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话兜防不胜防 叠后手

其实只有那些阵型中的鹰狼队成员自己才最清楚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阵型,因为就在他们完全进入之后,刚刚经过的路径都已经被杀器和杀气堵住,再难退回。而当他们的视线适应了新环境,隐约可以看到些东西时,最先发现的是檐廊下、屋脊上轻晃的惨白刃光。这里的兜子摆得很直白,是将小镇做成无光的死镇一样。而这样就是为了掩盖躲藏得并不隐秘的人爪。

两下里的行动,一个是冲兜边,一个是大张兜。真就像齐君元预料的那样,虽然还未曾有实际的斗杀,但兜爪的排布对决已经进行到了第二阶段。

从局势上看,鹰狼队钻兜、扯兜的四路人很被动,只能组成阵型完全防守。但分作四处摆成四种不同的防守阵型,这样的做法绝不简单,其中肯定有着某种用意。

下兜者似乎也觉察到了这一点,所以迟迟没有人下令收兜。这样一来,冲兜边的和大张兜的成了僵持之局。

于是在一番杂乱之后,周围再次恢复为寂静。而这一次的寂静意味着还有下一步的变化,双方真正的后手兜爪都还没有出呢。

齐君元此时已经不用构思,因为他也来到一扇窗户旁,从窗页打开不大的缝隙中察看外面的情形。

镇子真的不大,所以秦笙笙才能将镇头和镇尾的异常响动听得清清楚楚。也正因为镇子不大,所以齐君元也才能够将落兜和扯兜的两方看得清楚。

齐君元目光所及和别人并没有不同,他能看到的仍是一片黑暗。但是和别人不同的是他却能从这黑暗中体味到两种危险的意境,并从意境上确定出具体的形态。这不是构思,这接近于冥想。

“两边对住了,我们趁着这机会走吧。”秦笙笙说道。

“你怎么知道他们对住了的?”齐君元悄声问一句。

“我听他们两边都不动了,这肯定就是对住了。”秦笙笙回道。

“他们就这么些人吗?”齐君元再问。

“你是说他们都未尽出,还有后手布置?”秦笙笙真的冰雪聪明,齐君元一点她便领会到了。

“你在仔细搜搜,看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声音。这个时候他们应该有第二步的行动了。”

于是秦笙笙将面前窗户又推开了一些,将脑袋探出去半个,屏息凝神仔细听着。但此时周围除了“哗哗”的水声,再没有一点声响。就连镇子里对住的双方,也都如同草胎泥塑一般。

“没什么异常,除了水声,再听不到其他声音。”秦笙笙确定后回道。

“这真的有些奇怪,那些布兜的是如何做到的?整个镇子的人竟然都像死过去一样。就是这客栈中,也不该只有我们三个。就算都睡熟了,怎么连个打鼾的声响都没有。”王炎霸又一次很难得地开口的。他最纯熟的技艺都是在夜间运用的,所以对夜间的各种环境的特点都极为了解。

“可能是被用药迷住了,也或者真就全被杀死了。”秦笙笙经过了几场大杀戮,特别是见过上德塬的悲惨情形,所以在推断时并不避讳可能发生的惨烈结果。

“阎王所指不是这个,他的意思是不管全镇的人被迷、被杀,为何会漏掉我们三个?”齐君元点出关键,这是一个让他也感到十分震惊的现象。“我之前的设想出错了,此处设兜者可能已经锁定我们了。是的,肯定是这样。他们利用‘千里足舟’查探到坠在我们后面的尾儿,那就没有可能不发现到尾儿坠住的目标是我们三个。之所以暂时没有惊动我们,是因为设兜的还不知道坠住我们的尾儿到底是什么意图,我们三个到底有什么用处。”

“那为何我没发现周边附近有监视我们的人?”秦笙笙仍是觉得难以相信。

“他们根本不需要贴近了监视我们,因为他们有足够的信心确定,我们不管怎么做都无法利用任何机会脱出他们的设置。而且即便设置出现纰漏,让我们脱了身,但只要走的时间不超过一天一夜,凭‘千里足舟’的能力还是可以追踪到我们。”齐君元此时虽然依旧镇定,但其实心中已然有种鱼入鱼篓的感觉。

“他们真的有那么多人吗?可以将整个小镇围堵得水泄不通,让我们三个连脱出的缝隙都没有?”王炎霸也有疑问。

“不知道,这要等到他们实施下一步的行动之后才能证实。但我相信他们有,否则不会是这样的一种兜子相。”

“你们止声!”秦笙笙突然用一种低沉但极为紧张的语气制止两人。

很长一段时间的寂静,房间里、客栈外都一样。只听到水声,依旧执着、反复着的“哗哗”的响声。

“水声有变化,有人在水中移动。”秦笙笙很确定地说。

“是码头那边‘千里足舟’的飞渡舟动了吗?”齐君元问道。

“是的,但不止于此。流入河中的多条溪水中好像有人在行走。”

听到这话,齐君元顿时明白了。山林中以队形穿行的鹰狼特遣卫果然是诱人耳目的,真正接近镇子的人是踩着溪流而行的。这样的行动速度虽慢,但声响就完全被水声掩盖。此处周围山势起伏,溪流纵横。所以踩着溪流而行,一则表明了接近者人数众多,再则这些人是从各个方位和方向迂回而行逐渐接近小镇的。从外围的整个布局上看,他们是准备将小镇的各种进出路封死。

很显然的事情是,踩溪而行的逼近者们虽然隐蔽,但还是被布兜者发现。而不管多少溪流,他们终究是要汇流到河流中去的。所以码头上的蚱蜢舟动了,而且肯定动的不是空船,船上是带有兜子中早就预备好的一部分人爪。这些人爪是要在遁行舟的运送下到达溪流的入河口,在那里二次设兜对付踩溪而下的进犯者。

真实的结果和预料的没有太大区别,沿溪水而下的鹰狼队到入河口便再无法继续行动。他们本来企图到河边再沿河水迂回包抄半边镇子的计划被制止了。但遁行舟上的人也被已经据守住河岸的鹰狼队逼住,遁行舟无法靠上岸边。

但是因为河水是流动的,遁行舟上的爪子要想占住位置逼住对方不让其按意图移动,就必须不断调整船只与水流抗衡。河水是会一直流下去的,而操船的人在一定时候却是会疲劳不支的。设兜者原本是想将兜边扩大到河中,将对方整个包住。但由于没有考虑到河水流动的特殊性,结果反陷入尴尬的地步,在此处落了下风。所以现在只要鹰狼队沉得住气,和对方僵持下去,那么最后占住沿河一边的终究会是他们。

这样一来,总的局面上双方再次平手。镇中鹰狼队四队特遣卫被围,而河边上遁行舟被逼难以占住实地。

所以要决胜负,还得看接下来双方能不能再有后续变招。

“秦姑娘,刚才水声变化之前你听到哪里有什么异常声响没有?这样大的行动不会是自作主张,应该有指挥者的命令。”齐君元低声问秦笙笙。

“没有,真没有听到什么。”秦笙笙很肯定。

“这就奇怪了,就算踩溪而行的鹰狼队是早就设定好时间的,但发现到他们的设兜者却是随机而变,应该有某种指令出现才对呀。”

“刚才你们说话时,我见那打更人的灯笼晃动了两下。但是要说这就是指令好像不大可能呀。”王炎霸再次显示出他夜间技艺的过人之处。夜间远景中微弱灯笼的两下晃动是极为寻常的事情,但是他却发现了。

“啊!我知道了,他们竟然是这样的安排。”齐君元恍然大悟。

“怎么回事?”秦笙笙赶紧问道。

“你回想下,从天黑之后镇子完全安静的时候开始想,有没有什么人的行动特点是和别人不一样的。”齐君元在引导秦笙笙进行正确的判断,同时也是对自己判断的验证。

“我知道了,只有两个人的步法身形和别人不一样,他们好像都是上身沉稳下身灵动的。”秦笙笙想到了。

“对,就是这种特点。一般而言,这种特点是练习过马上技击功法形成的。这是为了保证上身尽量保持稳定,从容应对对手攻杀。而马上的双腿踏蹬却是灵动的,对战时驱动马匹全是靠的双脚。所以这两人应该是武官将军一类的人物,他们不仅行动上和其他人不一样,而且与现在所显示的身份也极不合适。”齐君元分析得很详尽。

“两人中有一个肯定是薛康,另一个会是谁?而且按你的说法这人也是武将教头一类的任务,看样子是又有一国获悉消息,遣人马参与夺取藏宝图?”秦笙笙分析得也有几分道理。

“你们说的两个人现在到底在镇子的什么位置啊?”王炎霸再也捺不住好奇心了。

秦笙笙为了显摆自己,抢在齐君元前面回道:“你脖子往上是装饰呀,想不明白还看不明白。我们说的是那个打更人和最早从竹林出来采取行动的‘搅棒’。从各种迹象来看,这两个人应该就是两边的首领。只是他们都故意把自己装扮成最不起眼的角色。你刚才不也看到打更人的灯笼莫名地晃动了吗,那其实应该是在发号施令。”

“虽然外相上看是不起眼的角色,但是从他们行动的路线和位置上看,能在兜子中纵观到全局的也就这两个人。刚才双方连续的三次变化,都是他们两个对手之间相互抗衡的实际表现。三次变化都暗藏玄机、门道精妙,其中融合了兵家和江湖道的各种虞诈之术。可让人奇怪的是,如此意外的设置和变化都未能让他们分出高下来,而且反应迅速流畅。似乎全在相互间的料算之中,出招应招就像在演练一般。”齐君元是补充也是证实了秦笙笙的说法。

“你们说这两人都是官家人,其中一个基本可以确定是薛康,那另一个为什么就一定是其他什么国家的?为什么就不会是大周的什么教头、将军?他们所带人手平时都是统一训练的,娴熟的套路变化不多,这样才会出招应招全都对上,谁都无法占住上风。”王炎霸只是为了显示自己也是有想法的,但对自己的这种说法极不自信,自我感觉可能性极小、极小。

但王炎霸的话却犹如在齐君元耳边打了个炸雷,顿时怔呆在那里,心中暗暗自问:“是一起的?为什么就不会是一起的?”

齐君元快速将前后的所有信息和现象梳理一遍,琢磨得越细越觉得王炎霸所说是完全有可能的。

薛康江湖信息稍少,所以只能采取继续追踪自己的方法来达到夺取宝藏秘密的目的。另一边如果也是大周官家在薛康之后派遣,他们能获取的信息就会更少,那么采取追踪薛康这一路也就理所当然了。另外,从秦笙笙买回的油果子看,下兜的一方人马是北方人;从双方的布设和破解形式看,他们的操练都是出于同一规范和方法;而双方对峙到现在已经很长时间,却始终不曾真刀实枪地动手,这应该是在相互交涉,说明情况。一切的一切深究下来,都似乎是在证明两方人马是来自同一处的。

齐君元如此震惊的不是因为这两方人马是出于同一处的,而是在担心自己的处境。薛康那一方将自己当做追踪目标,而镇子中下兜的一方则已经将自己这三人定位控制。那么当那双方交涉说明清楚后,自己还有趁着混乱逃出的机会吗?没了,因为不再会有混乱出现,所有的设置变化以及镇里和镇外的所有人马都会将自己这三人当做最终目标。

王炎霸的猜想没有错,齐君元的担心也没有错。此时在西面镇口的位置,隔着一条石道站着两个人:一个是薛康,一个是赵匡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