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

一九一八年四月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艨艟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馀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这首诗最早非正式地发表在《党史研究资料》一九七九年第十期,是由罗章龙在《回忆新民学会(由湖南到北京)》一文中提供的。

赏析

本篇作于1918年,是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的作品,也是他留传诗词中较早的一篇。在此前的二三年内,他结识了在长沙地区志同道合的朋友,后又组织新民学会从事革命活动。细读这首诗,从中可以窥见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学习和工作、情怀和志向,同时加深我们对当时历史背景和时代风云的认识。

这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利用欧战爆发、西方列强不暇东顾的时机,向中国政府提出阴谋灭亡我国的“二十一条”,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日爱国运动。国内各派军阀,在英、美、日等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下,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发起内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在这国际风云变幻、内忧外患之际,新的时代转机也在萌发。十月革命的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在帝国主义顽固堡垒沙俄的土地上,树起了一面崭新的旗帜。中国国内少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秘密组织随之产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组织上作了准备。新民学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革命团体。

这时期,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发表了《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主张联合广大人民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大军,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李大钊此前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二文,热情赞扬十月革命的胜利。

现在我们可以赏析原诗了。原诗内容可分三层来看。首十句为一层,点明他们送行的时间——东风浩荡、树木葱茏的春天;活动的地点——衡岳云开、洞庭水涨的长沙,同时抒发了他们的豪情和壮志。不仅行人的击浪远行、送行者的浩歌饯别以及他们的年少峥嵘、风华正茂得以充分表现,即便周围景物也给染上生机勃勃的气氛,显示出一往无前的气概。这是毛泽东诗词的一贯特点。虽然还没有达到后来《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等词调,《长征》、《答友人》等律诗那样的凝练、鲜明,但其精神上是一致的。自“丈夫何事足萦怀”以下八句为一层,纵论世界形势、身心锻炼,以及对革命事业的信心,抒发这些革命青年的豪情和壮志,是全诗的主要内容。这里有两点得先说清楚。一是毛泽东在此前一年的暑假里,已与少数好友徒步到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进行农村调查,又在湖南一师创办工人夜校,为知识分子的深入工农群众开了先路,这才不至于把“管却自家身与心”看做一般知识分子的个人修养。二是诗里引用的《庄子》、《孟子》的话,都不能按照传统的原意来理解。毛泽东在阅读这些古代名著时是批判地加以吸收,在创作中是灵活地加以运用的,决不是照搬它们的原意。《庄子》太仓稊米的比喻,是说一切事物的大小、贵贱都是相对的,只能听其自然,无须加以辨析,这跟诗里表达的敢于担当天下大事的思想境界决不是一回事。后来他在《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中所写的“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更鲜明地表达了这一点。《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是从天生圣人创造一代王朝的历史观出发的。他说的王者是指商汤、周武等开国帝王;名世者是指伊尹、周公等辅佐帝王的人物,这跟当时新民学会以联合民众改造中国和世界的宗旨也截然不同。后来毛泽东在《愚公移山》里表示要挖山不止的决心时就表达得更清楚:“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这是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叫传统文化为现实革命服务的创作方法,在毛泽东的诗文里屡见不鲜。不理解这一点,就容易把他在革命实践中的雄才大略、在诗词创作中的豪情壮志,都看成是帝王思想的表现。最后四句表现他们的革命友谊将不会为崇明、对马之间的海水所隔断,是第三层意思。这里也化用了《庄子》的两句话,但加上了“东瀛濯剑有书还”的革命友谊,就淡化了原著里幻想弃国远游的消极情绪。

这首诗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首先是它对今天青年读者的鼓舞作用。青年人代表社会的新生力量,虽然比较稚嫩,却富有生气。由于它符合历史的潮流、人民的希望,终将成熟起来、坚强起来并战胜暂时还比较强大的腐朽势力。有了这种认识,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加以锻炼,才会树立“要将宇宙看稊米”的壮志和“胸中日月常新美”的奇怀。其次,不论革命事业或科学学习,都要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远处着眼才有远大的目标、明确的方向;近处着手才能从实际出发,从本身做起。当时新民学会的活动集中在长沙,他们的重要主张是在革命实践中锻炼身心。诗里把长沙的历史、环境写得如此生气勃勃,把当时革命青年的身心、友谊写得如此光彩照人,就体现了这种精神。最后谈谈这首诗的体裁和艺术成就。这首诗是用七言古风的体裁写的,简称七古。七古有转韵的,也有一韵到底的。一韵到底的七古诗以气势奔放见长,才气横溢的青年诗人每喜用之。毛泽东青年时期写过一首诗,他后来还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从句律推断,全诗也是七古体。一韵到底的七古诗体长韵多,不容易写得通体浑融,前人每以“如长江大河挟泥沙俱下”来形容它。毛泽东当时还是青年学生,诗词功力未深,这首诗在艺术上也长短互见。长处是气势奔放,一气呵成,短处是语意不免复出(如“丈夫何事足萦怀”以下六句),辞意间有未畅。我们如拿毛泽东后来的诗词在艺术上加以比较,就显见高下了。

作者:王季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