生,原则问题必须明辨是非,这是不言而喻的。

雅量待人——郭进不杀军校

郭进是宋初的一员武将,年轻的时候就很有才气,他为人豪爽刚烈,处罚下属毫不留情,于是宋太祖提醒郭进帐下的官兵说:“你们在郭进将军手下做事需要小心谨慎,如果得罪了将军招致祸患,连我也没有办法帮助你们。”

然而,郭进在培养人才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对待异己者也能宽容。比如郭进帐下的一名军校向皇帝告密说郭进与敌人勾结,郭进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借机培养和保护了他。

郭进当时任山西巡检,率兵防御北汉的刘继元。因为自己的脾气,无意间得罪了一个部下,这个部下就跑到宋太祖那里去告密了,说郭进与刘继元勾结,准备谋反,并说郭进如何对太祖不敬,常常对太祖辱骂等等。太祖对郭进简直是太了解了,根本就不信郭进会谋反。于是就痛骂了这个军校,命令立即将这个人捆绑起来,押送给郭进让他处理。

一向脾气暴躁的郭进并没有对这个军校表现出丝毫的恼怒,而是出人意料地亲自给他松绑,对他说:“你敢跑到陛下那里去议论我,我相信你是有胆识有气节的。现在我不治你的罪,如果你能够去奋勇杀敌,取得胜利,我就把你举荐给当今皇上。如果作战失败了,你可以投奔到别处去。”

这是告密者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他的告状,竟然被说成是有胆量!除了免罪之外,还有杀敌立功的机会,还有高升的希望;如果战败,甚至听任自愿投敌!军校感动得涕泪纵横,自觉过去是自己小气错怪了将军。于是上阵奋力杀敌,奋不顾身,迫使刘继元降服。郭进非常高兴,特地向太祖奏明事情原委,请求给那军校封赏,还让他拿着自己的上书直接去晋见皇帝。

宋太祖见到那名军校,气愤地说:“你前番告密,陷害忠良,这次立功了可以抵你过去的罪过,要赏官是不可能的。”军校无法,只好怏怏地回到郭进的营中。郭进见状,安慰了军校一番。马上再次向太祖请求,说我已经答应过不再追究他的诬告,许诺了立功后就可以受赏,陛下不封官给他,就会使我失信于人,以后就不能再用人了。

宋太祖接到这个请求后,感到郭进说得有道理,终于给了那个军校一个官职。

郭进培养人才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郭进的超常才干,首先是对下属能力的肯定,其次是对下属的信任,再次是对下属的重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郭进的气量,如果郭进气量狭小,恐怕才干也不会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吸取的经验就是郭进的气量以及他对待下属的态度。领导者雅量待人,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人,就会培育出人尽其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