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的名人档案
港龙航班的乘客快走完的时候,宁波机场大厅远处出现了一辆轮椅。轮椅后边是整面墙的大玻璃窗,窗外射进的阳光使坐在轮椅上的人,逆光出场。
暗暗的好像从历史深处前行。
幽幽的好像默片时代的无声电影。他是邵逸夫。
邵逸夫默片时代就默默地做起了电影,1925年他大哥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他和几个兄弟一起在那里做事。然后是自已打拼,直至创立邵氏兄弟有限公司,人称影视王国。
邵逸夫终于从逆光处出来,好像一个推镜头把他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下推到了21世纪的今天。
他一身浅灰西服,一副晶亮的无边眼镜。西服上衣口袋里,插着质地讲究叠成三折的白手绢,好像开出一朵纯白的百合。晶亮的眼镜后边,是更加晶亮的眼睛。他一笑,眼睛这样地晶晶亮亮,闪烁着积98年之智慧的星光。
天上有一颗邵逸夫星。地上有一个邵逸夫奖。
邵逸夫星是国际永久编号的2899号行星。1990年由国际小行星命名组织批准,为答谢邵逸夫对中国教育科技事业的贡献。
邵逸夫奖,是国际性年度教育奖,2002年在香港设立。分设天文学、数学以及生命科学和医学三个奖项。每项获奖者获100万美元。人称东方的诺贝尔奖。
我第一次看到一位98岁的人,眼睛灿若星星。他的眼神几乎可以传递一切,几乎毋须再用嘴表述什么。他坐的轮椅推进机场贵宾室时,他的菲佣上前递给他一件薄毛衣,他轻声而飞快地说:Notcoolhere!
是的,这里不冷。这里是他热热的故土。
来这里就是来家里。去年11月他也是说来就来了,一下飞机就想吃豆浆了。两位宁波朋友就带他去街边一家“永和豆浆”,吃油条喝豆浆。其实哪里都有豆浆,可是就觉得在家里喝豆浆,和家乡人在一起喝豆浆,热乎乎甜滋滋的,好喝。
家乡人爱他。宁波大学里的逸夫教学楼、逸夫职教楼、逸夫图书馆,一见邵逸夫就焕发起来,展示他们的成长,倾诉他们对邵逸夫的永远的牵挂。逸夫图书馆大厅里,有一座刘开渠先生的雕塑作品:邵逸夫。邵逸夫站到雕像旁笑笑地问:像我吗?
像。像得比邵逸夫还像邵逸夫。
刘开渠大师,用点晴之笔,把邵逸夫的神,点出来了。邵逸夫雕像的眼睛,幽默、聪颖、睿智、年轻,年轻得好像就要飞扬起来。一个有追求、前进目标不断前移的人,就是一个年轻的人。邵逸夫1986年以来,每年捐资内地教育亿元以上。教育部某部门有一张中国地图,邵逸夫有捐赠的地方就插上一颗红五星。邵逸夫已经捐资办学近30亿元达四千多个项目,是古今中外捐资助学史上的第一人。红五星已经插遍地图,那是邵先生的红心一片。
就如另一位宁波人赵安中所说:创业、聚财是一种满足;散财、捐助是一种乐趣。
有人说邵逸夫早就不关心怎么赚钱,只操心怎么花钱。他1973年就创立邵氏基金,每年拨款给世界各大慈善机构,英国女王1974年授予他“皇家CBE” 勋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77年又封他KinghtBachelor爵士。美国旧金山市把每年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
不管有邵逸夫日,还是有邵逸夫星,也不管是怎样的高龄,邵逸夫走到祖坟前,默默地跪拜,毕恭毕敬。
宁波人重情重义,才有说不尽的邵逸夫基金。
邵逸夫今年98,常常惦念宁波或是专程飞回扫墓,或者就是回家看看。98岁的人,心是自由的,人是自由的,想宁波了,就回宁波了。不愿惊动方方面面,只对前来接他的三俩朋友,晶晶亮亮地笑着。
只是笑着,并不说话,也毋需说话。到贵宾室沙发上坐下后,夫人方小姐说起今朝怎么样,邵逸夫用地道宁波话说:是jiema(即“今朝”,这里只好用汉语拼音)。这个“jiema”说的是这样清晰到透亮,也给我一种晶晶亮亮的感觉。方小姐又说了什么,邵逸夫又说:是“老侬”(宁波老话,“老婆”的意思,第二个字的发音无法用哪个音准确地标出)。
我想给邵逸夫列个名人档案。
姓名:邵逸夫
最有魅力的部位:眼睛
风度:翩翩
专利:老宁波话
爱好:捐资
操心的事:怎么把钱花出去
特点:巨富而不用保镖,因为没做过亏心事
希望:合海内外同胞之力量,
实现教育强国之目标。
不能不去的地方:宁波
不能不做的事:把盘子里的蛋糕吃干净
后来,5月28日中央台报道27日“东方诺贝尔奖”揭晓,内地有南开大学的陈省身等5位教授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