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如何照管好你的孩子 照管孩子要一切回归自然

很多人向我提出建议:我的新式教育是否也适应7岁以上的孩子呢?如果让这些孩子从中受益,我是否可以在原有的幼儿教育方法上有新的突破呢?实际上,他们对我的教育理念并不是那么深信不疑,而是持观望、疑惑的态度,所以,他们不认为我的那些教育法则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尤其是对我教育模式中道德规范方面,他们有更多的异议。

可是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只是孩子,就可以不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不能因为他们只是孩子,就不让他们独立地完成某一项任务;不能因为他们只是孩子,就忽略培养孩子的自我牺牲精神。

在生活中,为了加强孩子的脑力训练,人们为7岁以上的孩子设计了一些非常奇怪的方法,如各式各样的算数表和语法,一些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开始接受这样的训练。对这样的训练,我们是否应该取消呢?如果让孩子幼小的心智屈从于这些特殊的训练方法,后果又将是怎样的?

毫无疑问,我们争论的主题就是“自由”,当然,这里所提到的“自由”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在我看来,“自由”是很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石。所以,我认为我们有必要深入地去探讨“自由”的问题。

当然,我也很清楚,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接受、认同这种理论,因为即使是面对一些人们曾经坚定不移的问题,遇到争议也是不可避免的。

传统上,我们通常采取什么方式对待婴儿呢?相信有许多人对育儿的惯例、常识记忆犹新,比如为了不让孩子长大后变成罗圈腿,在婴儿的时候把他的腿用柔软的布捆绑起来;为了让婴儿在适龄时能够自然地说话,将婴儿舌下的韧带割断;为了不让孩子的耳朵长大后凸出来,一直给幼小的婴儿戴着帽子;为了不让孩子柔软的颅骨发生畸变,非常重视婴儿睡觉的姿势;为了让孩子拥有高挺的鼻子,一些母亲会不停地捏宝宝的鼻子;还有一些母亲认为在婴儿出生后,在耳垂上穿入小耳环可以改善婴儿的视力。现在,虽然这些传统在一些国家已经消失,但是也还有一些国家保留这样的传统,并世代相传。

再举个例子,一些母亲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抱有很大的期望,于是,婴儿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开始兴致勃勃地教孩子走路,有时候,意外地发现孩子的小脚微微移动,就很兴奋,高兴地认为孩子在学习走路。事实上,这时婴儿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动作也不能协调起来,但是婴儿的脚弓这时已经慢慢成形,于是就会自然而然地尝试慢慢移动自己的小腿。母亲们不了解这些科学,误认为自己教育有方。还有些母亲把孩子捆在一个大的篮子里,这种篮子是铃状的,底部比较宽大,为了预防孩子滑倒,让孩子的手臂吊在篮子外面,让竹篮的上部支撑婴儿的整个身体。这种情况下,母亲们看见婴儿的双腿向前移动,就认为孩子是在走路了,实际上,婴儿这时根本无法通过腿来站立。母亲们给孩子强加的支撑物,就好像我们为年老的人、行动不便的人或腿部有毛病的人提供的拐杖一样,一旦孩子有了这样的依赖习惯,有一天我们将这个支撑撤走,孩子就会摔倒,这对孩子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如果我们在培养儿童时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效果会大不一样。在这里,我需要郑重声明,运用科学的方法,并不会使孩子的鼻子变得高挺,也不会让孩子的耳朵凸出来,也不会在婴儿出生后立刻教会他怎样走路,这不是科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自然决定了人的头、鼻、耳朵的形状,人为很难改变;我们说话的本能也是本身所具有的,不是割断韧带就可以解决的;腿的曲直由自然决定,行走的机能也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人们在这些方面强加干涉,完全没有必要,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我们在照顾孩子时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回归自然式的照顾。儿童发展得越自由,越有利于身体的协调,也越容易形成更为健全的机能。在我看来,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消除成人施加给孩子的束缚,尽量让孩子处于恬静的生活状态,以得到足够的安宁;尽量让孩子的双腿得到放松,保证他们舒服并舒展地躺着,成人最好不要把婴儿“逗”得上下乱动;时机不成熟,不要着急让孩子行走,时机一到,孩子会自然站起来轻松行走。

我很高兴,现在绝大多数母亲们已经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认识到自以为对孩子好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最伤害孩子的,结果,以前靠卖篮子和卖绷带生活的商贩现在逐渐减少了。

成人换一种照看方式,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实践已经证明:成人即使没有把孩子的腿绑起来,孩子的腿也会长得很直,走路也很灵巧。

这个事实多么令人欣喜和振奋!试想想,由于成人的自以为是,增添了多少不必要的烦恼与忧愁。我们一直以为孩子的双腿、鼻子、耳朵甚至头形的形成都和大人的照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导致初为人父人母的成人生怕因为自己的一时大意而影响了孩子以后的发展,心中总是忐忑不安。可是,现在当人们对孩子的成长规律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后,我们就可以轻松地说:“不用太担心,大自然会为我们考虑好一切的,只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我们会看到孩子成长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