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看得清自己,就是改变的开始 朋友,你希望我过得不好吗?

很多精彩或悲惨的故事会有相同的开始,“我有一个××”。他们用自己亲身经历作证,选保守的、稳妥的、不费力的,或者说选跟他们一样的路。

有个姑娘给我留言说,是正面对感情和事业的双重分岔路。

她28岁,朋友介绍了一相亲对象,对方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总感觉哪里不对,自己对一个同事比较有好感,想主动接触,又不知道是不是合适;工作上觉得在现在的公司没什么起色,有一家心仪已久的公司,但是对英语要求高,犹豫要不要报个周末的英语班,为跳槽做准备。

听起来,这是极好的人生啊!有工作目标,有喜欢的人,况且不是求而不得。

我问姑娘,虽然是岔路,但明显有一条闪着金光,你纠结什么呢?

姑娘的开场白是:“我有一个闺蜜……”

很多精彩或悲惨的故事会有相同的开始,“我有一个××”,而很多人的人生也跟这位纠结的姑娘一样,受着你的闺蜜/朋友/同事的影响,无法自拔。

面对感情的两难选择,姑娘不知道该选择相亲男相处看看,还是勇敢追求有好感的同事;面对事业的鱼和熊掌,姑娘同样为难,留下继续混生活,还是蓄势待发要鲤鱼跳龙门?

她的闺蜜给出的建议,选保守的、稳妥的、不费力的,或者说选跟她自己一样的路。问起这样建议的原因,姑娘说,闺蜜用她的亲身经历佐证。

闺蜜同样年纪,姿色在自己之上,大学同班同学,但一直没太把心思放在学业和事业上,大学毕业没多久嫁给了现在的老公。老公一直没有什么事业心,好在家境殷实,着实也过了几年风光的日子,可是现在传统企业式微,老公家里的生意也不太好做。在毕业五年后,其他人靠着自身努力也小有成就的时候,倒也看不出来闺蜜的日子比其他人过的好。

因着这样的经历,闺蜜劝姑娘,做女人还是不要太拼命,花那么多钱投资学英语,也未必就能学出什么名堂,现在的工作已经轻车熟路,不如把钱和时间精力投入到改造外在,多美容多买点衣服;谈恋爱也不要好高骛远,女追男,男人不会珍惜,相亲对象靠谱的话就好好相处。

闺蜜建议完毕,还语重心长地数落起自己的人生。“当年上大学的时候,我各种减肥各种打扮,努力维持形象,也不过找个我老公这样的,要是当时不抓紧,说不定现在我也剩着呢。单靠我们这样的学历和家庭,很难找到好工作、好人家,男人还是永远喜欢年轻漂亮的,你还是多努力捯饬自己,留住相亲男吧,别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

凄凄惨惨戚戚。

听起来,真是言辞恳切,处处为姑娘着想,但每一句话背后似乎又暗藏玄机:“你看我没那么上进,靠着外在修行也不过结果如此;你这么大岁数了,情况还不如我,别挣扎了,又不可能过得更好。”

看着姑娘发给我的聊天截图,我头一次如此直截了当地给出建议,别听她的。我无意腹诽闺蜜的阴暗内心,我想她本意也并非如此。但她内心的失衡作祟,很难给出适合这姑娘的建议。

所谓的“保守的、稳妥的、不费力的”选择,也不失为一种人生,但却并未必是最适合姑娘的路。28岁,尚好的青春,经过社会粗粝的打磨和感情的起落,依然想要主动追求所爱的事业和人,有什么理由不去试一试呢?即便是没有得到爱人,即便失去更好的工作机会,可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种学习。再不济有一天跟朋友撸串儿的时候,喝的酒酣耳热,你也能侃侃而谈,老娘追求过!

什么都不费力的人生,真的是顺从你内心的选择吗?

往往我们内心的天平摇摆不定,还没听清楚自己内心的声音时,就操之过急把问题抛给了身边的人,而偏偏有那样的人,他们是你的好朋友、好闺蜜、好哥们儿,却唯独不是一个好的建议者。

他们因为自己人生的局限和内心的失衡,也想拖着你一起放弃更好的人生。没错,我们多少都被这社会碾压过,内心企盼位高权重者高处不胜寒,希望有钱人都坐在宝马里哭,甚至恨不得双手叉腰等着别人登高跌重。

说到底,一切都是源于他们没有得到想要的生活,因此内心深处躲藏着蠢蠢欲动的羞耻感,或者叫自卑。这种羞耻感对周遭的风吹草动都非常敏感,一旦有一个触发点可能把这种自卑激活,它将全力以赴拒绝把自身的缺陷放大,凸显在人前。

也许是无意识的,你的闺蜜朋友们,会愿意把你和他的情况等量齐观。

当在他们眼中跟他们生活状态差不多或者略逊色于自己的人就要开始过上比自己好的人生时,这种即将出现的差距便会让内心的自卑隐隐作痛。

他们的内心独白可能是这样的:“我本跟你是同一层次的人,你怎么会有可能过得更好?”这种想法,表现出来就是嫉妒,而包裹在劝慰或建议的外衣下,则是一颗可能把你人生轰炸成废墟的炮弹。

他们可能跟你一样深夜失眠,辗转反侧渴望着拥有更好的事业,更好的伴侣,然而因为先天缺陷或后天折堕导致求而不得,由此产生无助和空虚感。让他们安心继续生活的不是他们本身还有可能过上想要的生活,而是跟他“一样”的人也会被这种失落、不如意包裹,他们内心深信不疑——你们并无差别。这种“一致”减少了社会比较给他们带来的焦虑,可以获得暂时的平静和安稳。

而一旦别人拥有了这些东西,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和自卑,出现认知失调,因为他们始终认为别人跟自己应该同步保持在这种还凑合的境遇之中。这种不合理的认知会因为你的进步和成功而瓦解和崩溃,因为从始至终,他们所以为的“一样”、“一致”、“同一层次”本就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妄想。

每个人都有追求进步的空间,每个人都有过上更好生活的可能,他们抹杀了自己的可能性,并不意味着你同他们一样也要因为内心的自卑而止步于此。一旦这种自卑被暴露的无所遁形,还会激发愤怒和破坏欲。

我的生活中便有这样的例子,本是同校同班同水平启程,但因为有的人持久地跑步前进,而被其他懒散闲逛的人所排挤。排挤他人的那一群并非看不得别人好,只是看不得原本跟自己差不多的人比自己好。

于是,他们会打压、排挤、中伤他人,尽管可能是无意识的,这种种表现都是他们的自尊遭受挑战后的自然反应和回击,这种攻击性有时会强烈到不惜代价。

这也是我们都经历过的,当生活状态的差距拉大时,那些曾与你交好的人,因为内心的自卑躲闪你、疏远你们的关系,直至形同陌路。最可悲的感觉莫过如此吧,别人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而这个别人恰好就是你身边曾经跟你一样“不名一文”的朋友。

可能你会觉得,别人的生活与我何干,他们得到的是他们的,并不是我的。然而,善妒者的内心却并非如此,他们早就把那些得不到的一切归类为“我和其他人都得不到的”,而即便是有人得到,那也应该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所以,当发现别人已拥有他们还未得到的,嫉妒的感觉就像夺取了自己的东西一样。

讲起这些,我并非伪善地要把自己与其他人划清界限,我坦然承认,我也有这样普遍的人性弱点和内心的自卑。同样,向我咨询的姑娘自身也会有这样的“嫉妒执念”,芸芸众生,又有谁不曾自卑和嫉妒?

如何解决嫉妒的心理呢?

一种积极且有建设性意义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揣度自己的内心自卑是源于哪种创伤,通过与自己建立联系,学会全面诚实地看待自己。

也就是说,第一步是认识到当我们害怕别人过的比自己好的时候,真正的问题在于自身。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我们嫉妒的那个对象,或者是嫉妒的假想敌,其实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是我们内心被分裂或压抑的部分,那个部分代表着成功的、可能过上更好生活的自我。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曾认同我们自己是成功的,但因为种种现实或心理因素,我们逐渐改变我们的认知,把自己归类到“不太可能活得更好”的那一类人。

根本上,我们不能接纳的是那个不够好的自己,才把对自己的厌恶逐渐压抑并投射给身边的人,所以解决嫉妒,归根到底是回到自己的身上,把那部分可能成功的自我变得更加强大。

关于自卑,心理学家阿德勒曾写过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叫《超越自卑》,其中谈到了非常著名的理论,关于“补偿作用”。

他认为:由身体缺陷或其它原因所引起的自卑,不仅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在另一方面,它还能使人发愤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

古代希腊的戴蒙斯·赛因斯(Demo sthenes)原先患有口吃,经过数年苦练竟成为著名演说家;美国罗斯福总统,患有小儿麻痹症,其奋斗事迹,更是家喻户晓之事。有时候,一方面的缺陷也会使人在另一方面求取补偿,例如尼采身体羸弱,可是他却弃剑就笔,写下了不朽的权力哲学。

简而言之,自卑不是阻碍前进的麻烦,它也可能是鞭策人的动力。而不妥善处理,它不但会影响自己超越自己,同时也可能会影响到身边人的成长。

在处理好内心的自卑和羞耻感之前,在求取人生真义的路上,请先练就火眼金睛,看清谁是一身白骨用自卑耗损你的法力,谁是菩萨心肠用霹雳手段磨炼你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