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遥远山镇
一
在雾积一带的调查一无所获。群马县警察虽然布下了天罗地网,但始终没找到任何可疑人。于是,他们又倾向于当初的看法,推测老太太中山种是由于自己一脚踩空,失足从水库大堤上摔下去而死。
他们的脸上明显地流露出不耐烦的神色,似乎在埋怨警视厅,如果他们当时不多嘴多舌,肯定会少花许多精力和时间,可现在却是徒劳无功。
这下东京方面脸上可无光了。但栋居他们确信中山种并非死于意外事故,这种信念丝毫没有动摇,认为凶手是抢在警察之前把被害人骗到大堤上推下去摔死了,否则就无法解释一个年过7旬的老人,怎么会无缘无故地到大堤上去,准是被凶手花言巧语骗出去的。看来被害人和凶手是熟人,这样才会没有戒心,被轻易地骗了出去。
由此可见,凶手与被害人之间说不定有“旧情”。
这次出差一切都不顺利,回家之后栋居总是闷闷不乐。那具被摔得惨不忍睹的老太太的尸体,以及静枝抱住尸体放声痛哭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凶手一定与杀害约翰尼的人有关……
凶手可能是与约翰尼有关系的人,说不定是去雾积的时候与中山种老太太结识的,老太太知道约翰尼与凶手的关系。如果把这些告诉了警察,一切就全完了。
警察的调查也正是朝着凶手害怕的方向发展的。
凶手可能是老太太工作时接待过的客人,不过老太太很早以前就退休了。那么,对于以前的客人,现已年迈的中山种还能记得清吗?如果凶手曾来过雾积,并至今还和老太太有来往,或许还能认得清。
想到这里,栋居才发觉有个问题一直没有重视。
中山种一直在雾积温泉工作,退休后也一直住在雾积附近,所以一直认为她是本地人。
但实际上未必如此,说不定中山种是从外地到雾积定居的。
或许凶手就来自中山种的故乡,即来自雾积以外的地方。既然怀疑是“他杀”,这方面当然也应该有所调查。
栋居立即向松井田警察署了解情况。得知中山种是婚后于大正13年3月从富山县八尾町迁入丈夫中山作造的户籍。
“富山县八尾町!”
栋居看着新了解到的这个陌生地名,心想难道凶手是从这儿来的?没想到一直误以为是雾积人的这位老太太,却是50多年前从别处迁到雾积来的。
恐怕现已无人知道她和中山作造是因何结婚的。栋居一时忘记了自己的跟踪使命,追忆起50多年前的茫茫过去。那位一双大眼非常明亮的年轻姑娘究竟怀着怎样的憧憬,嫁给了异乡的丈夫呢?
50多年以前的富山和群马,感觉上离得非常之远,还没有现在到国外去方便,习俗又不同,可她却嫁到这里来了,战胜了寂寞孤独和胆怯之后,她成了地道的本地人。后来生了孩子,又有了孙子,正当老太太要安安稳稳地度过晚年之际,突然一只黑手为老人的生命画了上终止符。
要是凶手是来自老太太的故乡,她肯定死也不会瞑目的。
如果真是同乡,被害人自然轻易会被诱骗出来。栋居决定将自己的看法和调查结果提交专案会议讨论。
专案会议上决定要先彻底调查一下中山种的故乡——八尾町。中山种若是他杀,只要凶手不属流窜作案,那么被害人的出生地,也应该作为动机产生地而列入调查对象。
可是,中山种离开家乡是在大正13年,50多年过去了,孕育出的动机会是什么呢?眼下谁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反正,雾积一带已彻底调查过了,未发现什么。看来即使白跑,也要到她的故乡去找找其它线索。
到八尾町去调查的还是横渡和栋居。他们俩熟悉整个案情,而且还提出了八尾町这个新的调查地,看来只有他们去最合适了。
从地图上来看,八尾町位于富山县中南部,人口约23000人,南邻歧阜县。富山县南部飞弹山脉连绵起伏,主峰是金刚堂山,海拔1638米。起源于这里的室牧河、野积河、别庄河等河流婉蜒曲折于悬崖峭壁之间,向北流去,使山腰山脚处有的地方成为河岸、山岗,有的地方成为一马平川,几条河在八尾町中央部汇成一条大河,名曰井田河。
据历史记载:
八尾町源于神话故事,历史悠久,整个地区都有石器和陶器出土。据说奠定八尾文化基础的是飞鸟时代,城镇是以桐山城主诹访左近构筑在龙蟠山上的城寨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曾十分繁荣,是越中和飞弹的交流中心,后作为富山藩办理谷米金钱出纳的地方而更居重要地位,蚕种、生丝与纸等的贸易也十分兴旺。雄伟壮丽的“曳山”和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小原歌谣”等当地文化财富,至今仍继承了江户时代商人文化最兴盛期的华丽风貌。
去八尾町有3条路线,可以坐飞机经富山进入八尾,也可以乘信越线后转乘北陆线进入富山,还可以乘东海道新干线沿高山线到达。
他们决定取第二条路线,这样可以坐上由上野发的夜班车。因对这次调查不抱多大希望,所以必须尽量节省旅费和时间。
尽管如此,为了在第二天能立即开始工作,他们还是买了卧铺。列车于21时18分从上野站发车,第二天早晨5时10分到富山。卧铺已经铺好,但他们没有立刻入睡,站在车窗边向外眺望着。
“要不是为这案子,恐怕一辈子都去不了那儿的。”
横渡十分感慨他说。发车铃声停止后,列车缓缓地离开了站台。“横渡君,在雾积你也讲过同样的话。”栋居说。
“是吗?”横渡转动着眼睛着有所思。
“我现在突然觉得,咱俩要是不去雾积的话,也许那位中山种老太太不至于被杀吧。”
“那不见得。因为目前还不能断定此案就是杀害约翰尼的凶手干的。”
“你也认定这两个案子有关吗?”
“……”
“要是因为我们去了那个一生都不会去的地方而使老太太遇害,那心里就太不安了。”
“你想得太多了。”
“我放心不下她那个叫静枝的孙女。”
栋居也有同感,那姑娘失去了自己惟一的亲人,可以说也正是她不幸的遭遇才引出了八尾这一新线索。
“我们即使能抓住凶手,也无法挽回那姑娘的孤独。”
横渡似乎一下子变得有些伤感。
“老太太已属高龄,即使现在活着,也保不准哪天会死的。”
“能像你这样想得开就好了。”
“我也是无亲无故,已经孤独惯了,失去亲人的悲痛和孤独只是一时的。人都是独立的。”
“你不打算娶媳妇了?”
俩人并非有意要谈自己的身世,可横渡不知在何时了解到栋居还是单身。
“我想什么时候自己觉得要找的时候找个也行。可眼下全没那份儿心思。”
“娶了媳妇生了孩子,想法就变啦。”
“即使娶了老婆有了孩子,每个人也是独立的,这点是不会变的,不可能照顾他们一辈子。”
“可真是,人总要分手,可尽管如此,人生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同自己的家人一起度过的。”
“也只不过是一起度过而已,各自还是孤独的,其本质不会改变。我觉得亲人、朋友就像是在一起编队飞行的飞机。”
“编队的飞机?”
“对啊,如果哪架飞机发生了故障或是飞行员受了伤,不能再飞,僚机也无法代为驾驶,顶多只是在他旁边照顾、鼓励而已。”
“即便如此,也总比没有强啊!”
“实质上这种鼓励和什么也没有是一样的,无论怎么鼓励,既不能排除飞机的故障,也不能恢复飞行员的身体健康,使飞机继续飞行的最终还是自己。”
“你的想法太偏激啦。”
“人生难道不是和一个人乘坐单座飞机飞行一样吗?无论机体受什么伤害,既不能同他人换飞机,也不可能让他人代为驾驶。”
就在俩人站在过道上交谈之中,列车窗外的灯火已渐渐地稀疏,像是进入了崎玉县。过道上已无人影,乘客都各自钻进了自己的卧铺。
“好了,我们也睡吧,明天还得起早呢。”
横渡打了个哈欠,两个人都去睡觉了。
二
列车徐徐驶入富山站月台,比正点时间晚了5分钟左右,天黑黑的,丝毫没有拂晓的样子。对他们俩来说,富山只是个中转站而已,他们要在这儿换乘高山线去八尾。
“到底比东京冷。”
横渡冻得直打哆嗦。
一下北陆线的列车,就感到北方初冬的寒气袭人,使适应了车内有暖气温度的身体针扎般难受。
“离高山线开车还有40来分钟,在哪儿休息一下吧。”
两个人在车站里找起了茶馆,但在这个时间没有一家店开门。到车站外去找,时间又不够,不得已,他们只好稍微洗把脸,在候车室里消磨时光,等着列车进站。黎明的寒气使他们冻得浑身发抖。
和北陆线的特快相比,高山线的慢车具有很强的地方色彩,列车只由四五节车厢编成,车内乘客也很稀少。闹不清这么早他们带着什么公干、要上哪儿去,乘客们似乎蜷缩着身子,拼命地弥补着睡眠的不足。
“这下子可算睡醒了。”
横渡说着,脸上已毫无睡意。
他用冷水洗了把脸,又到外面呼吸了新鲜空气,一点睡意都没有了。
“睡得好吗?”
“不,我很少坐卧铺,所以兴奋得一夜没睡好。”
“我也是,不过身体舒服了一些。”
“如果这是硬座的话,折腾一个晚上可受不了,今天就工作不了啦。”
“不过,这趟列车到八尾是6点19分,稍早了点,干点什么呢?”
“这么早镇公所还没上班,在富山多呆会儿就好啦。”
“去八尾警察署露一面吧。”
“也许有值夜班的,但没事叫醒人家不太好吧。”
这钟点值夜班的警察说不定也还没起床呢。带着血腥味的东京刑警,一大早便闯进宁静山峡的警察署,想必会令人吃惊。
“虽然早晚都得去照个面,可最好还是晚一点去。”
“是啊!”
说话间列车缓缓启动了,原野上已露出微明。列车出了市区,向积了雪似的白茫茫的原野尽头驶去,几盏尚未熄灭的民居灯火胆怯地眨巴着眼睛。
列车不时到站停下,每次准有几名乘客悄悄上下,然后又继续朝着有山的方向隆隆驶去。
原野上散落的灯火渐渐都消失了,清晨的气氛越来越浓,视野随着黎明的苏醒不断扩大。头顶上空布满了厚厚的云层,又是一个北国常见的阴沉沉的清晨。
“下一站就到啦。”
横渡看着甩在身后的车站站牌说了一句。山越来越近了,看上去人家也越来越多,有几名乘客正准备下车。这是过了富山后头一个像样的小镇。不久列车滑进了“越中八尾”站的月台,从车上稀稀拉拉地下来几个人。站很小,如果列车车厢多的话,那车尾就要停在站台外了。
“啊,总算到站了。”
横渡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看样子从富山上车的乘客几乎都要在这儿下车,长途乘客好像只有他们俩人。
随着当地的乘客走过天桥,一出检票口人们便各奔东西了。像怕冷似地蜷缩着身子的人们,走路非常忙碌,显然每人都有自己坚定的地方。
当最后几名乘客离开站前后,车站又恢复了先前空荡荡的寂静。这个北越的乡村小镇还没有苏醒,那写有“欢迎”二字的牌楼显得徒有其表。站前的商店都关门闭户,从站前广场延伸出去的马路上,也没有一个人影,只有远处有位老人正牵着狗慢腾腾地穿越人行横道。没有一辆汽车,老人和狗从人行横道上过马路这一情形,更渲染了无人的气氛。
“哎呀,真是来得太早了。”
笔直的站前马路的西边都是低层的民房,横渡眺望着空无一人的马路叹了口气。
“饭馆似乎也开不了门,还是到附近的旅馆去弄点早点吃吧。”
“好!”两个人在车站附近找了一家旅馆,敲了敲门,门上的招幌是“宫田旅馆”。边吃早饭,边向旅馆的人打听八尾町的大致情况,这倒真是个不错的主意。
他们计划先去镇公所,查阅中山种的户籍簿,调查她娘家的情况。即使现在娘家人没了,也许还有年纪大的人了解中山种的情况。
要找与50多年前的离乡者有关的人,这可真是大海里捞针,难啊。
他们当初对这个小镇就没抱多大希望,现在见到清晨站前的空荡萧条景象,更使他们感到这次调查将一无所获。
旅馆以还没准备好早饭为由拒绝他们,但他们硬是闯了进去。等吃上早饭已经是1小时后的事了。
“二位客人来得可真早啊!”
年轻的女招待端上来饭菜,上下打量着他们。
“从东京来就这么趟列车。”
“哎!是从东京来的呀?”
栋居无意中说了一句,年轻女招待听后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真没想到在这个“电视文化时代”里,竟有人对东京反应如此强烈,这使栋居非常吃惊。
由于有电视,无论在日本的什么偏僻地方,凡大城市流行的东西,都会同时迅速地流行。与城市相比,有时小地方赶时髦反倒更大胆、快捷。其实眼前这个年轻女招待的打扮,同东京街头上所见到的年轻姑娘并无丝毫变化。
“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栋居对她那种夸张的反应苦笑道。
“我特想去东京,即使不是东京也行,反正我想离开这个镇子。”
“为什么?这个镇子又安静又整齐漂亮,多好啊!我要是能在这儿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那该多幸福!”
“你没在这儿住过,所以才会这么说。我倒想去一个没人认识我的地方。在这儿,出门全是熟人,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一生一世生活在这么个小圈子中,想想就觉得乏味。”
“在大城市,有的在公寓里生了病谁也不来探望,有的死了几天也一直挺在那儿也没人知道,你觉得这种日子好过吗?”
“我就不愿意在这巴掌大的一块地方生活,人们彼此太了解,连私生活都了如指掌。无论怎么安稳,我也不喜欢这毫无生气的日子。也许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突然死去,但我还是想到外面的天地去做事儿。如果有谁愿意把我从这儿带出去,兴许我马上就会跟他走。”
那种口气简直就是只要栋居说声“来吧”,她马上就会跟着走似的。
栋居本来想说你的想法十分危险,但他欲言又止,因为即使说了她也不会明白。年轻人向往大城市,但又不了解它,不在外面尝尝苦头,是不会明白故乡好的。所谓年轻人的美梦,归根到底要靠自己亲身去体验,这是一位和中山种的孙女静枝想法截然相反的姑娘。不过,也许静枝的祖母就是出于和这位女招待同样的动机离开故乡的。
“哎呀,光顾说话了,饭菜和酱汤都凉了,实在对不起。”
女招待有些不好意思了,说着马上往碗里盛饭,香喷喷的酱汤味扑鼻而来,引得栋居他们的肚子咕噜咕噜地响了起来。
“两位从东京来干什么?”
盛完饭后姑娘又问。这工夫旅馆似乎开始忙碌起来,但姑娘却毫不在意,仍然无动于衷。这对于要了解本地情况的东京刑警来说,可是绝好的机会。
“有点事儿想了解一下。你知道一位叫谷井种的人吗?她生在这儿,但50多年前就离开这儿了。当然这是你出生以前的事,你从父母、祖父母那儿听到过这个名字吗?”
“谷井”是中山种结婚前的姓。
“谷井种?”
本来是随便问问,没想到对方的反应好像知道似的。
“知道吗?”栋居迫不及待地问。
“我也姓谷井呀。”
“你也姓谷井?”
“这镇上姓谷井的人多啦。”
“那么,也许还是你的亲戚呢。”
“要说亲戚的话,整个镇子上的人几乎都是亲戚,追宗问祖,都是一个老根儿。这也是我要离开这儿的原因之一。”
“你没听说过谷井种这个名字吗?”
“这个我就不大有印象了。”
横渡和栋居换了个眼神,相互点了点头,似乎是说只有到镇公所去查了。
吃饭当中,旅馆前的站前广场上热闹起来。上班的高峰到了,行人匆匆忙忙,似乎有了站前广场应有的模样。
乘客下车的少,绝大多数是上车的,学生啦,上班的啦,几乎都是往富山方向去的。即使如此,也还是有不少下车的人。公共汽车一班一班发得很快,路上的车辆也多了。
他们刚下车时觉得站前的马路和广场是那么宽敞,可现在看来却显得很窄小。这个偏僻的小镇已从寂静之中苏醒过来,开始了新的一天。
吃完饭后,已到了镇公所办公的时间。他俩按照刚才女招待提供的路线,径直朝镇公所走去。笔直的站前马路两旁低层的民房错落有致。沿路一直走到头是个丁字路口,由此右拐就是河畔,河畔附近有两个叉路,左边路面有座桥,河面宽广,流水清澈见底。
据女招待介绍,这就是“井田河”。桥是钢筋水泥结构的永久桥,河畔的牌子上刻着“十三石桥”。
云开雾散,大地沐浴在阳光之中。河面上反射的强光使得惺忪的睡眼更是欲睁不能。
他们在桥畔站下来,欣赏了一会儿井田河及其两岸小镇的景致。富山平原在这一带开始出现丘陵,小镇正好位于平原与丘陵的交界处。
小镇沿连绵起伏的丘陵发展,井田河横贯而过,流入北面的富山湾。
这里还没受到高层西洋建筑物的“入侵”,低矮却标准统一的和式琉璃瓦房,给小镇平添了别具一格的古色古香。上班高峰过后,整个镇子好像又要陷入沉睡般的安静。这是日本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偏僻村镇,依然保留着那种古老的地方村镇的风貌。
“嘿,日本还有这样的小镇哪!”
横渡眯起眼睛说道。
河面波光粼粼,反射过来的阳光像是十分刺眼。
“真是一个避开了‘机械文明’冲击的小镇!几乎连个车影都见不着。”
“‘机械文明’决不会漏过这个小镇的。车辆肯定会越来越多。是保持河水清澈和古镇风格,还是将其拱手让给公害,这完全要靠居民的意识。”
横渡的话音刚落,几辆大卡车吐着废气驶过了十三石桥。
卡车驶过之后,他们才猛然意识到此行的目的。镇公所建在桥右面的坡上,钢筋水泥房子非常漂亮,是镇上为数不多的洋式建筑之一。也许是跟街道房屋配套设计的,这栋两层楼的官厅房舍同那古老的镇子并非格格不入,外观看倒像是个疗养院。
他们进了大门,来到“居民课”窗口。一位身穿制服的年轻女办事员接待了他们。这种制服像件孕妇衫,近来在东京已极少有人穿了。栋居向她出示了警察证,并说明了来意。
“是谷井种吧?”
管居民的办事员看到警察证,又听说是大正13年的事。目光中流露出吃惊的神色。查阅古老的户口,这并不希奇,感到吃惊的大概是警察证吧。
“请稍候。”
她从背后的档案柜里抽出一本户口簿。
“谷井种的原籍在上新街27X号,大正13年3月18日因结婚迁往群马县。”
一看办事员拿来的户籍簿,和松井田镇公所的户口完全吻合。中山种的父母均已去世,她是个独生女,这在当时十分少见。曾有一个哥哥,7岁时病死。
中山种的父亲也出生在这个镇上。一查原户籍簿,伯伯、叔叔们也全都过世了。只有她叔叔的女儿,即中山种的堂姐妹还健在,就住在镇上的福岛,婚后改名叫“大室吉野”。如果问她,或许能了解到中山种过去的情况。
为了慎重起见,他俩要了一份中山种原籍的复印件,并向女办事员问明了上新街中山种娘家的旧址和大室吉野家的所在地,便出了镇公所。
上新街是商业街,中山种娘家的旧址已辟为停车场。他们向停车场的主人——紧临停车场的渔店老板,问了中山种娘家的情况,但一无所获。因为那块土地的权利,在转到渔店老板手中前,已经经过了好几代人。
这里是八尾最具有活力的一角,50多年前的一切已经荡然无存。在这寂静的小镇上,人们着实在日复一日地操劳着,日新月异的生活毫不留情地将过去日子的痕迹抹去。搬离这儿的人未给新搬来的人留下任何记忆。
俩人由此感到了人生的残酷无情。
也许了解中山种的只有她的惟一亲人大室吉野了。为了拜访她,他们直奔其住处。“福岛”是在车站周边发展起来的八尾的新开发区。寻着门牌号码往前找,像是到了今天早晨小憩过的那家旅馆附近。跑到路边的巡警岗亭一问。要找的门牌号正是早晨那家旅馆的门牌号码。
“宫田旅馆的经营者就叫大室。”
岗亭的巡警为东京来的这两位刑警所感动,把他们一直送到了宫田旅馆。
一进旅馆,正巧先前的那位女招待迎了出来,她吃了一惊,眼睛瞪得大大的。
“哎,事情调查完了?”
他俩临走时虽说过,也许今晚要住在这儿,可现在还是上午呀?
“不,还没完。这儿有人叫大室吉野吗?”
“吉野,那不是我祖母吗?!”
“大概是吧。”
因为是中山种的堂妹年龄倒是差不多。看来这位姑娘也和这旅馆沾亲带故。
“你们找我祖母干什么?”
“想见见她。”
“我祖母在后面的房间里,早就不管旅馆的事啦。请问,你们找她干什么?”
“这两位是东京的刑警,快去把老板娘叫来。”
听岗亭的巡警这么一说,女招待那本来就很大的眼睛瞪得更大了,马上跑进里面去了。
旅馆的老板娘很快从里面跑了出来。
“我婆婆怎么了?”
说话时她的脸色都变了。在这么宁静、偏僻的镇子上,刑警来访一定是出了大事。
“不,不,我们只是想打听点事儿,请别担心。”
栋居一边苦笑着,一边消除老板娘的担心。
“不过,从东京特意来找我婆婆,肯定有要紧事吧。”
老板娘又说。她仍未完全消除紧张和戒备心理。
“不,只是顺便来这儿,因为我们在镇公所了解到您婆婆是中山种的堂姐妹。”
栋居边观察对方的表情边说道。根据在镇公所看到的户籍推断,这位老板娘就是吉野的儿媳妇。
这就是说她和中山种也有点沾亲带故,只是老板娘脸上看不出什么反应。
“我婆婆耳朵不太好使,有点背,但身体还挺好。”
老板娘见栋居态度和蔼,似乎终于消除了戒心,将俩人领到了后面的居住区。
吉野正在里屋悠闲地晒着太阳。一只猫儿趴在她的腿上,这是位很和善的老太太。八张榻榻米大小的和式房间,坐北朝南,明亮清洁,一看便知家人对老人照顾得很周到。
“奶奶,这是从东京来的客人。”
老板娘隐去了“刑警”这一富有刺激性的字眼,从这种处理方式中,也可以看出她生怕惊动老人。
显然老人的生活环境十分优裕,正在幸福地安度晚年。刑警们突然意识到,中山种就不同了,年轻时远嫁他乡,老了却从水库大坝上摔下去死了,相比之下,同一血统、同一年龄段,其人生的结局却有天壤之别,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从东京来找我,这可真想不到啊。”
吉野向俩人这边瞧了瞧,坐端正了姿式。刑警说了些初次见面的客套话,免得让老人紧张,然后便转入了正题。
“啊,小种,好久没听人说起这个名字啦。”
老人的脸上马上有了反应。
“您知道中山种吗?”
栋居一追问,老太太就说:“何止是知道呢,小时候像亲姐妹似的常在一起玩,好久没她的音讯了,她身体健康吗?”
老人似乎不知道中山种已死的事,那也就没有必要把老人堂姐妹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告诉她。
“我们想详细了解一下中山种的情况,真是打扰您了。中山种为什么要到群马那儿去,您知道吗?”
“小种当时是‘摩登女郎’,因为好新鲜,所以总想离开这儿。但她并不讨厌这地方,而只是想去个新地方。”
“她是怎么和她丈夫中山作造认识的?”
“我也说不太清楚,好像是在富山制药厂干活认识的。”
“这么说中山作造也来到富山制药厂打工啦?”
“是的,当时见她同外地人相好,爹娘气得大发雷霆,两个人就私奔了。”
“哦,私奔啦?”
“还没正式结婚肚子就大了,爹娘说这孩子的父亲来历不明,怎么也不让把孩子生下来。于是她怀着孩子,和那男人手拉手偷偷地跑了。”
也许那胎儿就是静枝的父亲或母亲吧。
“所以,俩人去群马县结的婚?”
“最初父母亲气得说要断绝关系,后来听说他们私奔后生了个孩子,因疼爱自己的外孙,就允许他们俩结了婚。户籍是在私奔两年后才迁的。要是如今的青年人,这点事根本算不了什么,而在当时可够轰动的了。”
吉野并不知道这位为恋爱而不顾一切的女人的悲惨结局。在老太太已失光泽的眼睛里,浮现出一种对中山种为爱情献身的敬慕神情。
“奶奶,您刚才说中山种好久没有音讯了,是指收到她的信什么的吗?”
“是的,她想起来就会给我写封信。”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呢?”
“嗯,最后一封信是在10多年以前吧,也许有20年了。”
吉野的那种眼神好像在搜索着自己的记忆。这位老寿星经历了漫长的人生,很难确切地说出过去的事情。
“都写了些什么呢?”
“嗯,都是那时的生活状况,可现在全忘了。”
“那些信还留着吗?”
栋居随便问了一句,也没抱什么希望。因为已是10年或20年以前的旧信了,甚至可能还要更早些。但吉野却出乎意料地答道:
“找找看,说不定在哪个抽屉的角落里会有几封。年纪大了,不管什么东西,总爱好好地留着。”
“如有的话,那能不能麻烦您给找一下呢?”
“那些旧信还有什么用吗?”
“有用,我们就是为这个而来的。”
“请稍等一下。”
吉野说着将腿上的猫赶走。出人意料的是,她很轻松地就站了起来。坐着的时候,背看上去有点躬,但一站起来,背基本上不驼。
“新子,来帮我一把。”
吉野朝紧坐在老板娘背后的女招待招乎了一声。女招待目光炯炯,十分好奇,两位刑警的职业似乎引起了她极大的兴趣。
“我去给你们找。”
吉野这么一说,新子好像是得到了允许在场的资格,高兴地站了起来。
她们俩走进隔壁的房间里,到处找了起来,不一会儿,吉野手中拿着一打旧信走了出来。
“果真还留着。”
吉野很高兴地说。
“找着啦?”
两位刑警兴奋得叫了起来。虽然可能性极小,但在中山种寄给故乡的信中,或许有些关于约翰尼·霍华德或凶手的内容。
“我记得有一打信件,我把重要的信件都收起来了,这里面肯定有几封是中山种写来的。现在,眼睛花了,小字也看不清楚了。”
吉野递过来的这打旧信,纸张全都变质发黄,似乎只要手稍微碰一下,就会像古善本一样簌簌地碎掉。
“这些信我们能看看吗?”
“行,行,请看吧。”
栋居把从吉野手上接过来的一打信件分给横渡一半,分头找了起来。
“是信还是明信片?”
“大多都是明信片。”
“寄信人的姓名写了吗?”
“中山种的字好认,一眼就认得出来。”
“有几封呢?”
“有三四封吧。再早以前也收到过,但都没了。”
一看信上的日期,都已经是二三十年以前的信了。
“那都是我做姑娘时男人写来的情书,出嫁时全都烧了。”从吉野的目光看出,她在追忆遥远的过去。
“奶奶,什么叫情书啊?”新子问道。
“哎呀呀,这孩子,不知道什么叫情书啊?”
吉野有些惊奇。
“你就没收到过男人写来的信吗?”
“哦,求爱信啊!如今可用不着那么麻烦,有电话多方便呀。”
在吉野和新子谈话的功夫,栋居和横渡仔细地翻阅着一封封旧信上的寄信人姓名。两个人手上的信眼看着就翻完了。
三
“有了。”
手上就剩最后几封信时,横渡叫了起来。
“有了?”
栋居简直快到了失望的边缘,听横渡一叫真是喜出望外。横渡手里拿着的信,原来是一张已经变得发黄的老明信片。
“寄件人中山种,而已还有松井田邮电局的邮戳。”
“日期是什么时候?”
“是昭和24年(1949年)7月18日,时间真够早的啦。”
横渡感叹道。明信片上用墨水写的字迹已经褪色,像是女人的字体,字写得秀气、圆活,内容如下:
——好久没给您写信了,身体好吧?我已在当地落了户,八尾的变化也一定相当大吧,前几天来了一位稀客,在交谈之中,得知此人也是八尾长大的,我们谈了许多八尾的事。长时间没人和我谈起家乡了,于是便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提笔给您写封信。以……
结尾部分是用当地方言写的。结果,保留下来的就仅这么一张明信片。
“这位八尾长大的客人是谁呢?”
“嗯,名儿也没写。奶奶,后来中山种没在信里提到过这位客人吗?”
“没——没有,就谈了这些。”
“栋居,你觉得这个客人与案情有关吗?”
“仅凭这还不好说,不过我倒觉得有点蹊跷。”
“为什么?”
“她信上说来了一位稀客,在交谈中得知是八尾人。”
“嗯。”
“那也就是说中山种老太太,不,当时还不是老太太,在刚一见到这位客人时觉得希奇。”
“这不过是从前后文推断,也许是由于得知是八尾长大的后,才称其为稀客。”
“也许是这样,也许不是这样。但我觉得可以认为刚一见面的瞬间,印象中觉得很希奇,就把这种印象坦率地写到了信里。”
“刚一见面的印象?”
“是的,信里反映出她的印象很深。”
“温泉嘛,当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客人来,但见面的瞬间就觉得是位稀客,能是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如果是久别重逢的人,可以算得上是稀客。不过从信上的内容来看,中山种与那位客人却是初次见面。”
“那么,是位什么样的客人呢?”
“是很少来雾积的客人吧。”
“是很有身份的人吗?”
“不可能,要是那种人,温泉的招待员就不能同客人随便交谈。”
“那么……”
“约翰尼·霍华德?”
“你是说约翰尼·霍华德本人去了雾积?”
约翰尼不可能来过日本,那时他还没有出生呢。
迄今为止都是按与约翰尼有关的人这条线索进行调查。
“假定是与约翰尼有关的人,也就是说一个外国人到了雾积,那又会怎样呢?”
“不过,中山种信上说是八尾长大的人。会有哪个外国人是八尾出身呢?”
“会不会那个外国人的同行人是八尾长大的人呢?”
横渡觉得那谜的帷幕又被揭开了一层。到此为止在考虑与约翰尼有关的人时,只考虑了单数,但又毫无理论根据。
“那么,你是说外国人与八尾长大的日本人一起来到了雾积?”
“假如是这样的话,中山种也就会觉得希奇吧。”
“与约翰尼有关的人中有八尾长大的人……”
“虽然还不能断定,但这封信不可以这么解释吗?!”
“我觉得可以,正因为如此才要堵住了解其身世的中山种的口。”
“如此说来,一旦调查八尾,凶手的真实身份就会暴露出来。”
“现在还不能断定那位稀客是凶手还是与其有关的人。总之,只不过是二十几年前的明信片上写写而已。”
横渡很警惕思路误入歧途。
结果,到八尾来得到的仅是一张老明信片而已,而且还不知道它是否暗示着凶手。若真要追查每位从八尾去了他乡的人,那可是大海里捞针了。
他们感到自己执拗地追踪而来的那根纤细的线噗地一声断了。在此之前,追踪的线索几次眼看就要断了,但都是柳岸花明又一村。尽管断断续续,好歹总算追踪到了这儿。
但这次,可真是一筹莫展了,断了线后,眼前没有任何新的线索。“这一下,不好回东京了。”
“没办法,这是调查嘛。”
横渡说了句借以安慰的话,但心里明白自己比栋居更加失望。
虽不是不能乘下午晚些时候的列车或夜车回东京,但由于毫无收获,俩人顿感心身疲惫,打不起精神了,没有心情、也没有体力能立即乘长途火车返回,忍受漫漫旅途的颠簸。
他们决定当晚在宫田旅馆过夜。下午又去了趟八尾警察署,因为请派出所的巡警带过路,所以得去道个谢,今后或许还要请人家协助呢。
八尾警察署与八尾镇公所背对背地位于同一个地方。
从警察署出来,他俩游览了城山公园。这儿是诹访左近建的城堡旧址,可以鸟瞰整个镇子。
秋天的太阳开始落山了,八尾镇处于暮色之中。鳞次栉比的低层民居,笼罩着炊烟暮霭,婉若小镇披着一条白纱,使和谐的景观更加迷人。
建筑物在树木的映衬下更加壮观,蜿蜒流过的井田河在红彤彤的夕阳照耀下更加美丽,河水边闪耀着深红色光亮的地方,或许是沼泽,或许是水洼,一小片,一小片的,像浮起的一面面镜子。他们俩不由得驻足观看,望着那些光亮出神。渐渐地,随着夕阳慢慢地西落,暮色越来越浓了,光彩也越来越淡了。等发觉在周围景色中只有民房屋顶最显眼的时候,暮色已经很浓了。
这是一个十分宜人的傍晚,没有风,头顶上那片即将入冬的北国天空,深蓝深蓝的,犹如罩着一幅画着晚秋景色的透明画布,晚霞像蜂蜜似的一点一点地凝缩在西天边际,仿佛把深蓝色的天空当成了画布一下子把天空中几朵卷云都染成了粉红色。
在往城山山顶去的方向,掉光叶子的樱花树林中间,有一条和缓的石路拾级而上,台阶上散落着许多枯叶,走上去松软松软的,脚下沙沙作响。顺着这林间小道往上走,不知道哪儿在焚烧落叶,林间轻烟袅袅、阵阵飘香。
这时,一对父子手拉着手从石阶上走下来。父亲已到中年,孩子看来只有三四岁,同他们擦肩而过。栋居回头一看,孩子的头顶上落着一片黄色的枯叶,望着他们的背影,不知怎么的总觉得有点凄凉,感觉这两个人好像是被妻子和妈妈抛弃了似的。
“怎么了?”
横渡见栋居盯着那父子背影出神便问道。
“没,没什么。”
栋居慌忙转过身来,爬完石阶,登上竖有“二号城山”牌子的高处,视野更加开阔了。
爬到这里时,残阳的余辉尽退,八尾镇天色已晚,已依稀可见住家的灯光。
在这桔黄色的灯光下,悠然自得的人们过着温暖、安逸的日子。爬到山的高处,就可以看到山顶带有积雪的连绵的山峰,可能那就是像屏风似地围绕着富山平原的立山与白山吧。苍茫的黄昏似乎为了封住落日的余辉,从远方的山巅渐渐海潮般地涌来。
“真是个令人留恋的小镇啊。”
“所谓遥思故乡,大概说的就是这种地方吧。”
“栋居,你的故乡是哪儿?”
“东京。”
“我也是东京。”
“这么说彼此一样,都没有故乡。”
“对,可是年轻人却想离开这么好的故乡,这简直像离开了母亲的怀抱。”
“不外出是体会不到故乡有多好的。”
“光是离开也许还体会不到,只有离开后,身心受到一定伤害,才会明白。”
“旅馆的那个叫新子的姑娘,最好还是别那么轻易就离家而去。”
栋居想起了宫田旅馆那位圆脸大眼睛的女招待。
“差不多该回新子那儿去了吧,我觉得身上冷了,肚子也饿了。”
好像起风了,横渡冷得直打哆嗦。
他们乘第二天上午的列车离开了富山,到达上野已经快下午5点了。觉得没脸见人,回搜查本部向那须警部报告说此行毫无所获。
“不对,说不定这就是意外的大收获呢。”
那须手上拿着从大室吉野那儿借来的明信片,安慰他们说。然而,案情仍然停留在这张明信片上,毫无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