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发展和模仿
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应该迁就于他。儿童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如果我们想要帮助他成长,我们就要深谙这些规则,而不是将我们的意愿强加于他。
我们上一章讨论的是儿童1岁半前的发展。这一时期发生的事情很有趣,这也是教育的一个转折点。这一时期为儿童的手和脚的发展做好了准备,儿童的性格也将得到发展。在2岁的“语言爆发期”到来后,他各方面都将得到完全发展。在完全发展期开始之前,也就是在他1岁半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努力去表达自己的思想了。这是个不懈努力和开展建设性工作的时期。在儿童发展的这一阶段,我们应特别注意不要破坏生命的自然规律。如果自然要求他在这个阶段付出极大的努力,那么我们就要帮助他去实施。这种说法只是一个概括,但很多儿童却具体地将其表现出来了。人们说儿童在这个时期开始模仿别人,这本不是什么新闻。
他的性格就会发生改变,同时他的兴趣也将变得毫无目的,甚至消失。让他们完成自己做的事,现在看来是非常重要的。间接的准备形式也同样重要,事实上,这些都是准备的形式。我们的整个生活都在间接地为将来做准备。在那些大人物的身上,我们会发现他们在这一时期都能顺利完成自己的事情,没有被打断。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到底,如果充分发挥心理作用,这便是一种精神上的准备。我们应该让儿童去完成自己的事。儿童所做的事,不管聪明的、愚蠢的、还是可笑的,甚至与我们的意愿背道而驰(在不伤害他自己的情况下),我们都不应该去干涉,因为儿童应该去完成他心里所想的事情。我们在上一章就讲过,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总是用一些有趣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意图。我们看到许多不满2岁的孩子,总是毫无理由地去搬弄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重物。我一个朋友家有一些很重的工具,家里1个1岁半的孩子总是自己默默地努力,把它们从一个房间挪到另一个房间去。儿童还喜欢帮忙摆放桌子,抱一块块很大的面包,抱的时候甚至都看不到自己的脚。但他会一直不停地做,把东西搬来搬去,直到筋疲力尽。通常大人都想给孩子减轻一点重量,但心理学家认为,这样会阻碍儿童去完成自己的事情,对其造成不良影响。很多有神经问题的儿童在这一时期都受到过类似的打扰。儿童想做的另一个尝试是爬楼梯。我们是有目的地爬楼,但儿童不是。仅仅爬到顶部还不能让他满足,他会爬下去再重新来一遍,如此反复多次。在学校操场上会有木制或水泥滑梯,这正好可以满足儿童的愿望。但幼龄的儿童为的并不是从上面滑下来,而是从下面爬上去,在努力中寻求乐趣。成年人很少能做到不干涉孩子的行为,因此心理学家认为应该把儿童放在一些不受干扰的地方,让他们自由活动,免受大人的打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立托儿所和婴儿学校就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对那些1岁半以上的孩子来说。这类地方的所有东西都要特别制作,比如树上的小房子要带爬梯,以方便孩子攀爬。
但这些小房子不是给儿童生活和休息的,而是给他爬上去用的。儿童要做的是努力往上爬,房子只是一个高点。如果儿童想搬运某样东西,他会选择最重的那个。他总是想找一些难爬的东西来爬,比如椅子,不过爬楼梯却能给他带来最大的乐趣,因为儿童心里都有想往高处爬的愿望。①这类活动并不是为了满足儿童的外在目的,而是让他锻炼平衡能力。只有具备了运动平衡能力(这些运动需要肌肉协调合作),儿童才可以模仿我们的行为。表面上的目标并非他的最终目标,他的所作所为都为了顺应内部的愿望。只有做好了准备,他才能模仿成年人,这时,周围的环境才能激发他。如果儿童发现有人在扫地或者做点心,他也会去做。做一些新鲜的事情可以激发儿童的行为。现在我们来讨论2岁儿童的行走需求。走路对他们来说,是很自然的需求,因为他要为将来发育成一个大人作准备,走路是他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如果心情好的话,2岁的儿童可以走一至两英里的路程。走路时遇到的困难最吸引他。我们要记住,儿童对走路的看法和成人完全不同。
我们以为儿童不能走很远的路,因为我们总要求他跟我们步调相同。这种想法相当愚蠢,就像我们和马一起走,还试图跟上它一样。马看到我们气喘吁吁,会对我们说(就像我们对儿童一样):“这样没用,跳到我背上来吧,我带你一起走。”但是儿童不会“跳上去”,他要自己走。儿童的腿比我们要短,我们不能要求他和我们走得一样快,我们要跟随他的步调。在这个问题上去迁就儿童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其他方面对儿童进行教育时也应该迁就他。儿童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如果我们想要帮助他成长,就要深谙这些规则,而不是将我们的意愿强加于他。儿童走路的时候不仅用到腿,还用到眼睛,激励他前进的正是他看到的那些有趣的事物。如果地上有一株草,他会坐下来观察;之后他站起来,走了一段又看到一朵花,他会去闻它;再往前看到一棵树,他会走过去,围着它绕一圈,然后坐下来。这样,他就可以走上几英里的路了。他一边走一边休息,还能看到不少有趣的东西。
如果在路上被什么挡住了,比如一些滚落下来的石头或者树桩,他会异常高兴。他喜欢水,会坐在小河边,高兴地自言自语“水!水!”而跟在他身边的成年人却只想尽快到达某地。成年人走路的目的与儿童截然不同。儿童走路的方式就像最初原始人在外面的世界游荡一样。那时候没有人说“我们去巴黎吧”,因为还没有巴黎;也没有人说“我们坐火车去吧”,因为也还没有火车。人们不停地走,直到找到有用的或者有趣的地方,比如一处茂密的森林,或者一处草料丰富的平原。儿童亦是如此,他的本能是不停地走,去发现一个又一个有趣的东西,这是他天性中的一部分,当然这也应该是教育的一部分。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儿童走路时是一名探索者。这种探索,或者说探求,和儿童在学校里的工作不同,它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而且还应该在儿童早期就开始。儿童应该出去行走,并且为吸引他的物体所引导。在这一点上,学校应该在课上做好准备活动,比如教儿童辨别各种颜色、树叶的形状和纹理、昆虫的习性、鸟类和其他动物的名称,等等。所有这些都会给儿童带来极大的乐趣,儿童的兴趣越大,他看到的就越多,在外面活动的时间也就越长。若想让儿童进行探索,我们就必须培养他的兴趣,这是我们的责任。走路是一项全方位的运动。多走路可以改善人的呼吸和消化,能使我们获得同进行其他体育运动一样的锻炼效果。总之,走路可以让人身体强健。此外,走路能让我们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我们会跳过一条水沟,或堆积一些木材用来烧火。这些伸展四肢的运动可以让人的动作变得更加优雅。渐渐地,随着知识的拓展,儿童的兴趣也越来越多,随之他的运动也增加了。教育也应该紧随这些进步而变化,这样儿童才能拓展视野,儿童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把这一规则融入到现在的教育中去是非常必要的。现在,人们步行的机会越来越少,不管去哪里都会使用交通工具。把生命一分为二,用四肢来玩游戏,用脑子来吸收知识,这是非常不好的。生命应该是一个整体,特别是在儿童遵循发展规律发育成长的幼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