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40

时针总是要回到起点的。

从多尔第一次记录下太阳阴影的那一刻起,这就成了一条真理。

还是个坐在沙土上的孩子的时候,多尔就预测到明天会有那么一刻,和今天的某一刻在同一个节点发生,后天也会有这样一刻。生活在多尔之后的每一代人,都在不断地完善这个概念,使时间的计量更为精准。

古代,人们在门口竖起日晷。后来,在市镇中心建造巨大的水钟。然后,进入机械时代——重力摆,摆轮芯轴,原始平衡摆——人们发明了钟塔,落地大座钟,最后是可以放在家具上的台式钟。

再后来,有个法国机械师在计时器的两边拴上绳子,戴在手腕上,人类就这样开始把时间随身携带。

人类计量时间的准确程度以惊人的速度在提高。尽管到十六世纪,钟表上的分针才被发明出来,但到十七世纪,摆钟的精确程度已经达到了一天只误差一分钟。一百年后,钟表的误差率缩小到了每年一秒。

时间成为一个产业。人们将世界划分为不同的时区,任何形式的交通运输都可以精确安排。火车准点出发;轮船为了准时抵港而加大马力。

人们在闹钟声中醒来。商家恪守“营业时间”。每一家工厂都有上下班的铃声。每一个教室里都挂着钟。

“现在几点?”成了世界上最常见的问题,任何一种语言教科书都会教这个问题。What time is it? Qué hora es?Skol' ko syejchas vryemyeni?

自然,第一个真正提出这个问题的人类,也就是多尔,在抵达了那个将决定他最终命运的大都市——那个为“再过一辈子”和“让它停下来”这两个声音提供了各种嘈杂背景音的城市——因为对于计时的了解,他在一个充满时间感的地方找到了一份工作。

一家钟表店。

他会在那里等待着钟表上的两根指针回归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