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逼上梁山 第一章 走投无路,忠臣做强盗

做官,要关系,要门路;做贼,也要关系,也要门路;做强盗,也要关系,也要门路!

林冲往东逃命。却不料走到柴进的东庄,在柴进东庄上住了五七日。

沧州那边,牢城营里管营向沧州府报告:林冲杀死差拨、陆虞候、富安等三人,放火烧了大军草料场。州尹大惊,下令缉捕人员将带做公的,沿乡,历邑,道店,村坊,捉拿林冲。

林冲在柴大官人东庄上,听得个信息紧急,担心缉捕人员寻到大官人庄上,负累柴进,便要离开。柴进道:“既是兄长要行,小人有个去处,作书一封与兄长前去。”

柴进又有一个什么去处供走投无路的林冲安身呢?

柴进道:“是山东济州管下一个水乡,地名梁山泊,方圆八百余里,中间是宛子城、蓼儿洼。”

一部大书,写梁山泊,写梁山好汉,“梁山泊”这个词,到第十一回,终于出现了。

梁山泊,只有在林冲的故事里出现,才能显示出意义。

如果在李逵、李俊、张顺、张横、燕顺、王英、时迁等人的故事里首先出现,那么,梁山泊不过是社会下层、流氓无产者、市井流氓、江湖强盗等聚集的渊薮,一个强盗窝。

如果在鲁智深、武松的故事里首先出现,梁山泊也就是江湖侠客的庇护所,一个杀人者躲灾避难的地方。

而梁山泊在林冲的故事里第一次出现,就能显示出更为深刻的内涵。

第一,它体现了逼上梁山的主题,从而揭示出乱自上作的社会现实。

第二,更重要的是,林冲本来是一个在大宋首都,并且负责皇家禁卫军武术训练的教头,他生活在王化之下,王土之中,是个忠心耿耿、绝无反叛之心的王臣。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是,林冲百般想做王臣,想做王的顺民良民而不得,他被逐出王土,或者说,他被逼逃离王土,因为,在王土之中,他只有死路一条,王土已经变成死地。于是,他只能逃往梁山泊。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梁山泊,就是作为王土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作品名称《水浒》,也就是王化之外,而《水浒传》,也就是这些被王权抛弃、迫害、追杀的族群的传记!

那么,柴进为什么推荐林冲上梁山泊呢?

首先,他认识那里的人。

“如今有三个好汉,在那里扎寨。为头的唤做白衣秀士王伦,第二个唤做摸着天杜迁,第三个唤做云里金刚宋万。三位好汉,亦与我交厚,尝寄书缄来。我今修一封书与兄长,去投那里入伙如何?”

原来王伦当初不得第之时,与杜迁投奔柴进,多得柴进留在庄子上,住了几时。临起身,柴进又送他盘缠银两,因此有恩。

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当初鲁智深杀了镇关西,逃走在江湖上,躲在赵员外庄上多日,后来官司追逼得紧,赵员外也给鲁智深指出一个安身立命的去处,那个去处是五台山文殊院,鲁智深从此做了和尚。

而柴进给林冲指出的去处,却是打家劫舍的梁山,让林冲做强盗。

这个对比中,有合乎情理而有意思者一,不合乎情理而更有意思者也有一。

“合乎情理而有意思”的是什么呢?

赵员外是个奉公守法、谨小慎微的乡间土财主,他的思想是息事宁人,所以,他出于为小妾感恩,帮鲁智深谋划的这个当和尚的出路,非常合乎情理。如果鲁智深是个危险品,把他送进寺庙,就如同把危险品放到安全保障最好的场所,是最好的安置。

而柴进热衷交接四方豪杰,胸中虽然不能说早有不轨之念,但他特别关照往来流配的囚犯,至少可见他的价值观已经突破正统主流思想,所以,他推荐林冲去做强盗,也很合乎他的性格。

那么,“不合乎情理而又特别有意思”的是什么呢?

是这两个推荐人,都从自身的思想意识出发,而不考虑被推荐人的个性和想法。

鲁智深性格粗鲁,率性而为,最不适合当和尚,赵员外偏偏让他做和尚。

林冲委曲求全,最无反抗性格,柴进偏偏让他做强盗!

最不能循规蹈矩的人,偏要让他做最要循规蹈矩的和尚;最愿意做良民的人,却偏要让他去做最叛逆的强盗!

这完全不合情理!

但是,正如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感叹的那样,谁又能避开命运的暴虐的毒箭呢?谁又知道最后的结局呢?

这不是《水浒》的作者故意批评赵员外和柴进,而是《水浒》作者的黑色幽默。他让我们在笑中有泪,泪中又有笑。

不过,柴进的这番话里,还有一处让我们特别不放心。

哪个地方不放心呢?

就是他说的:梁山上的三位好汉,亦与他交厚,他又要修一封书与林冲,让林冲拿着他的书信去入伙。

当初他说他与沧州牢城营的管营和差拨交厚,也写了信。结果却是管营和差拨伙同东京来的陆虞候、富安陷害林冲,差点要了林冲的性命。

现在,他又说他和梁山上的王伦等交厚,又要写信,结果又会如何呢?

我们对这个柴大官人的交往,已经不大放心了。

不过,我们放不放心无所谓了,好在林冲放心。林冲放不放心也不重要了,因为林冲已经无路可走。

他只有上梁山。

这,就叫逼上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