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美掠影 20 信心危机
在我写这本《访美掠影》时,回国已两个多月了。从报上看到,美国的能源危机日益严重。据说,卡特总统在自己的山头别墅里,平心静气地思考了几天,发现美国真正的问题不是在能源危机,而是在信心危机。据所传的说法,信心危机就是广大人民对当前的政府以及政治制度丧失了信心,不相信政府里这些人按照现在政府里这套办法来工作,能解决得了当前一系列的危机;更严重的是,他认为群众对美国传统的价值标准发生了怀疑,这样下去,在他看来美国的前途是不堪设想的。他发了一通言,确是忧心忡忡。我没有机会读到他演说的原文。如果他果真发现了当前美国的社会制度已经不得人心,那应当说是件好事,因为至少表示了过去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是行不通了。
其实,美国的广大人民对当前的社会制度丧失信心,并不是从能源危机开始的。美国这一二十年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这些都是好事,但是他们的社会制度却并没有变,生产关系还是原来的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不是削减了,而是加深了。统治阶级固然还有能力不断地采取各种措施来应付层出不穷的危机,但是广大人民却日益感到没头没脑地陷入了一个受着别人支配的命运中去,像是一只飞蛾扑入了蛛网,无法挣脱。不仅是哈兰姆的黑人明明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却不得不靠救济过着屈辱的生活,甚至在花园式的郊外住宅里居住的殷实之家,也是整天担心着一旦发生什么事故,顷刻之间会丧失目前暂时似乎是属于自己的一切。个人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越来越深,而每个人的心理上却觉得这个社会对自己越来越靠不住。年年月月付出各种各样的保险费,谁都心里明白保险公司自己并不保险。它一倒闭,自己也就完蛋。保险公司倒不倒,这是件不由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事。无怪有人感叹地说,人造了这文明,文明奴役了人。在美国这样的社会里这种情绪是很自然的。卡特把这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称之为“信心危机”也未始不可,因为它确是对当前文化的怀疑。只是他应当知道的是这危机由来已久,陷入已深。
在这里插入一段关于美国宗教的话也许是合适的。对社会文化的信心不容易用数量来直接表达,有关宗教这方面的统计资料却在一定程度上也许可以反映出一些人们对现实社会丧失信心的地步。人穷则呼天,一个人在现实社会里心理上得不到安身立命的保证时,有宗教传统的国家里,很自然地会心向上帝,求个倚靠,求个着落。
美国是个有宗教传统的国家。最早从欧洲来的移民很多就是被排挤出来的新教徒。但是在我30年前访问美国时,我也好奇地问起过一些朋友关于他们的宗教生活。据说,至少在年轻的一代很少认真地过宗教生活,我所认识的人中没有见过他们在星期天到教堂里去做过礼拜。他们说,年幼时父母抱着他们到教堂里去受洗,结婚时要去找牧师证婚,朋友死了就去教堂送葬,此外很少和教堂打交道了。至于思想上受到多少宗教的影响,那就很难说了。至少《圣经》里有关伊甸园的那一套,大多只是作为民间传说来欣赏的了。
这次我又问过一些朋友关于这方面的变化。他们指出了两点要我注意:一是30年来教徒人数有显著的增加,二是宗教性的小组织盛行一时。我翻了一下美国的统计手册,在人口调查时登记为教徒的,1950年是8680万人,1960年突出增加到11440万人,1969年是12850万人。50年代开始有大批的原来不大信宗教的人参加了宗教组织。最令人注意的是“杂牌”的宗教徒从1950年的14万人增加到1968年的218万人。这些“杂牌”宗教就是指各种各样的以宗教名义组成的小团体。
从美国历史上说,最早的白人移民传入的是基督教里的新教这一派。这一派的基督教始终在美国占主要地位,现在拥有7000万教徒。后来从南欧、东欧陆续进入的移民带来了罗马天主教、犹太教和东正教,现在它们分别拥有4700万、500万、300万信徒。其他还有佛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等。据说世界上各种宗教,美国应有尽有。这句话是有点夸大,但是意思是言其五花八门,派别极多。
我在旧金山一家中国餐馆里吃饭,就看见一个穿着袈裟、剃光头的,大概是一种佛教的信徒,但是从他吃的是大鱼大肉,而且陪伴他的是一个白种女子,看来又不是一般的佛教徒。当我们私下议论时,当地的朋友说,美国这十多年来宗教界的一个倾向是越怪僻越有人着迷,着迷到几百人相约集体自杀。这件轰动一时的案件,除了富有新闻价值外,却并没有引起社会上严肃的反省。一个社会不得人心到这个程度,尽管丧命者不过几百人,却决不能掉以轻心。如果说美国当前确是发生了“信心危机”,这种事件应当可以说是有力的警报了。
美国的科学技术正在使神话变成现实,而美国的社会却在使其成员心向上帝、厌弃人间。
《访美掠影》的杂话说到这里应当可以结束了,但结束在“信心危机”上实在有违我的初衷。历史原是一泓流水,抽刀断水水更流。话不能不打断,历史还在滚滚东流。美国不可能停留在任何危机之上的。我们对伟大的美国人民有充分的信心,祝愿他们将不断为人类的前进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这次访问美国是为了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尽管时间短、码头多,感谢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我还是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会见了许多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又结识了许多神交已久的新朋友。作为一个重温旧谊的机会和一个今后互相学习的新起点,在主人们的殷勤款待和推诚相见下,一个月里经历了多少难忘的事迹,给了我无穷的鼓励。当然交流是为了进一步的相互了解,相互进一步的了解才能使双方都能取长补短共同前进。
我这些杂话,是凭我的直感写下来的,有许多事实没有机会核对,留待以后更正;有许多议论也缺乏推敲,颇有冒失之愆,留待以后讨论可也。我所做到的是畅所欲言而已,能起些抛砖引玉的作用,于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