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美掠影 10 能源危机
汽车、石油、公路是三位一体,也许可以说是美国当前维持着它社会新面貌的基本三角。上面我已讲了许多关于汽车加上公路所引起的社会变化,而这种社会的高速活动一刻不能离开石油。没有石油,一切都要停顿。
美国人从这个世纪初年就有汽车,二十多年来似乎没有人认真想到过如果没有了汽油他们的生活怎么办。早年如果有人提这个问题,还可能有人会说他杞人忧天或故意耸人听闻。但是时到如今,这已是一个现实问题。在我们离美前这个星期里,硬是亲眼看见加油站前排着几里路长的汽车队伍,标志着美国能源危机开始的信号。
美国这2.4亿辆汽车耗油量之大实在是惊人的。它所消费的石油总量在世界各国中首屈一指,一年达9亿吨。而且说来也确实不太公道,他们占全世界1/20的人口竟消耗了世界石油消费量的1/3。当然他们消耗的石油并不都是用在开动汽车的,但是最大的部分还是花在这一项上。单以消耗在汽车上的石油来说,其中用来作旅游、娱乐之用的却又占了很大的部分,有些人说要占一半,那未免夸张了一些。但是周末开了车一家人去海滨、名胜远游一番则是极普通的事。过去在美国很少人把汽油的消费看成是一项负担。
美国是个得天独厚的国家,石油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年产4.6亿吨。但是像它这样的挥霍,资源再多也满足不了要求。自己国家生产的石油不够用,就得向别的国家买。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差不多一半以上的石油是靠从国外输入的。从数字上看,美国人只要少开些汽车出去寻欢作乐,他们自己国产的汽油是足够使他们正常的活动运转自如的。但是尽管当家的能源部长口口声声地提倡节约用油,还是挡不住能源危机的发生。
这次能源危机的直接原因,据说是因为伊朗发生政变,一度中断了石油出口,使美国每天少进了几十万桶石油。这个数量原本也不难从其他产油国家补足,至多再动用一些库存也就过得去的。但石油危机却正是石油老板发财的好机会,他们怎肯放过。一闹石油供应少了,油价就可以高抬,大家再一抢购,大叠钞票就从消费者手上流入大老板袋里,储存的油转眼之间就能换得几倍的钱,何乐而不为呢?倒霉的还不是离了汽车寸步难行的住在郊外的这些住户吗?
我们到达加州洛杉矶的第二天,该州开始实行单双制供应汽油。所谓单双制,就是凡是汽车牌号最后一字是单数就只能在单数的日子去购油,是双数就只能在双数的日子去购油。如果你的汽车牌号最后一字是单数,1、3、5等,这个月的1日那天排不上号,买不到油,就得等到3日去,那天有事不能去排队,那就得再等两天到5日去。这一下可把很多住在郊外的人急坏了。脾气大、性急的人也有竟动手伤人,闹起事来。报纸上、电视屏上,有了新题目,这几天可真热闹。
这次能源危机究竟怎样渡过我还不知道,我猜想大老板赚够了钱还是要收敛的,还是要用“硝酸甘油”使这个危机停下来的。我们也不值得为此而大惊小怪。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这次能源危机所发出的信号。这信号暴露了整个美国社会的结构是建筑在一个日益枯竭的基础上的。它这种无计划的高生产和高消费,把人和自然的生态平衡给冲破了。毫无顾忌地消耗自然资源,固然可以显赫一时,但是自然的报复已经出现。资源的消竭,环境的污染,使这种社会正在走向繁荣富裕的反面。
这里提出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个问题:科技知识的飞跃发展使人类具备了空前巨大的制服自然的力量。这个力量正在被用来做什么呢?谁掌握着和使用着这股力量呢?这股力量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为人类造祸。是祸是福显然不是决定于科技的本身,而是决定于谁掌握科技所给人的这种力量。对这种日益在增长中的力量发生畏惧和反感是开倒车,是没有出息的;但是听任这种力量被少数人用来把人类引向毁灭自己的道路也是不负责的、不应该的。
我自知多年和美国这样的世界隔绝,很多情况不了解,对许多问题没有研究,当然不具备发言权,但正因为这些,我想我有发问的责任。我问过几位有交情的朋友,他们对美国的前途怎样想法。有的很老实地对我说:我们这里对个人的前途想得多。像我们这些年老快退休的人,就得细细考虑退休之后怎么办。年轻一些的为买所住宅,争个收入较多、地位较高的工作岗位,煞费心计,好像是在定有谱法的棋盘上走棋,看不到棋盘之外的局面,很少去想那些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在越南战争时,我们是有许多人把越南战争打下去会发生什么结果作为一个问题来思考的,因为这个问题牵连到自己的前途。越南战争一停,大家就唯恐不把这件倒霉的事忘得干净,有谁还在把这件事作为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教训来研究呢?当然这些问题不是没有人想,但是想了又怎样呢?写文章,有哪个报纸和杂志会发表?写书,谁替你出版?在美国这样的社会里,除了那些传道说教的骗子外,对美国社会在向何处去的问题,还很少被作为现实的严肃的科学问题来对待的。
这些朋友所说的这种态度究竟有多大代表性,我无法答复。但是为当前变化很急速的美国社会作出全面的解释,提出有说服力的理论体系的学者,目前似乎还是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