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们心里都有病 我们都焦虑

不用看星座运势,不用看天象八字,我就知道,这个月大家统统都焦虑。

这句话放在每个月份每一天也都可以。因为我们身处一个焦虑的时代,人人都有焦虑症,有的是无意识的焦虑,有的是显而易见抓耳挠腮的焦虑。

没有焦虑的感觉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必须摆出一副我好焦虑我很着急的样子,似乎才是时代的节奏。

今天要谈的焦虑症和狭义上的各种心理学上的焦虑症定义不同,我想说的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慌张导致的焦虑,而这种慌张除了跟时代求快求变的特征有关,更主要来源于我们也被时代紧绷的弦送达至一种不快速运转就要被淘汰的边缘状态。

我们努着劲儿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解决所有问题,恨不得一切刻度都精确到秒。从前慢,也只是从前。现在一旦慢下来一分钟都生怕自己被甩到所处群体的尾巴上。

我们喜欢插队,我们当一米黄线不存在;我们抢出租车,我们在交通灯变黄的时候加速冲过去;我们为了节省五分钟去翻越马路中间的栏杆。我们由亲戚带着走VIP通道进去,因为排队要半小时;我们在机场大闹值班柜台,我们在电话里对着客服人员吼:“马上给我搞定!马上!”我们急急忙忙旅游,急急忙忙拍照,急急忙忙离去。我们走后门,我们送钱。

如今我们很急,我们很不耐烦,呼吸一口外面的空气,都有30%的烦躁情绪含量。我还听闻很多企业的文化口号都有“求快”这样的字眼,互联网时代里“快鱼吃慢鱼”的理念都快要融入每个人的血液里。

这时常让我觉得可怕,在大家都焦虑都急躁的时候,是不是欲速则达,得到了我们想要的结果?可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因为求速度求结果而酿成了祸端。

还没摸清对方底细就闪婚,还没了解公司业务就闪跳,因为还有一分钟促销活动就结束了,妈呀我再不下单就赶不上这次白捡似的优惠啦!

于是你嫁了一个不求上进偶尔还家庭暴力的懒汉,于是他发现新公司的业务分分钟都有搁浅的危险,而她呢?终于捡到了大便宜,冰箱里堆满了她本不需要的食物,只等过期扔掉。

媒体报道宣扬的各个成功案例都逃不开“快速”这一关键词,我牢记在心的一句话也是“出名要趁早”。可心里烦躁的是,同样是一个鼻子两只眼,为什么人家这么快就搞定了我未来十年甚至是一辈子的目标?

这一切的表现和内心反应,都是因为我们被这些眼花缭乱的信息误导成相信一切都很容易,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而别人能做到的你还可以更快更好地做到。

我们焦躁不安,其实,背后多都是因为我们安全感缺失。

追根溯源,如果没像我们期待的那样完成目标,我们就会焦虑,这份焦虑源自我们内心缺少安全感,需要实现目标来填补缺口。抱持着这样的缺失,我们常会经历以下心路历程:需要安全感——渴望成功和认同——拼命努力想要快速完成任务——期待又快又好的结果反馈给内心获得安全感。

那些好胜成魔的人大抵都会有过无数次这样的尝试,而一旦自身不能完成目标,就极有可能通过损害他人来获得力量感来填补内心的安全感,这是一种缺失安全感给我们带来的可能的隐患。

但也正是因为我们有缺失的东西,才会产生前进的燃料,我们会积极争取,会拼命加快速度。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坏的是,在这种求快就像渴求罗马能一天建立起来一样不切实际。我虽然不是完全认同一切都要慢下来,但我想如果“慢”是自己的步调,那也未尝不可。

我们之所以如此焦虑和慌张,正是因为我们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却常常忽略自身特点一味向他人看齐,标准就是越快越好。

关于什么是找对自己的节奏,白岩松有一段关于踢球的描述我觉得非常恰当。

我们看那些非常好的球队踢球的时候,有时候快得简直像一道闪电,但是在中场倒脚的时候是非常慢的,是在等待时机。一个非常好的球队,它就是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把节奏调整得非常好,使得对方一直在跟着它的节奏走,这样对方就乱套了。所以我们经常听到评论员说“一定要打出自己的节奏”,这话是很对的,就是你一定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们在生活当中也是这样,你有时候需要放慢自己的节奏,甚至停下来,这实际上是在调整,在修身养性,在为迎接一个“更快”的时刻做准备;而有的时候也需要快速动起来制造先机。快慢本是相对论,如果一直加速前进,永不停歇,但这“快”也不能称之为“快”了。

在历经近两个月的苦逼快生活之后,我终于在这个周末得闲出去走一走,在傍晚的鼓楼东大街,雨后的街道干净又清新,路上的摊贩不吵也不闹,聊着天等待着客人光顾,还有那只我每次去都会逗弄的松狮,也依然憨萌地在那里看着人来人往。

今天的我看待这里,不再觉得它是那个多少人趋之若鹜的首都,也不是那个为证明自己价值而不得不血腥厮杀的战场。这里只是一条隐匿在华厦危楼之间的街道,保留着北京最后一点从容和安宁。

而这一刻我的感觉也不是平日里快生活中斩获的零星成就感所能取代的体会。就像小火熬汤,慢慢炖才能入味,火烧得太快太旺,只会熬干了食材汤料,什么也尝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