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2 为何我们越爱越孤独 优秀的女性为什么怕成功

很多女性在有了事业之后,家庭本身可能就不幸福了。但我和我丈夫两人却学会了一起努力来平衡事业和家庭。我认为对男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感情上让他们有安全感和满足感,不要让他们有一种“老婆成功,自己不行”的感觉。我的丈夫非常善解人意,他在感情上也靠得住。

——兰·马宗达尔·肖

(印度最富有的女人,生物制药公司Biocon的创始人)

前不久,陪一个刚认识不久的朋友去北京办事。我们约在白云机场见面,她早早订了机票,时间是17时30分。我怕误机,于是16时就赶到了机场,但一直不见她的身影。给她打了多次电话,没接;发了几个短信,也没回。

17时05分时,她才姗姗来迟。“抱歉,我的两部手机都调到了静音。”她一脸歉意地说。

这倒没什么,我说,因为在等待的时候,我一直在读书,所以不会浪费时间。但问题是,不能赶上原有班机,我们只能改签下一班了。结果,两张本来4.5折的机票,改签成了两张9.5折的机票,多花了近1500元人民币。好在,这位朋友虽然年轻,但有一个规模不大不小的工厂,生意火爆,称得上是成功人士,这点钱不会让她心疼。

不过,我发现,她手腕上戴着手表,而且来机场的路上,她有专门的司机帮她开车。然而,在到机场前的约两个小时内,她一次时间都没看过。这就很有意思了。

更有意思的是,她告诉我,误机对她来说是常事,“一半一半吧”。也就是说,一半时间能赶上原来的班机,一半时间要改签,而她每年要坐二三十次飞机。

为什么会这样?和她聊了很久后,我找到了答案:这是优秀女性对成功的恐惧。

很多女性对可以预期的成功怀有恐惧,这是美国女心理学家霍纳在1968年发现的一个现象。其原因有多种解释,最通常的解释是:如果太成功了,女性会担心自己在与异性的亲密关系上遇到麻烦。她们下意识地认为,男人惧怕优秀的女性,惧怕和成功的女性建立亲密关系,除非自己比她们更强大。因为这种恐惧,许多优秀的女性会做一些连自己都不明白的莫名其妙的事情,以避免自己过于成功。

我这位朋友,她不仅误机,而且经常迟到,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如此,在商务谈判中仍然如此。并且,她总说自己很笨,“是别人帮我把事情做好的”。此外,她的生活也比较缺乏计划性。对她而言,这些做事的风格,和误机一样,其心理意义是,她在对自己、对周边的男人、对整个社会说:“你看,我不是一个渴求成功的女人。我这么没计划、没条理,我经常迟到,我还经常误机,所以说,成功不是我做来的,而是上天的安排与恩赐。”

或者,这样做有更直接的意义,那就是毁掉一些机会,从而得以避免更成功。

小资料:成就动机

一个人成就动机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成功与否。

心理学家认为,成就动机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一个人成就动机的水平等于追求成功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倾向的强度。所以,前者越强,一个人的成就动机就越强;后者越强,一个人的成就动机就越弱,因为如果太害怕失败就会不敢接受挑战,从而回避困难的任务。

高成就动机者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高成就动机者具有开拓精神,喜欢富于挑战性的任务,并全力以赴获取成功。他们富于创造性,总是力图将每件事做得尽可能地好。

2.具有坚定的信念。他们目标明确,对自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会持之以恒,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始终不放弃自己的目标。

3.正确的归因方式。他们把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这种可变的内在因素。这种归因方式会使他们总是从自己身上寻找答案,并改变自身的缺点,不断努力、不断进取。改变自己是最容易的,但低成就动机者总是把成功归结为外在原因,如运气,于是自己不去努力改变自己,从而丧失了进步的机会。

关于成就动机的两种倾向可以用下面这个例子说明。我经常误机的这位朋友,其实有很高的成就动机。她最初是做推销员的。她回忆说,在敲每一个客户的门时,她都感觉不到有任何害怕,哪怕面对超大型公司的老总级人物,尚是一个黄毛丫头的她仍能镇定自若地和他交谈。“我从不怯场,这是自然而然的,没一点伪装。”她说。换成心理学语言就是,她避免失败的倾向极其微弱。

用跳槽逃避成功的女人

琪就是毁掉了一个又一个机会,所以工作能力极其出色的她,尽管已37岁,却仍然只是一家小公司的小经理。

“我是做了一次心理咨询后才意识到自己有成功恐惧。”琪在接受采访时说,“成功恐惧的第一次表现是高考吧。”

她回忆说,她高三的成绩极其出色,足以上北大、清华这种超一流的学校。但是,第一次高考时,她发挥失常,结果刚过重点线。因为她爸爸对她的期望很高,所以她没去上,而是选择了复读。第二次高考,她发挥正常,超出清华分数线近30分。但在报志愿时,她违背爸爸的意愿,选择了爸爸的母校——一所普通的重点大学。“现在回想起来,是因为我害怕上比爸爸的母校更好的学校,因为那意味着我比爸爸还出色。”琪说。

大学四年,琪成绩一般,却是风云人物。她爱跳舞,又擅长组织活动,“出过一个又一个风头”。毕业时,她被分配进一家大型的国营外贸公司,“是当年第一个被提拔的毕业生,也是公司历史上升得最快的”。但3年后,她决定辞职。

这次辞职看起来有很容易理解的原因:琪离婚了,所以想换一个环境。这次她找的是一家港资电子类公司,一进去,因为她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公司老总想安排她做一个部门经理,但被琪拒绝了。“我要求从最低级的销售员做起,公司老总很高兴地答应了。他以为我是喜欢挑战的人,我当时也这么认为。”琪说。

两个月后,因为成为公司的销售冠军,琪被提拔为部门经理——这正是她一开始就可以获得的职位。又过了两个月,公司打算把她升为副总。但是,她又辞职了。

“我一定是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这次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我也不清楚为什么要辞职,只是觉得很累,不想再做电子这一行了。”琪说,“大家都觉得我莫名其妙,毕竟副总不需要每件事都亲历亲为,如果会统筹工作,还是可以做得比较轻松的。”

接下来,她又换了几个工作,每进入新公司,她都要求从“最初级的销售员做起”,但等升到一定位置后,她就辞职了。职位最高的一次也是副总,但刚升上去一个月,她就又辞职了。

后来,她干脆自己开了一家公司,做机票、火车票的销售。“当时这种公司很少,能拿到机票的人差不多可以算是垄断经营,很挣钱。”琪回忆说,“我公司里的小姑娘最多一个月都可以挣到两三万元,我的收入就更不用说了。”

这样做了一年后,琪又把公司给关了,又是“说不清楚的原因,我跟别人说,是嫌麻烦,但实际上,我自己也觉得有点稀里糊涂”。

就这样,琪不断地跳槽,到现在已经记不清楚跳了多少次了。并且,在一个城市“待腻了”,她就换一个城市。迄今为止,她已在五六个城市工作过了。

这是一种奇迹,做过公司副总、自己开过公司,并且有一系列“辉煌回忆”的琪,现在只是广州一家仅有10余名员工的小公司的小经理。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一定是有什么地方不对劲。”琪说。于是,她两个月前去看了心理医生。

心理分析:跳槽是对自己优秀的惩罚

在咨询室里,琪最先谈了高考的事,咨询师问她:“你是害怕成功吗?”琪回忆说,听到这句话,她当时有一种“五雷轰顶”的感觉。接下来,当咨询师和她探讨起她为什么害怕成功时,她的内心深处一直不愿被触及的痛苦回忆终于被触动了,而那正是答案。

原来,就在离婚前,她的哥哥遭遇了一场意外的横祸而惨死。惨剧发生之后,她一直是家里最坚强的人,从打理后事到出殡,都是她一手操办,而且她也极力去抚慰父母那破碎的心。但是,“我内心深处的内疚感却无法处理。”琪说。

原来,琪从小就是父母的宠儿。她非常聪明,爸爸对她寄予了极大期望,而对她哥哥却没有这种期望。她也不负爸爸厚望,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学校屈指可数的尖子生。

“小时候,爸爸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琪回忆说,“但先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潜意识中不愿意超越爸爸。等上了大学后,可能是女孩们共同的成功恐惧也感染了我,所以我不再刻苦学习。爸爸对我的愿望是做中国的居里夫人,但现在,我只想做一个女人。”

大学时,琪就隐隐有了内疚感,“仿佛是,我开始觉得,不应该比哥哥强,我把本来属于哥哥的宠爱夺走了”。

哥哥的惨死一下子将这种内疚感激发到顶点。“内心深处,我后悔自己比哥哥强。我占有了那些属于他的东西,我想他应该比我优秀才对。”琪说,“潜意识中,我决定把自己得到的这些给还回去。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通过没有价值的跳槽来惩罚自己,直到今天。”

琪的故事,多了一个受害者——她的前夫。

因为对死去的哥哥的内疚感,琪极力惩罚自己,离开前夫同样是对自己的惩罚。其中的心理意义有很多种可能。或者,哥哥——这个亲密男人的惨死带来的伤痛太重了,琪不想再重复第二次,所以她先断绝更亲密的关系——与丈夫的关系,以防止这种可能性的发生;或者,只要有一个与异性的关系让她觉得自己比男人优秀,她就要逃,因为这个关系和她与哥哥的关系一样,会让她极为内疚;或者,因为她无法接受自己最重要的部分——她很能干,而变得也无法接受自己最亲密的人。

“对于优秀的女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忠于你自己,接受你的确优秀的事实。”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陈祉妍博士说,“我们如何对待自己,就会如何对待别人。如果我们否认自己,我们也会容易否认别人。”

“事实一旦产生,就不容否认,也无法否认。”陈祉妍说,“如果你的确很优秀,但又不想承认这一点,极力否认这一点,那么,你内心对优秀的渴望会更强烈。只不过,你不再要求自己优秀,而是要求亲密关系中的其他人优秀,譬如你的恋人、丈夫或孩子。并且,除非他们比你更优秀,否则你会攻击他们,认为他们不配你。”

解决之道:接受天赋才能

我的一个研究生同学,她是我们当中被公认为最有天赋的人,最有可能在心理学上有所成就。然而,她自己对被公认为头号才女的事实感到不舒服。她说:“在很长的时间内,我极力想掩饰自己是一个才女的事实,我内心中隐隐觉得,不这样做就嫁不出去。”

这种掩饰在她结婚后达到顶点。那一段时间,我每次见到她都觉得很难过,因为她身上那种天才的锐气似乎消失了,她“变成”一个中规中矩的家庭妇女,说平常女性都说的话,做平常女性都做的事,而且走起路来,个子很高的她总是弯着腰。但尽管做了这些努力,这次婚姻并未能持续下去,相处了近两年后,她和丈夫离婚了。

“我以为否认自己的优秀,把它们压下去,就可以和一个男人相处了。”她说,“但我错了。你扭曲自己、否定自己,你必然会觉得很委屈。于是,我最后把这种委屈转嫁给了我的前夫。”

其结果就是,她一开始认为自己能接受这个有点平凡的男人,但最终,她对他越来越挑剔,虽然这种挑剔没有表现出来。譬如,她从不说刻薄的话,或做刻薄的事,以刺激丈夫,但却越来越不愿意看到他。

“这不是他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她说,“优秀的女人势必有对优秀的渴望。你否认自己优秀,不成长了,你就会把这种渴望投射到身边的男人身上。如果男人果真卓越,你会欣然接受。如果男人不如自己,你会特别愤怒,恨他怎么就那么差劲!”

她继续说:“你如此愤怒,首先是因为你对自己愤怒,因为你否认了自己最重要的天分,但这一部分不会消失,它会反抗你的压制,它让你心中充满愤怒。并且,这种愤怒藏在潜意识中,寻找一切机会喷涌而出。那个机会就是,当男人脆弱的时候。”

这对夫妻关系有巨大的杀伤力,因为再强大的男人,脆弱的时候,也需要理解与保护,而不是相反。

其实,哪怕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女人,她也仍然是一个脆弱的女人。如果她全面接受了自己,既能接受自己的脆弱,又能欣赏自己的优秀,那么,她也会安然地接受男人,欣赏他的优秀,接受他的脆弱。这时候,关系会自然而然地变得和谐。

男性也有成功恐惧

女性的成功恐惧到处可见。譬如,在接受新工作或新职务时,女性常犹豫不决,总是先考虑自己能力是否足够,或是说“我要先回去跟家人商量”。此外,年轻女性也常常在闲谈中说:“不想干了,找个老公养我就好了!”

这看起来像是玩笑话,实际上却反映了女性恐惧成功的集体潜意识。

霍纳是最早研究女性成功恐惧的美国女心理学家。1968年,她请女大学生构思一个故事,其开头语为“第一学期末,安妮发现自己在医学院的班上名列第一”,而对于男大学生,开头语中的“安妮”改为“约翰”。结果发现,68%的安妮的故事比较悲惨,典型的故事是她取得事业成功,但在婚姻上不幸,要么是迟迟找不到另一半,要么是离异。相反,91%的约翰的故事比较幸福,最终的结局多是“才子佳人”,不仅取得了事业成功,还找了一个漂亮老婆。

霍纳由此提出女性有恐惧成功的倾向,原因在于社会和家庭给女性的定位是柔弱的、被保护的、不出头露面的,所以成功就意味着对这种性别角色定位的挑战和背叛。我国研究者也做过类似的研究,都验证了霍纳的结论。

不过,女性并不是恐惧所有方面的成功,在符合女性性别角色定位的职业上,譬如护士、音乐、演艺、文学等方面,女性的成功恐惧就比较低。相反,在女性的传统领域,男性倒明显有了成功的恐惧。譬如,《信息时报》2006年12日的报道称,“男护士在各大医院受欢迎,恋爱上不受欢迎”。就因为护士是女性的传统领域,于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护士就和女人味之间画上了等号,女孩因为下意识里担心“男护士=有女人味的男人”,从而不愿意和他们谈恋爱。

刘玲是一个富有上进心的女孩,立志做一名激光专家。经过努力,她在大三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年级专业课第一名的好成绩。她非常高兴,她想,这是向理想迈出的第一步,但离实现人生目标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而无论多难,她都会坚持下去。此后,她更加发奋学习。同学们梳妆打扮时,她在图书馆学习;情侣们外出逛街时,她在实验室做实验。渐渐地,她与周围的同学疏远了。

父母劝她,女孩子有个大学文凭就够了,不然会嫁不出去的,但她仍坚持己见。33岁时,她获得了博士学位。随后几年,她成绩斐然。然而,她的婚姻问题一直没解决,每天晚上都与孤灯相伴。后来,她不得不委屈自己,与一位60多岁的失去妻子的老干部结了婚。没想到,结婚刚一年,丈夫就提出离婚。刘玲感叹道:“处理好家庭与事业的矛盾真是一门比激光还艰深的学问!”

——一名计算机专业女大学生对女性成功后的想象

赵刚是年级中学习的佼佼者,这次又考了第一。当然,激光本来就是男生的专利!班里的女生学起来都是不要命的,她们关心分数,但男生这样做就很难。大部分人对赵刚的成绩没什么想法,只是成绩在他后面的几位女生不服气,认为赵刚只是运气好而已。赵刚自己对此也并不十分看重,他只看重过程。假如赵刚结婚,他的妻子一定是个“佳人”,才子佳人嘛。婚后的赵刚事业会更上一层楼,家庭幸福美满,孩子很有教养。

——一名计算机专业男大学生对男性成功故事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