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村诚一,日本著名推理小说作家,与高木彬光、江户川乱步、佐野洋、和横沟正史并称日本推理文坛五虎将。1933年1月2日生于日本琦玉县,父亲是个商人。他从中学到大学,一帆风顺。1958年毕业于青山学院英美文学系。他是英语科班出身,对欧美小说读得甚多。他最崇拜的作家是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是引导他走上文学道路的“圣经”。
森村诚一
《分水岭》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各不相同。秋田和大西曾是一对生死与共的好友,由于彼此生活经历相异,对战争的态度也就截然不同:大西埋头于研究,竟为军火企业研制高效烧夷弹、致幻毒气弹,成为资本家发财致富的得力工具;而秋田由于深受原子弹之害,竭力反对这种不人道武器的研制。于是,友谊与信念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成为贯穿本书的中心矛盾。祥子和香澄是不同阶层的两位日本妇女,由于祥子出身富商家庭,从小养尊处优,对待恋爱问题上,显得任性、高傲,在婚后也无法获得美满和谐的家庭生活。香澄在贫困的家庭中长大,涉世不深,最后在这污泥般的社会底层,为生活所迫当了酒吧女郎。她率真的感情屡遭侮辱玩弄,几乎绝望,虽遇到秋田这个正直、善良的医生,但仍逃脱不了被黑暗吞噬的厄运。小说中鞭挞的反面人物绪方和大原,着墨不多,却刻划得淋漓尽致,具有一定深度。经理绪方自父辈手中接过企业,成为企业中的独裁者,为了适应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他利用提职升级等手段让大西为他秘密研制毒气。法律、道德与金钱、利润相比,在他眼里前者不过是一纸空文,为牟取暴利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一旦大西拂逆他的本意,丧失了能利用的价值,就开除大西,杀一儆百,奸诈狠毒,可见一斑。大原本是个小职员,是一个被金钱蛀空了的躯壳。为了往上爬,竟娶了个毫不投合的阔小姐,迎合上司不惜去干收买活人作试验的人贩子勾当,活生生地勾划出一副泯灭天良的小丑脸谱。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以个人微弱的力量跟代表整个统治者利益的财阀去较量,最后当然只能招致失败,这就是构成这部小说的主题。本书的最后部份,写到秋田“自愿”作毒气弹的人体试验,以死来抗争,同时也为他即将分娩的妻子留下一笔度日的生活费。虽然,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但终于使大西的良心深受谴责而醒悟,亲手去毁坏自己制成的毒气弹并因而中毒致疯,被公司开除,坠岩身亡。小说最后悲惨的结局,也是在这种社会里不可逃脱的必然结果。正如作者在小说开头和结尾处以辛辣的笔调所写的那样:“这种事在偌大的都市里,真是稀松平常,司空见惯。”本书情节生动曲折,扣人心弦,人物性格鲜明,感人肺腑,读后掩卷,发人深思,令人久久不能平静。小说具有文学的艺术魅力,又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不失为森村诚一众多作品中的一部力作。
森村诚一
所谓完全犯罪,指的是虽然从犯罪行为与法律角度来讲,犯人都已明确,但实际上真凶却另有其人。真凶从未下过任何指示与命令,只是躲在犯罪的阴影里拈花微笑。事情是从流经都内下街的那条臭水河里的弃婴开始的。发现弃婴后两年,一个年轻男子被急驰而来的汽车撞死,肇事司机逃逸。十年后,某公司职员自杀、家庭主妇神秘殉情、豪华饭店里女客被杀、新闻记者浮尸海上……与自己学生的母亲私通的学校教师世村被怀疑杀害了私通对象,为洗清嫌疑查出真凶,他一路追踪犯人的足迹,并于途中邂逅抱着同样目的的聪慧美丽的女大学生。最后二人与警察携手终于查出了犯人。犯人伏法了,然而真凶却似乎还逍遥于法网之外。
森村诚一
这是一部构思独特、精彩万分的推理小说。一对老夫少妻的考古学教授夫妇、一对有劣绩的房地产开发商、一对开金银首饰店的阔佬和一对实业家夫妇组成豪华团,由旅行社的导游水岛良夫带领乘新东方快车去法国旅游。回国后,这四对夫妇一个接一个地死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是封闭的列车中每一个人都有作案动机,都有可能是杀人凶手;而在此书中,开放的环境里每一个人都是凶手杀戮的对象。问题出在哪里?但他的作案动机却是那样的悲情与无耐……
森村诚一
洋介如一条孤独、惊恐而又灵巧的小蛇,从社会的边缘游移到社会的中心。凭着他的年轻、聪慧和野心,轻而易举得到了他想要的。然而,他永远没有满足,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他如旷野中的饿狼,永远是饥饿的,发绿的眼睛没有停止过搜寻。洋介生下来就被生母抛弃,十八岁时养父母相继去世。他中途退学,只身闯荡东京,东京却张开了黑口,吞吃了他的心爱之物——钱。一无所有的洋介被激怒,他要报复,报复的对象却是强大的社会。洋介经历了与咏子和庆子两个女人的爱情。在金钱、地位和欲望的追求中,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森村诚一
本书通过侦破几起谋杀案,既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的一角,又揭穿了日本执政党极右翼某些人设下的圈套——通过退役的作战部长抛出已过时的国防机密,诱使某外国潜伏在日本的间谍分子上钩,大造国防机密被窃的舆论,妄图利用人们不明真相之机,一举制定、通过进一步限制民主自由的国家机密法。通过窃取、反窃取的斗争,故事高潮迭起,疑团重出,在有关人员周密调查、追踪下,终于真相大白。本书译自日本《大众读物》杂志1986年6月号,原名为《死海里的潜流》。译文中对原著个别情节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