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斯年
《傅斯年讲诗经》涵盖了诗经研究史、诗经研究方法、诗经的艺术性等多方面内容,显示出一个具有深厚国学积淀和系统西学思想素养的年轻学者的学术眼光。本书涉及《诗经》相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放在今天的《诗经》研究著作中也并不过时,堪称《诗经》讲义类著作的经典。
作者:戴建业
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是我国数千年知识的宝库,但如果读书不得其法,则势必一无所得。典籍分类正如书海里的指南,启示读书的方法,引导求学的门径。本书论述中国古代的知识与典籍分类,考索古代“七略”“四部”两主要分类的特征与嬗变,并追寻这种分类的思想文化渊源,为我们拨开求知路上的迷雾,指点入学的路径。
作者:戴建业
文学文本的阐释,既可以从文本本身出发,也可以从文本之外的因素出发,此即是美国文学理论家韦勒克所谓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本书同时运用文本内部和外部两个视角,考察庄子、左思、鲍照、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的诗文作品和心灵世界,深度讨论正始议论文、元嘉七言古诗和现代新诗的文学意义。从纸面上的文字,读出纸背后的真情。
作者:戴建业
东汉末年到隋朝初年是文学史上的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取得了不容低估的艺术成就。文人的个体意识开始觉醒,大诗人陶渊明和众多文学集团纷纷涌现,创作了华美精工的骈体文,还将五、七言古诗推向繁荣。六朝文学的样式主要有诗歌、文赋和小说。在本书中,戴建业教授以别具一格的解读方式和优美机智的语言,讲述六朝诗歌、文赋、小说的演进、特点与魅力。
作者:戴建业
两宋是诗词发展的黄金时代,宋诗突破了唐诗的藩篱,开辟出奇崛苍劲的新境界;宋词从小令发展至慢词,跃而成为一代文学的标杆。本书作者戴建业,从流传至今的30万首两宋诗歌作品中千里挑一,收录苏轼、李清照、陆游等50多位名家,精选272首诗歌讲述两宋诗词发展轨迹。阅读本书,不仅能重温伟大的诗词作品,更能一窥300年两宋诗词发展全貌。
作者:戴建业
孟郊,字东野,中唐诗人。人们常把他和贾岛并称为“郊岛”,并有“郊寒岛瘦”之说。东野的诗,今存四百四十多首。历代诗歌风派的大浪洪峰,淘去了许多名诗人、大诗家的面影,但孟郊的声音和风貌是淘不掉的。他的诗格不靠名句、巧对,他的气味、骨相是靠瘦硬和沉潜的精魂,使人一接近就能辨识。人总说“郊岛”“郊岛”,实际上,郊可摄岛。贾岛有《投孟郊》一首,把孟郊比作如来佛,直指心传,不从文字入。孟郊是中唐诗坛一大派的领袖。他的同代人韩愈名位高,文学成就方面较多,所以论中唐诗人首推韩孟,虽一般以韩为首,而开风气之先的,其实是孟郊。孟郊一生颠沛,他的苦难成就了他,他的眼泪凝成了诗的珍珠。“国民教授”戴建业,将通过本书带你走进“诗囚”的精神和艺术世界,并一睹中唐诗坛绚烂的艺术图景。
作者:戴建业
陶渊明既没有屈原的宏伟悲壮,又没有李白的豪放飘逸,也没有杜甫的阔大沉雄,以他百来篇诗文,何以赢得了与这三位诗国巨人比肩的崇高地位?苏轼认为:“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王国维认为:“屈子之后,文学上只雄者,渊明其尤也。”朱光潜认为:渊“明崇高的诗人地位,可以和他比拟的,前有屈原,后只有杜甫。”陈寅恪认为:“陶渊明不仅文学品节居古今之上流,而且实为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戴建业老师以深厚的学养,扎实的史学功底,风趣的文笔,独到的价值取向,论述了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人格思想及精神世界,向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丰满的陶渊明——他是滔滔浊流中的一泓清泉,“大伪斯兴”时代里的一位真人,他超脱的人生韵味、洒落的生命境界,以及体现这种人生韵味和生命境界的诗风、诗境,便是我们应该吸取的精神食粮。
作者:戴建业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抽象的哲学著作,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被誉为“万经之王”,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戴建业教授以深厚的学养、风趣的文笔、独到的视角,用随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为大众阐释老子的思想,解读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逐篇精讲《老子》,讲透老子智慧。为读者解答:为什么高者应就低?为什么柔能胜刚?为什么拙能胜巧?……戴教授把老子请上前台,面对这个时代发言,拂去我们的孤独、焦虑、痛苦,帮助我们找回心灵的宁静。
作者:戴建业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魏晋名士言行风貌的志人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珍品。但其文辞简略,如果不知相关背景,则十分难解。本书作者戴建业,研究《世说新语》三十年,不仅能结合历史背景完整还原书中的轶闻趣事,扫清阅读障碍,更能带你领会魏晋风度的神髓,领会一个时代的狂放不羁、率真洒脱。多亏了刘义庆留下一本《世说新语》,让我们能见识什么叫超然脱俗,什么叫高洁优雅,什么叫潇洒飘逸。
作者:王德威
《悬崖边的树》收入丛书“大家读大家”(第二辑),该丛书邀请当今人文大家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外名家名作,让普通读者也能从删繁就简的阅读引导中走进文学的殿堂。本书是著名汉学家、哈佛教授王德威对海内外华语文学作品、作者论述性的文章选集,分为三辑,文字清丽抒情,辩证张力十足,各有不同关怀脉络。第一辑针对人文学科的发展趋势发挥之议题,涉及抒情传统、近代文论、旧体诗新论等。第二辑是对师长、前辈的怀人散文和评述,怀人忆旧之间保有一种温厚的理解和敬重。最后一辑,是面向现当代华文文学的点评文字,既能响应中国语境下的评论成果,亦反映华语小说的众声喧哗。《悬崖边的树》是王德威教授关于现当代华语作家、批评家的创作实践的精选集。作者纵横华语文学世界,连接“古典”与“今典”,感恩追忆前辈学者治学与创作的人生,在海外华语文学与中国主体文学的平等对话中,探索中文书写的可能性发展。
作者:梁守中
这是一本漫话式学术随笔,追寻和讲述中国武侠及侠义文化的渊源流变,并以武侠小说的传承发展为研究对象。作者一方面溯源而上,将自唐宋萌芽,以迄于20世纪中国武侠小说蔚为大观的历史,一网打尽;另一方面,则重点梳理明清乃至民国以来武侠小说叙事风格的流变,尤其是对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等人不同作品的风格、特色进行探讨,正视武侠小说在通俗文学中的存在意义。
作者:白先勇
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人有歌剧,日本人有能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剧,德国人有古典音乐,他们对自已民族这种雅乐 都极端引以为傲。我们中国人的雅乐 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昆曲。这种曾有四百多年历史、雄霸中国剧坛、经过无数表演艺术家千锤百炼的精致艺术,迄令已濒临绝种之危,如何保存我们唯一现存的雅乐,应是文化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笔者访问中国当今昆曲第一名旦华文漪女士,畅谈她对昆曲的看法及学艺经过,希望能够引起文化界的注意,共同爱护保存昆曲这项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作者:胡兰成
以上是胡先生於民國六十六年夏天於僑居地日本寫完的《中國文學史話》。因胡先生在台灣授課的學生中多有青年寫作者,故著此作勵教激志,且援彼等青年的作品為例多做說明,其背景如此。現編成書,加一篇〈論建立中國的現代文學〉,是稍早寫成的,為答友人龍先生在報紙上的論文所作,這是上卷。下卷收錄單篇評文,它們猶如上卷的衛星城鎮。六篇寫在孤島時期的上海,一篇在初亡命日本時,兩篇在來台授課期間,三篇在返東京之後的晚年。可以看出胡先生思想之軌跡,和文風的變異。
作者:阿来
本书选取阿来先生近几年在各地的演讲,包括“文学观念与文学写作问题”“文学总是要面临一些问题”“文学的叙写抒发与想象”“非虚构文学应该要有文化责任”“当我们谈论文学时,我们在谈些什么”等关于文学、写作、文化等方面的内容,结合作者的实际写作经验,以更加真切的方式论述关于文学的种种。
作者:格非
本书是著名作家、学者格非论《金瓶梅》的专著。全书第一、第二部分联系明代社会史和思想史脉络,将《金瓶梅》置于十六世纪全球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的背景中详细考察,对小说所展现的器物日用、经济活动、观念风习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第三部分以细腻生动的随笔和例话形式对《金瓶梅》文本展开细读,赏析其文章修辞的精彩之处。格非教授于治学写作之余反复品读《金瓶梅》,积多年之功得成此书,学者和作家的双重视角使他的解读别有会心。书名“雪隐鹭鸶”四字取自《金瓶梅》中的诗句,喻指《金瓶梅》中深远幽微的人情世态和历史文化信息。格非教授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激愤之书、悲悯之书,更是一部别开生面、寄意深远的呕心沥血之作。《雪隐鹭鸶》对《金瓶梅》展开全方位解读,正是要鼓励读者穿透偏见和曲解,去索解隐秘、探幽访胜。
作者:米兰·昆德拉
作为《被背叛的遗嘱》和《小说的艺术》的延续,随笔《帷幕》概述昆德拉在前两者中的思考,并以更自由的笔触探索与历史和生活现实交混的小说艺术世界。他撕裂了遮盖着世界和文学的帷幕,将读者带到各国,带到拉伯雷、福楼拜、司汤达、塞万提斯、加西亚·马尔克斯、富恩特斯、罗伯特·穆齐尔和荷马的土地上。
作者:残雪
残雪,中国文化土壤下生长的奇异之花,她的创作与评论一直备受关注;卡尔维诺,以其充满奇思妙想、风格独具的作品,得到世界文坛的推崇。继对卡夫卡、博尔赫斯等现代大师独辟蹊径的评论后,残雪再一次“借诗解诗”,兼以小说家笔法,用充满诗性气质、清晰流畅的文字,冷静剖析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五部幻想大作——《宇宙连环图》、《零时间》、《看不见的城市》、《假如一位旅行者在冬夜》、《困难的爱》;并进而探索艺术生存和人性根本等抽象命题,引领读者欣赏灵魂的舞蹈,聆听精神的低语。与众不同却感同身受的解读,对幻想作品的个性化再创作,堪称东方当代文学奇才与西方现代文学大师的神奇相遇。
作者:残雪
残雪被国际文坛视为中国当代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近年来,残雪有感于当代中国文学及文化界的种种弊端与困境,进行了极为猛烈的批评和深刻的反省。这一批以访谈、评论、批评等形式写作的文章,坦真而尖锐,才华四溢,处处闪耀着思想的火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能给读者带来丰富启迪的作品。
作者:残雪
本书中残雪解读了《浮士德》和莎士比亚的十部悲剧。单看书名似乎很难看出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书,然而在进入残雪的文字之后,看见反复出现的这样一些字眼:“生命与死亡”、“肉体与灵魂”、“人性与世俗世界”、“黑暗与光明”,看见残雪惯有的那种肃杀的文风,便觉得“地狱中的独行者”与这本书如此地和谐。我这本书要描写的,是艺术家的灵魂。你可以将其看作作家的艺术自我,也可以看作解读对象中的那些核心人物。这是一个大写的人,这个人主动下到地狱,经历恐怖,经历对自身的制裁,为的是获得解放。由于采取了这样一个视觉,我对西方经典文学的批评就站到了同我们以往的批评完全不同的立场上。在我的批评里,不存在那种所谓“社会”,“历史” 之类的外部的,表层的东西,一切对作品的解释,都是基于艺术本身的规律,基于我在特殊视角中对于灵魂,对于人性的探讨。当时之所以采用这个书名,是为了让人一目了然,领略新型阅读的本质。
作者:残雪
本书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残雪对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小说进行的全景式,全方位,细致的文学评论的专集。本书以作家对作家的解读方式,以文学家感悟性的语言,对博尔赫斯迷宫小说的谜底进行了精当而独特的解析。本书为中国文学家对博尔赫斯小说进行解读的唯一的一部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