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这日真宗方上朝,雷允恭自内宫中出来,在门口悄悄地向张怀德说了句话,张怀德脸色大变,立刻没作声息地走到真宗身后,悄悄地把话传了。
此时正是宰相李沆在禀报水灾之事,正在那里说着,真宗听了张怀德幕埃成蟊洌溃骸敖袢针抻行┎皇剩顺±钕嗔粝拢蛐佟!?
李沆怔住了,众臣还未回醒过来,就见真宗已经站起,匆匆入宫了。众臣这才慌忙地向着真宗的背影跪送。
真宗乘了车驾,匆匆向西宫嘉庆殿行去。
过了几处宫墙,遥可见嘉庆殿外,挤满了宫娥内侍。张怀德喝了一声:“皇上驾到!”唬得众宫娥们纷纷散开跪下,便有数名嫔妃自嘉庆殿中匆匆跑出来接驾。
未等车驾停稳,真宗已是跳下车驾,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闹成这般样子?”
此时已经听得宫内哭声震天,听得真宗到来,哭声如同被一刀截断,骤然停下。停顿片刻,却又有几声呜呜咽咽的哭声又起。
真宗顿足叫道:“皇后呢!”
郭后急忙迎了出来,她一向雍容华贵的仪表,此时也显得较为狼狈,发乱钗斜地跪下道:“臣妾参见皇上!”
真宗道:“起来罢,怎么好端端地,闹成这个样子?”
郭后站起忙道:“正是为昨天和今天的两道上谕,一是请太后移宫,二是令允升回府。太后今天接了旨,就哭得昏了过去,口口声声直叫着要去见先帝!”她说得急了,一口气上不来,脸儿急得通红。她当年于王府中处理下人们各色杂事得心应手,但是初遇上事关太后这等重大之事,也把她慌得没做手脚处了。
真宗哼了一声,道:“上谕又有什么不对?”
郭后道:“臣妾不敢说上谕不对,只是太后口口声声,说是死也不愿意去上阳宫,又舍不得允升。看这样子怕会出事,官家,要不然先收回这两道上谕吧!”
真宗脸顿时沉了下来:“上谕已发,岂可收回!”
郭后涨红了脸,待要说话,真宗已道:“朕倒不信严重至此,朕自己进去看看!”说着,已经向内行去。
郭后无奈,只得跟在他的身后进去。
真宗走进嘉庆殿内殿,但听得哭声更响,李太后坐在床上,紧紧抱着皇长孙允升,已经是哭得双眼红肿脸色煞白。众嫔妃宫娥黑鸦鸦地跪了一地,此时见得真宗到来,纷纷转向迎驾。
李太后听得真宗到来,咬着牙抬起头冲着真宗道:“皇帝,哀家原是有罪,你三尺白绫也好,一杯鸩酒也好,爽爽快快地,却不能叫我折辱于奴辈!只两桩事:我老了,别叫我搬来挪去的;允升这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你别怪罪了他,便是我念您的恩了!”
真宗微微一笑:“母后这是说得哪里话来,朕做错了什么,母后只管教训,说出这等重话来,做儿子的怎么敢受!原是朕得知母后迁出正阳宫后,竟未迁入上阳宫。以为是奴才们不经心,这嘉庆殿是偏宫,怎么让太后住这里,岂不是有违祖制。”
李太后冷笑一声:“偏宫也罢,正宫也罢,那上阳宫鬼气森森的,我死也不去。”这上阳宫本是历代太后所居,最初是太祖之母杜太后所居,后来太宗继位后,将太祖皇后宋氏迁居在上阳宫。个中的情形,她却是知道的,宋后临死前几年,怨恨极深,凄厉咒骂,连太宗最后去看她时,也被吓出一身冷汗来,小病了一场。宋后死后,宫中传说她在上阳宫阴魂不散,原上阳宫的宫女们也纷纷吓病。李太后对此中经历一直深知,更不敢住到上阳宫去。
真宗却不明白李太后为何对上阳宫有此莫名其妙的心结,闻言笑道:“太后既不喜欢上阳宫,那朕便为太后另起一座新宫。否则,让太后住在偏殿,岂不教天下人说朕不孝!”
李太后冷笑道:“什么孝不孝的,这话休要提起,我也不敢承受!”说着垂下泪来:“我只求你不要活活拆散我们祖孙,便是开恩了!”
真宗皱了皱眉头,道:“太后有话好话,何必出此重言!”说着,看看了身边的郭后,示意她上前。
郭后方才已经碰了一鼻子灰,如何还能上前,只得硬着头皮道:“母后,官家也有为难之处,上谕已发,若是允升不出宫,如何对天下交待。”
李太后厉声道:“我不管,我与允升相依为命十余年,谁要夺走他,除非踏着我的尸体!”
郭后被她这一厉声,倒一时不敢回话了。
正是着急之时,却听得一人柔声道:“太后请息怒!”
真宗转头看去,却见刘娥与杨媛二人匆匆自外进来,大喜道:“你来得正好,这事就交给你了!”
刘娥微笑道:“官家,太后素有贤名,此事是传话有误。太后明了官家的好意,必不会再生气了。”
李太后却不去看她,厉声道:“你是什么人,哀家自与官家说话,有你什么事?”
一语既出,众人都唬得白了脸色,杨媛上前一步,待要分辨道:“太后……”
李太后此时却是谁也不理会,哼了一声道:“没你什么事,下去!”
杨媛见势不对,忙拉了拉刘娥的衣袖,暗示她见机退下。
刘娥却是脸不改色,越过众人,径直走到李太后床前,啧啧称赞道:“皇长孙长得真是仪表不凡,真不愧是太后一手教养的人。当年楚王遭难时,皇长孙才刚刚断乳,到如今已经十三年了,从一个手抱的婴儿到如今的英俊少年,太后一番心血,煞是艰难!”
李太后听得她说起往事,心中一酸,眼泪不禁掉了下来。她不欲在人前表现软弱,这边抱着允升,这边扭过头去拭泪。
刘娥微微一笑,道:“幸而天佑人愿,如今官家有旨,楚王依旧复了王爵,要一家骨肉团聚了,皇长孙出落得一表人才,楚王夫妻见到这样的儿子,岂不惊喜感恩,这才不枉负太后这十几年的心血和期盼啊!太后,您这十几年含辛茹苦抚养皇长孙,为的不就是这一天吗?”
李太后听着听着,不由地慢慢松开了紧紧抱着允升的手。
刘娥上前一步,轻轻拉住皇孙的手,柔声道:“臣妾知道,太后素有贤名,岂会不许皇长孙去与亲生父母相聚。只是这十几年来,太后与皇孙日日相伴,骤然分开,自然是舍不得的。”
李太后抽泣道:“可不是这话,若不是为这孩子,我早早随了先帝去了,这孤家寡人的,有何生趣!”
刘娥笑道:“太后细想,莫说允升是皇孙,便是亲生的皇子,长到十四五岁这个年纪,依着宫中旧例,也要出宫分府另居。打楚王起,到官家与诸位王爷都是如此。便是八王爷,那是先皇特例要多留着他两年,到如今也分府另住了。再说,皇孙这一出去又不是不回来了,只要太后喜欢,随时可以回来看望太后。不但是皇长孙,太后喜欢皇孙,诸家的皇孙都可以时常来看望太后,到时候,只怕太后嫌吵得慌呢!”
真宗立刻道:“说得正是呢,赶明儿皇后多带着佑儿来给太后请安。且四弟五弟六弟的孩子们也都是玉雪可爱,轮着来给太后解闷儿才是。”
那皇孙允升已经十四岁了,原也是个极聪明的孩子,先前见李太后大哭大闹,吓得不敢说话。此时见双方都有些停歇,这才怯怯地拉着李太后的袖子哭道:“皇祖母不要伤心,叔皇也是一片好意,送升儿见爹娘,升儿一定会常来看望皇祖母的。
李太后听得这孩子这番懂事话,不禁掉下泪来,她长长地叹了一声,依依不舍地抚着允升道:“我岂是不明事理的人,只是我抚养这孩子一场,断不可这般草率地出去了。待明后日选个好日子,以宫车轩乐送回给他父母,才是正理。”她心里明白,真宗两道旨意,原就是继位那场风波的余波。真宗虽然已经放过李继隆,她也本以为此事已经过去。谁知道,这场风波毕竟还是未沿完全过去了。她本来是想憋着一口气,拼着闹个天翻地覆,否则此时退让一步,她这太后的日子,往后也是难过。因此上借着此事,逼真宗自己收回成命,以后不敢寻衅。否则教文武大臣们知道,真宗亦要得个不孝的名儿。却不料却被刘娥一番知冷着热的话儿,倒把一腔怒气缓缓消除。且左一句“太后素有贤名”,右一句“楚王也感激太后”,倒弄得自己也无言以对。若要再闹下去,却像是自己自私,不叫人家骨肉团聚,一番原以为理直气壮的事倒变没理了,枉负了一世贤名,难道老来倒落得个无理取闹。
此时见着真宗态度已软,便顺着台阶儿下了,回过头来对真宗道:“升儿自然是要出去的,我原也是这么打算,只恨奴才们无礼,却不知道这是官家的意思,还是他们自作主张?”
真宗顿足道:“这帮可恶的奴才,朕好好的旨意,却叫他们传成这样,险些儿叫我们母子失和,朕必要好好追究,决不宽贷!”
刘娥笑道:“移宫之事,官家会也待新宫落成之后,太后看了满意,才做算的。”
李太后长叹一声:“这倒也罢了,我还有几年可活,大费这些周折做给人看,有何意趣!”
刘娥柔声道:“太后,官家孝顺关心太后,并不是做给人看的。否则也不会在这会儿还在上朝,一听说太后不开心,便连朝会都中止了赶来劝慰!”
真宗顿了顿足道:“正是呢,李相方才正上奏齐鲁一带灾荒,才说到一半,朕也只得叫他先候着!”
李太后长叹一声:“我一个老婆子算得什么,宰相奏事,那是头等要紧的事。官家回去罢,莫教我耽误了朝政,倒是我的罪过了!”
此时杨媛忙使个眼色,轻声令道:“还不快服侍太后、皇孙梳洗!”那边四五个宫女忙捧了玉盆、巾帕、铜镜等上来,跪于李太后榻前。
真宗见李太后梳洗,趁机道:“朕有朝事未完,太后有什么事,只管吩咐她们几个罢!”
李太后点了点头,道:“升儿,替我送官家!”
允升忙擦了擦眼泪,跪送真宗。真宗抚了扶他的头,赞一声:“好孩子!”这边对郭后使个眼色,便出去了。
郭后忙也趁机告退,跟了出去。
这边宫女们捧了热水上来,杨媛忙亲自上前,服侍太后挽起袖子,那边刘娥也拉了允升过去洗脸。
服侍李太后梳洗完毕,太后吩咐宫娥们领了允升下去,这边长叹一声对刘娥与杨媛道:“你们也坐下罢!”
刘娥忙笑道:“太后跟前哪有我的座儿,我原是该站着服侍的!”
李太后笑道:“你这会子倒跟我装怯,刚才皇帝皇后都不敢跟我说话,你倒敢了!”
刘娥垂首道:“方才是逼不得已,难道看着太后与官家生分不成,也是急出来的罢了!”
李太后长叹一声,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可惜了!”
刘娥笑道:“多谢太后体谅!”
她本有意避开太后引发的话,杨媛却没听出其中的奥妙来,倒顺道太后的话问下去了:“太后,可惜什么?”
李太后幽幽地道:“我只是想起王德妃了!”
杨媛不解:“德妃怎么了!”
李太后叹道:“这一世若论尊贵荣宠,王德妃是万般不及我。可是只一桩事,她便胜过了我,到如今我竟是万般不及她了。”
刘娥忙劝道:“太后多虑了!”
李太后看了看她,点头道:“她有一个儿子,而我没有。因此上如今她安享儿孙之福,而我却孤苦零丁,遭人作践。但凡我若有一个亲生的儿子,今日何至于会出这种事。”说着不禁垂下泪来:“你看允升,不是亲生的骨肉,不管我待他多好,也不过是说去就去了,那边才是他的亲生父母啊,我又算得什么呢!”
杨媛忙劝道:“太后放心,允升是个重情义的孩子,断不会忘了太后的!”
李太后冷笑一声:“你们两个都是聪明的孩子,我告诉你们我这一生的教训:在宫里,什么君恩哪荣宠哪位份哪,都是虚的,唯有自己有一个儿子,那才是实实在在的一辈子的依靠!”
刘娥只觉得心头一颤,整颗心顿时沉了下去。
此时正是宰相李沆在禀报水灾之事,正在那里说着,真宗听了张怀德幕埃成蟊洌溃骸敖袢针抻行┎皇剩顺±钕嗔粝拢蛐佟!?
李沆怔住了,众臣还未回醒过来,就见真宗已经站起,匆匆入宫了。众臣这才慌忙地向着真宗的背影跪送。
真宗乘了车驾,匆匆向西宫嘉庆殿行去。
过了几处宫墙,遥可见嘉庆殿外,挤满了宫娥内侍。张怀德喝了一声:“皇上驾到!”唬得众宫娥们纷纷散开跪下,便有数名嫔妃自嘉庆殿中匆匆跑出来接驾。
未等车驾停稳,真宗已是跳下车驾,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闹成这般样子?”
此时已经听得宫内哭声震天,听得真宗到来,哭声如同被一刀截断,骤然停下。停顿片刻,却又有几声呜呜咽咽的哭声又起。
真宗顿足叫道:“皇后呢!”
郭后急忙迎了出来,她一向雍容华贵的仪表,此时也显得较为狼狈,发乱钗斜地跪下道:“臣妾参见皇上!”
真宗道:“起来罢,怎么好端端地,闹成这个样子?”
郭后站起忙道:“正是为昨天和今天的两道上谕,一是请太后移宫,二是令允升回府。太后今天接了旨,就哭得昏了过去,口口声声直叫着要去见先帝!”她说得急了,一口气上不来,脸儿急得通红。她当年于王府中处理下人们各色杂事得心应手,但是初遇上事关太后这等重大之事,也把她慌得没做手脚处了。
真宗哼了一声,道:“上谕又有什么不对?”
郭后道:“臣妾不敢说上谕不对,只是太后口口声声,说是死也不愿意去上阳宫,又舍不得允升。看这样子怕会出事,官家,要不然先收回这两道上谕吧!”
真宗脸顿时沉了下来:“上谕已发,岂可收回!”
郭后涨红了脸,待要说话,真宗已道:“朕倒不信严重至此,朕自己进去看看!”说着,已经向内行去。
郭后无奈,只得跟在他的身后进去。
真宗走进嘉庆殿内殿,但听得哭声更响,李太后坐在床上,紧紧抱着皇长孙允升,已经是哭得双眼红肿脸色煞白。众嫔妃宫娥黑鸦鸦地跪了一地,此时见得真宗到来,纷纷转向迎驾。
李太后听得真宗到来,咬着牙抬起头冲着真宗道:“皇帝,哀家原是有罪,你三尺白绫也好,一杯鸩酒也好,爽爽快快地,却不能叫我折辱于奴辈!只两桩事:我老了,别叫我搬来挪去的;允升这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你别怪罪了他,便是我念您的恩了!”
真宗微微一笑:“母后这是说得哪里话来,朕做错了什么,母后只管教训,说出这等重话来,做儿子的怎么敢受!原是朕得知母后迁出正阳宫后,竟未迁入上阳宫。以为是奴才们不经心,这嘉庆殿是偏宫,怎么让太后住这里,岂不是有违祖制。”
李太后冷笑一声:“偏宫也罢,正宫也罢,那上阳宫鬼气森森的,我死也不去。”这上阳宫本是历代太后所居,最初是太祖之母杜太后所居,后来太宗继位后,将太祖皇后宋氏迁居在上阳宫。个中的情形,她却是知道的,宋后临死前几年,怨恨极深,凄厉咒骂,连太宗最后去看她时,也被吓出一身冷汗来,小病了一场。宋后死后,宫中传说她在上阳宫阴魂不散,原上阳宫的宫女们也纷纷吓病。李太后对此中经历一直深知,更不敢住到上阳宫去。
真宗却不明白李太后为何对上阳宫有此莫名其妙的心结,闻言笑道:“太后既不喜欢上阳宫,那朕便为太后另起一座新宫。否则,让太后住在偏殿,岂不教天下人说朕不孝!”
李太后冷笑道:“什么孝不孝的,这话休要提起,我也不敢承受!”说着垂下泪来:“我只求你不要活活拆散我们祖孙,便是开恩了!”
真宗皱了皱眉头,道:“太后有话好话,何必出此重言!”说着,看看了身边的郭后,示意她上前。
郭后方才已经碰了一鼻子灰,如何还能上前,只得硬着头皮道:“母后,官家也有为难之处,上谕已发,若是允升不出宫,如何对天下交待。”
李太后厉声道:“我不管,我与允升相依为命十余年,谁要夺走他,除非踏着我的尸体!”
郭后被她这一厉声,倒一时不敢回话了。
正是着急之时,却听得一人柔声道:“太后请息怒!”
真宗转头看去,却见刘娥与杨媛二人匆匆自外进来,大喜道:“你来得正好,这事就交给你了!”
刘娥微笑道:“官家,太后素有贤名,此事是传话有误。太后明了官家的好意,必不会再生气了。”
李太后却不去看她,厉声道:“你是什么人,哀家自与官家说话,有你什么事?”
一语既出,众人都唬得白了脸色,杨媛上前一步,待要分辨道:“太后……”
李太后此时却是谁也不理会,哼了一声道:“没你什么事,下去!”
杨媛见势不对,忙拉了拉刘娥的衣袖,暗示她见机退下。
刘娥却是脸不改色,越过众人,径直走到李太后床前,啧啧称赞道:“皇长孙长得真是仪表不凡,真不愧是太后一手教养的人。当年楚王遭难时,皇长孙才刚刚断乳,到如今已经十三年了,从一个手抱的婴儿到如今的英俊少年,太后一番心血,煞是艰难!”
李太后听得她说起往事,心中一酸,眼泪不禁掉了下来。她不欲在人前表现软弱,这边抱着允升,这边扭过头去拭泪。
刘娥微微一笑,道:“幸而天佑人愿,如今官家有旨,楚王依旧复了王爵,要一家骨肉团聚了,皇长孙出落得一表人才,楚王夫妻见到这样的儿子,岂不惊喜感恩,这才不枉负太后这十几年的心血和期盼啊!太后,您这十几年含辛茹苦抚养皇长孙,为的不就是这一天吗?”
李太后听着听着,不由地慢慢松开了紧紧抱着允升的手。
刘娥上前一步,轻轻拉住皇孙的手,柔声道:“臣妾知道,太后素有贤名,岂会不许皇长孙去与亲生父母相聚。只是这十几年来,太后与皇孙日日相伴,骤然分开,自然是舍不得的。”
李太后抽泣道:“可不是这话,若不是为这孩子,我早早随了先帝去了,这孤家寡人的,有何生趣!”
刘娥笑道:“太后细想,莫说允升是皇孙,便是亲生的皇子,长到十四五岁这个年纪,依着宫中旧例,也要出宫分府另居。打楚王起,到官家与诸位王爷都是如此。便是八王爷,那是先皇特例要多留着他两年,到如今也分府另住了。再说,皇孙这一出去又不是不回来了,只要太后喜欢,随时可以回来看望太后。不但是皇长孙,太后喜欢皇孙,诸家的皇孙都可以时常来看望太后,到时候,只怕太后嫌吵得慌呢!”
真宗立刻道:“说得正是呢,赶明儿皇后多带着佑儿来给太后请安。且四弟五弟六弟的孩子们也都是玉雪可爱,轮着来给太后解闷儿才是。”
那皇孙允升已经十四岁了,原也是个极聪明的孩子,先前见李太后大哭大闹,吓得不敢说话。此时见双方都有些停歇,这才怯怯地拉着李太后的袖子哭道:“皇祖母不要伤心,叔皇也是一片好意,送升儿见爹娘,升儿一定会常来看望皇祖母的。
李太后听得这孩子这番懂事话,不禁掉下泪来,她长长地叹了一声,依依不舍地抚着允升道:“我岂是不明事理的人,只是我抚养这孩子一场,断不可这般草率地出去了。待明后日选个好日子,以宫车轩乐送回给他父母,才是正理。”她心里明白,真宗两道旨意,原就是继位那场风波的余波。真宗虽然已经放过李继隆,她也本以为此事已经过去。谁知道,这场风波毕竟还是未沿完全过去了。她本来是想憋着一口气,拼着闹个天翻地覆,否则此时退让一步,她这太后的日子,往后也是难过。因此上借着此事,逼真宗自己收回成命,以后不敢寻衅。否则教文武大臣们知道,真宗亦要得个不孝的名儿。却不料却被刘娥一番知冷着热的话儿,倒把一腔怒气缓缓消除。且左一句“太后素有贤名”,右一句“楚王也感激太后”,倒弄得自己也无言以对。若要再闹下去,却像是自己自私,不叫人家骨肉团聚,一番原以为理直气壮的事倒变没理了,枉负了一世贤名,难道老来倒落得个无理取闹。
此时见着真宗态度已软,便顺着台阶儿下了,回过头来对真宗道:“升儿自然是要出去的,我原也是这么打算,只恨奴才们无礼,却不知道这是官家的意思,还是他们自作主张?”
真宗顿足道:“这帮可恶的奴才,朕好好的旨意,却叫他们传成这样,险些儿叫我们母子失和,朕必要好好追究,决不宽贷!”
刘娥笑道:“移宫之事,官家会也待新宫落成之后,太后看了满意,才做算的。”
李太后长叹一声:“这倒也罢了,我还有几年可活,大费这些周折做给人看,有何意趣!”
刘娥柔声道:“太后,官家孝顺关心太后,并不是做给人看的。否则也不会在这会儿还在上朝,一听说太后不开心,便连朝会都中止了赶来劝慰!”
真宗顿了顿足道:“正是呢,李相方才正上奏齐鲁一带灾荒,才说到一半,朕也只得叫他先候着!”
李太后长叹一声:“我一个老婆子算得什么,宰相奏事,那是头等要紧的事。官家回去罢,莫教我耽误了朝政,倒是我的罪过了!”
此时杨媛忙使个眼色,轻声令道:“还不快服侍太后、皇孙梳洗!”那边四五个宫女忙捧了玉盆、巾帕、铜镜等上来,跪于李太后榻前。
真宗见李太后梳洗,趁机道:“朕有朝事未完,太后有什么事,只管吩咐她们几个罢!”
李太后点了点头,道:“升儿,替我送官家!”
允升忙擦了擦眼泪,跪送真宗。真宗抚了扶他的头,赞一声:“好孩子!”这边对郭后使个眼色,便出去了。
郭后忙也趁机告退,跟了出去。
这边宫女们捧了热水上来,杨媛忙亲自上前,服侍太后挽起袖子,那边刘娥也拉了允升过去洗脸。
服侍李太后梳洗完毕,太后吩咐宫娥们领了允升下去,这边长叹一声对刘娥与杨媛道:“你们也坐下罢!”
刘娥忙笑道:“太后跟前哪有我的座儿,我原是该站着服侍的!”
李太后笑道:“你这会子倒跟我装怯,刚才皇帝皇后都不敢跟我说话,你倒敢了!”
刘娥垂首道:“方才是逼不得已,难道看着太后与官家生分不成,也是急出来的罢了!”
李太后长叹一声,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可惜了!”
刘娥笑道:“多谢太后体谅!”
她本有意避开太后引发的话,杨媛却没听出其中的奥妙来,倒顺道太后的话问下去了:“太后,可惜什么?”
李太后幽幽地道:“我只是想起王德妃了!”
杨媛不解:“德妃怎么了!”
李太后叹道:“这一世若论尊贵荣宠,王德妃是万般不及我。可是只一桩事,她便胜过了我,到如今我竟是万般不及她了。”
刘娥忙劝道:“太后多虑了!”
李太后看了看她,点头道:“她有一个儿子,而我没有。因此上如今她安享儿孙之福,而我却孤苦零丁,遭人作践。但凡我若有一个亲生的儿子,今日何至于会出这种事。”说着不禁垂下泪来:“你看允升,不是亲生的骨肉,不管我待他多好,也不过是说去就去了,那边才是他的亲生父母啊,我又算得什么呢!”
杨媛忙劝道:“太后放心,允升是个重情义的孩子,断不会忘了太后的!”
李太后冷笑一声:“你们两个都是聪明的孩子,我告诉你们我这一生的教训:在宫里,什么君恩哪荣宠哪位份哪,都是虚的,唯有自己有一个儿子,那才是实实在在的一辈子的依靠!”
刘娥只觉得心头一颤,整颗心顿时沉了下去。